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企業債券

企業債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債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企業債券范文第1篇

關鍵詞:信用利差企業債券定價模型期限結構

債券是信用風險的重要載體,研究債券的信用利差不僅對違約事件和違約概率有一定的預測作用,而且直接有利于信用風險管理和信用產品定價。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發行的企業債券一度發生過違約事件。雖存在著監管不利的原因,但也反映出我國企業債與國債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信用利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發生就曾導致意大利國債相對于德國債券信用利差的上升和波動。對信用利差的研究不僅可以預警企業的信用評級變動,而且有利于相關投資者、企業和國家在預見違約事件可能發生前及時利用無風險資產和債券進行套期保值。隨著我國企業短期融資券發行市場的逐步擴大,短期融資券市場的信用風險將對整個市場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企業債券的信用利差將會成為決定包括短期融資券在內的企業債券發行、交易定價的主要因素之一,對信用利差的研究不僅有必要性而且也有緊迫性。

國外研究現狀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信用利差”成為JournalofFinance,JournalofFixedIncome等國際學術刊物在信用風險領域研究的前沿。信用利差的內涵、理論和度量、估計方法是在信用風險理論和定價模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利率期限結構模型開展了現有的信用利差期限結構模型及相關實證研究。

(一)信用利差的內涵界定

西方學術界將具有相似特征的企業債券和無風險債券的收益率之間的差額稱為利差。最初人們認為利差完全是由預期的違約風險造成的(RochaandGarcia,2005)。而Brown(2001)認為利差主要由流動性溢價和預期違約風險造成的違約損失、風險溢價三個重要部分組成。本文將由預期違約風險造成的性質相似的債券之間的利差定義為狹義的信用利差(以下簡稱信用利差)。在風險中性的環境下,對信用利差的這一描述是合理的。但在現實中,大多數的債券持有人屬于風險規避者,他們對于所承擔的風險會要求一個額外的補償,即違約風險溢價。因此企業的違約風險所造成的利差應該包括預期違約損失補償(defaultmargin)和風險溢價兩個方面,本文將兩者之和定義為廣義的信用利差。

(二)信用利差的影響因素研究

實際經濟環境中觸發違約事件發生和信用利差改變的因素很多,例如全球經濟危機、國家實際匯率變動、市場不完全、企業破產、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稅收等。

Das(1995),LongstaffandSchwartz(1995)指出持有期短的債券的信用利差對利率的變化不敏感。但也有實證研究發現持有期短的債券的信用利差對利率的變化敏感,如Duffie(1997)指出利率與短期利差負相關,MadanandUnal(2000)也證實了這一點。兩者的“負”相關關系依賴于由利率敏感型資產和負債的久期差異。相反,長期利率與持有期短的債券的信用利差正相關。因此在做研究時,應將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對信用利差的影響分開討論。

還有學者對信用利差與債券收益率的關系進行了研究。PedrosaandRoll(1998)應用1987至1997年投資級別和非投資級別的債券數據分析信用利差和債券收益率的關系,發現公司債券剩余期限以及債券本身的信用質量對信用利差有較大的影響。CornellandGreen(1996)發現,評級較低的公司債券到期收益率比評級高的公司債券到期收益率對國債收益率變化更不敏感,并將此歸因于評級低的公司債券具有相對較低的久期和較少受限制的期權特性。HuangandHuang(2003),Lanschoot(2004)針對即期利率、國債收益率、公司債指數等因素對債券的廣義信用利差作了回歸分析發現,這些因素對債券的廣義信用利差的解釋率低于50%。Eltonet.al(2001),Driessen(2003)的研究表明,稅收、流動性以及風險溢價是影響債券的廣義信用利差的重要因素。MadanandUnal(2000)發現損失率和平均損失水平對持有期短的債券的信用利差影響較大,久期差異和現金資產的波動率則對持有期長的債券的信用利差的影響更大,且影響具有擴散性和滯后性。

綜上所述,不同剩余期限、不同信用級別的債券信用利差的敏感因素是不同的。在對信用利差作實證分析時,主成分分析的結果可能因為債券的不同特性而不同,同時也可根據債券的不同特性對債券配對研究信用利差曲線的走勢。

