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范文第1篇

一、導出公式

導出公式就是將基本公式進行聯用,經過數學推導生成的在特定條件下使用的公式,或者是根據定義,通過數學推導得到的公式。

導出公式一

若一個粒子的質量為ag,阿伏伽德羅常數數值為NA,則該粒子的摩爾質量M=a?NAg/mol。

推導過程:

摩爾質量為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阿伏伽德羅常數NA為1mol粒子的粒子數,單位為mol-1,一個原子的質量為ag,所以二者乘積ag?NA/mol應為該粒子的摩爾質量,即:M=a?NAg/mol。

例題1:科學家剛剛發現了某種元素的原子,其質量是ag,12C的原子質量是bg,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原子的摩爾質量是a/12b

B Wg該原子的物質的量一定是(W/aNA)mol

C Wg該原子中含有W/NA個該原子

D由已知信息可得:NA=W/a

導出公式二

同溫同壓下,

推導過程: 將基本公式三變形得到:V=n?Vm,由于氣體摩爾體積只受溫度和壓強影響,所以在一定溫度和壓強(特定的前提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就成為定值(常數),此時氣體的體積與氣體物質的量成正比關系,數學表達式為:

同溫同壓下, 這一推論可表述為: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同溫同壓,下同),兩種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二者物質的量之比。

例題2:aLCO和O2的混和氣體,點燃后得到bL氣體(前后條件相同),則混和氣體中CO的體積可能是下列組合中的( )

①b ②2a/3 ③a-b ④a+b ⑤2(a-b)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導出公式三

M=Vm?ρ

推導過程:

根據根據基本公式二M=m/n,和基本公式三的變形公式n=V/Vm,可以推導出

表述為氣體的摩爾質量等于一定溫度一定壓強下氣體的密度和摩爾體積的乘積。

例題3:在標準狀況下,某氣體的密度為1.79g/L,試計算這種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

導出公式四

一定溫度和壓強下,

推導過程:

根據導出公式三M=Vm?ρ,一定溫度和壓強下,氣體摩爾體積為定值(常數),此時氣體的摩爾質量與氣體密度就成正比例關系,數學表達式為 。

這一推論可表述為: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兩種氣體的摩爾質量之比等于二者密度之比。

例題4:某物質A在一定條件下受熱分解,產物都是氣體,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為:2A=B+2C+2D。若生成的混合氣體相同條件下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d,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A.2d B.2.5d C.5d D.7d

導出公式五

相同溫度相同體積時,

推導過程:

生活實例:給自行車打氣,打進去氣體越多,車胎越“硬”。總結規律: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所含氣體分子數越多,或者說氣體物質的量越大,氣體的壓強就越大。

例題5:標況下向密閉容器中加入0.1molCl2和0.4molH2,然后點火使Cl2完全反應,再把溫度冷卻到0℃時,密閉容器內壓強為多少Pa( )

A.1.01×104 B.2.02×104

C.4.04×104 D.1.01×105

導出公式六

某溶液的密度為ρg/ml,質量分數為w,溶質摩爾質量為Mg/mol,則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推導過程:設溶液的體積為VL,由基本公式一、基本公式四、初中學過的m=ρ?Vm(溶質)=m(溶液)?w,得

例題6:常溫下,將10.0g14.0%的NaCl溶液跟15.0g24.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為1.15g/ml的溶液。求:

(1)混合后該溶液的質量分數

(2)混合后該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3)在100g水中溶解多少摩NaCl才能使其濃度與上述溶液的濃度相等

導出公式七

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初中化學學過:濃溶液稀釋成稀溶液過程中,溶質質量不變,結合基本公式一可知,溶質物質的量不變,再結合基本公式四可推導出: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例題7: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ag,取1/4VmL溶液稀釋到4VmL,則稀釋后溶液中S04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導出公式八

若某溶液中含有Fe3+、Cu2+、SO42-、Cl-,它們物質的量濃度關系可表示為:3×C(Fe3+)+2×C(Cu2+)=2×C(SO42-)+1×C(Cl-)。

推導過程: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范文第2篇

中圖分類號:R2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3)10-0108-03

代謝組學是后基因時代出現的一門新興“組學”學科,用能反映整體的代謝物圖直接認識生理和生化狀態,因此,能提供區別于其他“組學”的大量信息。而化學計量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邊緣學科,可將多變量的分析方法引入化學研究,并對實驗中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提取分析,對中藥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的分析能提供切實的技術支持。以臨床實效為生命力的中醫藥學,是具有重大的理論和應用價值的實際復雜系統[1]。對這一復雜科學系統,運用還原法研究是必需的,但不是研究的落腳點和最終目的,最終要回到其理論體系即整體觀上來,這就要有認識方法上的還原論、控制論與整體論、系統論的結合[2]。筆者現就化學計量學結合代謝組學的方法應用于中藥分析中的研究作一綜述。

