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遠古的呼喚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道激光刺向雷伊,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小雷伊奮不顧身的擋住了激光,頓時,雷伊嚇呆了。小雷伊臨終前說了最后一句話;"你向東邊一直跑...見到了人群說...你來自未來就...行了..."小雷伊用顫抖的聲音交代了他到了這里的使
命。
雷伊頓時戰斗力大增,只見他大喝一聲;"找死"一招順雷天閃,那個機器人頓時就零件全散......
老年患者骨折后,長期臥床,容易發生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通過加強預防和臨床護理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我科于2010年1至11月共收治110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有針對性實施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10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中,男79例,女31例;年齡60歲~70歲60例,71~80歲34例,80歲以上16例。其中:股骨頸骨折69例,股骨粗隆間骨折33例,脛腓骨骨折6例,踝部骨折2例。以上110例均治愈出院。
2 護理方法
2.1 心理護理:根據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有計劃地護理。針對患者的經歷、文化素質、生活習慣、家庭情況及經濟狀況等,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與患者進行親切的交談,護患之間相互溝通,使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有所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由于骨折,手術均為意外突發事件,患者多出現緊張、恐懼、焦慮的情緒,要針對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導工作,在精神上給予安慰,生活上給予照顧,指導患者家屬配合醫護人員,共同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老年人反應遲鈍、接受能力差,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應耐心細致多做解釋。操作時動作輕柔,給患者一種安全感、親切感,使之配合治療。
2.2 飲食營養護理:根據骨科老年患者的身體特點,消化道吸收功能減退、心腦血管疾病增多、身體狀況差的特點,進行針對性安排飲食計劃。骨折后1~2周,飲食應以清淡開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為主,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骨折后2~4周,飲食上應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魚類、蛋類以及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適當多吃一些青椒、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愈合;骨折后5周以上,可食用任何高營養食物及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的食物。
2.3 術后應激的觀察護理:老年人身體各器官功能適應能力差的特點,對外來的手術刺激反應靈敏,易出現各臟器的功能失調,需要護理人員在術后3?天內應細心觀察患者是否有皮膚腫脹以及尿量變化,注意嘔吐物和排泄物的性質、顏色和數量,監測生命體征的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3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及護理
3.1 防止呼吸道并發癥: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相對減弱,加之術后患者長期臥床,易發生肺部并發癥。因此應指導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的咳痰訓練,上肢能活動的做擴胸運動,增加肺活量。在協助患者翻身時,應由下至上叩擊背部使積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患者,鼓勵其盡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給予霧化吸入。
3.2 預防消化系統的并發癥: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加之骨折后長期臥床腸蠕動減弱,患者易出現腹脹、便秘,指導患者宜進食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以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少食甜食及奶制品,以免引起腹脹。3天未解大便者可用緩瀉劑。必要時用開塞露或灌腸,保證大便通暢。