(三)信用利差的模型分析

一些學者從模型角度考察了信用利差,其中結構模型利于解釋而簡約模型功在預測。

首先是結構模型。最初的結構模型是以Merton(1974)為代表的。他將償付率和違約率都假定為內生的。并假定企業只有破產時才違約。基于此,后人用First-passagetime模型、Jump-diffusion模型對結構模型進行了拓展。此外還有簡約模型(reduced-formmodel)和因子模型。由LittermanandIben(1991),JarrowandTurnbull(1995),DuffieandSingleton(1999)提出的簡約模型假定償付率和違約率都為外生的。簡約模型研究了違約強度(defaultindensity),使用市值回收和面值回收得到的信用利差是不同的。最早使用Merton等人提出的模型來研究信用利差的是Jones,MasonandRosenfeld(1984),他們發現由Merton(1974)所預測的信用利差要遠低于實際觀察到的企業債和國債間的利差水平。Dionneet.al(2005)在Eltonet.al(2001)簡約模型的基礎上考察風險溢價發現,違約風險可以解釋企業債與國債的信用利差80%。簡約模型領域對信用利差的解釋能力變動很大,一定程度上是由違約率等主要解釋變量外生設定造成的。

(四)信用利差的期限結構

一些學者對信用利差的期限結構作了研究,主要包括Jarrow,LandoandTurnbull(1997)在Jarrow,Turnbull(1995)的基礎上,假定破產過程遵循離散馬爾可夫鏈,利用市場數據估計了期限結構模型的參數。此模型可運用于信用衍生品、內含期權的債券、含有對方風險的OTC衍生品、含有違約風險的外國政府債券定價和避險。DuffieandSingleton(1999)利用簡約模型對公司債券的期限結構進行了研究。AonumaandTamabe(2001)在DuffieandSingleton(1999)的基礎上估計了信用利差的期限結構,并利用市場數據計算了隱含的期限結構,該模型還可用來估計信用評級轉移矩陣、償付率、產業及企業信用漂移因素。DuffieandLando(2001)討論了在會計信息不完全情況下的信用利差的期限結構模型。

(五)信用利差的估計和擬合方法

估計信用利差的最根本的問題是確定一個最有解釋力的貼現因子,在特定條件下,該貼現因子能使定價的誤差最小,并且能夠表示為自由參數最少的連續函數。不同的估計模型主要區別在于貼現函數的具體形式,自由參數的數量以及決定函數的因素如貼現因子、零息票債券的收益率、遠期利率的函數形式等。對信用利差較有代表性的擬合方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簡約模型的非線性的擬合方法,如Nelson-Siegel,Svensson方法;另一類是采用分段曲線擬合技術的樣條函數類線性擬合方法,包括B-樣條法、多項式樣條法和指數樣條法。兩類方法都有單曲線和多曲線擬合的情形。單多曲線樣條模型,主要通過兩點來改進單曲線樣條模型,一是直接用簡約樣條模型來估計信用利差曲線,二是聯合(jointly)估計基本的零息票收益率曲線和所有的信用利差曲線。

國內的研究現狀

國內對信用利差及期限結構進行的探討還處于起步階段。劉國光等(2005)選取上交所2004年6月30日的六只公司債券,研究了信用利差和國債收益率序列之間短期和長期的均衡關系。但該文對實證結果的解釋存在顯著性水平不一致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到結論的可靠性。信用利差是否適合用線性的方法來估計和擬合還有爭論。目前我國公司債的信用評級是AAA級(經過擔保),該文獻中未提及對此問題的解決。鄭振龍(2004)在對中國利率期限結構靜態估計的基礎上,對中國違約風險溢酬問題進行了估計和分析。結果發現,我國的公司債券市場存在著公司違約風險溢酬,這種風險溢酬隨著期限的增加呈現出不斷上升的總體趨勢。朱世武(2004)總結了國內外對利率期限結構研究的情況。對合理預期理論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合理預期理論不成立,原因是存在隨著時間變化的期限風險溢價。但文章沒有考慮利率或國債收益率對信用利差的影響。可見,國內對信用利差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

