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風景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做回偵探,“留心”生活里的那些事
向?qū)W生介紹偵探的工作過程,引導他們像偵探一樣目光敏銳,善于將每一個蛛絲馬跡般的細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善于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jù)鏈,完整表述,連貫描寫,難教的作文一定會有頗豐的教學收獲。(1)完整敘事。把一件事寫完整十分重要,這是學生寫好敘事作文的重要基礎(chǔ),也是表達能力高低的主要標志。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三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需要寫得完整,這是表達的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機敏的目光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奇事趣聞,用自己的語言有重點很生動地表達出完整的事件過程。(2)寫出重點。敘事的文章起因、發(fā)展、、結(jié)局四要素,不可平均著力,而要像偵探那樣透過表象,能夠抓住發(fā)展、兩個重點部分詳細加以描寫,略寫起因和結(jié)局。(3)生動表達。“文似看山不喜平。”《語文新課程標準》也要求學生能嘗試在習作中運用有新鮮感的詞句進行表達。作文教學可以結(jié)合小學生生性活潑的這一共性特點,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不拘形式,自由生動表達。在《童年趣事》中,可以側(cè)重描寫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自己的新奇經(jīng)歷。很多學生信手拈來的作文,看似描寫平淡無奇的孩童小事,實則趣味橫生,讓人忍俊不住。
二.學當導游,“欣賞”自然里的那些景
導游介紹風景,條理清晰,生動至極,很值得作文教學借鑒。究其原因,導游十分熟悉風景的特點,用富有張力的海量詞匯講解這些風景,自然魅力無窮。讓小學生達到這種水平,顯然不切實際。但借鑒導游介紹風景的方法,指導小學生描寫風景,提高表達能力,這樣的思路是可行的。(1)表現(xiàn)特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風景年年無異,但關(guān)鍵是欣賞風景的人不同。用自己的眼光、個性的語言描寫所見景色,讓景色貼上個人的標簽。如在指導學生寫《可愛的校園》時,筆者指導學生抓住校園的主要景點、文化設(shè)施、活動場所以及教室等處,用自己的語言描寫。有的學生用深情的筆觸描寫梁梅女士漢白玉雕像的外形,言語細膩;有的寫出了教學樓群連廊錯落的格局,用詞嚴謹;有的則描寫教室寬敞明亮的風格,內(nèi)容溫馨……(2)富有張力。“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引人入勝,一語道破黃山囊括了天下名山大川的極致景色,讓人頓生“非去黃山一游不可”的念想,這就是徐霞客語言描寫的張力。盡管小學生沒有成人言語表達水平,但我們不能小瞧現(xiàn)代的孩子。由于現(xiàn)代社會文化、信息比較發(fā)達,很多孩子常常出語驚人,用詞精妙。把孩子這方面的言語潛質(zhì)運用好,服務(wù)于作文及日常表達,其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三.仿模畫家,“素描”身邊里的那些人
柳永的《雨霖鈴》借“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冷落清秋節(jié)”、“楊柳岸曉風殘月”等寫景句,把普通平常的離別一事,寫得沉重壓抑、纏綿凄惻、回腸蕩氣。如果沒有景物的渲染、烘托,男女主人公就不會這么血肉豐滿,表達的情感是不會這么感動人心的。《西廂記》“長亭送別”最受稱道也得益于融景于事。“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描繪了一副動人的長亭送別圖,以秋天特有的景物襯托出鶯鶯離別的煩惱、痛苦、沉郁、傷感。蕭瑟的秋景與悲涼的心境化而為一,委婉深沉,令人悲痛欲絕、柔腸寸斷。[一煞]、[滾繡球]、[收尾]等,無不寫得充滿詩情畫意,楚楚動人,形象感人。
以敘事見長的小說也缺不了景。魯迅小說《祝福》的結(jié)尾:“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zhèn)。……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樂景不樂,沉悶、一團糟。以樂襯悲,烘托出祥林嫂死時的悲涼氣氛,同時也寫出了“兇人們愚頑歡呼”的丑態(tài),反語諷刺,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深化了小說的意義,寄情于景,回味無窮。
