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學業培訓總結

學業培訓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業培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學業培訓總結

學業培訓總結范文第1篇

9月16日xx鎮組織了第一次學習活動,在培訓班上為全體計生專職主任人手一份發了涵蓋計生統計、政策法規、獎勵扶助、幸福家庭創建、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9個方面的培訓教材。學培訓會上于助理和站長柳愛芝帶領學習了《關于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和生育登記解讀。    

10月19日下午,xx鎮組織全鎮衛計辦工作人員在王子付社區舉辦了計生工作業務培訓。此次培訓由衛計辦站助理于秀婷同志主持,針對xx鎮人口計生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她提出整改措施并要求全體衛計辦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學好計生業務知識,提升優質服務水平。

    在培訓開始前,首先對全體衛計辦工作人員進行了業務考試,然后衛計辦副站長xx、xx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了新修訂的《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條例》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對條例修改的地方尤其是生育調節、獎勵與社會保障、法律責任做了強調。并在會后進行了閉卷考試。 

   通過此次培訓,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職責,規范了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行為,提升業務水平,為全鎮計生工作邁上新臺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月31日,xx鎮衛計辦對xx個村的計生專干進行業務培訓。并在會后進行了閉卷考試。 

本次培訓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學習,提升綜合素質。負責計生工作的分管鎮長對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她提出整改措施。衛計辦助理對符合再生育條件、第三調查問卷進行培訓。陳韋唯、邢聰領讀了《山東省禁止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終止妊娠的規定》、獎扶特扶利益導向。

    培訓會要求,各村衛生計生干部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更新觀念,認真抓好各項業務工作;要明確目標任務,理清工作思路,確保衛生計生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12月5日,我鎮在大會議室開展了計劃生育政策培訓活動工作總結會。此次會議由xx鎮長主持,衛計辦全體工作人員及各村計生專干參加了此次會議。會上,業務站長xx帶領全體學習了《山東省計劃生育基層統計管理意見》和葉酸服用方法。并在會后進行了閉卷考試。 

衛計辦xx在會議上做了動員講話,要求大家遵守培訓班紀律,認真聽講和記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順利完成培訓活動。分管領導xx鎮長做了三個方面的重要講話;首先感謝長期為人口計生事業默默奉獻并做出貢獻的計生工作者們,要求大家要通過此次培訓開拓視野,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特別要充實依法行政的相關政策和知識;其次回顧和總結了近年來我鎮計生工作共同作出的成績,同時也指出了這其中的問題和不足,鼓勵大家要化阻力為動力,充滿信心大膽去工作。最后冉鎮長希望全體計生干部通過此次培訓,總結經驗,鼓足干勁,高質量完成本年度各項指標和任務,迎接年底工作檢查,再創xx鎮計生工作的新輝煌。隨后于助理傳達了國家,市,區有關政策和法規,組織學習了相關文件,并結合計生工作的實際,深入淺出地解答學員們提出的問題,解除其困惑。

通過此次政策培訓活動,進一步提高了計生專干的政治與業務素質,對推動xx鎮計劃生育工作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學業培訓總結范文第2篇

2012年底,我帶著學校的囑托和期待,來到有著一百零五年校史的師范類知名學府福建師范大學,參加國家教育廳首次舉辦的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2013年底,我懷著空杯心態,來到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再次參加學前教育國培。江西大雖地處革命老區,但有著顯赫的前身,我國學前教育奠基人陳鶴琴先生就在這里創建了我國第一所公立幼師。如果說,去年的福建培訓就像把我這個饑腸轆轆的“門外漢”,引進了擺滿色香味俱全的學前教育菜系的豪華大廳,讓我大開眼界、目不暇接,但每道菜只能淺嘗輒止;今年的江西培訓則像奉我為座上賓,讓我系上餐巾,慢條斯理地品嘗著學前教育菜系的每一道菜那縈繞在舌尖上的真滋味。

有著多次承辦國培任務經驗的江西科技大學把培訓安排得有條不紊。特意聘請了富有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專家、教授和幼兒園園長給我們講課;聯系了省級示范性幼兒園和學前教育富有成效的國家重點學校給我們參觀和實踐。聽課期間,教授們的觀點總能點撥開我們原來禁錮不化的思維,碰出智慧的火花。下面我把兩個感受深刻的觀點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授觀點一:學前教育專業如果把培養學生的藝術技能放在首位,是絕對錯誤的培養目標

現代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協會理事胡青和黃烈教授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的非常重要,只有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才能培養出社會需求的學前教育人才。”

