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網絡生活

網絡生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生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網絡生活范文第1篇

-題記網絡是人類的老師,啟迪我們源源不斷的知識;網絡是人類的朋友,往往是少男少女的傾訴對象;網絡生活是人類的課堂,拓張我們的全新視野。我家有位好基友-電腦,常常與我和老媽共處一室

‘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假如B是……’我的櫻桃小嘴中細聲細語的念道,‘什么跟什么嘛。這道題根本不會。’握緊皺眉頭,用盡大腦中所有的智慧審閱這道題,結果卻是功虧一簣。恰巧,老媽在身旁,我躡手躡腳地跑到她身后,用綿羊般的聲調道:“親愛的老媽,您最愛最最最愛的女兒問您一道題望你批準。”“走開!你明明看到我這么忙,而且你又是不知道我的智商還沒你高,還問我!”我的心仿佛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灰頭灰腦地跑到臥室,并立誓再也不找這只‘母老虎’了。我垂頭喪氣,并準備放棄的時候,一道耀眼的曙光照向我—‘oh!mygod。這不是也一位現成的老師啊。’于是,我打開電腦的快關,興致勃勃地搜查這道題的正解。果然電腦不負眾望,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收獲挺不小。經過我的不懈努力,終于突破了這道難關,突然好有成就感。多虧了這位好老師,帶給我不少的知識!

或許是聽說了我的‘不朽事跡’,老媽整天纏著我讓我幫她下載舞蹈視屏。本來我還對之前的事兒耿耿于懷,心還是軟了下來。

網絡生活范文第2篇

到現在,我甚至都不知道我打開電腦能做什么.

QQ~~游戲~~朋友~~親人?他們給了我什么?

我不知道,也許是一種習慣,習慣了在網絡上的虛擬,

習慣了網絡上的無拘無束,習慣了在網絡上等待某些東西的出現.

剛開始接觸電腦時,只是一味著游戲.

還有很多陪我度過不少通宵的好友,那時候我如癡如醉.

什么人都無法引起我的注意,甚至覺得讀那么幾年書都給了虛擬的網絡.

網路游戲那么新鮮,打怪,升級,找朋友,找弟妹,一切都很不同,

有人和人接觸的感覺.還有QQ,它是我到現在一打開電腦就必須做的第一件事.

真的習慣了這樣的動作,也曾經無聊隨便加好友到處找人聊天.

這動作我想剛接觸電腦的人,都會有吧.

那時看見美女就聊得昏天暗地,看見所謂"影響市容"的就逃之夭夭.

呵,一切都那么直接而現實.看到不斷閃動的頭像就有種莫名的沖動,

就好像等待了很多年的朋友突然的出現.更好像很努力的奮斗終於得到了回報.

慢慢的,不知從哪時開始,習慣了自己的頭像?榛疑?

很少會讓自己的頭像有閃光,也慢慢的刪好友,現在QQ里就那么幾個好友,

但還是習慣,習慣掛著,看著他們熟悉的頭像,

網絡生活范文第3篇

近年來,電腦、網絡走進了千家萬戶,我家也有電腦。每個星期天,我便也開始了我的網絡生活。

現在,打開電腦,通過互聯網,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只要輕輕一點鼠標,就可以了解各種不同的新聞,應有盡有。許許多多精美的視頻畫面,讓人目不暇接。我需要的各種學習資料,在網上都能查到。然而,我最喜歡的就是掛上QQ,聊聊天,發幾封郵件,打打游戲。每個星期天,我都會與遠在北京的姐姐聊天。通過聊天,姐姐知道了我的學習情況,我也知道了2008奧運給北京帶來的新變化。聊天真是快捷,也節約電話費。在我10歲生日那天,姐姐給我發來了精美、漂亮的生日賀卡,并祝我生日快樂,讓我好好學習,孝敬爸爸媽媽;我也通過QQ郵箱回了信,匯報了學習成績和參加書法比賽獲獎情況,還有我又參加了奧數學習班。還通過微型攝像頭看到了姐姐,居然能看見千里之外的姐姐,網絡真是太神奇了。除了聊天,我還經常看電影、動畫、打游戲,有效的緩解了學習的壓力。

