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民族風俗習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民族風俗是指一個民族在某一方面的獨特生活習性或社會習慣。而且能夠一直沿襲下去,雖然在沒襲過程中會發生不斷的變化與演變。所謂民族風俗。說個人,即是指一個人的性格;說族群,即是風俗,或民族或族群或集體的生活習慣。
風俗習慣指個人或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由于一種歷 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 民族風俗習慣;民族習慣法; 國家制定法
在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中,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基本原則出發,尊重各個民族的平等權利,不因為某些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而歧視或侮辱他們;民族風俗習慣的改革或保持,必須讓該民族的群眾去選擇,其他民族或個人不應強制或干涉;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風俗習慣為標準,去要求和衡量別的民族,更加不能以個人主觀的好惡去看待民族風俗習慣,去處理有關民族風俗習慣的事情。
一
、民族風俗習慣概述民族風俗習慣的基本含義,是指各民族在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方面,廣泛流行的風尚和習俗,是在各民族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一種客觀反映。在民族生存環境中,由于各個民族所處的自然地理、社會政治、歷史發展等條件的不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民族風俗習慣。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個民族長期傳承和廣泛采用的生活方式。真正成為民族的風俗習慣的行為方式必然相沿成習、代代相傳,必然為眾人所用而廣泛普及。
只要民族風俗習慣形成,即為全民族所公認和遵守,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歷史文化傳統、道德標準和宗教觀念等。某個民族反映其民族特性,必然存在一些有別于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特征,代表著民族的標志。在民族的相互往來中,尊重民族風俗習慣,是民族關系中一個很敏感的問題,需要慎重看待。
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風俗習慣也在變化,然而,風俗習慣的變化常常滯后于生活條件的變化,呈現相對的穩定性。民族風俗習慣反過來影響經濟基礎,它帶有較大的穩定性,它的改變經常會滯后于社會生活條件的改變,它集中地反映著某個民族的得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
二、法律保護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意義保護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助于更好地保護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因此,不同民族無論是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是其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本質上是堅持不同民族平等原則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反映,侵犯民族風俗習慣,就意味著踐踏民族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刑法第147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正當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把“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歸人“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是從法律上保護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在刑法上的反映。
保護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助于更好地維護民族團結。任何民族對自己的風俗習慣都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常常把其他民族對本民族風俗習慣的尊重,理解為對本民族的尊重,把對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蔑視,理解為對本民族的歧視。所以,各種不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言行,都會傷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團結。
