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馬克吐溫的故事

馬克吐溫的故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馬克吐溫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馬克吐溫的故事

馬克吐溫的故事范文第1篇

《湯姆索耶歷險記》讀后感

這幾天,我一直在津津有味地看《湯姆索耶歷險記》,這本書很合適我們青少年,我看了有很大的感悟。

《湯姆索耶歷險記》描寫了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湯姆和哈克怎樣沖破家庭、宗教和陳腐刻板的教育制度的束縛,從游戲和冒險中尋找他們在生活中找不到的自由和浪漫的故事。主人公湯姆和哈克都是伸張正義、善良勇敢、自尊要強的孩子,這些被人們看作是“調(diào)皮搗蛋”、“沒有禮貌”、“不懂規(guī)矩”的毛孩子,長大后卻變得富有朝氣、樂于助人、智勇雙全、不畏艱險,成為了十分可愛的少年。主人公對一切與教會有關的清規(guī)戒律都感到無法忍受,反對讀死書、死讀書,反對刻板的戒律和規(guī)矩。他們追求自由自在,具有少年生活的特點的娛樂和冒險,通過扮演海盜、強盜等來實現(xiàn)自己天真爛漫、自由輕松的生活理想。

這部長篇小說的作者就是馬克吐溫。作者出生在一個大家庭中,媽媽心胸寬廣、熱情開放、心地善良給他很大影響。馬克吐溫從小不喜歡約束,喜歡自由自在。后來因爸爸去世,馬克吐溫走上了謀生道路。馬克吐溫從小耳聞目睹了當時社會中市儈、賭棍、奸商、歹徒和流氓為金錢玩弄的種種欺騙和敲詐勒索的勾當,加深了對社會的了解,他才寫下了這部長篇小說。

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向湯姆學習,我們不能死讀書,要學會用腦子,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不能死記硬背,要巧記巧想。遇到困難,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去克服它。我們渴望自由,喜歡自由自在,喜歡大自然,喜歡外面的大千世界,不要做一只蝸牛,整天呆在蝸牛殼里,做膽小鬼。我們不能一直依賴父母,要學會獨立,睜開眼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我們要獨自闖天下,創(chuàng)造自己的一片美好未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湯姆的樂于助人、智勇雙全、不畏艱險的品質(zhì)。我也很欣賞湯姆的天真爛漫,永遠都那么快樂,無拘無束,即使做錯了事,他也一笑而過。我們也應該學會遇到困難要用樂觀的態(tài)度看待。同時,我們也要向作者看齊,做事要精益求精,虛心請教,這樣才會成功。主人公湯姆和作者馬克吐溫都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

馬克吐溫的故事范文第2篇

在現(xiàn)階段,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師向?qū)W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形式,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如果說教學科學重在揭示教學的客觀規(guī)津,那么教學藝術則是重點解決如何靈活、巧妙地創(chuàng)造性的具體應用客觀規(guī)律。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課堂教學的過渡就是其中的一種,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過渡藝術是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巧用導向性話語來銜接教學步驟及教學內(nèi)容,從而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的一種方法,它是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及知識點、能力點間的橋梁,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方案所不可缺少、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過渡不僅僅是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粘合劑”,也是教學內(nèi)容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堂過渡是教學藝術,掌握自如,自然能為教學增色。下面筆者根據(jù)個人的教學實踐談談語文課堂教學的“過渡”藝術。