通過上網,我還了解到了一些新奇的網絡知識和網上的軼聞趣事和網絡用語。例如“伊妹兒、黑客、網蟲、大蝦、菜鳥、老鳥” 。每次我和姐姐聊天后總得說88、886才肯離去,意思就是:拜拜,拜拜了。網絡上還有電子銀行和網上購物等,它們都很快捷方便。我和爸爸交電話費時,都在電子銀行交,只要幾秒鐘就可以了。走進網絡,就像進入了萬花筒世界一樣精彩。

網絡給我們帶來了便利,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會好好使用網絡,讓它成為我學習的好幫手。

指導老師:彭世燕

網絡生活范文第4篇

關鍵詞: 90后大學生 網絡生活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3)03-018-02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絡發展迅猛,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到2012年底全國網民數量達到5.6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2.1%,人們的生活已離不開網絡。當網絡給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對90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及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了深入了解90后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方式,準確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及行為方式,本調研組對重慶高校部分90后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網絡應用能力、網絡素養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為促進高校規范高效的網絡化管理,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生活、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更有針對性的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與對象

本次問卷調查以重慶市高校部分90后大學生為研究總樣本,實際調查樣本主要由一到三年級的學生構成,專業兼顧文、理、醫等學科。總共發放調查問卷800余份,回收有效問卷784份,有效回收率為98%。采用自行設計的《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現狀調查》問卷,共有21道題目組成。調查內容包含調查對象的性別、上網頻率、上網動因、校園網絡建設、網絡資源使用、對網絡信息的判斷力及網絡文明等方面,運用問卷調查、網絡聊天、個別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對重慶市高校90后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施測,回收的全部數據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分析

(一)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概況

1、上網時間及頻率

現如今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90后大學生上網時間及頻率調查如圖2-1顯示,每天上網時間為1―2小時的比例約為50%,3―5小時的為39%,8小時以上的為4%;由此可以看出,網絡已迅速進入90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且大多學生能自覺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少部分學生自律性稍差些,每天上網的時間達到了8小時以上,可能發展為網絡成癮,應引起重視。

2、上網動因

90后大學生上網動因調查如圖2-2所示,學生上網的主要活動集中在交友聊天、查閱資料、看電視聽歌、網游、看新聞、網購等方面。 其中,聊天交友的比例為26%,看電視、聽歌、網游等娛樂的人數為35%查找學習資料的為14%; 瀏覽新聞的人數為4%;而選擇其他的人數比例為18%。由此看出,上網已經成為90后大學生獲取信息、休閑娛樂、

擴大交往、豐富業余生活的重要方式,網絡在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娛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中有約60%的學生上網主要是交友聊天娛樂,由此看出,學生在科學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方面的意識相對薄弱,需加強引導。當問及“您使用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等專業數據庫嗎? ”只有極少數學生經常使用,比例約為5%左右,大多學生尤其是高職院校學生幾乎沒有使用過,大學生對專業權威的數據庫利用率不高,說明大學生對專業理論研究比較少,對專業缺乏深層次探究。

3、使用手機上網情況

隨著3G網絡的迅速發展,手機網民數量快速增長,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2年年我國手機網民數量為4.2億。問卷調查也顯示97%的同學會使用手機上網,80%以上同學認為手機上網很方便。在對“你通常在什么場合會頻繁使用手機上網時”調查時,選擇晚上睡覺前的比例占78.3%,其次是在排隊等待等選擇用手機上網來打發時間的比例較高,從不使用手機上網的只有7%左右的學生。由此,可看出,手機上網的便捷性被大多數90后學生大學生認可,為我們運用新媒體進行教育引導提供了便利,但同時對如何引導學生文明上網也提出了挑戰。

(二)學校校園網建設狀況

90后大學生對于校園網絡建設的意見及建議調查顯示,近70%的學生認為應突出學習資源共享、思想情感交流及學習和娛樂融合,只有2%學生認為沒必要建立校園網。這說明校園網在大學學習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隨著現代網絡的發展,除了與相熟的同學進行學習交流之外,還希望能通過校園網這個平臺與不同年級、專業的學生共享學習資源、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及信息傳遞。

