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夸夸我的老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朱老師中等身材,月牙似的眉毛下鑲嵌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鼻子上常常架著一副眼鏡,令人覺得她學問淵博而且是位嚴格的老師。
其實朱老師平時對我們和藹可親,就好像朋友一樣;在上課的時候,她就十分嚴格,上課認真,一絲不茍,是位負責任的老師。
此外,她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同學,從不偏心于任何一位同學,對每一位同學的學習都十分關心。我還記得有一次,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得了重感冒,請了一星期的假。一星期后,我的學習成績頓時像滑滑梯一樣一下子掉了下來。我當時是十分緊張,而且是剛病愈,身體不大好,我一緊張,成績越差。因此,朱老師每天下午放學時都把我留下來,給我補課。我看著白天已經十分操勞,在下班時間還要給我補習的朱老師,心里充滿了感激。為我一直補習到七點鐘,老師還是不放心,堅持要送我回家,然后又匆匆離去。而且天天如此,風雨不改。漸漸的,我的成績提高了,期末考試得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老師還在班上表揚我呢!
袁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她40多歲,中等身材,齊耳短發,圓圓的臉上鑲嵌著一雙能洞察一切的眼睛。袁老師身上有很多優點,我很想夸一夸她。
袁老師很敬業。袁老師備課兢兢業業,我們做的試題,都是她千挑萬選出的精華,所以我們學得很輕松,也很愉快。每次考試過后,袁老師總是當天就馬不停蹄地批閱,第二天一定發到每個同學手中。而她的手機也是24小時開機,她想讓我們隨時與她進行溝通,不論學習上的還是思想上的問題都可以。一天晚上,我做題時發現有一道題不會,于是就給袁老師打電話。電話里,袁老師的聲音很和藹,她細細地給我講了一遍,最后還囑咐我,以后碰到不懂的問題,隨時都可以和她聯系。
袁老師善待每一個學生。我們班原來有幾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他們喪失了學習的信心,所以就破罐子破摔。而自從袁老師接管我們班以來,她總是格外地關注他們。她常走到他們的身邊,笑呵呵地問他們有沒有聽懂,題目會不會做。如果哪個同學不會做,或者沒聽懂,袁老師就會一遍遍地給他講解,直到他聽懂為止。而且這幾個同學稍微有點進步,袁老師就會不遺余力地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們。有時候,袁老師還與他們的家長進行溝通,一起指導他們學習,所以他們進步很大。而我們大家也更喜歡起袁老師來,更加積極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
袁老師知人善用。袁老師幾乎給班里所有的同學都安排了職務,比如衛生委員、勞動委員、生活委員、小組長、科代表、班長、副班長等等。這樣一來,我們都有了主人翁的意識,積極地為班級做事,以自己為五(3)班的一員而感到自豪。平時,在搞好學習、做好班級事務的基礎上,同學們還從家里帶來一些好看的花兒,把我們教室裝飾得漂漂亮亮:有的同學撿到錢,主動交給老師;有的同學主動去撿衛生區里的紙屑;有的同學主動去倒垃圾;有的同學還四處去撿礦泉水瓶賣錢,充當我們的班費。就這樣,在袁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快樂地學習和生活著。
值此教師節到來之際,我還想給可愛可親可敬、睿智聰明、平易近人、親和力超強的好老師――袁老師,送去最誠摯的祝福,祝她工作順利,全家幸福!