當前涉及到信用風險的金融產品有短期融資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和住房抵押證券及將要開展的融資融券業務、企業債、可轉債等,其中前三種產品都顯現了不同程度的信用風險,后兩種產品的信用經過擔保,信用風險基本為零。目前市場有關信用風險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場缺乏定價基礎,金融產品中所包含的信用風險會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收益。信用研究信用利差及其期限結構可以度量我國企業債券的信用風險,不僅對金融監管提供依據,而且也為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提供寶貴的預警信息。

結論

本文系統介紹信用利差的內涵和影響因素,介紹信用利差理論模型、期限結構和估計、擬合方法以及國內的相關研究。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考慮,在現有模型的基礎上引入實際因子,結合我國及國際的債券數據,嘗試分別用多曲線、B樣條方法更準確的估計出即期利率和所要考察的債券對象之間的信用利差,利用非參數、GMM廣義矩等計量方法擬合出信用利差曲線及其期限結構曲線。并嘗試構建中國的信用利差指數,通過預測信用利差變化,及時規避信用風險。

參考文獻:

1.Duffie,D.,Lando,D.,2001,TermStructuresofCreditSpreadsWithinIncompleteAccountingInformation[J],Econometrica,69

2.Düllmann,K.,andM.Windfuhr,2000,CreditSpreadsbetweenGermanandItalianSovereignBonds-DoAffineModelsWork?[J]CanadianJournalofAdministrativeSciences,17

3.Helwege,J.,andC.Turner,1999,TheSlopeoftheCreditCurveforSpeculative-GradeIssuers[J],JournalofFinance,54

4.Jarrow,R.,andS.Turnbull,1995,PricingDerivativesonFinancialSecuritiesSubjecttoCreditRisk[J],JournalofFinance,50

5.Jarrow,R.,D.Lando,andS.Turnbull,1997,AMarkovModelFortheTermStructureofCreditRiskSpreads[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10

企業債券范文第2篇

一、建立我市發債企業項目庫

1按照國家發改委文件精神的要求,對全市企業進行一次問卷摸底調查(包括企業性質、產品、規模、總資產、凈資產、凈利潤等),此項工作在4月底前完成。

2對全市企業在初步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篩選出基本符合發債條件的企業,建立我市發債企業備選庫,并將我市備選庫與省備選庫直接對接。此項工作在5月底前完成。

3對列入省備選企業的重點發債企業要重點培育,跟蹤服務。

二、搭建我市發債融資平臺

按照國家發行企業債券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于30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和其他類型企業的凈資產不低于6000萬元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通過整合搭建融資平臺,運作企業債券具體事宜。

1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對于達不到發債條件但有發債意向的中小企業或因凈資產規模小,承銷商不愿承銷發債的單個企業,按照“統一冠名、統一申報、統一利率、統一擔保、統一評級、統一發行、分別負債”的方式,組織幾家企業申請發行集合債券。各縣(市)、區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上述要求盡快搭建本縣(市)、區或本部門中小企業融資平臺。

2搭建政府融資平臺。在政府不能直接發行債券的情況下,利用政府控制類融資平臺發行企業債券,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目前,把我市具備一定資產和規模的市屬投融資公司作為市政建設類項目發債融資平臺,為城市建設增加融資渠道。

三、積極做好我市企業債券申報和爭取工作

按照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以及產業政策要求,緊密結合我市實際,確定債券資金投資項目。對于符合發債條件的企業,積極幫助企業做好咨詢、指導和協調等服務工作,重點抓好對已上報企業發債的爭取工作。對*市2008年第一批申報發行債券三家備選企業*焦化集團有限公司、*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市發展投資公司進行及時跟蹤監測,積極幫助企業選擇債券主承銷機構、信用評級公司、落實擔保方式和擔保單位,協助其盡快組織上報相關材料,爭取國家企業債券發行規模。

四、進一步落實我市發債擔保工作

對于規模大、實力強、前景好、知名度高的企業,可以考慮申請發行無擔保信用債券。發行有擔保企業債券首先應落實擔保方式和擔保單位,要根據我市申請發債企業的具體情況,積極幫助指導企業落實擔保方式和擔保單位。企業債券的擔保主要有資產抵押擔保和第三方擔保兩種方式,資產抵押擔保的抵押物可以是發債企業現有資產,也可以是發債企業名下的土地使用權、投資股權、應收賬款等,或兩個實力相當的企業,可以爭取一方發債一方擔保的方式互保。