(一)正確的培養目標

盡管目前有些不懂幼兒教育真諦的幼兒園園長在面試時還注重應聘者的唱歌、跳舞、彈琴、繪畫等藝術技能,但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領導,絕不能和無知者一樣,把藝術技能放在培養的首位。社會不缺會唱歌、跳舞、畫畫的幼師,缺的是學前教育理論扎實、職業道德認同感(專業承諾感)強、真正了解兒童認知發展規律、能實施有效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有一定文化學科素質,心理、身體健康的幼兒教師。實踐證明,如果一個幼兒教師的藝術技能太專業化,往往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有限的用武之地也讓這類老師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淡化了藝術技能的重要性,可以給大部分因沒有藝術特長而很自卑的學生重樹自信心,讓其輕松選擇奮斗目標,增強學習主動性。教授們認為如果要提高學前專業入門門檻,富有愛心、喜歡孩子、多血質型、身高155cm左右、容貌端正者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二)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特色人才

作為中職學校要明白,中專學歷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是無法考取幼師資格證的;為提高就業率,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方向上,要考慮構建學生差異性(特長)發展特色課程,確定以下幾個特色方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學前兒童雙語教育、學前兒童體育游戲教育、學前兒童保育、嬰幼兒營養與保健、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護理。學前專業學生在經過兩年扎實的學前教育理論學習基礎上,通過推薦和考核的方式,在第五個學期集中進行選修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有目的地突出特長。注意在特色方向中,每個方向學生數目控制在3~5人,因為通過培養特色人才可以為中職學前專業樹立良好的社會效應,打響專業品牌。

教授觀點二:從智商來說,中職生普遍不低于重點高中生;他們在“盼望被認可、成長、成才、掙錢養家”等方面的情商比高中生還高。只要我們老師把學生內心的渴望變為學習的內在動力,相信他們,經過三年的培養,一樣可以成才

特級教師曹樹華先生認為,不少中職老師把教不好學生歸罪于學生的底子和本質差,很少從自身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上找問題,造就了不少本來充滿期待成才的學生在學校“混”了兩三年后,帶著對學校、對老師的失望和不信任懵懵懂懂地走進企業、走向社會。作為老師,回想這些可憐的孩子,有沒有愧對良心的不安?

面對現實中接連不斷出現的幼兒園事件,面對社會對幼兒教師水平的質疑,學前專業老師不妨經常自我反思這幾個問題:幼兒園需要什么樣的教師?我打算教會學生什么?我應該怎么教?

(一)幼兒園需要什么

很多人片面地認為幼師只要會唱會跳會彈就吃香,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清醒地認識到,藝術技能好的幼師只會給本身帶來更多,只有專業知識扎實的幼師才能給幼兒園和孩子帶來更多,所以實習期滿后最終被錄用的往往是后者。從后續個人發展來看,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觀察能力、學習反思能力、自覺追求專業發展的幼師都能成長為復合型學前教育事業人才。這就提醒我們,基于專業的視角和歸宿,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要從“建立行業意識、明確成長目標、強化專業技能訓練”這三方面合力培養學生。

(二)教什么

據調查,選擇學前教育專業的新生中真正喜歡幼師這一職業的不足30%,很多學生對專業缺乏了解,因此新生入學伊始,就業指導工作就應開始啟動,首先解決思想上的問題:通過《馬背上的搖籃》《幼兒園的一天》電影視頻、優秀校友講座,參觀幼兒園等形式接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職業理想熏陶與教育,初步了解幼兒園崗位環境、幼兒日常表現和就業形勢;通過寫觀后感、日記和總結明確行業方向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第一學年,就業指導要融于各學科教學中,突出以誠實守信教育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感恩意識、誠信意識,增進學生的行業責任感;以習慣養成教育為主線,從最基本的文明素養抓起,對學生的坐、立、行等儀表行為做嚴格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這樣不僅使學生端正就業態度,還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增強社會競爭力。