3.3 警惕心、腦血管的并發癥:老年期循環系統發生明顯的衰退,如心、腦血管硬化,心肌收縮相對減弱,心血管不能適應正常時的應激狀態。加上創傷疼痛的刺激、精神緊張,有潛在發病的可能,導致并發癥出現。此類患者,一經入院應引起重視,除進行各種檢查外,應嚴密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神志等體征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4 預防泌尿系感染:老年骨折的患者,因長期臥床,代謝降低,再加上活動時怕骨折部位疼痛,又怕多飲水尿多,用便盆麻煩,致尿液濃縮、鈣鹽沉積等,易發生泌尿系結石及感染。應鼓勵患者多飲水,有尿及時排出,保持會清潔,勤換內衣,每日睡前要用溫開水擦洗會,對于術后留置導尿管患者,每日必須行會陰護理,特別是尿道口周圍不應有分泌物。定時更換尿袋并保持引流管通暢。
3.5 褥瘡的預防:由于患者骨折后長期臥床,機體抵抗力下降,皮膚營養及彈性隨之下降,加之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潮濕等物理刺激,很容易發生褥瘡。因此入院后給予氣墊床、海綿墊或骶尾部加防褥瘡墊,骨突處可墊海綿圈或應用減壓貼。不能自行翻身的隔1~2小時協助翻身,可在受壓部位應用透明貼,促進血液循環。
3.6 靜脈血栓:老年患者自身血管彈性降低,血液粘稠度較高,血液流動緩慢,極易形成靜脈血栓。而骨折臥床后,血液流動更加緩慢,加之下肢創傷后,造成血管壁損傷,最易形成靜脈血栓。指導患者對肢體進行主動或被動活動,提高肌肉的肌力,防止靜脈血液淤滯,協助患者定時更換,每1~2小時更換1次為宜,患肢抬高,經常按摩患者下肢可增加血流,嚴密觀察患肢的血運、感覺、活動情況,重視患者的疼痛主訴,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4 指導功能鍛煉
4.1 加強功能鍛煉:長期臥床的患者,如不進行適當的活動,常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強直、肢體末端腫脹等并發癥。因此臥床期間,根據不同情況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活動,骨折術后患者早期可活動健側肢體和患肢肌肉做等長收縮活動及足趾和踝關節運動。要向患者反復強調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使其認識到只有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手術效果,從而最大限度地爭取到患者的積極配合。在不影響骨折固定愈合的情況下,患者也可扶持他人或借助雙拐的力量,早期下床活動,1~2周主要鍛煉肌肉,有節律地收縮、放松;3~6周加強關節的活動,逐漸增加運動量,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直。
4.2 功能鍛煉注意事項:指導老年人作運動時要有耐心,活動量要由小到大逐漸進行,切忌急躁。在活動過程中,密切觀察固定部位的情況及遠端肢體的顏色,如有異常現象,應及時與醫生聯系。開始離床活動時一定有專人扶助,注意安全防跌倒,保證功能鍛煉順利進行。術后1~2個月到醫院復診。
隨著人類壽命的不斷延長,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因而通過手術治療老年人骨折也逐日增多。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點,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飲食護理、預防并發癥護理及正確的功能鍛煉的方法是促使骨折早日康復、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關鍵,也是我們的護理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建榮,劉玉春,馬燕蘭.老年護理觀念及老年人特殊問題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59.
[2] 朱以芳.老年骨科特殊性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2,8:18.
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護士以心理學的理論作指導,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應用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去影響改變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發揮醫療護理的最佳作用。心理學家們已經發現許多的人類力量可以抵御和減輕精神疾病,積極的人類力量與美德是對抗心理疾病發生的緩沖器。心理干預能較好的解決患者住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負性情緒及心理問題。除了有效的治療外,作為護理人員應積極開展心理護理工作,運用社會心理學,醫學心理學,結合醫學知識,了解分析并掌握各類患者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狀態,制定針對性極強的心理護理措施,千方百計地克服患者的消極情緒或負性情緒,對機體各系統,器官的生理生化影響,起到了藥物治療難以起到的效果。