一、導入新課的鋪墊式過渡

所謂“鋪墊”,就是有意識地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做好準備,形成學生合理的認知結(jié)構(gòu)的節(jié)奏調(diào)諧藝術。教學鋪墊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鋪墊過渡出現(xiàn)于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一般用與教學相關的內(nèi)容作陪襯,架橋引路, 銜接過渡,導入新課。教者往往通過前后知識聯(lián)系、引用詩文佳句、使用道具插圖、播放音樂歌曲、講小故事、介紹背景、設疑提問、啟發(fā)談話等方法作鋪墊,靈活巧妙地過渡到新課內(nèi)容的教學。這種過渡要求:“近”――貼近教學內(nèi)容,“新”――新穎生動,“簡”――簡明扼要,“短”――短小精悍。巧妙的鋪墊過渡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我在講小說《競選州長》時,就是以一個“小故事”開頭作鋪墊過渡的:“馬克吐溫在發(fā)表了《競選州長》的小說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紐約州州長霍夫曼。霍夫曼見到這位大名鼎鼎的小說家,極端仇視,威脅說:‘馬克吐溫,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東西最堅固嗎?什么東西最銳利嗎?我告訴你,我防彈轎車的鋼板是最堅固的,我手里的子彈是最銳利的!’馬克吐溫聽了微微一笑說:‘先生,我了解的跟你說的不一樣呵,我說世界上最堅固最厚實的是你的臉皮,而最銳利的呢?是你的胡須。你的臉皮那樣厚,可你的胡須居然能夠刺破它長出來了,還不銳利嗎?’。聽完這則故事,同學們也許明白了馬克吐溫的語言是多么的幽默辛辣。讓我們讀一讀《競選州長》這篇課文,就更能了解馬克吐溫小說幽默的語言和辛辣的諷刺手法。”這樣的過渡激發(fā)了學生的濃厚興趣。

又如,我教學抒情性的散文時,覺得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比較濃,我采用充滿激情的抒懷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我用了新舊知識聯(lián)系的過渡:“昨天我們學習了張曉風的《敬畏生命》這一課,里面講了大樹不斷播散云狀種子這一生命壯舉,讓我們領略了生命的偉力,讓我們知道怎么敬畏生命。今天,我們將帶著對生命的敬畏,感受法國作家蒙田對生命的態(tài)度:“熱愛生命吧!有效地利用時間,讓生命過得豐盈充實!”這樣的過渡,承上啟下,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交待了學習的目的。

二、教學知識點間銜接式過渡

這種過渡貫穿于教學內(nèi)容之間。要求教者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提問或遞進式的話語,將教學內(nèi)容中的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這種過渡要求自然連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恰當?shù)你暯舆^渡能將教學內(nèi)容步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易于理解接受,體現(xiàn)教學進度的推進,達到既激發(fā)學生興趣,誘發(fā)學習欲望,勾通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又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產(chǎn)生“躍而獲之”的念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學《愚公移山》時設計了一些問題:①這篇寓言一共寫了幾個人?②移山這件事難嗎?③愚公究竟愚不愚?這些問題先易后難,連續(xù)展開,是教學內(nèi)容的銜接過渡,包含了語文教學的要點和關鍵,體現(xiàn)了教學進程的推進。又如《絕唱》一文,講究側(cè)面描寫,轉(zhuǎn)入正面描寫的研習時,可以這樣過渡:作者用四個自然段寫了寫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和黑妞的演唱,對人物做了側(cè)面描寫,鋪墊可謂厚實,渲染可謂濃烈。然而我們知道,渲染愈濃烈正面描寫便愈難,因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而作家劉鶚卻不慌不忙地讓白妞姑娘在觀眾的急切急盼之中踏著厚厚的鋪墊姍姍而來,出場后還讓她“半低著頭”,這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就在這半低頭之際,白妞做了兩個極其精彩的動作,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出。這樣的銜接式過渡,不知不覺地由側(cè)面描寫轉(zhuǎn)入正面描寫的講讀,學生從中既明確了上文的關系,又受到藝術的熏陶,而且明白了本文的正側(cè)面寫作方法,可謂一舉多得。

三、解決重點難點的目標式過渡

馬克吐溫的故事范文第3篇

關鍵詞:教學技巧;語言教學;物理課堂;語意表達

在物理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對提高課堂效果起很重要的作用:正確的、恰當?shù)卣Z言表達,即在實物、掛圖和實驗的基礎上,以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說服力的語言,能清晰明確的提示問題的要點,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是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課堂教學中應注重以下幾種常用的語言表達技巧:

一、形象的類比化

醫(yī)學家告訴我們?nèi)祟?5%以上的知識是通過視覺印象被我們吸收的。為了增強視聽效果,演示實驗雖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善于調(diào)動語言表達手段,讓抽象的知識物化為活動的景象,讓空洞的說教轉(zhuǎn)化為鮮明的畫面。教師做形象化,最有效的辦法是運用比喻和比擬兩種修辭手法。例如在引入“電壓”概念時,用水壓來比喻;把“聲波”比喻成水波。這樣學生加強了記憶,又方便了教師的講課。用生活中的真實事例來進行知識的描述是教師語言表達形象化的又一有效手段。某些知識的教學需要引用一些數(shù)據(jù),但課堂教學又加上不同于調(diào)查報告和工作總結(jié),僅僅把一連串枯燥的數(shù)據(jù)拋向?qū)W生,會使課堂教學流于平淡,學生也無法記住那些一掠而過的阿拉伯數(shù)字。高明的教師要善于運用比喻和比擬把干巴的數(shù)據(jù)轉(zhuǎn)化為具體、生動的圖景。例如在光速的教學中,告訴學生光的速度是3×108m/s后,運用類比,光一秒鐘走的路程,成年人日夜不停的走大約要走上10年。這樣做就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通俗的口語化

學生對教師講授知識的接受效果應首先取決于學生是否清晰地接受了教師的話語。講課有時不同于書面語言,學生在現(xiàn)場不可能像閱讀書面文章那樣進行多次反復。口頭語言的傳輸和接受特點決定了教師語言要盡量做到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同時又具有較強的瞬間感染力。

文化層次較高的青年教師,屢屢犯下課堂教學中語言過于書面化的毛病。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應做到:

盡量選用簡短的句子,少用多層附加成分和并列成分,以保持句意之間足夠的停頓。盡量使用清楚明快、通俗易懂的詞語,少用生僻、晦澀的語詞、書面語詞和生造詞。

三、巧設的懸念法

對于一個新課程、新章節(jié)。學生往往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有時候有的學生還會誤解走上歧途。這時候,教師應設法使學生進入自己的教學思路,使學生隨著教學的進程思考、等待和驚奇,提高其注意力。讓學生順著教師的思路去發(fā)散思考,挖掘新問題從而全面的理解并運用新知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制造懸念。例如:在講到浸潤概念時,演示一下“能盛水的篩子“。先用篩子盛水,自然篩子無法裝住水,然后將篩子在石蠟里浸一下之后再來盛水——篩子居然能盛水了,這樣教師先制造懸念主,讓學生探索懸念的答案,然后利用解答懸念拋出講解道理,便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再比如 ,我們學習到牛頓第一定律時,告訴大家足球場上正在滾動的足球為什么會停下來,同學們肯定都知道是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但教師馬上來一個假設,如果當時突然沒有阻力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場景呢?這樣引出了學生的興趣討論,為下面的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作了鋪墊。很輕松的把抽象的問題進行簡單化、場景化。

四、合理的節(jié)奏化

節(jié)奏主要體現(xiàn)為快慢和停頓。沒有節(jié)奏變化的課堂教學像催眠曲一樣使人昏昏欲睡。因此課堂上教師應隨時注意講授速度的變化。

教師在語言表達時中應該減速的地方有:定律、定理的敘述,重要知識的講解及分析過程。學生感動疑惑的知識。

上課的過程中應該有加速的地方:學生都熟知的知識;不太重要的知識及事情、精彩的故事進入時;無法控制的感情等。

五、恰當?shù)耐nD法

(沉默)是控制節(jié)奏,吸引學生注意力,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和重要方法。不懂沉默的人,就是不懂課堂教學的人。有經(jīng)驗的教師對沉默的作用體會最深。例如有一次,我正在講重力,課堂中穿插了牛頓的故事,但后面的兩位學生卻在下面做下動作。精彩的故事嘎然而止,同學們突然都吃驚的看著我,而我的目光卻直直的盯著那兩位學生。當大家都用抱怨的目光看他們兩個時,兩位學生臉紅紅的、羞澀地低下了頭。沒有一句批評,取得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簡練的表達化

科學性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原則之一,因而決定了教師對重要的物理概念或規(guī)律的闡述,一定要注意用語要正確,表達要確切、簡練。有這樣一則故事:某個星期天,馬克吐溫到禮堂去,適逢一位傳教士的苦難生活。當他說了5分鐘后,馬克吐溫決定對這件有意義的事情捐助50元;當他接著講了10分鐘扣,馬克。吐溫就決定把捐助的數(shù)目減少至25元;當他繼續(xù)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小時后,馬克吐溫又在心里減到5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基本原則:簡練。