職業對象的特殊性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幼兒教育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幼兒教育的教學方法,這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各學科老師要有整合的意識和行動,以形成專業教學的合力。擁有合力的老師會把這種合力演變成自己獨特的魅力,魅力又會促進教學更加有效,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學前教育專業各科老師既是理論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就業工作的指導者。老師應經常深入幼兒教育第一線,了解本學科知識在幼兒園各領域的運用情況,并以此制訂教學計劃,在傳授本學科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傳授與本學科相關的幼兒園教學法,如鋼琴――教兒歌彈唱;視唱――教幼兒歌曲;美術――教幼兒簡筆畫、蠟筆畫、教具制作和環境設計;體育――教幼兒體育游戲;英語――教幼兒英語教學技能;幼兒活動設計――模擬幼兒園課堂;衛生學――培養兒童良好行為習慣和糾正心理問題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各學科教學內容和幼兒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學生在校期間,不僅掌握了學科知識,又學會了幼兒教育方法,為今后求職就業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在強化專業技能訓練方面,在校期間學校要主動掌握本土專業活動動態,了解各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早教機構免費接待日、教師比武、骨干教師觀摩課的安排時間,積極主動地帶領學生參加學習和觀摩;在“六一”兒童節前主動聯系幼兒園和早教機構,組織學生協助他們編排幼兒表演節目和游戲活動;對學前專業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特長意味著在就業上更具競爭力,所以學校要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展示才藝、發現自我、找回自信,活動內容包括講故事比賽、主題墻布置比賽、手工比賽、幼兒歌曲彈唱比賽、幼兒舞蹈創編比賽、幼兒體育游戲設計比賽、學生五項全能比賽等。

第二學年開始,學校要每學期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見習起碼兩周;第五學期末期和第六學期期間,一定要由專門老師帶隊到幼兒園或教育基地實習。實踐證明,讓學生了解自身缺陷,檢驗學習成果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學生下園進行教育實踐活動,讓他們真正了解只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積累幼兒教學組織技巧和提高教學能力。通過對有經驗的教師進行觀察模仿,培養良好的教姿、體態和表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反復操練,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與能力,讓幼兒教學技能實踐能力達到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

遺憾的是,目前有很多中職學校不太重視多方面、多時段對學生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只考慮第六學期的實習,但實踐證明這個決策時間點對學前專業學生來說,已經太晚了!很多畢業生能力與幼兒園的要求相脫節,畢業生的“成熟期”大大延長。

(三)怎么教

雖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俗話讓很多老師聽起來很不舒服,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也因授課進度而聽到不利的評價,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能力也產生過懷疑。但在培訓后期,在國家級培訓大師石科明教授悉心傳授下,有幸讓自己從“霧里看花”領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也明白老師在不容樂觀的中職課堂教學質量現狀中,的確需承擔著絕大部分的責任。

新課堂教學過程:

石科明教授說:“讓不懂教育的人大談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評價一個老師、一節課堂是大笑話。”所以作為老師,首先,要弄懂“教育”的含義;然后,弄懂“教學”的含義,在深刻理解“教學”是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的過程后,形成正確的課堂教學理念――“學生為主、先學后教、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延伸未來”;接下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認可、參與、成就),熟悉盡可能多的教學方法(現在比較倡導的有案例、模擬、小組討論、競賽與評比、分層遞進、行為導向等教學法),掌握語言、非語言和教具的使用技巧;最后就是拿著準備充足的備課設計,懷著相信自己的自信心,通過清晰的邏輯支持授課論點,運用三種以上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參與學習,并把教學氣氛推向,以小結和回顧方式結束授課過程,達到課程專家眼中的“好課”標準(高效、智慧、默契、直觀、難忘、滿足、快樂、成長)。

石科明教授認為,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能力是老師掌控課堂能力的直接體現。因此他教我們掌握一些利用視頻、小游戲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控制課堂氣氛的例子,如:板書5551=24(要求學生思考,怎樣通過對5551這四個數字運用顛倒順序和“加減乘除”等方法讓這個等式成立);板書5+5+5+5=555(要求學生思考,怎樣通過在5+5+5+5 這部分“添加一筆”的方式讓這個等式成立)。他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各科任老師提出,要主動掌握多種在幼兒園里用于贊美和表揚幼兒的肢體和語言方式,并在教學中毫不吝嗇地運用起來。因為這種方式不僅滿足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認可、享受成功”的需要,還教會學生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必備的技巧。

國培三個月來,除了胡青、黃烈、石科明教授和曹樹華先生的觀點讓我對“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合力培養方式”以及“學前教育專業新課堂教學”有了更多思考,陳水平教授讓我深刻了解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和評價的五大要素;袁玖根教授提高了我制作課件的水平;毛淑娟教授通過指導論文寫作堅定了我在學前教育領域的鉆研決心;幼兒園特級教師李靜通過讓我親手制作手工作品,讓我挖掘出自身潛伏已久的美術特長……