骨科患者80%以上是由交通事故、工傷、人為傷害以及其他意外事故所致,其人身傷害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預見性,后果難料,由于肢體骨折導致肢體活動受限,治療過程漫長,無形中給患者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使他們變得緊張、焦慮、恐懼、抑郁、暴躁,這對患者的治療是非常有害的。針對骨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點,在臨床工作中護士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去除患者的不良情緒,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作用,對疾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就骨科患者的心理護理方面的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1 心理特點
1.1 緊張、恐懼
患者因突然意外事故,傷口出血,疼痛等刺激,骨傷科特殊的檢查手段都使患者產生緊張、恐懼心理。也因創傷嚴重,擔心手術效果不佳或殘廢,日后生活不能自理,影響家人,少數擔心無人照顧,更易產生恐懼心理。
1.2 焦慮
焦慮是個體對一種模糊的,非特異性的威脅作出反應時所經受的不適感覺和憂慮感,是患者最常見的負性情緒反應。骨折愈合需要很長時間,患者長期臥床因經濟,工作,家庭等問題而產生焦慮情緒,表現為性情急躁,容易激動。在適應患者角色中與其本人病前的各種角色發生心理沖突引起行為角色。
1.3 孤獨感
由于醫院環境,人際陌生,醫院各種管理規定的約束,生活單調、無聊,病情穩定后,親友漸漸疏于探視,醫護人員忙于其他重患者的治療和護理,與其交談減少,也會使患者產生孤獨感。
1.4 憂郁悲觀心理
傷情嚴重或肢體傷殘患者因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覺得自己是家庭、社會的負擔,出院后也不能恢復勞動及工作能力而產生悲觀失望情緒,表現為沉默寡言,拒絕治療甚至產生自殺行為。
1.5 患者角色行為減退
由于患者住院時間較長,已適應其角色,由于某此原因,使他不顧疾病的預后,過早地承擔在社會中的其他角色,從事不應承擔的活動。
1.6 患者角色行為強化
常見于康復期患者,由于依賴性增強或自信心減弱,對自我能力表示懷疑,對承擔原來角色感到恐懼不安,而“安于”患者角色的現狀或小病大養,一些大手術或車禍之后,患者死里逃生,心里上害怕再負成人的責任,產生依附心理,習慣于別人的照顧,不作主觀努力,不能主動進行功能鍛煉,使功能恢復及適應過程變長。
2 心理護理
2.1 對緊張、恐懼患者的護理
護士應主動熱情地向患者介紹病情,治療方法及康復過程,構建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營造人文關懷工作氛圍。醫護人員的態度,可以極大的影響患者的心情。語言不僅是人們交際工具,而且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通過溫馨的語言,端莊的舉止,親切的問候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患者以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真誠與溫暖,有一種安全感和被信任感,因而他們能對護理人員真心交流,傾瀉情感,暴露自己。護士要轉變以往“疼痛只有在患者無法忍受時才需處理”的觀念。護士應想其所想,痛其所痛,對他們給予“親人”般的關愛,及時采取止痛措施。治療時,操作熟練,不增加患者的痛苦,遇到急診患者時,護士要沉著、冷靜、工作有條不紊、忙而不亂,以免因驚慌而增加患者的恐懼心理。對待需手術的患者,要恰當的給予解釋手術的必要性,例舉成功病歷,使患者對治療有信心。將搶救患者與一般患者隔開,以減少精神刺激,消除緊張恐懼心理,為患者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治療環境。
2.2 對焦慮患者的護理
遇到有焦慮情緒的患者,護士應了解其焦慮的原因,對患者耐心做好解釋和勸慰工作?;颊咔榫w激動、發脾氣時要理解患者,待患者情緒穩定后再勸導患者要保持穩定情緒,過度焦慮會破壞心理平衡,影響治療效果。人在焦慮時交感神經激活,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快,肌肉中供血增加,當焦慮水平下降時,心理和生理指標回到平衡狀態,所以使用放松療法能大大減輕患者的焦慮。
2.3 避免和消除患者的孤獨心理
護士做好入院宣教,介紹醫院環境及有關住院制度,使他們盡快適應環境,為患者適當安排一些文娛活動,由于突職其來的意外傷害,患者終日面對疾病的折磨,環境的變化,感到度日如年,他們希望盡快熟悉環境,結識病友,身旁有親屬的陪伴。護士應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讓患者說出心中感受,介紹同類疾病和康復過程,鼓勵親友探視,做好家屬工作,讓家屬主動參與患者的康復鍛煉,以利于出院后康復鍛煉的繼續,組織同室病友交流,互相介紹練習感受和經驗,讓患者在潛意識中感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避免和消除患者的孤獨心理。
2.4 對憂郁悲觀患者的護理
