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回家過年

回家過年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回家過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回家過年范文第1篇

過年心里樂開花,高高興興回老家,回家看看爸和媽,他們是我最大牽掛。

過年心里樂開花,快快樂樂回老家,想和父母說點啥,我在遠方收獲大。

過年心里樂開花,急急忙忙回老家,一路高樓和大廈,祖國母親變化大。

回家過年范文第2篇

家在山東的程剛一直在北京打工,他養了一只7個月大的金毛犬,名叫“奶酪”。在這半年里,程剛和“奶酪”建立了難以分割的感情。就要到春節了,程剛通過電話和父母說出想帶著“奶酪”回家過年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然而,隨著春節的臨近,程剛卻犯了難。除了開車帶“奶酪”回山東之外,其他的交通方式“奶酪”都會離開他的視線,這讓程剛很不放心。而自己又沒有車,難道真的要和“奶酪”走著回山東嗎?這可讓程剛犯了難,每天回到家,看著可愛的“奶酪”,滿腦子全是帶“奶酪”回家過年的各種方案,卻始終沒有讓自己滿意的答案。

同事的提醒讓程剛決定試試能不能找到拼車的人,于是他在網上發了帖子,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同時說明了自己的愿望和情況。就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的那天,程剛的電話響了。對方姓王,也是要回山東過年,正好途經程剛的家鄉,王大哥看到程剛的帖子,決定讓程剛和“奶酪”搭個便車。通過一番協調,程剛向單位請了2天事假,就帶著“奶酪”坐著王大哥的車回家了。對此,程剛對記者說:“我真是很幸運。這件事也證明了現在好心人還是不少的。通過這件事,我和王大哥也成了忘年交。王大哥還對我說:‘要是需要,還可以帶我們回北京。’不過,我想把‘奶酪’留在父母身邊,他們年紀大了,我不能常常在他們身邊,有‘奶酪’陪著他們,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安慰。”

在老家的這段日子,天生溫順的“奶酪”很快就熟悉了新的環境,它和程剛的父母相處得非常融合。看到這種情況,程剛也更放心了。春節的假期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程剛要趕回北京上班的日子。和“奶酪”依依惜別之后,程剛踏上了回京的離鐵。回到北京后的程剛,視線里少了“奶酪”,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給父母打電話總會問“奶酪”的情況。雖然每次父母都會告訴他“奶酪”好著呢,可是程剛就是放不下心,這種滋味別提多難受了。

以前,沒養“奶酪”的時候,程剛每個月都會回趟老家,雖然在家的時間只能以小時計算,可是從來都沒間斷過。后來養了“奶酪”程剛反而回家的機會少了。說到這里,程剛對記者說:“自從把‘奶酪’留在了老家,我才真正體會到我的父母的心情。我想,在我離開家到北京發展的那些日子里,我的父母一定也和我現在的心情一樣。是“奶酪”給我上了一課呢。以后我一定每個月都回家一趟,無論工作有多忙。”

回家過年范文第3篇

請抬頭與家人說話

要說春運之前,12306搶票軟件可謂是眾矢之的。為防止黃牛搶票,12306網站設置了層層障礙,其中的“變態驗證碼”更是讓旅客叫苦不迭,有人吐槽: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車票在網上,我卻因為驗證碼無法與你相遇。家在外地的郭昊過五關、斬六將,終于跨過最遙遠的距離,回到父母的身邊。老家的父母終于盼回了兒子,一會兒問他想要吃什么,一會兒又問他穿的衣服是否保暖。郭昊卻只顧低頭刷屏,媽媽在一旁噓寒問暖,郭昊卻應付著:“隨便、還行、都好……”郭媽媽以為兒子在聊工作,也不敢多說話,只是坐在一旁細細地端詳著兒子。

到了吃飯的時候,郭昊一邊低頭吃飯,一邊看手機。郭媽媽一邊不停地往兒子的碗里夾菜,一邊勸他說,“先別看手機了,這一大桌子的菜,不吃該涼了。”

“你們吃吧,我也吃不完這么多。”

“這都是你平時最愛吃的,你多吃點。”

“好了,別嘮叨了,我這不吃呢嘛!”