五、做好我市企業債券的發行培訓工作

由于我市近幾年來沒有發行過企業債券,也沒有針對企業進行融資知識的相關培訓,對國家出臺的發行企業債券的相關政策和具體程序了解掌握不夠,尤其是對發行企業債券的意義沒有足夠的認識。今年上半年組織一次對各縣(市)、區及有關企業相關人員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發行知識的培訓,同時組織我市企業到先進地區學習企業發債經驗,幫助企業增強對資本市場制度的認識和理解。

企業債券范文第3篇

截至2008年底,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到15.11萬億元,同比增加2.78萬億元,增長22.5%,其市值占當年gdp的50%。其中企業主體債券在債券存量總額中的占比達到11.6%,較2007年上升了2.3個百分點。就發行規模來看,2008年全年共發行各類企業主體債券共計480期,合計10848億元,發行規模較2007年全年增加了60.9%。其中發行量最大為短期融資券,全年共發行269期,合計4344億元,比2007年增長了29.7%。其次為企業債券,全年發行量為87只,合計2574億元,比2007年增長了50.6%。第三為中期票據,全年累計發行了41只,規模共計1737億元。與前三者相比,只能在交易所市場發行和交易的公司債券由于交易所市場債券投資者規模不足的原因,自2007年推出以來,發行規模一直偏小,2008年全年共發行了15只,發行規模合計僅288億元。

2009年以來,債券市場在經濟刺激的浪潮中,特別是在國務院“金融30條”擴大債券發行規模,積極發展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政策的推動下,其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空間。今年7月末,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到15.9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400億元。其中,企業主體債券的發行占比大幅提高,1~7月,僅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的發行就占全部債券發行規模的21%,較2008年提高9個百分點。截至2009年7月31日,不包含中石油10億美元中期票據,僅銀行間交易市場上的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的存量余額就突破1萬億元,達到10308.1億元。國內企業通過債券市場進行融資的總規模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呈現高信用等級特征

2004年以前,中國債券市場的發行主體主要為中央政府、中央銀行及政策性銀行,企業直接債務融資工具只有企業債券一種。當時的企業債券基本上全部由銀行提供擔保,債券的信用等級基本上等同于為債券提供擔保的銀行的信用等級,而并不取決于發行人自身的信用水平。因此2004年以前發行的企業債券的信用等級基本上全部為aaa級。2004年始,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開始逐步增多,從2004年的證券公司金融債券被批準發行開始,商業銀行次級債、金融機構一般性金融債分別于2004年和2005年開始出現。與此同時,短期融資券于2005年也開始大量發行,其市場化的發行方式推動了中國整個債券市場的市場化進程,包括企業債券發行監管和擔保模式的重大變革,以及公司債券和中期票據的相繼出現。由此近年來債券發行規模迅速擴大,發行主體迅速增加。另外,由于發行監管對于債券擔保的放松,特別是2007年10月銀監會限制商業銀行給企業債券提供擔保以后,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債券開始出現,發行主體的信用水平逐漸成為決定債券信用等級的首要因素。加之發行主體大幅增加,債券及發行人主體信用等級開始出現一定程度分化,非aaa級的債券發行人逐步進入債券市場。

但從發行企業主體的信用等級分布可以看出,仍以高信用等級企業發行高等級債券為主。以短期融資券為例,截至2009年7月末全部發行的近千只短期融資券中,短期融資券本身的債項評級水平全部為最高級aaa級;而發行主體評級水平為aaa級的占17%,aa級(包括aa+,aa,aa-,下同)的占63%,最低為a級(包括a+,a,a-,下同)占20%,aa級及以上占比高達80%,a級以下僅出現2只,為bbb+級。由于短期融資券的期限均在一年及一年以內,信用風險相對長期債券而言較低,因此即使發行人的長期主體信用等級較低,也可獲得更高債項評級等級。但20%占比的a級及以下的企業主體等級,顯示中等信用水平的發行人有了進入債券市場進行融資的機會,這一比例明顯高于企業債券的6%。