學業培訓總結范文第3篇

學業拖延問題已經成為各高校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闡述了關于學業拖延的含義及特點,通過對以往研究者的總結得出:學業拖延在心理動力學、人格特質、行為主義和認知—行為主義等幾大理論下的心理學解釋和兩種理論下的干預技術,即行為主義干預技術和認知—行為主義干預技術。

關鍵詞:學業拖延;干預;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2

引言:

在大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存在著這樣一些現象:總是有許多學生到了考試前才挑燈夜讀;老師布置作業,也總要等到最后才匆匆忙忙地“趕”出來;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也總是找各種借口不能執行,在心理學中,我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學業拖延”。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學生的學業拖延現象尤為突出,其中國外研究顯示,95%的大學生會有意推遲學習任務的執行,70%的大學生有經常性的學業拖延行為,20-30%的大學生存在長期或嚴重的學業拖延現象[1]。而國內學者也得出相似的結論,胡春寶在2008年調查研究發現,70%的高校生存在拖延行為,有15%的大學生會被拖延所困擾。可以說,拖延行為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因此,學業拖延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的討論。

1. 學業拖延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學業拖延?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詞直接來自拉丁詞procrastinate,原意是指推遲或推延到另一天。一般認為學習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就是發生在學習情景下的拖延行為或和學業活動有關的拖延行為,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必要地延遲要求完成的學習任務,并且因此造成學習者的情感困擾,[2]或學習者知道自己應該,也愿意,卻沒有在預定的時期內完成學習任務。[3]

通過總結,我們發現學業拖延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學習任務是學習者應該或最終需要完成的;(2)沒有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3)拖延可以暫時地回避消極的情緒體驗,但在拖延以后會帶來更高的焦慮。概括來講,學業拖延是指在無正當理由的情況下,由于個體的主觀性因素,沒有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或不必要地推遲學習任務的行為。

2.學業拖延的心理機制

學業拖延行為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那么,其成因何在?許多研究者們已經從從不同的理論背景和視角出發來解釋學業拖延的原因。

2.1心理動力學的觀點

2.2人格特質的觀點

2.3行為主義的觀點

2.4認知心理學的觀點

3.學業拖延的干預技術

目前對于一般的學業拖延,很少從心理動力學理論的角度進行干預,因此主要的干預技術都是是從行為主義和認知—行為主義這兩個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3.1行為主義干預技術

行為主義的干預技術的理論主要是基于強化理論和斯金納的SPI技術形成的。這種行為干預方式的基礎理論是:以控制環境中的刺激來改變個體的行為。該理論將拖延定義為:一種交互的功能障礙和行為逃避的過程。其特點有三個方面:一是希望逃避某一任務;二是承諾晚點完成;三是用借口來推脫自己的拖延行為并免受責備。因此干預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重構環境,包括提供容易自我控制的材料,提供更多的外在動力,自我評價的標準和外在的調節;第二,利用社會影響。社會影響包括表達期望和信任,根據班杜拉的理論,這可以增加自我效能,而拖延者一般都自我效能比較低,公共承諾和監督關系提供培訓;第三,培訓。培訓則包括對他們的日程表、目標陳述和每日行為目標的訓練。[9]

其中Ohio州立大學的以網絡課程為基礎的策略管理干預和荷蘭大學的心理咨詢者們發展的一種任務管理小組干預的方法就是以行為主義干預技術理論發展而來的。

3.2認知—行為主義干預技術

誠如上文所述,認知—行為主義干預技術的理論主要是基于非理性觀念和自我陳述形成的。認知—行為主義干預理論假設拖延是一種應對策略或者習慣模式。這種干預技術的焦點主要是幫助拖延者發展認知、情感和行為策略,幫助拖延者增加自我效能感、提高自我價值、增強自我控制的能力,通過這些認知上的改變可以讓拖延者相信自己的能力,形成新習慣并產生消除拖延行為的信念。因此,認知—行為干預技術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訓練:即自我價值、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每個方面都包括這樣一個階段:即簡單的信息部分;自我意識練習;自我總結;個人分析;群體反饋和家庭作業。

其中Catholic大學的學生心理治療中心與Liny等提出的的團體認知一行為干預方法和Jean O’Callanghan提出的學習拖延的敘述性方法就是以認知—行為主義干預技術理論發展而來的。

雖然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所持的理論基點有所不同,但行為和認知主義還是存在共同點的,即他們都是一種積極的、可以通過相對較短的干預時間來實現干預目標的干預技術,而且他們未來的研究方向是互相融合的。他們都是通過對行為的干預和重構消極認知來干預拖延的。

參考文獻:

[1]Ellis A.Knaus W J.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M].New York:Signet Books,1977.