郭爸爸早就看不慣兒子一進家門就低頭玩手機,終于忍不住地說:

“我和你媽媽聽說你要回家,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你愛吃的東西。可你呢?進屋的第一句話不是問問家里怎么樣,而是先問WIFI密碼是多少。你單位的領導是怎么教你的?你在和領導說話的時候,也低頭玩手機嗎?你開會的時候,也低頭玩手機嗎?你和同事說話的時候,也低頭玩手機嗎?”

郭爸爸顯然有些激動,眼睛也有些發潮。郭昊的臉燒得滾燙,趕緊放下手機,摟過爸媽,撒嬌地說:“您二老別生氣,我不看手機就是了,媽媽的手藝又精進了,我得多吃點。”說完,馬上又給父母夾了一口菜,一掃剛才的沉悶氣氛。

每一個職場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與人說話交談的時候,擺弄手機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我們在公司里,遇見領導、同事,都是恭恭敬敬、禮儀有加,即使有電話打進來,也會禮貌地說一聲“不好意思,接個電話”,這是職場上最基本的禮儀。在職場上表現得大方得體,領導會夸贊你有好的家教,有好的學識。然而,在面對父母時,人們卻常常忽視這些小節,對父母的問話敷衍應答,有的甚至還會大呼小叫,嫌棄父母太嘮叨。正如郭爸爸的質疑,這是領導教你的嗎?如果郭昊的領導聽到郭爸爸的訓斥,想必也得想辦法找地縫了。因此,筆者想要提醒一下即將返鄉的年輕人,回到家以后,請放下手機,抬頭和父母說說話。看看他們的頭發又白了幾縷,看看他們的皺紋又增添了幾道,看看那雙已不再清澈的眼睛,看看他們到底有多愛你。這不僅是回應了父母的期盼,更是將職場的禮儀延伸到家庭。

工作的事情向爸媽談談

有這樣一則笑話:爸爸說道:“女兒今天發朋友圈說戀愛了。”媽媽有些詫異地說:“啊?怎么會這樣?”爸爸說:“晚上回來得和她談談。”“談!必須談!”媽媽氣憤地說:“憑什么屏蔽我不屏蔽你!”歡笑的另一面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心態,通信工具如此發達,自己正在做什么,父母分分鐘就可以知道。但是有些年輕人并不想讓父母知道太多,所以選擇屏蔽父母。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一切都好》,讓許多外地年輕人心生感慨。電影講述了一位空巢老人與自己四位在外打拼的子女的故事,幾位子女生活中各自艱難,但是對父母永遠報喜不報憂,父親去看望子女的時候發現一切都變了。導演張猛說:“身在外地的年輕人,無論遇到什么坎坷和艱難,對父母都是報喜不報憂。但實際上,等父母驟然知道了你這些艱難,他們會加倍地難受,因此,我們應該更好地掌握和父母溝通的方式,不要讓父母什么都不知道。” 當年,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道感動了多少聚少離多的親子們,其中有一句歌詞是“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

劉芳的爸爸常對她說這樣一番話:“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別以為你多念了幾年書就可以獨闖江湖了,差得遠哩。”于是劉芳今年春節回家,把一年照的照片都整理到筆記本電腦里。以往回家,只是簡單地和父母聊聊關于工作的事兒,大多也是報喜不報憂。今年不一樣,一家三口人圍在電腦前,劉芳一邊給父母看照片,一邊介紹:

“這張是五四青年節那天照的,公司全體年輕人去爬山,還在山底下自助燒烤。”

“這張是我們月末加班到兩點,大家疲憊的樣子,你看這個人,本來眼睛就小,這一困,就像睡著了似的。”

“這張是我們公司的新地址,物業可差了,白天在辦公室我們都偷偷地用小太陽。”

“這張是第一季度我們團隊業績第一,大家一起出去聚餐,那天晚上我們都喝多了。”

有時,父母也會心疼地插一句,“怎么工作到這么晚,以后再加班,記得在辦公室備點水果。女孩子在外面可別喝那么多酒,讓領導知道了多不好。和同事在一起工作,一定要收斂你的小脾氣,多互相擔待。用完小太陽一定要記得關掉電源,引起火災可不是小事兒……”

劉芳邊介紹,父母邊嘮叨。在這種溫暖的氣氛里,父母了解了女兒在外邊的生活,有不放心的,及時囑托了;有高興的事兒,父母一起開心;有困惑的地方,父母也幫著出出主意。平日里,哪怕我們喝一杯星巴克,也要掛在微信朋友圈里,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碎片化的記憶整理到一起,與父母分享,這不僅是對自己一年工作的總結,也能讓父母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來自公司對親人的問候

