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觀察日記三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9月21日星期六天氣:晴
今天,我去探望昨天種的綠豆。驚奇地發現它竟然脫皮了。我就拿了一個花盆,在土里挖了個小洞,把它移植到花盆里。
9月24日星期二天氣:陣雨
過了一天,兩天,還不見綠豆。我等得有些不耐煩了。今天晚上,我又去觀察。發現了一個小腦瓜冒出土,好像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高興得跳起來。
今天,我想出了一個辦法讓爸爸省點買菜錢:我自己發綠豆芽,又便宜又沒有農藥。
于是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想發綠豆芽,你給我買買些綠豆回來好嗎?”媽媽答應了。
綠豆買回來了,媽媽就給個碗我用。我抓了一把綠豆放進碗里,再放一些水,然后媽媽給了一塊小沙布讓我蓋在上面。
三個小時過去,我就去看了看綠豆,一顆顆小綠豆都像我游泳后的小手,皮兒都皺起來了。五個小時我又打開小沙布,哇!我大叫一聲:“媽媽,我的小綠豆發芽了,好可愛的綠豆寶寶啊!”
8月7號星期五天氣:陰
今天,我一早醒來,就往大廳跑去。因為我要看看我的綠豆芽寶寶都怎么樣了?我跑到桌子旁打開紗布一看,哈哈!我的綠豆全發芽了,就像一個個小BB長出一根根頭發,樣子好可愛哦。我高興得跳起來!
8月10號星期一天氣:有陣雨
今天逛街回來,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我的綠豆寶寶。哇!它們已經全部長到10多厘米啦!我實在是太高興啦。因為它們全都長成一根根漂亮的綠豆芽了。嘻嘻,我成功啦,耶!
今天我想知道黃豆是怎樣變成豆芽的,于是我做了個實驗。
我向奶奶借了幾粒黃豆,又準備了一個杯子和水。先把涼水倒入杯內,再把那大大小小的黃豆放進杯子內,讓黃豆浸泡三天。在這段時間里,我有許多的問題要提問,如:黃豆長牙時是什么顏色?長成芽了又是什么形狀?黃豆是不是全部都變成芽了?等等……這些問題我好想快點兒知道答案,讓我心飽口服,不再為黃豆長芽而感到疑惑不解。
事情寫得很簡單,但心態描寫比較到位,如果把實驗的經過再描寫刻劃的細致一點兒就更好了。比如說:請教奶奶制作黃豆芽的經驗;比如:在浸泡時對黃豆芽在水中狀態的描寫以及自己的期待。有點兒過于簡單,字數太少了。
爸爸10.6
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
今天中午一放學,我就匆匆忙忙地回到家去觀察我那黃嫩嫩的“小宏物”了。
我發現我泡的黃豆長出了5毫米的嫩嫩的小芽,從整體表面上來看是像一只淡黃色才生下來不到7天的小蝌蚪,仿佛正在淺水里幣由自在的游呢!我還發現黃豆原來光滑干凈的表面,現在卻變的渾濁了。在我泡黃豆芽中的一粒黃豆,在水里一看就像還沒退完皮一樣,但拿起來一摸什么事也沒有,大概我太驚訝了,所以就沒請教爸爸。不過我還是高興極了,我知道這時我的喜悅不是一般的喜悅,而是我自己親自創造出來的成功的喜悅!
爸爸走了過來也開心的笑了。
觀察較仔細,望以后更好,文字、詞語發揮有待改進。
媽媽10.10(語句理不清,意思表不明,我有點兒看不懂了。爸爸10.12)
2008年10月12日星期天晴
今天中午我急急忙忙地去看我那黃豆,杯子里有了顆發霉的黃豆,我把它拿了出來,以免影響其它黃豆的生長。這些黃豆長出來的芽長短不同。有的是5毫米,有的比5毫米多一點兒,還有的剛好1厘米,這些豆芽的長度最多也不過2厘米。豆芽的形狀像一輛吊車的吊鉤。拿出來一摸滑滑的感覺,就像手里拿了一條魚,隨時都可能逃脫。更特別是它的味道了。從原來的豆香味一下子就變成了現在的魚腥味,好象一灌水就能讓那潔白水變得渾濁不清了。我想將來在吃我自己親手泡的豆芽時,好象朝霞映著我幸福的笑臉,如同玫瑰花一樣鮮艷;微微翹起的嘴角掛著成功的喜悅。真是“心花怒放心情爽,興高采烈火舞步歡”啊!
