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勞動節手抄報簡單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五一勞動節手抄報 圖2
五一勞動節手抄報 圖3
五一勞動節手抄報 圖4
五一勞動節手抄報 圖5
20xx五一勞動節手抄報51勞動節手抄報 圖1
51勞動節手抄報 圖2
51勞動節手抄報 圖3
關鍵詞:幼兒 心理健康 家園互動 活潑樂觀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222-01
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滿足之后,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良好的心理狀態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系友好和諧,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如何才能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呢,我認為家庭與幼兒園的教育是充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家園共育達成共識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1 家園互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1)對新入園的孩子進行家訪,了解家長的文化素質,孩子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在家訪中也跟家長進行溝通,初步介紹幼兒園的概況。家訪后對幼兒性格特征進行分析。以便孩子入園時出現的各種心理焦慮及安全感得以更好的解決。階段性反饋幼兒的心理健康,通過幼兒發展評估手冊,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利用家長來園接孩子的時間,進行簡短交談,如我班一心小朋友性格屬于典型的自私、孤僻。班里的小朋友要跟他玩時,他總會哭鬧。他在玩玩具時別的小朋友一碰他,他哭得更是厲害,針對這一情況,我與家長共同協商。我們在探討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實解鈴還須系鈴人。他的媽媽談到孩子的外公外婆太過于寵愛,一切聽從孩子指揮,只要孩子高興讓他打都樂意,吃飯要抱到電腦前喂,想要的玩具必須立刻買,日子久了孩子就養成現在的不良習慣。在幼兒園與家長的引導下,一心小朋友慢慢學會與人分享,懂得合作地樂趣,在我的鼓勵下也會做起小朋友的榜樣。也變得合群了。通過家園互動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2)邀請家長參與班級家長會,在家長會中,不但讓家長與家長之間有一個溝通的空間,如相互留下對方家庭的電話號碼,為孩子的串門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擴大幼兒交往范圍,更好促進交往水平,家長們聽取老師對本班孩子在學期里概況做一個分析,從橫向與縱向來觀察孩子的表現。分析孩子的整體發展,讓家長體會到我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有哪些優勢,哪些地方還需要努力,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也知道不足,以及了解當前育兒寶典和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3)我們還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的一日活動,家長們會體會到對幼兒良好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如孩子會排隊喝水,有序的進衛生間,做到不喧嘩,不吵鬧,與同伴間的玩耍學會輪流玩等。孩子還會主動邀請長輩喝水。通過家長開放日的開展,家長了解到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發展孩子心理健康為前提。也更加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同時也開展親子活動:如“家長助教、迎六一游園活動、迎新活動”等。
2 結合各項教育活動,抓住教育的契機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
(1)在班級創設各種標語,如在操作區,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我們的標語是“動動手你最棒”。在美工區,標語是“巧手真能干”。在圖書區,我們的標語是“我是你們的朋友,請你愛惜我?!痹诮媴^,標語是“小朋友玩玩具輕輕拿,輕輕放?!痹谏顓^,標語是“吃飯喝水請排隊”。通過創設這一系列提醒式的標語,是非常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2)在禮儀教育中,也培養了幼兒一系列良好的習慣,如《早入園》以兒歌的形式“早入園,不遲到,見老師,要問好”簡單的幾句話蘊含著大道理。我們還在班級門口請幼兒當禮儀小天使,被請到當小天使的小朋友要在門口做迎賓工作,要學會說:“你好!請進來!還要會說阿姨再見?!焙⒆釉谌辗e月累中養成禮貌行為。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開展國旗下的教育”讓孩子在國旗誦讀禮儀經典,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效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3)在社會性活動中,我們結合節日開展活動,在“三八節”我們與家庭共同制作親子手抄報,激發幼兒對長輩的尊重。抒發對媽媽、阿姨、奶奶表達愛。在“五一國際勞動節”時我們通過碟片觀看叔叔阿姨在不同工作崗位的艱辛。同時教育幼兒不亂扔紙屑,垃圾應放到指定的位置,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也培養幼兒愛社會的情感。
(4)在角色游戲中,開設“娃娃家為主題”、開設“理發店、醫院、超市、風味餐廳”等。通過角色游戲的開展,培養幼兒幫助他人,與人交往的能力,在角色游戲扮演中幼兒學會學習與分享、合作、謙讓、互助等行為,體驗愉悅的情感。
(5)我們還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一日活動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需要老師、保育員、家長的配合,如在語言課,老師請小朋友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戶外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根據自己的需要扮演角色。保育員也要在課間活動時鼓勵幼兒相互交流情感,通過這些活動來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3 家庭積極配合,共同為幼兒營造心理健康的環境
(1)父母應先提高心理素質。合理排解自己的壓力,保持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宣泄不良的情緒。不要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拿孩子當出氣的材料。
(2)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要經常和孩子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如我班梓涵媽媽是一個對孩子心理健康非常重視的家長,她發現孩子回家后情緒出現反常,表現得很郁悶。就這一情況小寒的媽媽及時反饋給我,就此問題我詳細對他的一日活動做了一個分析,其實梓涵是個非常乖巧懂事的孩子,是老師的小幫手,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個同伴。但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他的新同桌宇恒小朋友,上課時總喜歡摸他的頭發,而乖巧的她,從不反抗,不懂得拒絕小朋友的不良習慣。在我的細心觀察下,我用講道理的方法讓宇恒明白上課時是不能亂摸別人的頭發。而且我對這兩個孩子的觀察并沒停止。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宇恒小朋友已經是梓涵的好朋友,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因為這件事,雙方的家長也認識了,并且還成為好朋友。梓涵郁悶的情緒也消除了。
(3)合理評價自己的孩子,提高抗挫能力。孩子是否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估價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父母應幫助孩子分析,提高自我認識水平,父母應讓孩子知道。
總之,幼兒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后的步入社會的發展是否順利,是否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迎接新世紀的挑戰。讓家園共育一起行動起來,一起營造好的教育氛圍,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