話說,各大公司為了搶人才,各出奇招,福利不斷。年前,一家外包公司的采購部異常繁忙。臨近年終,員工們辛苦了一年,都在期待著年終獎和年終的

各項福利,公司為了表示對員工的關懷與感謝,今年啟動了員工父母年終福利的專項禮品。以往是每年例行的員工父母體檢福利,今年公司業績好,過年了,老板想讓員工滿載而歸。按照績效考核排名,排名A等級的員工,公司為他們的父母準備了一套價值一千元的海鮮大禮包、價值一千元的老年人體檢套餐、價值一千元的酒水禮包。排名B等級和C等級的員工依次減半。公司的老板和部門負責人,還親筆寫了一封送給員工父母的感謝信。在信里,領導向員工父母介紹了公司的經營現狀和發展前景,還介紹了員工在公司的表現,感謝父母對員工的培養,并請父母放心,公司一定會給你們的子女一個好的平臺。

HR經理向老板提議,還不如把這些禮品都換算成現金,讓員工拿這么多東西回去,多麻煩。老板說,既然是過年,就應該大包小裹的,這樣才顯得有氣氛。不過你的顧慮也是對的,員工乘飛機坐火車,拿這么多東西確實很不方便。于是老板讓HR經理聯系一家快遞公司,由公司負責將這些禮品全部以快遞的形式郵到員工的家里。員工得知后,大贊老板體貼。父母收到子女公司寄來的年貨,各個喜笑顏開,不停地囑咐孩子要好好工作,多為公司創造業績。

據了解,暢游公司從2013年底起,在公司內部公布了一個名為“愛孝薪計劃”的員工福利,將給暢游(含所有子公司)員工的直系長輩發放每月共計2000元的“愛孝薪”。京東員工過春節如果回不了家,公司給每個員工的家人發3000元交通費,以便員工能與家人團聚。

企業為招人留人使出了“渾身解數”,筆者在幾個招聘會上看見,一些企業在招聘海報上將招工引才的關鍵詞定位在公司福利上,大打各種標新立異的“福利牌”,其中最多的,就是打“孝心牌”。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意識到,單純靠公司一方留住人才是不夠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對手會開出多少價碼來搶人才,只有將員工的家人調動起來,讓員工的家人也認可這個公司,才能吸引新人的同時將老員工留住。

回家過年范文第4篇

我與妻粗服亂頭,隨便蜷縮在臥鋪里,要一份盒飯,拿出煮雞蛋和榨菜,權當早飯,期盼著到家看望高堂父母。東北的故鄉,夏日綠草茵茵,入冬則白雪皚皚,看著滿車的家鄉父老,鄉音鄉情十分親切。

對座的一家老小前后買了五個鋪位,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占據了行李架上很多空間,看起來十分殷實富裕。兩位老人帶著孩子,則認真裝扮自己,穿金戴銀,珠光寶氣,一副衣錦還鄉的架勢。孩子在車內跑鬧,大人跟在后面吆喝,包里掏出各種小吃擺了一桌,過往叫賣的小車只要過來,不問價錢就抓出一堆,胡亂吃上幾口就順手扔掉。聽那的口氣,可能是在北京嫁了個大款,眾人不在眼里,花錢更不在話下。

昨夜上車的三個年輕人,背著一位老漢在隔座的鋪位安歇,一夜沒睡。早上起來更是特別安靜,面色凝重,焦慮萬分,似乎老人在病中。有時希望的孩子不要跑過去吵鬧,還引起一點口角。

車廂內異常擁擠,但是大家都知道很快就要到家了,陌生的人們也感到十分親熱,談談家鄉談談北京,發短信的、打撲克的,興致很高。

我與妻偶爾與對坐的老人攀談幾句,知道他們離開家鄉多年,頗具姿色的女兒嫁給在京的山西大款,有房有車,腰纏萬貫。趕回東北,是給小兒子辦婚事,既是家族大喜,又可炫耀鄰里。言談中,極其富裕的心態和對親家的不屑流露臉上。問及我們,只說是工薪層,在京工作,春節回家看望父母。則不時打量我妻,見她端詳著一本英文畫報,剝著花生瓜子,不僅詫異。的電話不時響起,詢問在京的夫婿,錢到帳了沒有,張總李總怎么怎么,極盡張揚。