護士應經常接近患者和患者交談,開導患者,例舉已治愈、好轉及肢體功能恢復好的典型病例來說服患者,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指導和協助患者進行患肢的功能鍛煉。人的心理和生理,精神和軀體是彼些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分析,音樂直接作用于下丘腦和邊緣系統等,大腦主管情緒的中樞,對人的情緒進行調節,可使腦垂體釋放腦啡肽,達到止痛,減輕焦慮的效果,有助于緩解心理壓力。音樂作為自然的旋律,很容易進入人的心靈深處,調節心理活動,穩定情緒,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是一種身心并調的手段,能夠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焦慮狀況,減少肌肉緊張,緩解軀體的應激反應,解除心理扭曲和緊張。護士需掌握音樂治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態度需溫和,不可顯露厭煩情緒,盡可能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清代醫學家吳尚先曾說:“七情治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也。”聽音樂可以優化患者的心理狀態,激發了情感效應,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平衡,增強了免疫系統的功能,達到了消除焦慮、抑郁、恐具,增加松弛的效果,人體各生理也由于音樂韻律而歸于平衡和和諧。護士應選擇旋律優美,歡快活潑,節奏明快的解悶樂曲,還可以讓患者欣賞電視節目,了解世事、國事、天下事。護士應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支持,尤其是鼓勵家屬以積極的心態給予患者精心而適度的照顧,可使患者以堅強的意志來增強自身耐受力,減輕不良情緒。對傷殘嚴重的患者,要多關心,多安慰,還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勇于面對現實,重新設計自己的生活目標,積極配合治療。
2.5 對患者角色行為減退者的護理
護士要了解患者角色行為減退的原因,勸慰患者要重視自己的疾病,否則會加重病情,盡量幫助患者解除后顧之憂,使其安心治療休養。
2.6 對患者角色行為強化者的護理
患者因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經濟條件、年齡、職業不同,對醫學知識和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患者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在住院初、中期對心理疏導、藥物知識需求程度高。而出院前增加了對飲食、休息與鍛煉,復診的需求。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護理,疾病的康復不僅依賴于患者,也依賴于他們的家庭和社會。對信賴型的患者,應及時指導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飯、洗臉、刷牙、健肢主動運動等。告知患者適當鍛煉有利于疾病恢復,及時告知患者疾病的好轉情況,讓其做好恢復工作或自理生活的心理準備,讓家屬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從維護患者健康出發,對患者適當照顧,避免過度的生活照料,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恢復自理能力,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骨科;護理投訴與糾紛;防范措施
眾所周知,護理行業是一個完整、系統的醫學分支學科與技術,護理工作對患者的疾病的及時痊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護理服務是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工作,對護理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護理工作當中,往往一個不注意,或者一個細節的疏忽就會產生護患之間的糾紛。對于骨科這樣一個特殊的科室來說,如何處理好護患之間日益紛雜的糾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1導致骨科護患糾紛常見的因素
1.1骨科護理的特殊性 骨科疾病通常治療周期比較長,恢復時間非常的漫長,目前醫學界對某些情況還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特別是某些疾病有其特殊性,病情復雜、變化大,再加上患者的個體差異比較大,但是由于醫學信息的不對稱性,患者及其家屬對這些情況并不理解,他們往往對醫療服務的期望值非常高,在治療當中,即使有一點沒有達到要求,他們就會埋怨醫生、護士,認為是醫生或者護士的技術不高導致的,這些情況下,極易引起護患之間的糾紛。
1.2社會性因素 近年來輿論與媒體不正確的引導也使某些患者與其家屬對醫護工作者存在著一定的偏見[2]。對于在骨科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說,骨科疾病由于其特點,通常病程漫長、花費大,給大部分家庭經濟收入比較低的患者造成非常大的壓力,還有很多的患者有時會因為慢性疾病反復入院接受治療,醫療費用往往大大超出患者的預期,這一類情況往往也是導致護理糾紛產生的誘發因素。