[2]Lay,C.,&Schouwenburg,H.Trait procrastion,time management,and academic behavior[J].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aonality.1993(8):647-662.

[3]Senecal,C.Koestner,R.,Vallerand,R.Self-regulation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5(135):607-619.

[4]李曉東,關雪菁,薛玲玲.拖延行為的心理學分析[M].高校教育管理.2007(3).

[5]Blatt.J.Quinn .Punctual and Procrastinating students :A study of temporal parameters[J].Journe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1998(31):169-174.

學業培訓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朋輩輔導學業預警結對幫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06-0001-03

一、概念界定

(一)學業預警

1999年開始,我國高校開始擴招,高等教育大眾化不斷深入和推進,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多,但與之伴隨的是生源質量相對有所下降,不能順利畢業的學生數量相對增多,大學生面臨日益增加的學習、經濟、就業及心理等方面的壓力。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減少和克服學業過程中的種種困難,成了高等學校管理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難題。學業預警機制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它是一種新型的高校管理模式,近幾年在我國很多高校中推行,主要對高校學生學習成績、日常考勤、學籍等進行管理,其具體做法就是通過學校、學生、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及時發現和識別學生潛在的或現實的問題,并及時向學生本人和家長告知、警示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同時采取相應措施,形成合力來預防學生偏離正常的學業軌道。它是一種重在對學生學業上出現或將要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進行友情提示和預先警告,并對其進行幫助和干預,促使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管理制度。

(二)朋輩輔導

朋輩輔導活動的開展和研究最早是在心理咨詢領域提出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威蘭德(Vriend)發表了朋輩心理咨詢領域的首篇論文后,朋輩輔導在北美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所謂“朋輩”( Peer ),實際上就是“朋友和同輩”的簡稱,是指年齡相近,職位相當,生活境遇相似的一個群體,他們之間可以是相互熟悉的,也可以是相互陌生的。所謂的朋輩輔導,具體到高校里,簡單地說,就是一群學生對另外一群學生的輔導。 朋輩輔導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業輔導,主要體現在學習上的幫助;另一方面是情感支持,主要體現在思想上的撫慰。在學業輔導、情感支持中,朋輩輔導員可以通過面對面講課或打電話、發電子郵件等方式對被幫扶者進行輔導。

高校在實施學業預警機制的過程中,除了可以通過學校和老師采取必要的措施參與幫扶外,還可以發揮朋輩輔導員在學業預警幫扶中的重要作用。具體來說,就是在學生中選拔優秀學生,如:獎學金獲得者、學生干部、學生黨員,與“學困生”“結對子”,在學習中給予督促和輔導,在思想上給予撫慰和激勵,通過與“學困生”的交流和交往,發現他們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通過自身的示范和榜樣作用,幫助“學困生”轉變學習態度,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進而激發“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引導“學困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從本質上來說,朋輩輔導是一種“一對一”式的幫扶和輔導,它需要輔導者和被輔導者雙方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和效果。

二、朋輩輔導、結對幫扶在學業預警機制中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被預警學生的轉化率,增強高校學業預警工作的效果,是形成優良學風的有效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學說中提到,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進行學習,是人類學習的主要方式。據調查資料顯示,學生在討論個人問題時,更多的是尋求同輩而不是成人,同輩輔導員和他們的當事人可能從這種相互作用中獲益。參與朋輩輔導,對被預警的“學困生”而言,“結對子”的對象是同齡的同學,同齡人之間有著相似的學習經歷、思維方式、世界觀和價值觀,因而相對于家長和老師的說教,同齡人之間的幫扶更容易觸及被幫扶同學內心的真實想法,其幫扶和影響的效果往往要優于父母老師的教育。通過朋輩輔導,加強對被預警學生的幫助、引導,可以提高被預警學生的轉化率,預警與轉化的有機結合,避免了只重預警,不顧轉化的現象的發生,從而帶動了高校學風在整體上的提高。