保護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能夠促進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不同民族的某些風俗習慣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體育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很多民族通過自己的風俗習慣來保存和發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藝術。例如,我國少數民族有很多是以講故事和唱山歌的口頭文學形式在人民群眾中代代相傳,而且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還有一些表現在他們具有特色的日用器具、服飾、建筑和手工藝品等方面。正是由于千差萬別的民族風俗習慣,才構成了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使文化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
三、理性思考法律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保護(一) 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提倡科學,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不能孤立地看待風俗習慣,必須從一個民族的歷史、經濟和自然條件去考慮這些風俗習慣之所以形成和存在的現象,如此才能讓我們的認識符合客觀情況。把民族風俗習慣看作陳規陋習,是對少數民族的誣蔑和歧視。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存在某些陳規陋習,這是符合實際的。
但是,漢族的風俗習慣中同樣有陳規陋習。任何民族的風俗習慣中都會有好的、一般的和不好的。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不應全部
肯定或全部否定,而應當進行具體分析。總體上,漢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水平上較先進,大部分少數民族發展較落后,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先進并不意味一切都好,落后也并不意味一切皆壞。
看待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不能用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為標準,而應以對民族團結、對經濟文化發展、對國家統一、對社會主義事業和對人民群眾是否有利為標準。凡是有助于民族團、有助于經濟文化發展、有助于人民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風俗習慣應當提倡和發揚。凡是有害于民族團結、阻礙生產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利于人民群眾的生活和不科學的風俗習慣,應對本民族群眾說明害處,進行教育,幫助他們提高認識后,讓他們自己進行改革。改革某些風俗習慣,主要依靠文化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來實現。提倡少數民族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各方面奉行健康、科學和文明的新習俗。
(二)合理利用少數民族習慣法
少數民族習慣法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部分,應當被合理的利用。少數民族習慣法是在民族地區公平正義觀上歷練形成的一種具有特殊調控作用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在堅持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上,少數民族習慣法應通過國家權力機關的批準、同意或默許來使其具有雙重效力,使其權威性得到保障。在保持正義和秩序的基礎上,國家可以做出適當的變通,實現少數民族內社會關系的穩定和諧。
運行國家法律是個復雜的過程,只靠法典是不能實現其功能和效率的,強行推行法律常常也只是適得其反。制定法有必要給少數民族習慣法留出一定空間,去吸收和認可一些有益的習慣法,使其融入制定法。
也不能簡單地用國家制定法來代替少數民族習慣法中的消極因素,而是通過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進行長期有效的法制宣傳等方式,實現少數民族習慣法和國家制定法的融合。
實踐中,對少數民族習慣法效力的承認須限定在特定的區域內。在民族自治地方,有關少數民族特殊事務上,可以對習慣法有選擇性地優先適用。對那些既符合少數民族的