短期融資券推出的巨大成功也催生了公司債券和中期票據的相繼出現。公司債券和中期票據從一推出即采取了相對市場化的發行方式,對債券擔保無強制性要求,對債券信用等級也無強制性要求。但由于許多機構投資者對購買債券等級有監管規定或內部風險控制要求,已發行的公司債券和中期票據仍然以高等級債券為主。其中中期票據從開始發行到2009年7月末,發行主體長期評級aaa級占比為71%,aa級占比為29%,a級以下沒有。而債項評級aaa級占比則為73%,aa級為27%。公司債券由于發行數量較少也基本以aa級及以上等級為主。

而企業債券從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末,發行主體評級aaa級占比40%,aa級占比54%,a級占比6%,bbb只有1家;而債項評級aaa占比72%,aa級占比28%,a+級僅有2只。

綜上,由于中國一直對債券市場的高度嚴格監管,特別是對債券的違約風險更是異常敏感,即使近年來隨著債券市場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非aaa級債券的數量和規模正在逐步增加,債券發行主體的范圍日益擴大,債券信用等級和發行人的信用水平也越來越多元化,但高等級債券和高等級發行企業仍然是中國債券市場的絕對主體。

導致的七大問題

中國企業債券市場以高等級發行主體和高等級債券為主的鮮明特征,在初期發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是債券市場行政管理模式下,主管部門的理性選擇。

盡管2006年7月24日由于福禧投資控股公司涉嫌從上海社保基金違規貸款,該公司發行的短期融資券“06福禧cp01”第一次拉響警報,甚至其信用等級被降為c級而成為中國第一只垃圾債券,但是2007年3月7日最終仍以完全兌付的方式得到解決,并未造成最后的事實違約。此外,市場中還出現了梅雁股份、上海電氣、天津高速、力諾集團等極少數短期融資券的一點波折,但都虛驚一場。

這就給人以一種特別印象,即高等級、低收益、安全性債券充斥市場,限制了低等級、高收益、不安全債券的發行,且有關部門在審批債券時又用各種方式要求發債人確保到期的本息償付。由此,給債券市場的投資者以錯誤信號,市場上還沒有甚至不會有違約債券出現,中國市場中的債券幾乎是無風險的。

但本文認為,這種健康只是表面上的。中國債券市場擴容迅速,但這基本是在真空中壯大起來的,體大不一定健壯。具體而言,目前債券市場已逐步顯現出了諸多病癥:

市場呈現殘缺狀態,且缺乏競爭。由于市場上基本都是高等級債券,導致市場出現同質化現象,市場結構殘缺,在產品序列分布上遠遠偏離正態分布,不僅與多樣化需求相脫節,更導致市場缺乏競爭。而一個沒有競爭的市場不能給出“正確的價格信號”,從而削弱了債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較低等級企業難以實現直接融資。如同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渠道對中小企業的“歧視”一樣,對發債企業的高信用等級要求,事實上在直接融資渠道上再一次堵塞了中小企業的道路,從而將廣大中小企業再一次阻擋在中國債券市場之外,不符合國家對中小企業融資大力支持的政策要求。

投資品種少,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將發債企業和債券局限在高信用等級,事實上對市場僅僅提供了相對單一的產品,盡管這類產品可能很安全,但收益卻很低,對那些有較高風險承受能力、追求較高收益的較高風險偏好的投資機構和人員來說,則缺少可投資債券品種。單方面認為市場只歡迎高等級、低風險收益的市場是無視市場需求的主觀行為。

投資者不成熟,風險意識淡薄。由于長期以來市場只供給安全級別的債券,市場上沒有出現違約、不能歸還債券本息的債券,致使投資者盲目認為中國企業債券市場是安全的投資市場,對風險的考量長期缺失,弱化了投資者風險意識。

評級機構作用不顯,行業發展受限。既然債券發行主體和債券本身的信用級別對債券的發行定價發揮著主導作用,顯然信用評級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是由于市場上沒有出現違約債券,預示了評級的高低沒有任何風險警示作用,于是企業會施加壓力,評級公司可能會放寬評級標準,這樣無疑弱化了評級機構評級結果的定價作用,導致評級機構之間的評級標準會日趨同化和獨立性喪失,不利于評級行業的健康發展。