教師在講授中要做到口語化和通俗化,但口語化和通俗化并不意味著冗長和羅嗦,造成冗長和羅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重復的敘述過多;某些教師總擔心學生沒聽清掌握,對某些定律、定理重復了一遍又一遍,結(jié)果卻適得其反。無關的話過多;某些教師對上課缺乏足夠的準備,臨時在臺上東拼一句,西湊一句,抓不住要點,邏輯混亂,無關的話過多,整堂課就成了廢話的大雜燴。

總之,教學中嫻熟的、恰當?shù)恼Z言表達技巧,可以使學生興奮、愉快、激昂,注意力在審美感染力和影響下向高層次集中。因此,作為教師把握好語言技巧,對促進學生順利掌握知識,培養(yǎng)審美情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慧琦  胡興宏主編.《教師成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

[2]趙永清.論人文素養(yǎng)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培養(yǎng).《西部大開發(fā):中旬刊》2010.1

馬克吐溫的故事范文第4篇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作者馬克吐溫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主人公湯姆是個聰明頑皮,好奇心強,喜歡向往英雄事業(yè)的孩子,他曾與哈克貝得芬一起去離他們居信住的村鎮(zhèn)較遠的一個地方去探險,當海盜、印弟安人……后來,由于厭煩嚴格的生活和枯燥乏味的功課,與男孩子們結(jié)盟,想干一回正`正當當?shù)膹姳I事業(yè)……

我特別喜歡這流傳了將近一百三十年的故事,也特別想當一回海盜。湯姆的生活雖然毫無趣味,并且還很貧窮,(因為當時這個鎮(zhèn)處在鄉(xiāng)下)但是他會用自已的想法讓他和伙伴們開心起來,雖然他也偷過別人的東西,但對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也極力幫助。我們應該學習湯姆索亞的品德,改掉和他一樣的壞習慣,抬起頭來做一回正正當當?shù)哪凶訚h吧!

湯姆索亞是個孩子,但他不像別的孩子那樣瘋狂,他只是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而己,(雖然這不好,但我相信他一定會改的),但有時,他會產(chǎn)生一種莫名奇妙的想法,并一定要將它辦到,例如奸尋寶,真的被他找到了一大箱金子,他說要去當海盜,很快,便有人愿跟他一同去。

湯姆索亞很勇敢,他的好幾次冒險經(jīng)歷都印在我的腦海,永遠珍惜這本書吧,因為不久,也許我也有機會去當一次海盜,那時,我要帶上這本書,和它一起去。

馬克吐溫的故事范文第5篇

關鍵詞:馬克?吐溫;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批判

引 言:

《湯姆?索亞歷險記》為19世紀美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馬克?吐溫執(zhí)筆撰寫。馬克?吐溫原名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于1835 年11月30日出生于一個叫費羅里達的小村莊。他兒時接受教育很少,13歲時離開學校。先后當過印刷工、航海員學徒、游擊隊員等職業(yè)。馬克?吐溫憑借自身豐富的社會經(jīng)歷,形象生動地創(chuàng)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更是一部廣受好評的佳作。

故事發(fā)生在一虛構(gòu)的邊遠小鎮(zhèn)-圣彼得堡。整部小說,都圍繞這一小鎮(zhèn)展開。其主要描寫了湯姆的頑皮淘氣及與其伙伴的各種冒險活動。出版以來,該小說廣受讀者歡迎。作為一部現(xiàn)實主義時期的典型代表作,人們對《湯姆?索亞歷險記》的評價主要集中于里面的“現(xiàn)實主義”、“當?shù)厣省奔啊坝哪薄5?jīng)分析閱讀,筆者發(fā)現(xiàn)該書也含有大量的浪漫主義描寫成分,主要包含三部分:對主人公各種奇思異想、對美麗的大自然及對主人公叛逆行為的描寫。筆者認為,馬克?吐溫呈現(xiàn)的浪漫主義描寫并非無意之舉,而是有意為之。即馬克吐溫想借此表達他對當代美國社會的批判。正如小說譯序所言:“《湯姆?索亞歷險記》取材于美國南北戰(zhàn)爭前的社會生活,是作家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顧。然而,他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目的,并非只是為了回顧過去,而是為了引起人們對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作品通過兒童的目光看待周圍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虛偽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貪婪愚蠢等,并對其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鞭撻。作者借湯姆之口說出‘寧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意當一世美國總統(tǒng)’,反映了他對平庸守舊社會生活的極度厭惡和對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