車至中午,我的手機也不時響起短信聲。更有漫游電話打過來,竟然是海外聯絡處的幾位主任分別問好拜年,說“happy new year!”。我告訴他們在回東北的列車上,并簡單問問華盛頓的中國年怎么過,多倫多下雪沒有,倫敦的唐人街熱鬧不,日本人過不過春節。為省話費,匆匆說完就掛斷。我的留美同學在波音公司高就,給我拜年說正在去機場,一家三口要去夏威夷度假。我說夏威夷和海南沒什么區別,何必去那么遠?他又問我,美國的L公司有意請你去做駐華公司的掌門人,年薪一百萬。我說是美元嗎?他說哪能是美元呢,是人民幣,但是你可以要一百五十萬肯定沒問題,他與獵頭都說好了。我說人各有志,咱們各事其主,節后北京再見吧。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鄰坐滿臉狐疑,趴在母親耳旁,只評論了一句話“他是裝的”。大家相安無事打發時光。

去打開水的路上,我發現隔坐的老漢直挺挺的躺在那里,用大衣從頭到腳蒙了個嚴實,三個年輕人掩面低泣,一言不發。這時列車長帶著乘警和列車員紛紛過來詢問,說些安撫的話。我突然意識到事態的嚴重,從列車員那里了解到,老人是癌癥進京看病,年底前堅持讓兒女護送回家,竟然在與故鄉隔山相望的列車里,撒手西去,魂歸故里。

看著窗外,白雪覆蓋著東北大地,籬笆墻,土坯房,張燈結彩,鞭炮聲聲。千家萬戶,炊煙裊裊,都在忙活著年夜飯。下午四點,列車徐徐進站。列車員將一側的車門封鎖,只允許三個年輕人將父親用毛毯包裹好抬下車廂,車下已經聚了一群親友,哭聲陣陣。我們則與鄰坐的一家從另一側的車門大包小包的緩緩下車,聽得口中直叫晦氣。

回家過年范文第5篇

1985年,18歲的我去武漢讀大學。四年寒假,我都是乘長江上的客輪回南京過年的。水路要走一天兩夜。從長江中游到下游,順流而下,想到離家越來越近了,頗能理解李白朝發白帝城時那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意。這恐怕就是所謂的歸心似箭吧?我站在船舷上看江岸的風景,越看越覺得美。在古代,一定也有許多出遠門的書生是坐船還鄉的,也像我這樣眼巴巴地看著吧。不,是我像他們那樣眼巴巴地看著,看著越來越近的故鄉。古往今來的游子,能扛得住四處漂泊的孤獨,全因為覺得身后有個故鄉在撐腰。走得再遠、再艱難,畢竟還是有家的人,有根的人。

我喜歡坐輪船回家過年的感覺,簡直像是長江水把我送回家的。我本身就是一只漂流瓶吧?漂了很久,又被潮水沖回岸上。過了九江,過了安慶,過了蕪湖,就是南京了。整艘船上都是說南京話的人,都是回南京過年的人,過年的喜慶氣氛已提前出現在旅途中。或者說,乘客們還沒到家,已開始預支過年的喜悅。

那些曾與我同乘一條船的人(也算有緣啊),都在哪里呢?今年還會回南京過春節嗎?

新世紀初,聽說南京與武漢之間的客輪停運了。一是因為江水淺了,二是因為鐵路與公路越來越快捷了,選擇慢悠悠的水路的乘客稀少。我聽了之后還是有點悵然。那種搭乘夜航船回家過年的記憶,看來快成絕版了。

大學畢業,我分配在北京工作。至今仍記得第一年休探親假,一大早騎自行車去西直門預售點排隊購買火車票的情景。售票廳里擠滿了人,足足排了好幾個小時。第一年的生活有點苦,真是想家啊。當我終于等到屬于我的那張車票,覺得那像一張門票,遙遠的故鄉又向我敞開大門,我可以暫時回到往日的生活空間里取取暖了。

剛工作那幾年,囊中羞澀,我都是坐硬座回家過年的。那時火車慢,要開一天一夜。困了只能趴在小桌上睡一會,枕得胳膊都麻了。可春運列車多擠呀,好多乘客只有站票,就在過道上鋪張報紙坐下,連我們的座位下面都躺著人。跟他們相比,我還有權利覺得苦嗎?能有硬座可坐,已夠讓人羨慕的了。