風俗習慣,又符合全國人民利益的習慣法,可以優先適用。
結論:
認真看待民族風俗習慣,涉及到各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繁榮穩定。正確處理少數民族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之間的關系,重視和充分尊重民族風俗習慣,這樣才能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秩序向著一種健康的、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傳承 保護 風俗文化 價值 重要性
一、阿育邁村情況
(一)阿育邁村的來歷
阿育邁村是一個海波800米的阿卡族村寨,距離清萊市64公里,距離皇太后縣城18公里。該村坐落在山脊的斜坡處,周圍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紅豆杉、柚木等天然林。土壤肥沃,可種植玉米、咖啡等。離阿育邁村4公里的地方,有中學、醫療站,村里通水電,有手機信號。
阿育邁村的阿卡族是屬于黝倮阿卡支系,大部分村民信奉萬物有靈,因此有許多風俗是源自于萬物有靈的。從村子里的長者那里得知:本村建于1972年,最初有19戶人家來到這里建寨,這里不僅交通便利,而且資源豐富。一開始來到這里,村里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最瑪”的人選,因為舉行各種風俗儀式都需要“最瑪”的領導,且以后對本村風俗習慣的管理需要“最瑪”完成。所以,他們推選出地位和學識很高的一位巫醫擔任村子里的“最瑪”。
之后,在1982年泰國政府進入村寨來普查時,正式將這個村子命名為阿育邁村,且屬于清萊府皇太后縣管理。第一任村長叫做阿惹?培米亞,從那時候開始這個村就有村長處理對外事務,現在的村長已經40多歲了。
阿卡族在建寨的時候,最瑪的家是建在寨子的中心,這也是最瑪的權利被村中的人認可的象征。在村子的中心還有個大操場,可以供小孩娛樂玩耍,也是商量各種大小事務的場所及老老少少聊天的好去處。
(二)社會生活
現在,阿育邁村已從最初的19戶人家發展到現在的59戶人家,共有289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58人;21歲-50歲年齡段的男性有67人,女性有86人。一般家庭最多2個孩子,由于經濟上的原因,使他們控制著家庭成員數。
村民們主要種植旱稻、玉米及飼養家畜。種植旱稻不僅是大部分阿卡族的主要職業,而且是與他們的風俗儀式息息相關的;至于種植玉米,主要是用來飼養雞、豬等家畜的,而這些家畜常常是用在各種風俗儀式和祭祖儀式中。除此之外,村民們也在離村子5、6公里的地方種些蔬菜供使用及飼養牲畜。因此,種植旱稻田是體現阿卡文化的一項事務,它與風俗儀式的產生相輔相成,豐富了阿卡社會內容。
自1989年政府實施引入電力、道路、水利、學校等公共事業的發展計劃,這些事業的引入是村民增加就業機會和阿卡族信仰改變的原因。雖然如此,村民的主要職業還是種植和養殖業,上述的那些職業還不能成為村民們收入的主要來源,一些消費的費用快速增長,無論是送孩子上學也好,還是蓋房也好,費用都上漲;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如冰箱、錄像機、摩托等一些電器的使用使得費用也增加,這就需要村民們增加收入,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如:卷心菜、茄子和咖啡等。經濟作物的種植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及最早一批商販的產生,商販也介入當地的農業生產中,例如:曾經種植玉米的一季能獲得收入大約1萬多元,但后來商販們壓低經濟作物的買賣價格,不久之后村民們都不種地了,外出打工,村里的年輕人學業結束后就到曼谷、佛統府、清邁府等地方打工,只有少部分人還留在村子里種地。阿卡族的生活方式正遭到來自金錢和資本體系的挑戰,村子里的很多家庭為了外出打工掙錢,都不能夠像以前一樣定期舉行風俗儀式,因為現在舉行儀式要花很多錢,為了支付日常生活費用和舉行儀式的開銷,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并把這項工作交給了老一輩。
綜上所述,種植旱稻和玉米不僅是阿育邁村民們的主要職業,而且是產生各種風俗儀式的主要職業。雖然幾乎每家人都種地,但阿卡族的年輕人不愿意種地,因為僅種地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日常生活開銷,他們更愿意去大城市打工掙錢。
(三)教育情況
阿育邁村沒有小學和中學,只有幼兒園和教成年人學習中小學知識的夜校,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就要去幾公里外的學校上課。家境好點的家庭可以騎車送孩子上學,而家庭困難的則只能走路去,在雨季來臨的時候,走路上學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現在,村里的孩子受過大學教育的只有2人,受過高中教育的有10人,受過初中教育的33人。可見,村里的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普遍都比較低。
(四)管理