(三)90后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狀況

網絡人際交往成了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上網的動因項調查中,有近30%的學生選擇了交友,而在對“當你心情不好時想與老師同學交流時所選的方式”這一問題進行調研時,有過半的學生選擇了QQ談心,選擇面對面交流的只有20%。在對“你平時登陸QQ或微博主要目的”項中,交友和發表心情日志的比例超過50%。由此可以看出,網絡在學生的人際交往及情緒排解、釋放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為信息時代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多途徑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四)90后大學生網絡文明狀況

網絡加速了各種文化的相互吸引、融合。使各種文化得到廣泛的傳播和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但是,網絡的發展也有負面影響,抽樣調查顯示,90后大學生對于互聯網信息相關管理方法清楚和較為清楚的比例約為30%,有接近70%的學生不太清楚或不清楚。對于你是否參與過網絡不文明行為項的調查中,有過故意傳播過病毒或破壞他人的電腦系統、侵犯過他人的隱私 、在網絡上他人的隱私或者惡意攻擊他人 、在網上散發過不良政治謠言等不文明行為的學生比例都在10%左右,這表明有少部分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和網絡法律意識淡薄 ,需引起我們的重視。同時,對于我國互聯網信息管理方法的了解程度,調查顯示只有少數人了解,大部分學生對于正規互聯網信息管理方法的概念還很模糊。

三、建議與對策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90后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狀況和行為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引起重視,并給予積極地引導。

(一)加強網絡管理與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生活觀

在校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成長時期,自控能力較差,面對各式各樣的網絡信息,學生的信息分辨能力稍顯薄弱,在思想和行為上易誤入歧途。所以,加強大學生網絡行為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便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加強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其次,網絡管理制度及監督機制要逐步完善并切實落實,使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得到有效的規范。第三,加強對學生上課出勤率、就寢及課余生活的管理和引導,嚴禁出現學生“課不在室、宿不在舍”的情況。

(二)搭建網絡交流平臺,鞏固網絡教育陣地

網絡已經成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 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視并發揮網絡教育平臺的作用,以主題網站為核心,把握統一的網絡輿論導向。首先,加強校園網建設,建立多維的溝通交流平臺,包括院系網頁建設、學校留言板、校園論壇、官方微博、貼吧、QQ工作群等多種形式,通過這些平臺全方位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引導并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把校內的圖書館數據平臺、管理服務部門網頁、官方微博體系等全部校園網絡信息資源進行集成,在復雜的交互式的校園網絡平臺上,引領輿論走向。其次,加強對學生思政教育師資隊伍的培訓,培養建立一支既懂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網絡信息技術的學工隊伍,善于分析網上搜集來的各種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領網上思想陣地,對大學生網絡行為進行積極引導。最后,加強網絡法律道德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自控能力,提高他們的網絡道德素養,從而消除網絡的負面作用,把大學生引向健康的人生軌道。

(三)引導學生科學利用網絡資源

網絡正成為大學生一種新的學習、生活和娛樂方式,也是大學生不可缺少的學習工具之一,這與本課題調查結果也是相一致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網絡的作用,利用網絡的優越性促進學生的學習和交流。首先,我們應當引導大學生科學利用、使用網絡資源。網絡是一個內容龐雜、覆蓋面廣的信息共享平臺,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便利地瀏覽新聞、查詢下載資料,90后大學生應當學會利用網絡這一先進工具獲取知識和信息,使之成為提高自己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對此學校可以在學生進校時或參與社會調研時,進行中國知網、超星圖書等網絡數據平臺的使用。其次,引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網絡人際交往。當前,網絡已成為一種人際交往不可或缺的媒介和工具,90后大學生經常使用QQ、微博等網絡工具與他人交際,也可以通過網絡收發郵件、聊天、網上互動、交友等。

(四)積極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體育及學術科技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平臺中展示自己的風采,培養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特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引導過度沉迷、依賴網絡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找到自己的樂趣,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歸屬感。

參考文獻:

[1] 薛政.大學生網絡道德行為失范的調查與分析[J].安徽教育, 2010, (1)

[2] 張為紅.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其改進策略[J].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0, (5)