(二)有利于增強高校學業預警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提高高校學業管理水平

高校實施學業預警,采取朋輩輔導、結對幫扶的措施,充分體現了管理的人性化、科學化,這項工作敦促學生端正態度,努力學習,充分發揮學校、老師、同學和黨、團、學生組織、優秀學生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地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為有上進心的成績欠佳的同學提供更有利的學習進步平臺,真正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提高了高校的畢業率、就業率,為社會培養了更多的優秀人才,提升高校的社會聲譽和形象,使高校學生管理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效率,擴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輔導員,目前高校中的每名輔導員一般管理兩三百名學生,因管理的學生數量龐大,再加上平時還有大量日常性的行政工作,輔導員在管理學生時主要精力都放在問題學生身上了,很難做到對每位學生面面俱到。對“學困生”采取“一對一”的朋輩輔導和結對幫扶,利用學生間存在的相近性和趨同性,可以使對被預警學生的教育更多地呈現出直接性、示范性和吸引力,使他們更容易接受優秀同學的影響。在與優秀學生的“結對子”過程中,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最終擺脫被預警的學習狀態。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朋輩輔導,提高了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效率,擴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有利于朋輩輔導員的自我管理、自我充實、自我成長,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和影響力

在朋輩輔導中,朋輩輔導員“結對子”的對象是被預警的“學困生”,要改善“學困生”的學習困難狀態,不僅需要朋輩輔導員善于發現問題,還需要朋輩輔導員善于思考和總結,根據被預警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方式,提高其學習成績。在這一幫扶過程中,朋輩輔導員充分發揮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獲得價值滿足感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充實、自我成長。

三、朋輩輔導,結對幫扶在學業預警機制中的路徑選擇

(一)明確幫扶對象

目前“學困生”學業預警機制,在我國高校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各高校首先要根據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學位授予標準、畢業要求,制定合理的學業預警實施標準。在學分制下,具體來說就是學生累計所欠學分數量,高校的教務部門通過學業系統篩查出需要預警學生的名單,提供給輔導員,輔導員認真分析預警學生的具體情況,發動優秀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朋輩輔導和結對幫扶,特別是對于那些有上進心但目前學習成績欠佳的被預警學生,更要有針對性地幫扶。

(二)選拔、組建、培訓朋輩輔導員隊伍

在明確了幫扶對象后,要充分發揮朋輩輔導、結對幫扶在學業預警中的作用,就必須立足于培育優秀學生群體,開發教育資源,完善組織形式,積極創設條件、搭建平臺、豐富載體、拓展途徑,努力優化有利于實施朋輩輔導的環境和氛圍。參與朋輩輔導、結對幫扶的同學必須從優秀學生中選拔,比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黨團員等,他們具備思想覺悟高、品學兼優、心理健康、嚴謹自律、責任意識強、甘于奉獻等特點。發揮這些優秀學生群體榜樣示范作用,強化他們的帶動和輻射功能,促成他們的共振和擴散效應,從而感染和熏陶被預警的“學困生”,形成優良的學風。

朋輩輔導員選拔后,應通過專題講座、團體輔導、素質拓展活動、主題沙龍等多種形式對朋輩輔導員進行培訓,補充朋輩輔導員在人際交往、有效溝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學習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傳授朋輩輔導員具體的工作技巧、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方法,使朋輩輔導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此外,朋輩輔導、結對幫扶的過程中,要認真填寫幫扶記錄表,定期將記錄表交給負責老師,建立幫扶檔案,以便后續工作的開展和總結,提高幫扶水平和效果。

(三)確定朋輩輔導,結對幫扶的主要內容

首先,自愿“結對”,在溝通交流中,加深友誼。自愿“結對”有利于打消幫扶對象的抵觸心理,使“學困生”愿意聽取朋輩輔導員的建議與意見,接受幫扶。所以,朋輩輔導員要與“學困生”建立朋友關系,經常溝通交流,培養共同語言,彼此信任,從而為朋輩輔導結對幫扶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情感支持;其次,日常提醒、督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朋輩輔導員以身作則,經常提醒、督促“學困生”上課不缺勤、作業不拖拉、自習不偷懶、考試不作弊,培養 “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逐漸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第三,答疑解惑、考前輔導。因“學困生”大多學習主動性不夠,在日常學習和期末考試之前不善于自己總結、提煉知識點,一味“等、要、靠”,針對這一現象,朋輩輔導員要幫助其答疑解惑、考前輔導,傳授學習方法,做到“授之以漁”,使其能順利通過期末考試,取得相應學分。