在阿育邁村還存在傳統的社會風俗,親朋好友之間互相幫助扶持的體系,以及對最瑪的推崇。最瑪是村子里的各種風俗習慣得以實施的領導者,堅持本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并繼承阿卡先民們傳統的生活方式。
阿卡族遵照“阿卡章”的規定幸福地生活著,如果產生與村子格格不入的家庭,頭人就會讓他們搬出村去。現在,阿卡村寨的管理存在兩種形式:
第一種,通過選舉產生村長及村委會成員,還有一些自愿為村子事務找政府官員接洽的人員,這些人管理著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第二種,風俗儀式的管理者“最瑪”,以前的“最瑪”還管理村子里的行政事務,而現在他只負責風俗儀式等方面的事務,任期是一輩子。
二、阿育邁村阿卡族傳承和保護風俗文化的具體措施
阿卡族的每個支系通過學習傳承和保護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但是隨著阿卡社會漸漸融入泰國這個信仰佛教文化的國度,阿卡族知道的很多生活方式不能融入現代生活中,使得他們的一些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正在消失。因此,搶救消失的風俗文化,使之能一直延續到阿卡族的子孫后代成為現在生活在泰國的阿卡族的重要工作。阿育邁村的阿卡族也同樣意識到了保護風俗文化對后代的重要性,他們從阿卡青少年的觀念意識、生活方式著手,為風俗習慣得以延續引導他們實施以下措施:
第一,自學。讓年輕一代人認識大自然,總結自己的實際經驗,同時學習一些阿卡的治病方法、草藥知識等;學習辨別好與壞,并能夠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從家族成員那里學習老一輩具有的知識。例如:阿卡族少年可以從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及奶奶那里學到一些生活的經驗、生活方式與手藝等。阿卡族的主要職業是種植和養殖家畜,通過老一輩的經驗,他們可以不必走彎路,增產增收。另外,阿卡族的刺繡也是比較有特點的工藝品,這也是通過老一輩的教授。
第三,從各種風俗儀式中吸取知識。他們要參加每個月村寨里舉行的各種風俗儀式,例如:春耕節儀式、耶苦扎節儀式、建寨儀式、婚嫁習俗中的各種儀式,等等。通過參加各種儀式,他們可以了解阿卡族先民們的生活方式,并能夠學習到舉行儀式的時間、地點及物品,這樣有助于他們掌握整個風俗儀式的過程,為其得以延續提供保障。
為了使年輕一代能學以所用,老一輩對他們的所學都有檢驗辦法,讓他們背誦和反復地念。這樣有助于他們記憶,記住了就能更好地理解并應用。
由于阿卡族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與重要人士緊密相連,因此傳承和保護阿卡族文化需要加入一些科技手段。以前,阿卡族沒有文字可以用來記錄發生的事情,所以人就成了重要的記錄載體,各種風俗儀式都是通過人記住,一代傳一代。現在,傳承和保護出現的問題是阿卡青年一代不能夠真正明白和理解風俗文化的意義,就不能明白價值在哪里,他們不懂得風俗文化的價值,也就不能很好地踐行這些風俗文化儀式。老一輩們做了各種努力,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融入大都市的生活中,像耕種、養殖等傳統農業已從原來的重要地位變成了現在的副業,而與這些農業生產活動相關的一些風俗習慣也隨之消失,這意味著風俗文化的消失。風俗文化的消失使阿卡族沒了本民族的特色,所以,了解阿卡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價值對青年一代有很大幫助。
三、阿卡族文化對阿卡青少年的價值和重要性
在阿育邁村,風俗文化對阿卡青少年的價值和重要性表現如下:
第一,在工作方面的價值的主要體現是,種植業和養殖業是阿卡族的主要職業,也是風俗習慣產生的根源,更是阿卡社會文化產生之源。有了這些職業,隨之而產生的風俗也會一直存在,有助于本民族風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第二,語言方面,由于阿卡族先民們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風俗習慣及儀式就成為記錄阿卡族歷史和傳承阿卡族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后來有了自己的文字,他們才通過歌曲、故事、諺語等記錄阿卡歷史和文化,且依舊根據風俗習慣舉行各式各樣的儀式。由此可見,風俗文化無論是在有文字時期還是沒文字時期都對阿卡族產生重要影響。
第三,社會關系方面,阿卡社會通過風俗習慣管理人們的行為規范,例如:在耶苦扎節舉行的第一天,男人是不用去“圣泉”舀水的,因為這是女人們的專屬工作。一些風俗中的禁忌規定著在節日開始的時候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祖輩相傳下來,因此年輕一代也照著這樣做。由此可見,風俗習慣是人們日常生活與人際關系的紐帶,規范人民的日常行為,對阿卡族青年來說有重要價值。又如:人生禮儀中的一些風俗教會阿卡族尊重長輩,有孝心,有同情心,并要與自然界和諧相處。
總之,風俗文化要傳承,還需要眾人的保護,特別是年輕一代。如果年輕的阿卡人不知道風俗文化的重要性和價值,那么不能很好地作為傳承者。
參考文獻:
[1]春潘?查穆尼第.青少年和現代藝術(泰語).曼谷:泰國商業發展出版社,1989.
[2]納塔柑?斯桑.文化媒介體系(泰語).曼谷:班納吉謝鼎出版社,1997.