只有付出勤勞的汗水,才會有真誠的回報,才會知道什么是成功的喜悅!
觀察很仔細,特別是心態表現充分,渲染力強,寫得不錯,鼓勵兒子繼續加油!
一、從小到大
初學寫作,學生不易寫很大的東西,要寫一些比較簡單而且他們熟悉的小東西。例如:開始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用的鉛筆、鋼筆、文具盒、字典等。教師可指導學生口述再寫,學生覺得有啥可寫,不因無材料而犯愁。以后逐漸觀察大的東西,如學校、工廠等。
二、由靜引動
在寫作中,有時寫靜態,有時寫動態,有靜有動,文章的內容才會充實、生動、具體。學生初寫作時,以寫靜態為好。因為靜止不動的東西,可以多角度、長時間地進行觀察,有利于學生觀察寫作。隨著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的提高,逐漸引導學生寫動的事物。無論是靜態描寫還是動態描寫,都要注意預先指導學生有順序地進行觀察,把方法教給學生。
三、由事到人
寫人記事,都屬于記敘文的范疇,但寫人要比寫事難些。訓練學生寫觀察日記時,要先訓練寫事,再訓練寫人。寫事時,注意掌握事情的起因、經過、發展、和結果,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寫人時,先讓學生寫最熟悉的人。通過這個人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或用一件乃至幾件事來表現人的性格、特征、精神風貌等。
四、先定向后機遇
所謂定向觀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地讓學生去觀察某種事物,使學生從觀察中獲得知識、獲得經驗。日記本來由學生自己選擇材料,但學生常常不知道該寫什么。于是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學校的生活,從中選擇一件事,讓學生寫。或讓學生觀察某個建筑物,出去觀察春景等。經過幾次指導,學生確實掌握了觀察方法,學會確定不同的觀察重點時,教師便可放手讓學生自己隨便觀察了。生活的內容豐富多彩,凡是學生想寫的均可入筆。可以寫人,可以敘事,可以狀物,可以抒情,還可以寫景……也就是說,心中有什么,筆下就寫什么,話怎么說,字就怎么寫,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機遇觀察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或偶爾碰到的新鮮事物,他們認為有寫的價值,就可以隨時寫出來。如學生日常碰到的好人好事等。觀察寫作,也可寫壞人壞事的表現,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丑,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五、順應童心,觀察小動物
學生十分喜愛小動物,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因勢利導,從一些小動物身上練筆,比如小螞蟻、小花貓、鴿子等。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外形,進而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特征。有一位學生非常喜歡鴿子,因此對鴿子做了細致的觀察。日記中無論是鴿子的模樣(靜態),還是鴿子的神態動作(動態),都描繪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六、日記朗讀比賽
每位同學都從自己所寫的日記中選一至三篇參評。全班同學都當評委,大家規定標準,評出一、二、三等獎。有時采用積分制,即對寫作優秀者給高分,寫作差的學生分數低,可以讓多寫,最后積分不一定少。然后采用不同的形式分別予以表彰。初開始時對于敢上臺朗讀自己的日記者,不論程度如何均發給鼓勵獎,以調動其積極性。
七、日記展評會
將全班同學所寫的日記都擺出來讓大家觀看評比,及時指出優缺點,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八、日記分析會
針對每一位同學的日記寫作情況,讓全班同學在閱讀基礎上發言,對成績做出肯定,對不足指出也予以指出。在評析過程中,不僅能較快地提高某個同學的日記寫作水平,同時也能使全班同學受到啟發。
九、創辦發表園地
要育苗就得有苗圃。我們利用教室墻報,不斷地將同學們的日記佳作發表出來,授予“小作者”等光榮稱號。另外還訂閱了大量的課外讀物供學生閱讀,重點培養積極分子、文學骨干等,使學生的寫作欲望不斷增強。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經常寫日記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和認識能力,積累寫作素材,增強寫作的能力。”堅持寫日記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捷徑,是引發其習作興趣的一種極好的練筆方式。如果從低年級就入手,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智力的開發。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應盡早起步,幫助學生養成“每日一記”的寫作習慣,使低年級學生從小學會“我手抒我心”,從而有效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為將來的寫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激發小學生對日記的興趣
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對日記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養成良好的寫日記習慣呢?