網絡生活范文第5篇

(營口職業技術學院 藝術系,遼寧 營口 115000)

摘 要:隨著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網絡已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作為一種重要的校園文化形式,對學生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心理發展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因此,了解高校學生的網絡生活對促進學生成長和成才有重大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 :大學生;網絡生活;分析;思考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1-0259-02

信息化時代,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不可替代的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作為一名一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發現,網絡在給大學生生活帶來無限生機、活力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日益凸顯.客觀分析網絡的利與弊,充分了解大學生對網絡的利用情況及網絡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從而進行正確的引導,是擺在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重要而現實的任務.鑒于此,筆者立足于大學生網絡生活的現狀,挖掘其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從而提出促進大學生網絡生活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網絡資源、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

1 現狀解讀

大學生作為網絡行為的主群體之一,網絡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滲透進大學生的生活中,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心理發展產生著日益重要的影響.然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第一,上網目的多元化,且相當多的學生使用網絡比較盲目,隨意性大,具體表現在多數大學生上網是為了打發時間,消遣娛樂,只有少部分學生是想通過網絡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提高技能,參與互動.第二,上網內容多樣化,但欠合理,具體表現在他們偏重于對網絡的娛樂休閑功能的使用,超過70%的學生進行網絡游戲、看電影電視劇、交友聊天,而對于網絡知識、技能的學習不甚關心.第三,上網時間較長,對網絡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性,具體表現在60%以上的大學生上網時間都在5小時左右,且男生的上網時間遠遠超過女生上網時間,可見,大學生正處于高強度的網絡生活中.第四,對網絡影響的認識不一,具體表現在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網絡的積極作用大,網絡不僅提供了信息、咨詢平臺,而且拓展了視野,足不出戶就能覽觀世界.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網絡的消極影響大,上網沒有節制,致使作息不規律,影響著學業發展、人際交往,甚至嚴重危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2 原因探析

各種現象和調查表明,大學生網絡生活現狀不容樂觀,尤其表現在他們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比例非常低.筆者認為產生這一問題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1 學校對學生網絡生活的教育和指導不夠

在中國幾億網民中,高校學生是最重要的群體之一,他們利用網絡的機會和時間都較多,從事的活動也比較豐富.但調查顯示,大學生利用網絡的情況并不理性,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與學校缺乏對學生網絡生活的教育和指導有直接關系.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資源,多種多樣的網絡信息,如果沒有系統、全面的指導,難免會有許多學生盲目、甚至錯誤去進行與學習工作和健康的休閑娛樂無關的活動,而且很可能從事的某些活動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發展.

2.2 校園文化建設不完善,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學校軟實力的具體體現,其具有強大的引導功能,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但是當前一些高校對校園文化建設認識不到位,沒有形成完善的活動體系,文化活動流于形式,更缺乏特色,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更談不上使學生在活動中發揮組織、領導作用,這也導致部分學生到自由、開放的虛擬網絡中尋找刺激和成就感.

2.3 學生自身缺乏理性的網絡活動意識

一般來說,高校學生都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他們應具備很強的選擇、判斷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但調查顯示,大學生更多地利用網絡休閑娛樂,特別是男生打游戲,虛度光陰.這些現象與學生自身缺乏理性的網絡活動意識和自我約束力有密切的關系.許多上網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自控力不強的學生面對網絡上良莠繁雜的信息不免會分散注意力,瀏覽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信息,從事一些無聊的活動.

3 對策建議

通過對當前大學生網絡生活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筆者認為,大學生網絡生活的教育與管理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