債券承銷機構責任意識不強。由于發行債券經過嚴格篩選,且違約率幾乎沒有,致使債券的承銷商沒有動力和壓力嚴格地對待承銷工作。同時資金使用監管、相關信息披露、發行后回訪等工作也必然疏于管理,其對風險的處置能力也難以提高。

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沒有經過檢驗。同樣由于市場上債券沒有違約出現,依據理論模式制訂出來的管理法規和政策,只有正向規范,而缺失反向檢驗。這樣,也就無從檢驗法規政策的完善性,使得相關管理規范處于“低度均衡”狀態之中,不利于中國債券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讓其在回歸市場中健康發展

既然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還不是真正健壯,那么為了增強其抗病菌能力,注射疫苗式的解決思路就是“讓上帝的歸上帝,讓愷撒的歸愷撒”。也就是說,在債券市場發展到今天如此規模的情況下,政府應有清醒的頭腦,即“讓市場的歸市場,讓政府的歸政府”。市場一旦啟動,自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市場在一定范圍內會自發調整,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沒有必要去擔心市場出現風險怎么辦,兌付不了怎么辦,這都是市場自身的事情。

債券違約風險是影響投資者決策的關鍵因素,當然也是債券市場管理的重要內容。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政府的管理不是人為對債券級別和發債企業信用級別的強制規定,而應通過對債券的分類管理、信用評級、投資者保護條款、企業破產清算等市場違約風險管理進行基礎性制度規范。

當下之急,首先應放寬發債企業主體級別和債券級別范圍,特別是鼓勵中小企業發行債券,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增大債券市場產品供給,尤其是要加快推出高收益債券,讓市場成為一個競爭性的市場、一個充滿風險或風險與收益對稱的市場。只有這樣,中國企業債券市場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天地。

企業債券范文第4篇

直接融資比重偏低是中國企業長期面臨的問題。據統計,過去10年中國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包括股票、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一直在10%左右,而同期日本、德國、美國企業的直接融資比重分別達到50%、57%和70%。

此外,在直接融資中,國外債券融資比例一般遠遠大于股票融資,2005年美國債券發行的規模大約是股票發行規模的6.5倍;而去年中國發行的企業債和公司債僅相當于同期股票籌資額的44%。

專家指出,中國的債券市場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債券規模過小、債券品種結構不合理等,尤其是多頭的行政管理引致債券市場很不協調。

根據現行規定,一家企業發債的審批時間通常為1年,甚至18個月,取得額度與發行監管由發改委全面負責,企業債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管理,企業債上市審批由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負責。

對于這次會議上提出的“完善債券管理體制”,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有望逐步形成集中監管的債券市場。

在由證監會牽頭的資本市場發展報告專題中,加強證券市場監管、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將成為證監會今后一段時間工作的重中之重。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債的監管很可能將由發改委讓渡到證監會,發改委將專注對國家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項目債進行監管,簡稱“企業債”,以區別于證監會監管的“公司債”。“公司債”與“企業債”的具體界定問題,發改委和證監會在本次會議后將作進一步探討。

統計顯示,去年,中國共有43個發行主體發行了45只企業債,融資規模共計1015億元,同比增長55.2%,發行家數和融資總額都為歷史之最。

企業債券范文第5篇

關鍵詞:企業債券;債券融資;滯后

企業債券(也稱公司債券)是股份制公司或企業發行的有價證券,是公司為籌措長期資金而發行的一種債務契約,發行時承諾在未來的特定日期償還本金,并按照事先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在我國,自1987年的《企業債券管理暫行條例》頒布以后,企業債券開始成批量的發行,同時發行量逐年上升,并于1992年達到高峰,1993年開始,企業債券發展進入暫時的低潮。

一、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現狀

1.企業債券融資金額遠遠小于股票融資額。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是企業直接融資的兩種方式,由于企業債券融資同股票融資相比,在財務上具有許多優勢,所以,在國際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債券融資往往更受企業的青睞,企業的債券融資額通常是股權融資額的3~10倍。而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00年債券融資額是83.0億元,股票融資額是2103.1億元;2001年債券融資額是170億元,股票融資額是1252.34億元。由此可見,我國企業債券融資的發展遠遠不及股票融資的發展。

