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陸游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上課,裴老師就出了不少陸游的名詩名篇,和大家玩起了“填詩句”的活動。課堂上的氣氛變得活躍了,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們紛紛交頭接耳、冥思苦想。其中的詩句有的簡單易懂,有的寓意深刻,有的令全班同學對答如流,有的讓博學的老師絞盡腦汁……游戲結束了,不僅每位同學都能印象深刻的記住這些詩句,而且更讓大家多方面的了解了陸游和他的詩。時而抒發郁憤之情,時而懷念奮勇殺敵……陸游是一位愛國的詩人!
接著,裴老師開始帶我們一會兒欣賞陸游筆下不畏嚴寒、堅韌不拔的梅花;一會兒隨陸游追懷往事、感慨世事多艱;一會兒和陸游一同夢見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一會兒又同陸游一起至死念念不忘祖國統一……大家都深深沉浸在陸游那深摯強烈的愛國情懷中,深深的體會著他的那滿腔熱血,也深深的感受著她那對金兵的痛恨。陸游是一位真正愛國的詩人!
最后,我們在裴老師的帶領下朗誦著這位詩人的愛國情懷,時而高昂,時而低蕩,時而強烈,時而收斂,時高時低,時長時短。我們高頌著這位偉大的詩人,高頌著這位愛國的詩人。陸游是一位真真正正愛國的詩人!
原文:
《和陶淵明擬古九首 其一》朝代:元 作者:戴良
皎皎云間月,濯濯風中柳。
一時固云好,相看不堅久。
我昔途路中,談笑得石友。
殷勤無與比,常若接杯酒。
當其定交心,生死肯余負。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視聽資料”,也就是說錄音錄像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但是這里探討的是“私自錄音取得的證據是否有效的問題”
在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對證據的搜集就成為第一要務。房產交易因周期長、環節多、程序復雜,涉及的證據更是多種多樣。包括書證、物證、證人證言、視聽資料、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當事人陳述。其中視聽資料指的就是錄音錄像,這種證據往往是當事人事后取證最常用的措施之一。那么,偷錄偷拍取得的視聽資料能作為證據使用嗎?我國的立法對此的原則是有前后差別的。
最高人民法院法復(1995)2號《關于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取得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批復》規定:證據的取得必須合法,只有經過合法途徑取得的證據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系不合法行為,以這種手段取得的錄音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這一規定雖確認了證據的取得應當合法,但無異于在事實上排除了視聽資料作為一種證據類型存在的價值。因為實踐中一方當事人同意對方當事人錄制其談話作為證據使用的情形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當時同意也可能事后反悔。按此規定錄音證據的可用性基本被排除。
但是,這一問題在2001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得到了改變。該司法解釋第68條和第70條的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一方當事人提供有其他證據進行佐證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制件,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該規定對證據合法性的判斷標準重新作出認定,即除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如侵犯他人隱私)或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如竊聽)取得的證據外,其他情形不得視為非法證據。但如果視聽資料是唯一的證據,法院不能作為定案依據,而需要和其他證據相互印證。
綜上所述,當事人私下錄音的行為是就對方當事人自認事實的證據保全。但錄音的取得方式必須合法,錄音內容必須明確具體的直接指向待證事實,同時錄音還須與其他證據形成相互印證的證據鏈,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有效依據。
祖國醫學認為,食粥能滋生津液、培養胃氣,助消化,且營養俱存,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尤為適宜,確為養生之寶。陸游不愿食甘啖肥,而獨喜食粥,倡導食粥養生。在《食粥》詩中,他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知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即張文潛、詩人、美食家)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痹谠娗坝行⌒颍骸皬埼臐撚惺持嗾f,謂食粥可以延年,予竊愛之。”全詩以通俗白話的語言,肯定食粥是一種長壽之道,“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其養生求長壽,快活似神仙盡顯筆端。