3.1 加強對學生網絡生活的管理和引導

網絡對校園文化的沖擊與挑戰有目共睹.凈化網絡環境,加強對學生網絡生活的引導和管理就成為擺在高校文化建設和教育管理面前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學校教育管理部門要從宏觀上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制定網絡管理制度,規范、調控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而作為從事一線教育管理工作的輔導員、班主任,要從微觀上著手,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筆者認為,要緊緊抓住“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滲透”.“一個中心”即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堅持把學生放在活動的主體地位,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都要具有教育性,有益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益于增長學生智慧才干.“兩個基本點”指立足于學籍管理和宿舍管理兩方面:學籍管理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保障,以新生入學為契機,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跟蹤學生學習情況,使學生牢牢樹立學習意識;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人生目標,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合理安排和管理時間;進行校規校紀教育,增強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意識.加強宿舍管理,制定嚴格的宿舍用電、上網規章制度,增強學生上網的自律性、法制性和責任感;建設和諧、健康的宿舍文化環境,使宿舍真正成為大學生自由交流、結識友誼、碰撞思想的理想環境.“三個滲透”,就是將網絡知識滲透到專業學習中,網絡道德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行為滲透到日常管理中,將網絡為我所用,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及時給與幫助.從而真正將網絡資源作為學習的有益補充,引導學生遵守網絡規范、文明上網,提高網絡免疫力.

3.2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拓展學生活動空間

大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但是沒有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情緒是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作為大學生生活的調味劑在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發展方面起著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充實、優化校園文化生活,拓展學生活動空間尤為重要.一方面學校要提高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積極吸取、借鑒其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找出差距,剖析原因,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地選題,制定本土化的文化活動方案、計劃,把學生的興趣從網吧拉到校園、操場、活動室來,吸引學生主動、熱情地參與其中,使校園文化活動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活動,形成規模,形成氣候,形成習慣,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網絡這一平臺的宣傳教育作用,切實將網絡文化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整體規劃中,積極創設以高品位為目標,以思想、學習、娛樂、學術科技為基本內容的網絡文化產品;在校園網中多設一些權威性的專業學習站點的鏡像;多裝一些最新的軟件以供下載和學習;開展網頁制作競賽,開設BBS論壇、心靈驛站、個人主頁、社團主頁,舉辦計算機技能比賽,組成計算機維護志愿者服務隊等,把學生的網絡行為引入到健康、向上的軌道上來.

3.3 學生要加強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理性網絡活動意識

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內因起決定作用.因此,大學生加強自我管理,提高理性網絡生活意識,約束網絡行為是凈化和提升網絡生活質量的根本.筆者認為,首先,大學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網絡是把雙刃劍,既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人.如果駕馭網絡,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文明上網,就能使網絡為我所用,成為網絡的主人;否則,沉迷網絡,陶醉于網上游戲、聊天、交友,則人的生命將化為愚鈍的物質,成為“網中之魚”,淪為網絡的奴隸.其次,大學生要自覺地將他律轉化為內律,將網絡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的人格品質,嚴格要求自己,挖掘網絡最實際的意義,用更多的精力關注網絡上有價值的信息,充分利用網絡工具為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服務,有效遏制“指尖上的毒癮”.再次,作為以學習為主的大學生,接觸網絡的強度是很高的,在信息過剩的時代,面對良莠不齊的信息,大學生要從思想上構筑起堅固的“信息海關”,增強甄別、選擇信息的能力,批判地、創造性地利用信息,避免各種誘惑和盲從.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理性的網絡活動意識,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優勢資源,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才會更健康、更豐富.

綜上,網絡生活作為大學生的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將長期存在,實現大學生網絡生活文明、健康、有序的發展任重道遠,但如果我們占領網絡教育主陣地,增強思想教育主旋律在互聯網上的宣傳和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定會是一片綠色.

——————————

參考文獻:

〔1〕涂炯.大學生網絡文化現狀淺析——以天津市部分高校為例[J].職業圈,2007(10):62—64.

〔2〕王莉,姜忠莉.大學生網絡生活的調查與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2003(5).

〔3〕王健.信息時代高職生網絡生活調查[J].教育與職業,2005(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拉特旗| 莱西市| 凉山| 仙居县| 鹿泉市| 三都| 孝昌县| 林州市| 天津市| 马山县| 丽水市| 西林县| 墨江| 武宣县| 通化市| 安龙县| 永春县| 阿克苏市| 新干县| 叙永县| 和平区| 桦南县| 揭东县| 卢龙县| 保康县| 景洪市| 玉田县| 手游| 泗洪县| 泽库县| 合川市| 苍南县| 宜兰市| 永济市| 洮南市| 朝阳市| 静海县| 沙雅县| 凤山县| 漯河市| 全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