關鍵詞:日本;風俗文化;民族文化
引言
日本的民俗學的相關研究正式起步于明治維新之后,尤其是十九世紀后半期為日本風俗學誕生奠定了歷史氛圍。關于日本的風俗記述可追溯到記紀神話時代,在這階段為強化中央集權體制以及對各國真實狀態進行掌握,朝廷就對各地下令編纂地方志,要能夠通過跡象文字對地方進行命名,對一些物產和山川等名稱加以記錄,后來就將這些地方志名之為《風土記》。
1.日本風俗研究的基本概述
1.1日本風俗文化財類型分析
在日本的風俗文化財的類型方面主要就是有形風俗文化財和無形風俗文化財。無形的風俗文化財就是理解國民生活變遷不可或缺的一些衣食住行、信仰、時令節慶的風俗習慣和民俗藝能;有形的風俗財就是理解國民生活變遷不可或缺的用于前者的器具和房屋等方面。從無形風俗文化財當中的一些風俗來看,主要有生產升級和社會生活及信仰祭祀等,民俗藝能就涵蓋著田樂以及故事和祝福表演等[1]。關于無形的風俗文化財通常是和有形相連接,兩者的關系密不可分。例如:日本的青森大型等會就是日本的大型燈祭活動,從遺產的類型上來看就是無形民俗文化財中的風俗習慣,在每年七月末到八月初都會舉行大型特色活動。
1.2日本的風俗文化觀分析
通常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文化會存在精英文化及風俗文化兩個重要方面,而風俗文化是經過長期發展所形成的一個根深蒂固的文化,它所代表的是一種民族文化精神,同時也是作為了解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目標。之所以有如此概論主要是因為民族文化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長期形成的特定風俗習慣及與物質成果的結合體,風俗也正是民間的生活狀況以及民間人們長期積累的知識得以傳承的生活文化[2]。在日本風俗文化的研究過程中,從其衣食住行方面進行分析探究最能夠將其民族的風俗特點體現出來,風俗具有著時代性及地方性,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遷,所以從日常生活當中進行尋根探源為最佳方式。
2.關于日本風俗的具體研究
2.1研究日本風俗的重要性分析
對日本的風俗進行詳細的研究能開拓國人眼界,從而加深國人對日本風俗文化的認識及進一步了解,這樣在兩國的文化交流方面也能夠進一步加強,這在我國和日本文化交流史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日本的風俗進行詳細研究的黃遵憲在這一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其之前,我國對鄰國日本沒有太多的了解,而日本對我國卻有著很深的了解[3],黃遵憲對日本的民間風俗研究博得了中日兩國文人學者的高度評價,其對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史料進行的探究極大的豐富了中日兩國文化的交流史內容。
2.2日本風俗的具體探究
通過從日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進行研究能夠探尋其風俗特征,在日本的傳統服裝方面,“和服”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其發展歷史上已有一千多年,在奈良時代日本的服飾在色彩上比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受到國風影響,衣服的色彩開始變得多樣化,衣袖也向著寬大的方向進行發展,在鐮倉時代貴族的奢華結束之后為作戰方便服裝又恢復了素樸,寬袖重新變回了窄袖,到了室町時代在衣服上就開始印有家紋,在便服的設計方面也開始向著禮服化發展。而在日本的日常做客方面也有著諸多的規矩,倘若要到日本人家中做客就需和主人預先約定好時間,進門之后主動脫衣脫帽、解去圍巾并將禮物送給主人,在屋內就坐時背對門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在主人勸說下才能夠移向尊位。
在日本的信仰風俗忌諱方面比較的復雜,日本人大多都是信奉神道及佛教,在穿衣上都是右向掩衣襟。人死后下葬時要左向掩衣襟,這就是陰陽相反的道理,而在死者的裝束上也會和人間的相反。另外就是日本人對紫色不喜歡,認為其有著悲傷色調,最為忌諱的就是綠色,認為其是不祥之色。在結婚的風俗方面結婚的典禮均在傍晚。在日本的社交風俗方面,日本人都比較謙虛禮讓彬彬有禮,在行人和同事之間很少發生口角[4]。日本人待人接物的態度比較認真,按照日本人的風俗,飲酒是重要的禮儀,客人在主人為其斟酒之后要馬上接過酒瓶給主人斟酒,相互表示主客間的平等和友誼,在斟茶過程中,往往是斟到八成滿最為恭敬。
日本的茶道在日本也是一種重要風俗習慣,日本的茶道其實和其他東亞茶儀式相同,都是以茶為主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只是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差別。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國,有著東方文化的韻味,它有著自己的形成及發展過程和內蘊。日本的茶道是遵循規則來喝茶的活動,而這一過程中的茶道精神就是蘊含在這些看似瑣碎的喝茶程序當中,日本人對形式非常注重,茶道就是這樣的一種體現,并成為日本風俗的重要體現形式。
在日本的風俗當中,節日是最為濃味濃厚及最能夠體現日本傳統風俗的內容,其中的青森大型燈祭就是日本東北地區三大祭之一,在這一地區舉行大型的燈會游行據說是為驅趕夏季到來的瞌睡蟲,預示著農業的豐收。根據相關說法認為,青森大型燈會是以弘前為源頭得以發展形成的,其發展歷史較長,在日本享保年間《津輕秘鑒》當中就有相關記載,可從其中的插圖中看到七夕祭及二星祭等字樣,而青森縣的大型峰會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跳人,也就是隨著調子跳舞[5],在每年的八月燈會間這一地區的無論老人還是小孩都參與表演。這一風俗傳承至今依然繁盛。
3.結語
總而言之,日本在東方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對其風俗文化進行研究了解能夠加深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流,這樣就能夠在中日共同的和平愿望下起到進一步鞏固作用。對日本風俗文化的研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有待加強,為此就需要有關學者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希冀在未來有豐碩成果,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進一步深化研究內容,期望能夠對相關研究者在日本風俗研究中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作者單位: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文化與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1]李鋒傳.日本民俗傳統藝能――歌舞伎(一)[J].日語知識,2012,(03).