(四)制定朋輩輔導、結對幫扶的跟蹤幫扶系列措施和考核辦法

為了將朋輩輔導、結對幫扶的工作落到實處,規范幫扶行為,提高幫扶實效,應制定相應的幫扶制度、措施和辦法。包括朋輩輔導員的選拔與聘用、幫扶日志、考核與激勵辦法等。朋輩輔導員的選拔與聘用需明確選拔程序、任用周期等;幫扶日志要求詳細記錄幫扶內容和采取的幫扶措施,如:幫扶的時間、地點、內容、幫扶的課程名稱、“學困生”課堂出勤情況、思想動態等;考核與激勵制度重在激勵,經相關部門認證后,對于幫扶工作成績突出的個人授予“幫扶之星”、“優秀朋輩輔導員”等榮譽稱號,在評獎評優等方面優先考慮。對于學習有明顯進步的“學困生”授予“學習進步獎”等榮譽。

[參考文獻]

[1]華金秋.臺灣高校學習預警制度及其借鑒[J].教育科普,2007,(3).

[2]王思斌.社會工作專業化及本土化實踐[M].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99.

[3]王英國,黃磊.大學生朋輩輔導及其實施[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3).

學業培訓總結范文第5篇

1.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041;2.上海市復旦大學護理學院,上海 200032

[摘要] 目的 探討體驗式教學在失能老人護理員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設計若干個照顧失能老人的模擬情景,應用體驗式教學法對老年照護學習班27名學員進行培訓,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學業自我效能量表分別于培訓前后進行測評,采用技能評定表在培訓結束后對學員進行考核,并用于學習過程的自評和互評。結果 培訓后學員的一般自我效能、學業自我效能感均顯著高于培訓前(P<0.05),且學員的一般自我效能和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其考試成績呈中高度正相關關系(P<0.05)。結論 體驗式教學法適合于失能老人護理員的培訓,可提高學員的自我效果感和照護技能學習效果。

[

關鍵詞 ] 體驗式教學;失能老人;護理員;自我效能;技能

[中圖分類號] R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a)-0030-02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lderly nursing staff training to lose

ZHU Yaping1 WANG Junqiao2 XU Tingting1

1.Shanghai Jingan District Nanjing West Road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Shanghai 200041 ,China;2.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on nursing attendant’s training in disabled elderly.Methods Designed several simulating situations which cared disabled elderly,27 students in elderly care class were trained by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The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respectively,were examined with skills assessment scale afer the training.Then this scale was also used to self-assessment and peer-assessment?in the learning process.Results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of the students after train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training(P<0.05).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of the student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test scores(P<0.05).Conclusion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nursing attendant’s training in disabled elderly.It can improve self-efficacy of the students and skill learning effects.

[Key words] Experiential teaching; Nursing attendant for disabled; Elderly; Self-efficacy; Skills

體驗式學習創始于20世紀40年代的英國,美國David教授以此創設了體驗學習循環模式[1],之后Peter對該模式理論進行了擴展和補充[2],并作為一種教學方式于上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3]。體驗式學習是一種使學生在親歷和體驗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和生成意義的教學價值觀和教學形式[4]。當今社會的快速老齡化致失能老人數量越來越龐大,急需大批具有基本照護知識和技能的照護者,而目前的照護者隊伍普遍存在專業護理人員少,照護者文化背景、年齡層次不一,學習能力各異等情況,因此如何做好照護專業培訓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自我效能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在教育界,自我效能常被視做學習過程與學習成績的中間變量,通過學習且獲得高自我效能者,其學習成績與習得的相關技能水平高[5]。本文通過體驗式教學法對失能老人照護者進行培訓,分析該教學方法對提升照護者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并分析自我效能與學業成績的關系,以明確體驗式教學的效果,探索失能老人照護者的有效培訓模式。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3年5~7月老年照護學習班的學員,共計27名,其中護士13名,護工6名;居家護理員8名,平均年齡(44.85±11.00)歲,最小25歲,最大58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8名,高中或中專16名,初中以下3名;已婚23名,未婚4名,本期學員均為女性。

1.2方法

1.2.1培訓方法 培訓課時共40學時,由理論授課與技能訓練二部分組成,分10次完成。培訓內容包括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疾病特征與護理,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護理與康復等相關課程。教學方法:所有課程都設計模擬情景。①模擬聽力、視覺、行動障礙的失能老人生活狀態,體驗失能的感覺;②模擬失能老人被照顧的狀態,體驗被照護的感覺;③模擬照護失能老人方法,體驗照護的感覺。為便于教員觀察指導,學員分二批進行練習,每個學員輪流扮演老人、照顧者和評價者。每次課結束后,學員撰寫體驗報告,進行自我評價和為對方評價,分析與總結。