陸游在《閑適》詩中主張“飲酒不至狂,對客不至疲,讀書以自娛,不強所不知”。其養生保健做到飲酒有節不酗酒,待客有禮又有節,讀書陶冶情操以自娛自樂,生活中虛懷若谷,不逞強好勝。這些養生之法,至今對人們修身養性還是大有裨益的。
詩人深諳經常梳頭,按摩刺激頭部穴位可延年益壽的道理,作有梳頭詩:“覺來忽見天窗白,短發蕭蕭起自梳”、“客稀門每閉,意悶重梳發?!痹谖覈耖g諺語中有“天天洗腳,勝過吃藥”之說,陸游深曉此理,一直堅持睡前洗腳,“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真可謂“夜眠濯足而臥,四肢無冷疾”。這些養生之法仍可為今人借鑒。
中國傳統的處世哲學,特別強調自我修養。首先要做到清心寡欲,正如《內經》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陸游晚年的一些養生詩,就提倡修身養性,保持豁達開朗、寧靜平和的心態。在《自詒》詩中寫道:“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時一念不容差,身如病鶴長停料,心似山僧已棄家,高忱時時聞解籜(音拓),卷簾片片數飛花,飯余解帶摩便腹,自取風爐煮晚茶。”寫此詩時,詩人已到暮年,體弱多病,“身如病鶴”,飲食減少“長停料”,心亦似山中僧人一樣“已棄家”。但他在病魔面前,不是垂頭喪氣、郁郁寡歡,而是豁達開朗,笑對人生,高忱時時聽到“解籜”(剝竹筍皮)的聲音,透過卷簾悠閑地數著窗外紛飛的雪花,飯后解開腰帶,以手按摩腹部,自己點燃風爐煮晚茶。從這首詩人們可以看到一位與世無爭、怡然自得的詩人形象。
陸游晚年,還有一些反映注重勞動煅煉、強身健體的養生詩,如《小園》詩其一:“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逼涠骸按迥洗灞冰P鴣聲,水刺新秧漫漫平。行遍天涯千萬里,卻從鄰父學春耕?!边@兩首詩都描寫了詩人的田園生活,突出其躬耕勞作的情景。前一首詩,寫詩人尚未讀完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詩,就冒著小雨去田里鋤瓜;后一首詩,寫詩人行遍天涯后,又跟著鄰居農父學習春耕。詩人健康長壽與其經常從事勞動密切相關。
詩人還經常背著籮筐外出采藥,并以之為村民們治病,因而,受到村民們的歡迎和愛戴。其組詩《山村經行因施藥》中寫道:“耕傭蠶婦共欣然,得見先生定有年;掃灑門庭拂床幾,瓦盆盛酒薦豚肩?!薄绑H肩每帶藥囊行,村巷歡欣夾道迎。共說向來曾活我,生兒多以陸為名?!痹娭忻枋隽嗽娙藬y帶藥囊來到村巷,受到村民們的夾道歡迎;并用酒肉款待為民治病的詩人,因為他曾經救活過他們,所以,村民們生了小孩,大都以詩人的姓為小孩命名,從而表示對詩人的敬意。
陸游每當看書寫作感到疲倦時,就灑水掃地干些家務活,借此舒展筋骨,“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掃地,既省課童奴,亦以平氣血,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去,延年直差易”。這首質樸的詩把掃地的好處說得明了易懂,也提醒人們適當地做些家務活兒,不僅可活動四肢,疏通全身氣血,連專門找醫生做按摩的費用都省了,何樂而不為呢?
摘要:作者針對城市舊居住區改造路徑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內容主要包括改造的必要性,并對舊居住區改造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城市 舊居住區 改造路徑
舊住宅是指新建住宅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其初始功能狀態受到物質性、經濟性、社會性等多種因素作用影響而產生的“綜合性陳舊”過程的住宅。舊住宅區又稱舊居住區,是舊住宅單體及其居住環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空間、社會經濟形和使用時間區段的整體功能狀態的集合。舊住宅和舊住宅區可統稱為“舊住宅(區) [1]”。
1、改造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這些早期建成的住宅區無論是設計手法的表現上還是所能提供的服務上都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特別是與汽車持有量的增長和居民對生活交往空間需求增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中的舊居住區一般在一個城市環境較差的地區居民的生活條件一般也不高,通過對舊居住區的改造將進一步提高人們的居住水平。老居住區不僅存在著人口密度過高、居民收入相對偏低,老齡化嚴重等問題,而且存在較多的園林環境問題,比如,小區內房屋密度高,違章建筑多,附屬綠地面積少,植物種植品種單一,因此病蟲害嚴重,景觀性差,缺乏季相性景觀;植物缺乏后期養護,任其生長;植物物種單一,病蟲害嚴重,缺乏有效的防治;公共設施不完善或者被破壞,無法使用,存在安全隱患;面對這些舊住宅區,如果對這些居住環境惡化品質下降的問題置若罔聞不管不顧,不僅造成大量居住問題,甚至演變為社會問題,對城市形象產生不良的影響。另一方面,若采用全部拆除重建的方法來進行改造,不僅不符合我們國家的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也不符合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此外,簡單粗暴地推倒重建,也有可能致使社會構成的斷層,影響周邊社區及城市功能的健康發展[2]。