一、對主人公各種奇思異想的描寫

小說里,馬克?吐溫以第三人稱的視角,深入細致地描繪主人公。第一主人公乃湯姆?索亞,其次乃哈克貝利?費恩。湯姆從小喪父,有一同父異母的弟弟西德。他倆寄養(yǎng)在波莉姨媽家,兄弟間似乎一直充滿嫌隙。弟弟西德老實規(guī)矩、屬于所謂的“好孩子”,深受波莉姨媽的喜愛;而湯姆則與之相反,屬于所謂的“壞孩子”。西德經(jīng)常向姨媽揭發(fā)湯姆,而湯姆對此則是打擊報復。關于哈克貝利?費恩,盡管他有一嗜酒如命的父親,但他實則一個被社會遺棄的孤兒:他無家可歸,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困了睡人檐下,流離失所。但是,周圍的小孩卻喜歡和羨慕他,并以能和他說話為榮,因為他是真正的自由人,“大自然之子”。但大人們卻視哈克為野孩子,禁止自己的小孩與其交往。

當跨出象征分割家庭倫理、社會習俗和自由社會的籬笆墻后,湯姆猶如脫韁之野馬、無拘無束。在這自由的國度,湯姆完全是個野人,無所顧忌;社會習俗、宗教禮儀早被他拋到九霄云外。他常與玩伴喬?哈潑扮演兩軍司令,在假想的戰(zhàn)場上運籌帷幄、英勇廝殺、交換俘虜?shù)取_@里,他們控制著部隊的最高指揮權、氣定神閑、揮斥方遒、可謂春風得意!也難怪乎他對此樂此不疲。后來,湯姆和喬?哈潑在卡迪夫山上扮演綠林好漢羅賓遜,他們又相互拼殺、打賭射箭。后來,為了成為公眾焦點及獲取女友貝琪的青睞,湯姆邀約喬?哈潑和哈克一同前往杰克遜島做英勇的海盜。為此,在家里偷取一些所需物品之后,他們便踏上了夢幻般的海盜征程。三人來到河邊,湯姆扮演船長,像模像樣地指揮喬?哈潑和哈克撐木筏。幾經(jīng)周折,他們到達杰克遜島,從此帶著響當當?shù)拿栃凶呓何靼嘌篮I虾谝聜b盜湯姆?索亞、嗜血殺手哈克貝利?費恩、海上霸王喬?哈潑。

現(xiàn)實生活中,湯姆、喬?哈潑、哈克的境況又如何?實則完全相反。可以說,在自由想象的王國里他們有多么的放蕩不羈,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就有多么的局促不自在。生活中,家里有大人對他們嚴格管教;在公共場合,有無處不在的傳統(tǒng)習俗、道德和宗教禮儀的約束。不管是違犯家庭管教還是傳統(tǒng)習俗,筆者認為,馬克?吐溫在小說中借湯姆及其伙伴的奇想和冒險舉動,表達了他對當時社會中不合理規(guī)章制度及宗教封建習俗的不滿與批判。在小說第八章最后一段,馬克?吐溫直抒胸臆,借湯姆和喬?哈潑之口傾述了他對當代文明生活的不滿:“兩個孩子穿好衣服,藏起自己的家伙就走開了。他們?yōu)榫G林豪杰的不復存在深感惋惜,也搞不懂現(xiàn)代文明有什么值得稱道之處,足以彌補這個損失。他們說自己寧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意當一世美國總統(tǒng)。”