1.3護理人員自身因素導致的護患糾紛 骨科疾病的特殊性,直接決定了骨科治療不同于其他疾病的特殊性,從而決定了骨科護理的特殊性,骨科疾病治療和恢復的周期非常漫長,治療的周期長,患者住院的時間長,有的甚至長達2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如果醫患之間的溝通不到位,對疾病與診療知識的告知不一致,護患溝通不經常,缺乏技巧;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不及時;少數護士沒有嚴格自我要求,服務態度敷衍、惡劣等使護理糾紛時有發生。
2防治措施
2.1轉變護理工作觀念,重視醫患之前的交流 伴隨著醫療衛生體制的不斷改革,促使醫療護理活動需要積極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而這當中,護理工作者思想觀念的轉變是前提。要在護理工作當中發展推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健康的良好狀態。"一切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建立良好的護患交流體制[3]。在護理工作中,預防和處理護理糾紛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加強有效的護患溝通,提供多種多樣的人性化護理服務措施,對患者的護理要抱以仁者之心,要注意轉變傳統的觀念嘗試換位思考,對患者提出的要求要盡最大可能來滿足,對患者及其家屬要進行及時的安慰,讓他們積極配合治療。
2.2提高護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識,加強護理安全教育 在護理工作中,要注意增強護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識,對護理工作者進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絕對要引起醫療管理者足夠的重視,護理工作者平時除了要做好日常護理工作以外,還必須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的培訓,另外還需要加強法律意識的教育,培養護士具有法律、責任、質量、競爭以及風險意識。護士在對患者交代病情時一定要注意認真仔細,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不回避、不誤導,護理措施進行后及時記錄[4]。對于醫院帶教工作,帶教老師一定要注意不能夠在患者面前進行實習護士操作的效果評價。
2.3增強護理工作者的業務學習,提升護理水平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就會促使醫護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對新知識要不斷學習掌握,及時進行技能訓練與考核,使其形成制度化、經?;π律蠉彽淖o士要加強崗前培訓,分批分期的進行全科護士與??谱o士的教育培訓與知識講座,提升業務水平,學會微笑服務、人性化護理。把護士培養成擁有高超的理論水平、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與良好的溝通技巧,從而使護理質量不斷提升。
2.4嚴格規章制度 科室內部要加強管理,護士長與護理人員各自的崗位職責要加強重視,合理安排人力資源,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只有重視護理質量才能杜絕護理糾紛的發生。實施好護理查房會診制度、談話告知制度、重要護理操作告知制度、危重患者上報制度、征求患者意見制度、價格管理制度,護患溝通制度以及人性化護理服務制度,狠抓護理工作質量管理,認真仔細地落實查對制度及護理質量管理方案,嚴格執行護理投訴相關管理制度。
2.5護理管理者的崗位作用要充分發揮 加強科室護理管理,護士長的職責要不斷進行強化,堅持五到現場,要充分利用護士長的崗位職責、崗位優勢、發揮權力及人格威信,要將醫護、護護、護患關系協調好,要構建和諧的科室環境。若遇有投訴事件及時組織專題討論,提出整改意見。
2.6加強宣傳,樹立醫護人員的正面形象 醫療機構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樹立良好形象對醫護人員與醫療行業的重要性,盡最大努力改善社會對醫療事業正確認識,對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產生的誤解要及時澄清。要加強護理工作人員的內部管理,使護士的工作態度得到切實的改善;另外還需要優化外部環境,爭取得到社會的支持和理解。坦然真誠的面對媒體對醫療糾紛的采訪,使媒體能夠客觀報道。
3結論
護理行業是一個非常完整、系統的醫學分支學科與技術,護理工作對患者的疾病痊愈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在當代社會中,伴隨著護理技術不斷的發展與進步,人們掌握醫療健康知識的范圍不斷擴大,另外,人們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對護理工作的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所以,我們必須在加強護理人員內部管理的同時,優化護理工作的外部環境,盡最大努力減少護理工作中糾紛的發生,進而使患者滿意,社會滿意。
參考文獻:
[1]刁永書.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華西醫學,2006, (04).
[2]程麗萍,曹秀黎.管理制度是護理差錯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J].中國護理管理,2006, (05).
