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1―0105―01
現代語文課堂教學中,審美訓練是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現在試行的初中新教材,提出了“淡化知識,淡化文體,淡化訓練”的要求,更要注重人文性,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識別和審美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一些文質優美的富有人文色彩的文章,通過課內課外的感悟,給他們進行審美再創造的廣闊空間。由此,創設美的情景,進行美的訓練,迫在眉睫。
一、美育是深入人類心靈的教育
當人們通過長期對美的欣賞實踐之后,心靈將會不斷地得到凈化,直到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審美理想。這對于人的成長和一生道路都將產生重大的作用。俄國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年輕時就被英國著名作家伏尼契的小說《牛虻》深深地打動了,他在心靈受到強烈的藝術震撼之后,又經過蘇聯衛國戰爭的磨練,終于成為一名堅強的無產階級戰士。后來,當他在戰爭中受傷致殘、雙目失明、癱瘓在床時,他又以頑強的意志,戰勝了內心的悲觀情緒和肉體上的病痛,最終完成了著名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創作。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從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形象中,人們似乎可以看到“牛虻”的影子。而保爾?柯察金這位無產階級堅強戰士的藝術形象,又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初中教學中,《秋天的懷念》(史鐵生)、《最后一片葉子》(歐亨利)、《再塑生命》(海倫凱勒)等一系列優秀作品,不僅能使學生從課本節選到課外延伸,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與作者的靈魂進行對話,逐步形成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感悟生活能力的特殊的認知活動,在這樣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除了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更是對學生進行了審美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腦海中就會將主人公轉化為自己所想的形象,去體驗那其中精彩的場景,拿自己與文本中的人物去比較,玩味那些優美的語言,玩味那些詩情畫意的環境,這其實就是在不斷提高鑒賞能力和鑒賞品位。每部經典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情感內涵,作家在作品中投入了深沉熾熱的情感,那些至死不渝的忠誠,熱情似火的浪漫,晶瑩剔透的純真,盤根錯節的愛情,將會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動,受到洗禮,從而激發出內在的激情,增強對世界、對人生、對情感的感受力,
二、審美是促進人格發展的手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利用課文調動學生主動性,不僅是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提高,更重的是人格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小說的題材、難易程度等等都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根據不同名著展開不同的活動。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小圣施威降大圣》,這是《西游記》這部名著中的故事,同學們已經耳熟能詳,但大多是從影視節目、縮寫本或者連環畫上看到的,要真正理解《西游記》,最好還是閱讀原著。雖然它的故事性強,閱讀的障礙比較少,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但大部分的學生都不能順利地饒有興趣地完成閱讀。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這本書開展一次讀書報告會,讓學生們暢談《西游記》的讀書體會。例如,讓學生用一句精煉的語言為本書作推介詞;讓學生講講自己最受感動的故事;讓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人物;讓學生們說說讀過此書的感想和啟示等。三次名著閱讀活動,既幫助教師了解了學生閱讀的情況,檢測了學生的閱讀效果,又進一步地促進了學生名著閱讀的良性發展,充分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學生閱讀的熱情必將高漲起來。
這篇關于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是