二、對美麗大自然的描寫

該小說也有眾多優(yōu)美的山川景物描寫,如第二章對卡迪夫山的描寫:“村外高高聳立的卡迪夫山上草木青翠……恰似夢中飄渺的仙境幽靜而又令人神往。”第四章對圣彼得堡村莊的描寫:“紅日在寂靜的大地上冉冉升起……猶如帶來上天的賜福。”馬克?吐溫描繪的這些自然景物可謂賞心悅目。而對大自然著墨最多的,還數(shù)對杰克遜海島的描寫。杰克遜島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陶淵明描寫的世外桃源。為了來到這美麗的桃花源,湯姆、喬?哈潑和哈克可謂費盡周折。他們打點“行囊”、帶著魚鉤、乘著木筏,穿越象征隔離文明世界的密西西比河,歷經(jīng)艱險才來到杰克遜島。盡管離家萬般不舍,但“黑衣俠盜雙臂交叉,佇立筏上,‘最后望一眼’這個先前使他快樂無比、后來令他痛苦不堪的地方,希望‘她’能看見他乘船行駛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以無畏的氣魄面對危險和死亡,以唇邊浮現(xiàn)的一絲冷笑迎接末日的來臨。” 對于湯姆?索亞、喬?哈潑和哈克三人來講,杰克遜島就是他們的“桃花源”,“他們覺得,能來到這樣一個遠離塵世、未經(jīng)開發(fā)且無人居住的荒島,能在島上的原始森林里盡情吃喝,真是一種愉快的消遣!他們表示再也不愿重返文明社會了。在杰克遜島,他們無憂無慮地生活,“這兒沒人欺負你,不把你當人看。”這里,“你不用大清早起來,不用上學、洗臉,那些討厭的蠢事統(tǒng)統(tǒng)都不用做。”杰克遜島真可謂人間天堂。

島上,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青蟲安然地在湯姆腿上爬行,螞蟻忙碌地搬運食物,“紅娘子”瓢蟲展翅高飛,金龜子奮力推糞球,林中鳥語聲聲,動物好奇地打量新來的不速之客、蝴蝶翩翩起舞……湯姆和其他兩個“海盜”在這里盡情的嬉戲玩耍,“他們光著身子,在白色沙灘上清澈透明的淺水里追逐著,翻滾著。他們對遠遠地沉睡在寬闊河對面的小村毫不留念。一股湍急的河流,或是少許上漲的潮水,沖走了他們的木筏,可是這反而使他們感到慶幸,因為它的不復存在,像是燒毀了將他們與文明社會連接起來的橋梁。”

然而,馬克?吐溫所處的年代卻正處于美國壟斷資本的發(fā)展時期,社會生活中充滿了種種丑惡。由此可見,作者借用美好的荒野生活,對當時美國社會進行了辛辣的批判。“在《湯姆?索亞歷險記》里,童年生活被描繪成天堂一般,童年時代之所以被涂抹上一層‘天堂’式的瑰麗色彩,正是由于馬克?吐溫感到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在‘天堂大門的那一邊’,生活是多么憂郁和‘空虛’啊。”因此,馬克?吐溫用極度美好的兒童生活來反襯現(xiàn)實社會,以表達他對當代現(xiàn)實生活的批判與不滿。

三、對主人公各種叛逆行為的描寫

《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叛逆行為集中體現(xiàn)在湯姆和哈克兩者身上。縱觀整部小說,湯姆離經(jīng)叛道,不是村落里的“模范兒童”,因為模范男孩的言行如是:“走在最后面的是模范男孩威利?瑪弗森,他對自己的母親體貼入微,仿佛她是一件雕花玻璃容器似的。他總把母親領到教堂來……男孩子全都恨他,因為他太守規(guī)矩了。何況,他又時常‘在他們面前被人捧得這么高’……湯姆沒有手絹,他將揣手絹的孩子一律視為勢利小人。”