1.明確目的,培養興趣。首先,在教學中我向學生講明寫日記的重要性,通過舉一些科學家堅持寫日記的例子使學生明白寫日記對于自己學習和將來工作的幫助。其次,告訴學生堅持寫日記對于自己的寫作是大有幫助的,日記是寫作材料的儲備,寫作中所需要的語言詞匯、寫作技巧等都可以在平時的日記中有所體會,等到寫作時自然水到渠成,信手拈來。最后,告訴學生,堅持寫日記是對自己心理素質的一種鍛煉,只要堅持下去,品質、毅力、恒心與耐性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2.巧妙引導,培養興趣。在教學中,對如何引導學生寫日記要多下工夫,逐漸讓學生掌握寫日記的方法。在學生開始寫日記時,可以只要求學生動筆寫就可以,比較清楚表達即可,對于批改,教師的要求比較寬松,沒有過多的框框。當學生熟練、清晰地表述事件的時候,則一開始就要求日記必須有重點和主題,對每一天發生的事件有所選擇,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記流水賬。對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可以自己加一個題目,對于事件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日記中寫人要注意觀察外貌、言行等特征,寫事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發展、過程和結尾,使日記的內容建立在充實的基礎上。學生掌握了日記的寫作方法,自然就會產生興趣,這樣堅持下去,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自然就不會怕寫日記,何愁日記水平不提高呢?
3.遵循原則,培養興趣。在引導學生寫日記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求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到最后無論是寫作立意還是語言運用、結構安排上都有進步。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寫日記的勁頭就更足了。
4.激勵為主,培養興趣。在對日記的批閱上,可以采取激勵為主的方法,揚長避短,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的日記只要有一點閃光點就可緊緊抓住,給予表揚。尤其是面對后進生時,要特別注意找尋他們日記中的積極因素,一句話寫得好,一個詞用得好,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從評語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希望,使其更積極寫日記,不再把寫日記當成負擔。
二、持之以恒
“學貴有恒”。寫日記需要堅持,做到堅持寫日記,學生就會喜歡上寫日記,寫作水平就會提高。要讓學生把日記當做自己的伙伴,當做貼心的朋友,對它哭,對它笑,對它訴說心事,對它暢想前程,無話不說,無所不談。日記訓練當中必須始終抓住興趣與習慣這兩把“金鑰匙”,才能開啟日記的成功之門。
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把寫日記作為一項經常性的練筆,不但可以讓孩子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而且可以讓孩子學會捕捉素材,同時又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日記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學生。通過寫日記,可從小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學會了觀察,在觀察中積累了素材,寫作文時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教師要教會學生什么叫日記、日記的格式、如何選擇內容等,指導學生寫簡短的日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日記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經常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事物,認真地分析自己的所見所聞,然后將自己所觀察、思考的事物寫成日記,從而不斷地積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小學生寫日記的性質是練筆,是習慣,將使生活更豐富、更充實。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勤動筆,減少束縛,放手讓學生寫,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思路寫自己想寫的內容。好的習作習慣一旦養成,學生的作文能力一定會大大提高。
四、教授小學生寫日記的方法
日記是人的隨筆記錄,生活、學習、工作情況都可以記。如果從學生會寫字、會造句開始就教他寫日記,一直堅持記到走上社會,那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那么,在日記中我們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1.要真實。真實是日記的生命所在,只有真實才能夠反映心靈,教師要引導學生真實地記錄自己的學習生活,不要胡拼亂湊,無病。
2.要有選擇性。我們每一天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遇到很多的人和事,如果沒有選擇地將所有的都記錄到日記中,就失去日記的意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寫日記要有選擇性,要選擇那些自己有所感悟的人和事。
3.要注意保存。日記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寫日記要注意保存。不能這個月寫了,下個月就扔掉了,要經常翻看自己以前的日記,這樣有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
五、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作文素質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很多學生或沒有材料可寫,或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驗。要想寫出好作文,必須多看各種門類的書,像蜜蜂采蜜一樣,博采眾長。讀書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使心靈面貌日益變得積極陽光。那些歷經時間沉淀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會在學生的心靈中留下五彩繽紛的印象,讓學生內心的氣象漫卷云舒。書看得多了,知識面廣了,視野就會開闊,思路就會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