(三)、閱讀下面語段,完成15--題 (14分)《沒有釣到的大魚》⑴他家在島上有一所美麗的小房子。⑵在鱸魚釣獵開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媽媽早早又來釣魚。安好誘餌后,他將魚線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輝中蕩起道道漣漪。當月升中天的時候,那波紋又變成了銀白色的,景色十分優美。⑶突然,釣竿的另一頭兒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鉤了,便急忙收起魚線。母親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兒子嫻熟的動作。⑷終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條竭力掙扎的大魚拉出水面。好大的魚啊!在此之前他還沒見過這么大的魚呢。它是一條鱸魚。⑸母親和兒子緊盯著這條漂亮的大魚。月光下,美麗的魚鰓一吐一納地翕動著。媽媽打開手電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點了--但距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⑹“ ”母親說。⑺“不,媽媽!”孩子哭了起來。⑻“還會有別的魚的。”母親安慰他。⑼“再沒有那么大的魚了。”孩子仍然傷感不已。⑽他環視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條漁船和一個釣魚人。他又看看母親。雖然沒人看見他們,也沒有人知道這事,但他從母親的臉色中知道她的決定是不可更改的。于是,他只好慢慢解開大魚嘴上的魚鉤,把它放回水中。⑾夜色中,那鱸魚抖動它肥大的身軀慢慢游向湖水深處,漸漸消失。⑿孩子回想起剛才釣上大魚時興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場夢。⒀這已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經是紐約市一個很有成就的建筑師了。母親的小房子還在那個湖心島上,他還是常到那里釣魚。⒁他說得對,他再也沒能釣到那天夜晚釣上的那樣漂亮的大魚,但他卻為此終身感謝母親。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過許多類似那個夜晚的問題,但從未因無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損公德。他通過自己的誠實、勤奮、守法,仍然能釣到生活中的大魚--事業上成績斐然。他至今仍懷念母親那一晚對他的教誨,并常常對他的兒子和女兒講起這件平常而又動人的小事。15、鱸魚釣獵還沒有開禁,他和他媽媽為什么還到湖上釣魚?(2分)答:16、他依據什么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鉤的?(2分)答:17、在下面兩句話中選出最恰當的一句放在原文上,并簡要說明理由。(4分)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嗎?答:應選( ),理由是18、“他環視了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條漁船和一個釣魚人。”這句話有什么表達作用?(2分)答:19、文中“沒有釣到大魚”和“依然能釣到生活中的大魚”中的“大魚”各指什么?答:三、作文(30分)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了“我”童年時的一次“脫險”經歷。故事中的人物就好像生活在我們身邊。請你設想一下,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你將怎么辦?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你又將怎么辦?請你自選一個角色深入體驗,將故事、感受描述下來,題目自擬,字數在500字以上。點擊進入 初中學習小組
參考答案普及卷1、qì hè shùn líng tà 惑 喧 啜 聳 辜2、擎天撼地 龐然大物 仙露瓊漿 肅然起敬 忍俊不禁3、(略)4、(1)要實現偉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強不懈。(2)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讓自己的人生更為光彩。(3)一時的不幸不足畏懼,人生應該是豁達的、樂觀的、奮發進取的。5、(略)6、張開 對著,向著 清楚 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羽毛 脖子 同“僵”,僵硬 慢慢 用7、⑴看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⑵夏天蚊子的叫聲像雷聲一樣,我私下把它比作一群白鶴在空中飛舞。⑶果然像一群白鶴在云中鳴叫,我為此感到很高興。8、 的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它 此,這9、形容人瘦削。 頭發暈,眼發花。形容看東西不清楚。10、亨特冒險爬上懸崖。11、(1)二十幾米高的懸崖,在我的眼中卻是高不可攀的險峰;(2)我落在最后,全身顫抖,冷汗直冒,也跟著他向上爬,心在咚咚直跳;(3)我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盡量往里靠,看其他孩子向石架移動;(4)他們要下山,我軟弱地哀求:“我沒法下山。”12、不行。“蹲”字有重心下移的意思,表現了我的膽小怯弱,“站”、“靠”顯得很從容,很鎮定,不能體現我膽小的特點。13、通過移覺來寫自己的感受,表明嚇得忘了自己,充滿童真童趣。14、A杰利神色黯然,眉頭緊鎖。走一會兒回頭看看我,走一會兒又回頭看看我,不時向我招手。 B杰利的臉上出現了無可奈何的表情。好像在說:“只能靠你自己了。”15、湖里還有其他的魚可以釣。16、釣竿的另一頭沉了下去。17、① 這句話中的“得”字表明母親的語氣十分堅決,沒有絲毫可以商量的余地。18、寫周圍的環境更好地體現了母親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19、前者指的是從湖里釣出的大鱸魚,后者指的是事業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