1.2.2評價工具 ①學員一般資料問卷:自行設計學員一般資料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培訓經歷、工作崗位、婚姻狀況等。②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等人編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翻譯修訂,共計10個條目,采用4級計分法,總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強[6]。③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該量表由梁宇頌等在參考Pinrtihc和Decort發展的學業自我效能問卷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包含學能效感和學行效感兩個維度,共22個條目,量表采用5級評分制,總分越高代表效感越強,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20和0.752[7]。④技能評價表:為研究者自行設計,包含4個操作項目。研究者將每個操作均分解12個主要步驟,并轉化為評價表的條目。條目的評分采用10級階梯的連續性評價,從1~10分代表從“完全不正確”到“完全正確”,評價表的總分范圍為0~480分。該評價表既用于學員自評,也用于學員互評以及教師評價。

1.2.3資料收集 學員報到的第一天,填寫一般資料問卷、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學業自我效能感問卷。每次操作后,要求操作學員為自己評分以及模擬老人的學員給操作學員評分;每次課程結束后,要求學員撰寫體驗報告;在培訓結束后,聘請專業老師對全部學員進行技能考核并評分,并請學員再次填寫一般自我效能問卷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問卷。

1.3統計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結果

2.1 培訓前后學員的自我效能感比較

見表1。

2.2學員的成績分析

學員的考核成績最高98分,最低81.5分,平均92.73分,標準差4.27分。學員4個項目自評均分的平均分397.30,標準差17.65。學員4個項目互評均分的平均分398.48,標準差2.39。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學員的年齡、文化程度、培訓經歷與其考試成績之間均無顯著相關(P>0.05)。

2.3學員自我效能感與考試成績、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相關性分析

相關分析顯示:學員的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其考試成績和自我評價呈顯著正相關,與相互評價不相關;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成績也呈正相關,與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不相關,見表2。

3討論

體驗式教學是通過情景設計、體驗感悟、團隊互動等有針對性的活動,激發、調整、升華學生知、情、行等方面的素質與潛能[8],是一種優化的學習過程,較傳統式教學凸顯優勢[9]。有學者認為,體驗的過程是學生主體與知識、情景相互作用并產生悟性的活動過程[10],本研究將其應用于失能照顧者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通過本次實驗研究得知,培訓后學員的一般自我效能為(37.19±5.24),學業自我效能感為(78.93±9.27),經對比,學院培訓后的一般自我效能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均顯著高于培訓前(P<0.05),且學員的一般自我效能和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其考試成績呈中高度正相關關系(P<0.05)。由此可見,體驗式教學非常適合應用于失能老人護理員的相關培訓中,且效果顯著。

體驗式教學法在模擬情景中進行,使學員能更好的應用積極的方式學習,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激發自我效能感,通過開放式的交流平臺,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但是體驗式教學對于情景的設計,體驗過程的控制要求都比較高,所以授課老師不僅要有廣泛的知識還要有對課堂的掌控能力。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法適合于失能老人護理員的培訓,可提高學員的自我效果感和照護技能學習效果。

[

參考文獻]

[1] 王佳琳.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導論》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4):92-94.

[2] 鐘志輝.體驗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學》中的應用[J].中國社會醫師,2012,28(14):381.

[3] 梁園園,張永春,江志霞,等.體驗式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880-882.

[4] 孫丹,張強,張輝,等.中醫護理技術教學現狀與優化策略[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9):41-42.

[5] 趙遠蓮,江志霞,吳永清,等.體驗式教學在急危重癥護理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1):1100-1102.

[6] 王娜.體驗式教學缺失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1).

[7] 李潔,宋尚桂.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學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5(4):418-421.

[8] 張渭絨.體驗式教學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實踐[J].新西新.2009(8):195.

[9] 馬銳,南靜,劉文紅,等.體驗式學習應用于老年護理課的教學研究[J].中國病案,2012,13(4):74-7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玉龙| 廉江市| 平顶山市| 高州市| 玛沁县| 宜春市| 图们市| 馆陶县| 仁寿县| 中西区| 榆社县| 章丘市| 正镶白旗| 胶南市| 邓州市| 沙洋县| 渭南市| 翁牛特旗| 明光市| 宁陵县| 双牌县| 城口县| 宜宾县| 湘阴县| 蕲春县| 花垣县| 闽清县| 上虞市| 建平县| 法库县| 乐东| 屏东市| 镇沅| 乌兰县| 米泉市| 麻阳| 城固县| 仁布县| 新化县| 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