以前選入教材的孫犁的小說《荷花淀》,景物描寫也非常精彩。“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到晌午了,萬里無云,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東南邊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這里的寫景,借用影視空鏡頭的形式,使熱鬧的畫面突然變得寧靜,富有詩意;“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又烘托出了心情的空蕩蕩,迷茫茫。形象地呈現(xiàn)了婦女們探夫心情由急切的躁動轉(zhuǎn)向失望后無言的平靜。婦女們埋怨丈夫“栓馬樁也不頂事”、“脫韁”會忘記自己后,又有一段景物描寫:她們輕輕地劃著船,船兩旁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里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又安安穩(wěn)穩(wěn)浮到水面上生長去了。人物的沉思默想在融景于事的描寫中,暴露無疑,形象逼真。
敘事要動人,引起共鳴,無情不行。感人至深者莫先乎情,而情本身沒有形象,要傳遞出去,必須借助于外物,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使之成為具體可感的東西。“物感說”認為:“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禮記?樂記》)情因景生,景隨情變,融景于事,情境交融,能增加語言的形象性,從而將主觀心理客觀化,把抽象感受具體化,把人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真切感人。情與景離,就失去了生活的具體性和真實感,流于浮泛、蒼白、單薄。
2010年江蘇的高考作文題是“綠色生活”,不少滿分作文都有自然景物描寫,有篇滿分作文是微型小說,寫一些領(lǐng)導在“綠色生活”理念上的形式主義,其中一處景物描寫是:“不想壯觀的奠基場面驚飛一只在附近棲息的野鴨,結(jié)果野鴨慌不擇路地撞上正在豎立的標牌,傷了翅膀,撲棱棱地落在湖里。”這給虛擬的小說增加了藝術(shù)的真實性。2011年的高考作文 “拒絕平庸”,不少滿分作文也都出現(xiàn)了融景于事的片段。如“耀眼的白熾燈在空中劃出一道明亮的光圈,……動人的音符在迷人的夜色中,似有形的煙霧彌漫著、氤氳著……動感的音樂伴著舞動的身姿,成了夜色中最迷人的風景”等等。
寫作文可是我頭痛的一件事。每當老師布置作文的時候,我就感到難受。
這怎么辦呢?我突然想到了電腦,為什么不讓電腦幫我寫呢?我想,給電腦輸入好多字和詞,以及標點等,把描寫不同季節(jié)的各種風景。氣候的問句輸入電腦;把描寫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的詞句輸入電腦,把么描寫不同人情的表情。服裝。神態(tài)等詞句也輸入電腦。這樣的話,當我們寫什么題材的作文時只把相關(guān)的提輸入電腦,電腦就會自動編排和打印出不同風格的作文。經(jīng)過挑選后,把修改 意見再給電腦輸入,電腦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自動打印出我的作文,這樣多好啊。
我想這一定能變成現(xiàn)實的,今天的社會是高科技的,只要我們好好學習,長大拉就會創(chuàng)造很多奇跡的。我的“作文機”不僅是能編出各種各樣的好文章,而且還是我的管理能手,它可以給我編織學習計劃,閱讀材料;還可以定十時考核我的語言表達能力,詞匯的運用能力等。因此,我的“作文機”就又變成了“學習機”。
一.作文評價現(xiàn)狀剖析
以往作文指導存在形式化、空洞化,作文評價限于概念化,形同虛設(shè)。教師層面,是批改作文,學生層面就是分數(shù)及評語。究其原因:當前江蘇高考模式,語文老師教學任務(wù)繁重,無暇全面科學實施評價;其次,作文寫作跟客觀題相比,見效慢,語文教學急于求成;再者,作文命題模式不斷改變,語文教師疲于應(yīng)對,對作文評價理論研究膚淺;最后,部分教師作文教學業(yè)務(wù)不精,使作文教學評價策略“英雄無用武之地”。
二.作文評價過程性探究
作文評價體系,是作文教學教學信息數(shù)量化的一個過程。以往評價體系太過單一,不利于學生評價主體性發(fā)揮,難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新材料作文教學,需要我們不斷探索高效教學方法,作文評價體系是絕佳實現(xiàn)途徑。
(一)評價角色的多元化
新課程強調(diào)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為基礎(chǔ),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養(yǎng)成實踐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yīng)重視學生參與評價過程,在評價中獲得直接體驗,博采眾長,激發(fā)其寫作的內(nèi)驅(qū)力。
作文教學評價實例:
學生習作節(jié)選:生活給沒有后退者的留有舞臺,只有勇敢去“擠”。 “擠”是一種積極心態(tài),是一種鴻鵠之志的體現(xiàn)。敢于“擠”的人才有機會成就大業(yè)。擠不僅是一種人生奮斗的方式,更是一種生存信念,一種自我勉勵。
教師評價:濃厚的智者品性,慧光四溢的正能量。“擠”是經(jīng)歷人生挑戰(zhàn)之時相信自己的堅定信念,也是面對人生選擇之時激勵自我的卓越意志,很是勵志。
學生評價:甲:緊扣“擠”,用自然事物和英雄事跡證明“擠”是一種競爭態(tài)度,橫跨時空,石破天驚。乙:善!吾竊以為此文頗有大家之風,力透紙背。吾蓄凝良久,詳閱者三,倍受震撼。誠為佳作也!