2.企業債券在整個債券市場中的比重遠遠低于其他債券。一般來說,債券市場包括國債、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近幾年來,企業債券在整個債券市場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有逐年遞減的趨勢。2001年我國發行國債4600億元,而企業債券僅170億元,不到國債融資總額的5%。而最近幾年我國發行的金融債券規模在不斷增加,所以相對而言,企業債券的規模還在不斷下降。從我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和結構來看,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明顯落后于國債市場。2001年國債余額是15618.00億元,金融債券余額是8534.48億元,而企業債券余額只有1008.63億元,它的余額比重僅為4.01%。

3.企業債券發行額占GDP的比重很低。企業債券發行額占GDP的比重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企業債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企業債市場規模與GDP的比例在發達市場一般在20~30%之間,而在我國這一比例還不到1%。2002年末中國GDP總值為10萬億元,同期股票總市值為38300億元(股市大幅下跌之后的數字),占GDP的比重為38.3%,而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和企業債的未到期余額為3500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5%,這其中企業債券只占極小的比重。由此可見,企業債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待加強。

二、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滯后的原因

首先,對企業債券的利率、發行程序、發行主體等方面的限制性規定,影響了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1)利率方面的限制。企業發行債券應根據企業債券的市場供求關系、企業的資信狀況、經營狀況以及償債能力來確定利率水平。而利率管制使得不同企業發行的同期限債券利率是沒有區別的,于是就不存在對風險的市場定價機制,結果是信用級別與投資風險不同的企業債券,其投資收益率卻相同,企業債券的投資價值不能得到有效的實現,從而企業債券的需求方和供給方之間很難實現真正的交易。這是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滯后的首要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2)發行程序方面的限制,最明顯的是發債的審批制。發債企業的地域、行業乃至所有制等均需經過嚴格的審批,準入限制較多,審批環節繁瑣,使一些企業被擋在發債的大門之外。發行審批制度沒有市場化,是目前制約我國企業債券市場供需雙方市場需求的主要因素。另外還有關于發債權利的限制,是否發行企業債券以及發行多少,這本是企業權利權益和市場選擇相結合的結果,而由最高行政機關決定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卻帶有典型的計劃經濟色彩。(3)發行主體方面的限制。《條例》對發行人的規定只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并劃分為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大量的股份公司和民營企業被排除在外,在目前對外開放的大的背景下,這一規定有很大的局限性,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符。

其次,二級市場規模小,流動性差制約了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的企業債券流通還是僅僅局限于交易所市場,柜臺市場交易還是零,并且缺乏全國性的交易網絡,而且我國企業債券上市流通量也很小,據統計,在二級市場上,滬深兩市2001年共有15只企業債券,總市值為298.52億元,日均成交量僅為738.75股,日均成交金額為84278元。可以說目前的企業債券二級市場尚未培育建立起來,交易所市場就是企業債券流通市場的全部。但交易所市場也存在市場規模小、品種單一、交易不活躍等問題,這就使得大部分投資者購買企業債券的風險加大,導致投資者信心不足。同時,難以上市流通加劇了發債企業及中介機構的發行風險,抑制了發行規模的擴大,也就是說二級流通市場的局限性影響了一級市場的發行,從而使企業債券市場陷入到一種惡性的循環之中,制約了企業債券市場的總體發展。

最后,發債企業誠信基礎缺乏,無投資者保護機制才是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滯后的根源。從表面上看發債的審批制就像一個瓶頸限制著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但當我們深入分析后就不難發現,誠信基礎缺乏才是目前制約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之一。企業債券信用評級制度存在著很大的缺陷(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是專業化的信用評級機構對企業發行債券如約還本付息能力和可信任程度的綜合評價),信用評價機構所評出的信用級別的參考價值較差,這就使一些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也可以發債,而它們發債、借錢僅僅是為了填補資金漏洞、維持生存,在借債時根本不考慮資金使用成本及償還問題,這就會導致逆向選擇,使得投資者喪失信心。另外缺乏投資者保護機制、沒有有效的償債保障制度也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投資者望而卻步,抵押和擔保作為最有效的償債保障手段在實際運用都流于表面形式,形同虛設,例如沒有擔保資格的機關事業單位做擔保人、抵押本不屬于自己的資產或資產多次抵押等不規范行為不在少數。