這個學期,在她的教導下,我們改掉了許多壞毛病。全班同學擰成一股繩,積極向上,幾乎每個星期都獲得了“流動紅旗”。
我記得有一次做課后練習,我急于出去玩,便快速將作業做完就交了上去,結果因為粗心大意做錯了好幾題。廖老師十分嚴厲地批評我做事不認真,要我必須端正學習態度,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數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學科,不能馬虎,要知道粗心比無知更可怕。”從這以后,我做題更細心了。
廖老師還很關心我們的生活。經常提醒我們要注意安全,生怕我們出事。一次,我同學劉李明在做游戲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步行十分艱難,我把他扶到老師辦公室。廖老師緊張地問:“劉李明,你這是怎么了?”劉李明忍著痛說:“我剛才不小心摔的。”“噢,那你忍著點。”老師邊說邊急忙從辦公桌抽屜里拿出消毒藥水和創可帖,幫劉李明處理傷口。由于廖老師處理及時,劉李明很快就恢復了。
再有,甲型HINI流感發生時,我正好感冒了,在家養病。廖老師三番五次地打電話問我的身體情況。要我按時吃藥,要多喝水,注意休息。聽著她溫暖的話語,感覺她象我媽媽一樣,我非常感動。
佚名
在一堆剛灌滿開水的開水瓶中區分哪個保溫哪個不保溫,只需用手摸一下它們的外殼,燙手的則是不保溫的,不燙手的則是真正保溫的。
這就是現象與本質、表象與內涵的關系。表面上看起來夸夸其談、吹得天花亂墜的人,很有可能腦子空空;而那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訥而不善言辭的人,他們的心胸也許裝著整個世界,他們才是真正的智者。
表面燙手的保溫瓶不保溫,夸夸其談者常常肚子里沒貨,這是一條真理。
(選自《新周刊》)
小與大
思思
在海洋里有一種體形很小的瞎眼動物――盲鰻。它對付大海中的霸王――鯊魚卻很有一套。
盲鰻的口像個橢圓形的吸盤,長著銳利的牙齒。當盲鰻吸附在鯊魚身上時,這位暴君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和這小小依附者的野心。盲鰻開始一點點向鯊魚的腮邊滑動,不知不覺就鉆進了鯊魚的體內,開始大舉吞食鯊魚的內臟和肌肉。盲鰻食量很大,每小時吞食的東西相當于自己體重的兩倍。盲鰻總要從里到外將鯊魚吃得干干凈凈,才慢慢離開。
比起鯊魚,盲鰻是渺小的。但小魚吃大魚已不再是奇跡。
我們的小缺點小毛病是否就是這樣一種小魚呢?它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吞噬我們心中的大目標!
(選自《揚子晚報》)
一千零一步
佚名
克爾是一家報社的廣告業務員。每天他都前去拜訪一位老板,雖然每天都被這位老板拒絕,但克爾仍舊繼續前去拜訪。
一天,這位已連續拒絕了克爾三十次的老板不解地問:“你已經浪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來請求我買你的廣告,都被拒絕了。我想知道的是,你為何要堅持這樣做?”克爾說:“我并沒有浪費時間,我等于在上學,而你就是我的老師――一直在訓練我如何在逆境中堅持!”那位老板點點頭,接過克爾的話說:“我也要向你承認,我也等于在上學,而你就是我的老師――你教會了我堅持到底這一課,這對我來說,比金錢更有價值。為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愿買你一年的廣告版面,算作我付給你的學費。”
生命的獎賞永遠在旅途的盡頭。當踏上一千步時,仍有可能遭到失敗,關鍵就在于能否再邁出下一步――第一千零一步!敢于邁出第一千零一步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信念。
矢志不渝向著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搖
?搖(選自《風流一代》)
在雨中
丹明
雨下個不停,一個人躲在屋檐下。一個禪師撐傘走過。
“禪師!普度一下眾生,帶我一程吧!”屋檐下的人急喊。
“我在雨中,你在檐下,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禪師高聲回答,連腳步都沒有放慢。
這個人立即站在雨中:“現在禪師該度我了吧。”
“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雨沒有淋到我是因為我有傘。你需要的是傘度你,而不是我,你自找傘吧!”禪師說著,繼續走他的路。
凡事不求人而求自己,才是對生活應有的態度。
(選自《陽光》)
(江蘇 鄧德明 輯)
一個關于信念的故事
佚名
一位窮苦的牧羊人領著兩個年幼的兒子在牧羊。
兩個孩子看見高空中自由自在展翅翱翔的雄鷹,不禁羨慕地說:“要是我們也能飛上天去,該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片刻,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兩個孩子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
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吧!”當然牧羊人沒能飛起來,他只是伸開雙臂跳了兩跳。但他告訴兒子:“我是因為年紀大了,所以飛不起來了;你們還小,只要努力去做,你們一定能飛起來,飛到想去的地方!”