建構(gòu)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扮演評價主體及客體角色。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由于具有相同的認知背景,更易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為其寫作經(jīng)驗的積累創(chuàng)設(shè)條件。
(二)評價視角的深入性
評價不能天馬行空。應(yīng)有針對性,可以從立意、構(gòu)思、布局或語言等某一特定視角進行深入評價。為開拓學生寫作思維,筆者設(shè)計寫作練筆,實施審題立意評價:
立意評價實例:以“風景”為主題,以下為學生立意情況: (1)父母對自己的愛,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2)古戰(zhàn)場的風景,充滿血腥,凸顯悲壯; (3)江南小鎮(zhèn),是充滿淳樸韻味的風景; (4) 喧囂塵世中,忙碌的人們組成城市的一道風景; (5)生活中,共享天倫之樂的溫馨畫面,是一幅幅感人的風景。
學生評價舉隅:甲:應(yīng)避實就虛,繪生活之景,品景中滋味。欣賞(1)和(5)。乙:千古文章意為高。寫作不可信馬游韁,重在深邃。(3)很好。丙:為追求新穎,造成立意與生活脫節(jié),矯揉造作,第(2)個缺少生活支撐。
教師評價點撥: 立意貴在深刻,獨具匠心,還應(yīng)考慮理性睿智與情真意切,避免附庸風雅。若無法信手拈來,甚至語竭詞窮,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必將生硬膚淺。我認為,要立意與現(xiàn)實兼顧。
上述評價,均針對習作立意評價。注重評價對象的唯一,才能深入辯證,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評價標準人性化
評價不是品頭論足,而是辯證科學地甄別;不是師心自用,應(yīng)充滿人文關(guān)懷。作文教學評價標準,應(yīng)凸顯人性化,鼓勵為主,挖掘文章亮點,促進學生揚長避短。
作文評價實例:
春天是什么?是俺家的老母雞下蛋,俺娘煮了給我吃。
鄉(xiāng)間的春天柔軟可愛,是一種自然真實。農(nóng)家人,都有明亮的眼睛,映出藍天、褐泥、綠草。真正的春天,卻不只在這暖陽與融泥中。活蹦亂跳的孩子,婦女的嗔昵,淳樸的漢子,無一不是彼此溫暖的春天。新綠滿眼,只是鄉(xiāng)村春天的背景。而春天,更在人們心中。
師生評價實例:
師:鄉(xiāng)村春景清新活潑,選材自然真實;
甲:描寫細膩,流暢自如;
乙:言簡意賅,春滿人間;
丙:布局合理,曲盡其妙;
丁:文筆洗練,濃濃生活氣息;
戊:凸顯童真又富于智慧。
以上評價從選材、技巧、布局等展開,發(fā)現(xiàn)文章閃光點,鼓勵性評價中滲透人文關(guān)懷。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的同時,促進整體寫作水平的提高。
景物描寫點綴語言表達如果把語言表達比作文章的外衣,那么恰當?shù)木拔锩鑼懢褪且路蟿e致的點綴,不僅可以將衣服裝點得更美,也可以表現(xiàn)出主人的品味和氣質(zhì)。行文中的景物描寫,盡管也許只有幾句話,寫得好卻可能妙筆生輝,在文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進行行文中的景物描寫呢?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沒有感彩的景物就沒有了靈魂,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寫景首先要賦予人物的情感,做到情因景生,景因情美。因此,寫景的時候一定要選取觸動內(nèi)心的典型的景物。如八下語文中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里有這樣一段景物描寫:“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含羞樹的花朵在陽光下飛舞,開滿花朵的樹枝幾乎垂到青草上。那些美麗的花兒,只要輕輕一碰就會紛紛掉落。我穿過落英繽紛的花瓣,走近大樹……”海倫?凱勒的眼睛是看不見的,她卻能描繪出如仙境一般的畫面,含羞樹的花朵的美是她是用心感到的,而這樣觸動內(nèi)心的美更能激起讀者美麗的聯(lián)想。可見,只有你自己的內(nèi)心受到了感動,才能激起讀者的共鳴。