【關鍵詞】 骨科住院患者; 護理風險; 應對策略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47
相關研究報道結果顯示,針對骨科住院患者的護理風險原因進行全面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相關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1]。鑒于此,為了進一步探討骨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的原因及相關的臨床應對策略,本文選取了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4月入院治療的132例骨科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針對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后的相關指標進行了比較分析?,F將相關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32例骨科住院患者中男71例,女61例,年齡45~78歲,平均(55.13±11.11)歲。股骨骨折4例,關節置換手術10例,胸腰椎骨折114例,股骨粗隆間骨折4例。根據患者是否實施風險護理管理措施,將患者分成了兩組,分別是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6例。兩組性別、年齡、住院原因等臨床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護理措施
1.2.1 對照組的護理措施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和手段。
1.2.2 觀察組的護理措施 觀察組患者在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和手段的基礎上,采用以下的風險護理管理措施:(1)護理管理風險因素分析[2]。①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滯后,對現存的和潛在的風險易發環節預見性不足造成的風險。②骨科專業護理知識欠缺,對骨科各種新技術和新的治療手段缺乏護理經驗。③環境管理不善易引發的風險。骨科患者其他損傷,如地面濕滑時,行走不便患者易發生摔傷造成骨折后再次骨折,老年人發生墜床等。(2)風險護理對策[3]。①風險評估。對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血液系統等狀況進行風險評估,對于異常的應在術前予以糾正。②加強護理??浦R培訓,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應重視護士綜合素質的提高,不斷加強護士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掌握本專業的技能操作,更新知識和觀念,提高綜合素質。③強化病區環境管理。保持病房、走廊、衛生間、開水房等地面的干燥,衛生間、開水房放置防滑標識,以防摔倒[4]。
2 結果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措施后護理效果及患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66例患者的護理投訴率、意外情況發生率、患者滿意率分別為1.52%、3.03%、90.91%;對照組分別為4.55%、12.12%、81.82%。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實施不同護理措施后護理效果及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組別 護理投訴情況 意外發生情況 患者滿意情況
觀察組(n=66) 1(1.52) 2(3.03) 60(90.91)
對照組(n=66) 3(4.55) 8(12.12) 54(81.82)
P 值
3 討論
對于骨科住院患者來說,一般患病往往是由于某種意外的發生而導致?;颊咭坏┗疾?,多數情況是患者的實際病情較為復雜,同時病程也相對較長,絕大部分的患者還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臥床休息,由此可見針對骨科患者的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和理論研究意義。如何針對骨科住院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和護理策略成為了目前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5]。
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所謂的“護理風險”實際上是指在實施相關的護理活動過程中,由于某些外界的因素而直接或者間接地對患者產生一定的威脅,在這種威脅因素下,患者可能會遭受一定程度的身體、心理方面的傷害,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危機患者的生命安全。面對這些可以出現的可能危機,相關的臨床醫護人員要針對每個細節進行全面的考慮,針對患者要服務到位,盡最大限度的降低相關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從而為患者盡早的康復,保持健康穩定的醫患關系奠定基礎,提供必要的保證和條件。
相關的臨床實踐報道和研究結果顯示,針對骨科住院患者所采用的相關護理風險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6-8]。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上看,本院所提出的相關骨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應對策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措施后在護理投訴率、意外情況發生率、患者滿意率等方面指標組間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結合本文的相關研究數據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臨床上骨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的處理過程中,采用積極應對策略的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張留巧. 評判性思維在創傷骨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10(3):120-121.
[2] 丁小麗, 陳長春. 護理風險管理在骨科老年患者中的應用[J].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11(2):60-61.
[3] 詹美芳. 骨科應急預案演練在提高臨床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 中國美容醫學, 2010,19(z2):308-308.
[4] 葉小惠. 骨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風險管理的探討[J]. 中國當代醫藥, 2012,19(11):140-141.
[5] Eilat-Tsanani S, Tabenkin H, Kaufman B, et al.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following surgery for hip fracture - utilization of personal and health care services[J]. Disabil Rehabil, 2012,34(10):811-816.
[6] 金莉英, 韋小花. 骨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 醫院管理論壇, 2012,29(3):49-50.
[7] 何碧波, 勵蓮. 骨科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及對策[J]. 中國基層醫藥, 2012,(8):1270-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