[2]陳|.日本民俗淵源說――《陰陽五行與狐崇拜》編輯手記[J].中國圖書評論,2011,(06).
[3]賈蕙萱.中國的日本民俗研究[J].日本學刊,2012,(03).
教學目標:
1、 胸懷寬廣,從小樹立面向世界的雄心壯志。
2、 知道世界是一個大家園,懂得不同國家、區域、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規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學會尊重,學會寬容。
3、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世界是一個大家園,懂得不同國家、區域、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規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學會尊重,學會寬容。
難點:胸懷寬廣,從小樹立面向世界的雄心壯志。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胸懷寬廣,從小樹立面向世界的雄心壯志。
2、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教學過程:
一、 放眼看世界
1、播放課件,感知外面的世界。
教師引入:我們首先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吧!播放課件。(日本富士山;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倫敦;法國巴黎;水上城市威尼斯;澳大利亞悉尼;埃及金字塔等;)
2、 如果有條件想到那里去旅游或者去學習、工作嗎?
3、 小結:學習知識窗。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作為跨世紀的小學生要胸懷寬廣,放眼世界。
二、走出國門,要用我的智慧讓世界尊重我的祖國
教師:你最想到哪個國家去?如果要出發,你應該有哪些準備呢?
1、聽錄音故事《五十六個小使者》,討論: 56名少先隊員在美國看到國旗升起是怎么做的?在場的美國人,為什么說“我們看到了真正的中國”?
2、小結:邁出國門,你一個人代表的是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祖國的尊嚴。
3、討論:哪些行為方式可以維護自己祖國的尊嚴?故事補充說明
(1)國旗、國徽、國歌都是國家的標志。尊敬國旗等國家標志,這就是維護祖國尊嚴。
(2)祖國的尊嚴高于一切,維護祖國尊嚴是愛國的表現,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應時時處處注意維護祖國的尊嚴。中國科技在某些方面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但不等于一切都落后,更不能說外國的東西樣樣比中國的好。
(3)不做有損于祖國尊嚴的事。有損國家利益、榮譽、安全的事就是有損于祖國的尊嚴,我們不能做。
三、走出國門,要讓世界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
1、閱讀《鑒真東渡日本》,思考:鑒真和尚除了帶去佛經外,還帶去了什么?日本人為什么會那么尊重鑒真,稱鑒真為 “日本文化的恩人”, 他的塑像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寶”?
2、小結:走出國門,我們應該是中華先進文化的使者,這樣才會讓世界為我的祖國而自豪。
3、討論:你會帶什么,讓世界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三、走出國門,要讓世界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
1、閱讀《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思考:(1)鑒真和尚除了帶去佛經外,還帶去了什么?(2)日本人為什么會那么尊重中國高僧鑒真,他對中日文化作出了哪些貢獻?
2、小結:走出國門,我們應該是中華先進文化的使者,這樣才會讓世界為我的祖國而自豪。
3、討論:當你走出國門時,你會帶些什么,讓世界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
(1)中國的文明禮儀
(2)……
4、小結:目前,我們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到我離開祖國那天,祖國會因我而自豪。
四、走出國門,應該尊重對方國家的道德規范與風俗習慣
1、閱讀教材“風景線”,同樣一件“刮痧”的事,為什么會有那誤會?
2、小結: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