兩個孩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不斷努力著。后來,他們果然飛了起來――他們就是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
在堅定的信念面前,沒有攀不過的峻嶺,沒有涉不過的險灘。
失去和擁有
佚名
有位企業家在商場上有著驚人的成就。他在事業達到巔峰的時候,有一天陪同他的父親去一家高檔的餐廳用餐,現場有一位琴藝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為大家演奏。
這位企業家在聆賞之余,想起自己當年也曾學過琴,而且幾乎為之瘋狂,便對他父親說:“如果我從前好好學習的話,現在也許就會在這兒演奏了。”
“是啊,孩子,”父親回答,“不過那樣的話,你現在就不會在這兒用餐了。”
珍惜擁有,善待失去。
(四川 陳江華 薦自《意林》)
雞毛蒜皮
佚名
大哲學家柏拉圖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訓斥了一個小男孩,因為這小孩總在玩一個很愚蠢的游戲。
小男孩不服氣:“您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譴責我。”
“但是,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了。”柏拉圖回答說,“你會養成一個終生受害的壞習慣。”
【關鍵詞】 思想品德;課前反思;重要性;途徑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在十幾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教學反思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前的反思遠比課后反思重要的多。
一、課前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不能僅滿足于“顧后”還應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隨著新課改的步步深入,課前反思越來越彰顯其作用。
1.有助于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只有非常重視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經驗,才能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教學前進行反思,充分了解并關注學生已有的新知識的切入點,使教學在可預見性的前提下,向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去發展。課前反思,可加強備課的預見性。如果沒有教師在課前對自己教學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的話,我們就不能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充分預設,課堂教學就如同空中樓閣,好看但不中用,對學生對教師都沒有益處,最終要轟然倒塌。可見、課前反思具有前瞻性,使我們的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并對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新的建構,不斷地提高我們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
2.有助于教師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波斯那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教學反思猶如一位向導,帶領我們從經驗迷宮走向智慧殿堂。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是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不將經驗升華到理性認識的高度,那么,這些經驗水遠不能真正發揮作用。
3.有助于教師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教師養成課前反思意識,形成課前反思習慣,不斷提高自我監控能力,本身就是對教育事業、對學生、對自己負責的表現。這樣的教師總是兢兢業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覺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的要求。它有助于教師形成愛崗敬業、虛心好學、嚴格要求自我、追求完美等優良職業品質,從而進一步樹立良好的師德,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課前反思的內容
課前反思,包括對課程教學計劃安排,教材內容取舍、補充與延伸,教學策略選擇,對教學重難點思考,內容組織,過程設計教學方法確定,媒體的使用,學生參與預測,教學效果初評,等等。下面我就其中的幾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做法。
1.反思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和完善。反思自己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依據課標、教材和學生,有沒有從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目標三個維度來思考。
例如一開始我制定《我愛我家》的教學目標是:知識目標:學生能夠說出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能力目標:學生列舉自己的家庭生活經歷說明父母履行對子女的教育撫養義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會珍惜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備好課后我再度審視這一目標,反思農村孩子的家庭特點,認真反思后覺得這樣的設計不能體現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覺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現不具體。于是,我對目標進行了認真修改,修改后我的教學目標為:知識目標:百分之百的學生知道說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百分之七十的學生能夠說出父母對子女的義務。能力目標:百分之百的學生能夠通過小時候父母家庭奉獻的事例,感知父母對我們的愛,說明父母履行了對子女的教育撫養義務,并且能夠從中感受家庭親情。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從心里更加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父母,珍惜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百分之六十的學生決心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而這一目標的更改就是課前反思的結果。通過課前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的分析結合農村家庭教育和親子關系的現狀才最終形成了我的教學目標。
2、反思自己在備課中對教材資源的把握、提煉和整合是否恰當,問題情境設計是否典型,具有層次性。新的課程觀認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新教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這一特點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做不到用教材去教,課堂上則會出現教學內容泛化的現象,學科特有的價值得不到充分挖掘。仔細研讀教材,透徹理解教材,學會整合教材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我知我師 我愛我師》的備課中,我一開始對“對老師的訪談”、“我愛我的老師”的討論,“夸夸我們的老師”三個活動是分開來設計的,后來發現這種設計使課堂教學太松散,太浪費時間了。于是我對教材內容又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思考。覺得這三個活動之間是延伸關系的,它們之間具有緊密地聯系,這是一個從知到情到行的學習體驗過程。可以將三個活動設計成主題活動,分步進行。第一步,引導學生課前分小組開展對教師的訪談活動,第二步,課堂上,各小組匯報訪談結果,夸夸我們的老師,暢談教師對于我們成長的意義,第三步,課后,組織學生開展尊師行動。經過修改后的主題活動,更具有連續性和完整性,也節省了時間,后來的課堂教學證明這樣做有助于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3.反思學生主體性有沒有實現,教學設計能否體現教學主體的豐富多彩的個性差異。這是我們反思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應立足于在經驗、教訓和教學理念、策略、條件,以及學生、班級的基礎之上反思。設計教學方案時,還應多問幾個為什么:如:“本課與上節課的聯系多大?”“是否與學生的興趣與生活實際相適應”,“學生在學習中是否得到健康地發展”,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只有非常重視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經驗,才能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