2、舊居住區改造中應注意的問題
2.1改造必須堅持基礎配套設施優先的原則
配套設施陳舊、落后、不齊全、不配套,是我國城市舊居住區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它嚴重制約了舊城區改造的速度和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全國各地城市政府雖然加強了對舊城基礎配套設施的改造,投入了大量資金,但由于欠帳太多,積重難返,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住房緊張、交通擁護、道路設施不足、能源缺乏、通訊落后、體育、文化、休息活動場地和綠化場地嚴重不足、“三廢”污染嚴重,是各地舊住宅區存在的普遍現象。只是在近年來,這種局面才開始改變。要迅速改變舊城基礎設施的落后面貌,必須徹底改變觀念,把基礎配套設施置于超前與優先發展的地位。城市基礎設施猶如一個人的心臟和筋骨,它是城市活力與效率的重要保證,是城市現代化水準的重要體現,也是城市發展的決定因素。由于配套設施建設的耗資性以及舊城區現狀的復雜性,增加了舊城基礎設施改建的難度。因此,必須有長遠的總體目標與全面規劃、分期實施的計劃和步驟,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和克服某些政府部門的行為短期化思想,使舊住宅區改造的資金能真正用在“刀刃”上。
2.2改造應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城市歷史文化傳統
由于我國長期的經濟文化落后的現實,在舊區改造中給歷史風貌建筑及歷史地段的保護帶來了困難,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資金,多數歷史風貌建筑年久失修,危在旦夕;另一方面是由于對歷史風貌建筑及其環境的歷史價值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缺乏保護意識[3]。
當前,面對城市更新進程的加快,特別是城市房地產業的蓬勃興起,對舊住宅改造工作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但同時也對舊城傳統歷史文化的保護,帶來了新的問題。特別是各地城市中那些量大面廣、代表當地地方特色、同時又具有傳統文化特征與一定歷史文化價值的舊街、舊民居與老街坊的保護,更是一個困難的問題。保護舊城的歷史風貌建筑最好的辦法是與利用結合起來,正如《馬丘比丘》所指出的那樣:“保護好、恢復和重新利用現有的歷史遺跡和古建筑,必須同城市建設過程結合起來,以保證這些文物有經濟意義并繼續使之具有生命力”。
2.3改造應發揮居民的參與作用
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城市的特征不僅來源于制定城市政策的權威人物、城市管理者和學者所采取的行動,同時也來源于普通市民和它們團體的自發參與行為,公眾參與實際上是一個居民、建筑師、政府、投資者之間反復合作的過程。
居民的參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居民作為改造的客體。即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集中考察居民在住房面積、改造意愿、配套設施等幾方面的實際愿望,經由具體改造者(政府或開發商)的選擇,完全或部分地實現它們。這是一種參與程度有限地過程。二是居民作為改造的主體。即居民自己作為改造的實施者,甚至是投資者,參與改造的全過程。這是一種參與程度較深的方式。
2.4改造方式應靈活多樣
在統一的目標和前提下,改造的方法和模式應該是多樣的。徐匯區湖南社區正是通過置換、衛生設施綜合改造、“平改坡”等多種方式,因地制宜、靈活地解決了舊居住區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現有的各種舊居住區改造的主要對象仍為產權公有的公房,隨著改造的深入推進,我們應該放開各種投資渠道,集中各種社會力量,支持各種私人規模的投資,而不必強求一定要達到多少規模。只要是在現有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自上而下”的控制下,一幢、兩幢進行小規模的改造都應該是允許的,居民作為改造的主體,所采用的改造方法也應該是多樣的。這樣居住者與房屋就成為一體,由此促進了一個有生命意義的居住環境的循環。
當然,這樣意義的改造需要有一套配套政策予以促進和保證,要通過立法的形式保證居民自我改造后的財產權,對提供優惠條件也無力進行改造的居民可以通過房屋置換的方式鼓勵外遷,以防局部的破落導致整個地區土地價值、環境質量的下降。
3、結論
總之,與世界各國人口老齡化社會發展趨勢相似,一個國家的舊住宅占住宅總量的比例將隨著該國的城市化、工業化和經濟發達程度的提高而增大。隨著我國城市住宅建設由規模數量型階段向質量提高型階段轉變,充分重視對日益增多的舊居住區進行持續有序的改善,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和必須承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王珍寶.當前我國城市社區參與研究述評[J].社會,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