有一年連硬座都買不到,我也咬咬牙,訂了站票。我也在過道上鋪張報紙,擠坐在人堆里。畢竟,這趟火車的目的地就是故鄉,爸爸媽媽在等我呢,想到這里就不覺得苦了。為了回家過年,再苦再累也值得啊,再苦再累也要扛啊。一旦回到家里,洗個熱水澡,吃上媽媽給做的熱飯菜,所有的苦與累都忘掉了。

憑著站票坐一天一夜的火車,現在想想真是很苦的事情,多難熬啊。可能那年代的生活原本就辛苦,也就不在乎旅途上的這點辛苦了。還因為回家過年是很甜美的誘惑,有一大段美好時光等著自己呢,這大大地抵銷了路上的苦與累。想象也是一種力量,使人變得特別能吃苦。

二十年過去了,如果有人問我:讓你再乘那種站票火車,你還愿意回南京過年嗎?我想我還是愿意的。畢竟,回家過年是所有旅行中最特殊的一種,也是最無法抗拒的誘惑。

還真有過一次,春運期間票實在難買,我只好乘坐大年三十的火車,到達南京已是初一上午。除夕夜是在火車上過的。可見回家本身比過年還重要。聽別人說前些年除夕夜的火車都會給乘客贈送熱水餃,那一趟車卻沒見送,我沒吃到,并不覺得遺憾:明天上午就到家了,媽媽做了許多比水餃更好吃的菜等我呢。

在北京城里謀生,每年享有法定的一次探親假。就像孩童舍不得吃口袋里僅剩下的一塊巧克力,我總把它留給歲末的除夕。每逢換新掛歷,我便想:該回家過年了,渴盼的心情不亞于出門打短工的外省農民。年邁的父母在南京,為見他們一面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車,這也是故鄉與我的實際距離。每次回去,雙親臉上的皺紋都增添不少,是我匆促于異鄉時光飛梭所顧及不到的,便滋生“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惶恐困惑。想到歲月不饒人,見一面是少一面了,車窗外的山光水景便黯然失色,內心長滿荒草,回家的欣喜若狂多多少少打點折扣。一走出火車站,鄉情伴隨接客人群中熟悉的方言撲面而來,我的眼鏡片便像寒冬進門后接觸到熱氣,霧濕濕地模糊。家在東郊,中山門外一個叫衛崗的地方,與明孝陵、中山陵、紫金山為鄰,我需要轉乘公共汽車才能抵達,正好可以延長對幸福的猜測與品味。

離家門還有幾百米遠。我就忍不住取出行囊最底層珍藏的鑰匙,人在江湖、面目全非,舍棄了許多東西,惟獨這是我與老家所保持的惟一信物,也是最后的信物。掌心這枚意義深遠的鋸齒形金屬片重若泰山,使風塵仆仆的我煥然一新。只有這時候,才不再懷疑:一抬手之間,咔嚓一聲,我所熱愛的半個世界,以及我所懷念的一種生活,就會在眼前豁然敞開……眨眼之間,我已安然坐在家中靠陽臺的房間,趴在老式八仙桌上埋頭吃母親精心烹飪的淮揚風味飯菜,而隨身攜帶的風塵仆仆的行囊,像一個臟兮兮的孤兒般被遺棄在門邊不顯眼的角落。

老家啊,這足以證明我是愛你的:五里短亭,十里長亭,芳草滿天涯,游子的背影越行越遠;鐵鞋踏破,鄉音未改,游子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掌心里仍然攥緊著回家的鑰匙,就像在滄桑演變中保留著碩果僅存的那顆赤子之心一樣……

相關期刊更多

影劇新作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

杉鄉文學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貴州黔東南州文聯

課外生活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长兴县| 越西县| 靖江市| 九台市| 霍城县| 万州区| 辽阳县| 乳山市| 仪征市| 临武县| 广南县| 定日县| 天津市| 武威市| 额济纳旗| 丹江口市| 安宁市| 柯坪县| 高平市| 鄂托克旗| 五莲县| 驻马店市| 南溪县| 小金县| 玉溪市| 高要市| 肇庆市| 星子县| 长沙县| 松溪县| 长汀县| 灯塔市| 白银市| 永昌县| 永顺县| 鄢陵县| 南陵县| 白山市| 海兴县|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