選取景物時還要結(jié)合全文的內(nèi)容。文章中的景物描寫片段是和整篇文章密不可分的。成功的景物描寫片段,不僅可以使文章的語言表達錦上添花,而且對突出中心、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如七下語文中魯迅的《風箏》第二自然段:“故鄉(xiāng)的風箏時節(jié),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jīng)發(fā)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照應(yīng),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在這一段中,魯迅選取了風箏、楊柳和山桃來表現(xiàn)故鄉(xiāng)的春天。而這篇文章是以風箏為線索的,由風箏引起對往事的回憶,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細寫“寂寞的瓦片風箏”,和下文中弟弟做的風箏相照應(yīng)。發(fā)芽的楊柳和吐蕾的山桃是故鄉(xiāng)早春特有的景物,作者把對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使現(xiàn)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溫和”互相映襯,增添了往事回憶哀傷動人的力量。
九上語文中魯迅的《故鄉(xiāng)》,“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當作者終于回到了二十多年未歸的家鄉(xiāng)后,首先描述的是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絲活氣,可以看出故鄉(xiāng)二十多年來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種悲涼之感隱隱而出。下文作者描繪了他記憶中的溫馨瑰麗的故鄉(xiāng)風景畫,兩幅反差極大的圖畫更加突出“我”回到故鄉(xiāng)時的心情。心理上的故鄉(xiāng)是值得繾綣留戀的,它在作者筆下是那么美麗而溫情,作者盡情徜徉其間,幾乎流連忘返;而他構(gòu)筑的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則是寫滿苦難。所以,從開頭對故鄉(xiāng)環(huán)境的刻畫就可以知道,這篇小說的情感基調(diào)是悲哀陰灰的。
同時,行文中的景物描寫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景襯情。學生作文中常見的問題就是缺乏真摯的情感,中規(guī)中矩地去寫一個人一件事,情感不充分,自然不能打動人。那么怎樣使情感表現(xiàn)得更充沛呢?在關(guān)鍵處以景襯情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老舍先生的小說《月牙兒》,寫了女主人公在不同景物的不同感受:“那第一次,帶著寒氣的月牙兒確是帶著寒氣。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它那一點點微弱的淺金光兒照著我的淚。”“我敢在院中走了,一個春天的月牙兒在天上掛著。我看出它的美來。天是暗藍的,沒有一點云。那個月牙清亮而溫柔,把一些軟光兒輕輕送到柳枝上……月牙下邊,柳梢上面,有一對星兒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著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輕擺的柳枝。墻那邊有棵什么樹,開滿了白花,月的微光把這團雪照成一半兒白亮,一半兒略帶點灰影,顯出難以想到的純凈。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我心里說。”這些景物描寫的片段以景襯情,其實就是暗示著女主人公的不同境遇下的心境,既含蓄,又富有感染力,這就是借助景物描寫去含蓄地表現(xiàn)人物的心情。
作者把情感寄托在具體的景物之中,常常會采用一些寫作技巧。
七下語文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第二自然段,是對百草園景物的生動描繪:“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luò)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采取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后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tài)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作者還抓住景物特點,圍繞一個“樂”字,對百草園作了細致的描寫。這段文字井然有序地著重描繪了百草園在春夏季節(jié)的景色,寫得精彩生動而富有情趣。在抓景物特點時,作者調(diào)動自己的全部感官,使百草園的景物有形有色,有聲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