相反,湯姆撒謊、逃課、打架、有門不走翻籬笆;越是不讓做的,他偏要做。晚上翻窗外出、課上斗甲蟲、搞惡作劇;他讀書馬虎,成天幻想當司令和扮綠林好漢。這些都體現(xiàn)了湯姆的離經(jīng)叛道。但該書最具叛逆性的得數(shù)哈克貝利?費恩。哈克是村里人見人嫌的野孩;他不休邊幅、衣服邋遢、無拘無束:“哈克貝利?費恩隨心所欲來來去去。他晴天睡在人家的臺階上,雨天鉆進空空的大桶里棲身。他無需上學或去教堂,也不必叫誰先生或是乖乖地聽話。他只要想去釣魚游泳,何時去,去哪里,待多久,悉憑自便。他打架誰也管不著,夜里多遲上床睡覺全由他自己做主。春天他第一個赤腳,秋天他最后一個穿鞋。他永遠用不著洗臉,也用不著換上干凈衣裳。論罵人,誰也不是他的對手。總之,凡是足以使人生快樂無憂的好事,這孩子全都干過了。”

后來,哈克半夜跟蹤印江?喬到卡迪夫山,偶然得知印江報復道格拉斯寡婦的計劃。幸虧他即時通報,道格拉斯夫人才幸免于難。出于感恩,哈克被道格拉斯夫人收養(yǎng)。在她家里,哈克被迫養(yǎng)尊處優(yōu)。但這卻使得他萬分無奈和焦躁不安:“這種處境使他得以進入上流社會――不,他是硬給拽進去,硬給扔進去的――為此他吃夠了苦頭,幾乎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寡婦的傭人替他梳頭刷衣,把他身上弄得清清爽爽,晚上還給他鋪上冷漠無情的床單,上面居然沒有一個小小的污斑,好讓他當做知心朋友貼在胸口。他得用刀叉進餐,得用餐巾和杯盤。他得讀書,得上教堂,說話得咬文嚼字,以致語言在他嘴里變得干巴巴的。無論他置身何處,都要受到文明的柵欄和鐐銬的禁錮與束縛。”

這樣的生活對于過慣自由生活的哈克來說無疑是一種煎熬和折磨。三周之后,哈克終于忍無可忍,毅然消失得蹤跡全無。最后,湯姆在屠宰場后面的一只桶中找了哈克。此時的哈克,又回到了以往的幸福時光:“他正叼著煙斗,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兒。他頭發(fā)蓬亂,一副臟相,又穿上了快活逍遙的歲月里那身讓他出盡風頭的破爛衣衫。湯姆把他攆出來說明他惹了多大的麻煩,勸他趕緊回家。哈克臉上悠閑自在的神情頓時消失,換上了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別說了,湯姆……那種日子不是我過的,我習慣不了。寡婦對我是不錯,挺夠矯情,可她們那些規(guī)矩真讓我吃不消。他要我每天按時起床,她要我洗臉,傭人把我的頭發(fā)梳得光溜溜的,她不準我睡在木棚里。我得穿上那些該死的衣裳,把我憋得氣都喘不過來……我已經(jīng)好久沒溜進人家的地窖了――唔,好像幾年了。我還得去教堂做禮拜,真是活受罪――我討厭那些屁都不值的布道詞。我在那里不能捉蒼蠅,嘴里也不能嚼東西。一到星期天就得穿一整天的鞋。寡婦吃飯搖鈴,睡覺搖鈴,起床搖鈴――干什么都死板得要命,真是讓人受不了。由此可看出,馬克?吐溫借兩個兒童之口,酣暢淋漓地表達了他對當時社會中存在的陳貴陋俗的批判與不滿。

四、結(jié)論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結(jié)論,盡管馬克?吐溫屬于現(xiàn)實主義作家,但他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卻仍有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通過描繪主人公各種奇思異想、風景如畫的大自然及主人公的叛逆行為,馬克?吐溫間接地表達了他對當代的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和不滿。(作者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

參考文獻:

[1](美)馬克?吐溫著 朱建迅,鄭康譯.《湯姆?索亞歷險記》[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6(2013.11重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州县| 泰兴市| 永康市| 齐河县| 梨树县| 荣昌县| 徐汇区| 浑源县| 巴东县| 青铜峡市| 庆安县| 环江| 东阿县| 新龙县| 吴桥县| 黔西县| 辽宁省| 西安市| 东丰县| 星子县| 高州市| 郯城县| 汨罗市| 定边县| 博客| 丹东市| 宁化县| 内乡县| 汶川县| 西安市| 安塞县| 韩城市| 山阳县| 陆良县| 乌恰县| 静乐县| 四平市| 育儿| 库伦旗| 新源县|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