三、促進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對策

從宏觀經濟方面來看,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有利于資本市場全面均衡發展,有利于宏觀經濟的穩定與增長;從微觀方面來說,企業債券市場將有長期融資需求的企業與準備進行長期固定收益證券投資的投資者聯系起來,在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的同時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融資機會。因此,無論是從宏觀經濟的發展來看,還是從企業自身的發展來看,發展企業債券市場都是很有意義的,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放寬對利率、發行程序、發行主體等方面制度性的限制,促進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1)就利率方面來講,要使利率市場化。《企業債券管理條例》規定企業債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銀行相同期限居民儲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這一規定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已經明顯不甚合理。我國自1996年5月以來已連續8次降息,銀行儲蓄存款利率已經很低,按照“不超過40%”的規定來確定企業債券利率,使得發行利率偏低而且利率差異區間縮窄,所以,這個限制應當被放寬。另外,發行定價逐步市場化,利率水平應與債券信用評級、市場環境、風險等因素掛鉤,改變目前發行利率固化的缺陷。(2)就發行程序方面來講,政府應淡化對企業債券市場直接控制,企業債券的發行需由過去的審批制改為核準制,淡化或逐步取消計劃規模管理,只要企業需要、市場認可、能發出去、能及時兌付,就應該允許企業發債。另外,應規范中介機構的行為,目前參與企業債券市場的中介機構包括承銷商、信用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3)就發行主體來說,應放寬對發債主體的限制,允許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進入企業債券市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經濟獲得了高速增長。有很多民營企業績效優良、產權清晰、資產負債率低,具有獨立承擔融資的權利與義務的能力;并且,很多民營企業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又有著巨大的融資需求,所以應該放寬限制,允許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在市場融資。這樣,既滿足了民營經濟的融資需求,又通過企業債券市場的運作,增加信用產品的社會需求與供給,有利于資本市場全面均衡發展。

2.積極培育柜臺市場,提高企業債券的流動性。在發達國家,公司債券市場與一般債券市場一樣以柜臺交易市場為主。美國幾十萬個公司債券發行人中,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也只有1600只。公司債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機構投資者而不是個人投資者,他們在柜臺市場而不是在證券交易所買賣公司債券。因此,要繼續培育債券柜臺市場,大力推動債券經紀業務、逐步引入適合于企業債券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實行大宗交易實施細則,簡化手續,擴大場內交易容量。

3.制定對信用評級機構管理的法規,促進國內信用評級機構的發展,加強與國際評級機構的合作、強制實行債券評級。強制實行債券評級制度一般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規定公共部門債券評級必須在一定的信用等級以上;二是規定某類機構投資者只能購買一定信用等級以上的債券。信用評級制度有助于保證公司債券市場的正常運行,有利于提高債券發行所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率。

4.完善償債保障機制。制定嚴格剛性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發債企業公布定期報告和可能對債券價格和本息兌付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及時披露市場風險,提高市場透明度。另外,要改進《破產法》對償債方面的規定,國外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經驗表明,一旦能夠清楚地界定投資者迫使債券發行人償還債務的法律能力和實際執行所必需的法律程序,投資者將能夠理性地判斷投資債券所面對的風險。《破產法》定義了債權人的權利和執行權利的法律程序,從而成為公司債券市場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地保護投資者。

參考文獻:

1.童淳.對企業債市場的反思及啟示.武漢證券,2003,(5).

2.袁東.中國公司債券市場發展分析.國研網,200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钟山县| 安丘市| 闵行区| 吉木乃县| 开封县| 景泰县| 梅河口市| 且末县| 阳原县| 辽中县| 盘锦市| 兰溪市| 郎溪县| 靖安县| 宣城市| 张北县| 曲水县| 小金县| 双桥区| 桃源县| 滨州市| 上虞市| 台北县| 皋兰县| 华宁县| 平乐县| 商城县| 林口县| 朔州市| 甘谷县| 乳山市| 昌江| 比如县| 永城市| 兴城市| 黄骅市| 临潭县| 定日县| 洪江市|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