1 關于代謝組學和化學計量學

代謝組學(metabonomics)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是關于生物體系受刺激或擾動(如將某個特定的基因變異或環境變化)后其代謝產物(內源代謝物質)種類、數量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3]。它研究的是生物整體、系統或器官的內源性代謝物質的代謝途徑及其所受內在或外在因素的影響。代謝組學研究的思想,不是把人作為一個孤立的體系,而是對人與環境(地理的、社會的)、人與腸道菌群之間的相互作用加以綜合考慮[4]。這種思想與傳統中醫強調人與社會環境的整體觀、四時和飲食對人的影響、辨證施治等思想是十分契合的[5]。近年來,隨著分析科學、生命科學和藥物動力學等學科的迅速發展,中外學者對中藥復雜體系整體研究的手段日益豐富,研究所獲取的各類信息數量也與日俱增。中草藥復雜的成分加之新的分析技術,不可避免地需要對大量的化學測量數據進行處理,于是,如何對海量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提取分析成為中藥復方分析化學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化學計量學(chemometrics)自20世紀70年代初誕生起,在施行化學量測的各個領域應用中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完善。國際化學計量學學會(International Chemometrics Society, ICS)對化學計量學作出了如下的定義:“化學計量學是一門通過統計學或數學方法將對化學體系的測量值與體系的狀態之間建立聯系的學科。”[6]化學計量學可以優化化學測量過程,并從化學測量數據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的化學信息。另外,化學計量學的最大特征是將多變量分析方法引入化學研究[7]。從這些特點分析,化學計量學方法與中藥整體研究思路相一致,同時結合代謝組學的方法為中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研究提供理論幫助。

2 基于化學計量學的代謝組學方法在中藥分析中的研究

2.1 在中藥藥用植物代謝組學的應用

根據代謝組學的概念,植物代謝組學簡單的定義是以植物為研究對象的代謝物組學。具體地說,植物代謝物組學研究不同物種、不同基因類型或不同生態類型的植物在不同生長時期或受某種刺激干擾前后的所有小分子代謝產物,對其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找出代謝變化的規律[8]。代謝組學為較為全面地研究植物復雜代謝過程及其產物,從而分析植物次生代謝網絡結構、限速步驟,解析細胞活動過程,以及尋找植物間的親緣關系等提供了可能,同時也為闡明中草藥“黑箱體”、更好地評價中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9]。

隨著科技的進步,高通量分析技術為研究紛繁復雜的植物次生代謝體系提供了可能,同時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海量數據。可應用模式識別和多維統計分析等方法從這些大量的數據中獲得有用的信息,這些方法能夠為數據降維,使它們更易于可視化和分類[10]。

2.1.1 中藥指紋圖譜分析 基于代謝組學思想的化學分析平臺得出的中藥成分指紋圖譜(數據庫),包括了體現藥效信息的多個有效部位的各種指紋圖譜。中藥的指紋圖譜大都比較復雜,色譜圖中各色譜峰的保留值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海量的數據為分析人員帶來了重大的挑戰。化學計量學方法在分析指紋圖譜數據領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并且成功地解決了在研究中藥代謝組學指紋圖譜中遇到的難題。

Li等[11]利用局部最小二乘法結合主成分分析(PCA)來分析33個飛蓬樣品的分類情況,結果表明該法更能從化學的角度來研究飛蓬中藥色譜指紋圖譜,從而評價飛蓬樣品的質量,同時還為其他中藥的質量評價提供了模式識別方法。Kim等[12]對3種麻黃植物Ephedra進行了核磁氫譜指紋圖譜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找到了它們之間的代謝物差異,證明指紋圖譜分析是植物化學分類學的一個有力工具,并為其全面質量控制帶來了可能。同時,代謝指紋圖譜在擬南芥[13]和番茄[14]的研究中取得了成功。

2.1.2 不同“型”中藥藥用植物的代謝產物比較 中藥材化學成分復雜,且多為植物的干燥器官,由于其生長土壤、產地氣候、采收期、儲存和炮制方法的不同而導致其化學成分產生差異[15]。同一名稱的中藥材可能來自不同基源的植物,同時中成藥生產過程中各工藝環節的穩定性等多種因素對其產品的化學組成也有很大的影響[16]。利用代謝組學的方法可對中藥的質量進行良好的控制,并通過數據的分析處理,對大量代謝物分析表征,為辨別中藥混淆品種、應對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提供依據。

Yamazaki等[17]應用代謝組學技術并利用PCA、偏最小二乘(PLS)處理方法對2個Perillafrutescens品種(紅色和綠色型)進行了研究,發現花青素(Anthocyanin)在紅色型的葉中含量較高,而在綠色型的葉中卻沒有發現,其他一些主要代謝物含量和分布并沒有明顯差別,因此認為花青素是區分2個品種的標志性成分。Choi等[18]用代謝組學結合PCA方法區分12種大麻(Cannabis sativa)的栽培品種,提供了優質種植品種。孟氏等[19]利用PLS回歸分析方法確定影響刺五加莖品質的生態因子,為優化可持續利用藥用植物資源提供理論依據。

對于珍稀名貴中藥材,代謝組學提供了全面評價培養型和野生型之間的異同、篩選優良品種的方法學平臺,為解決資源匱乏中藥材提供了可能。

2.2 在中藥復方研究中的應用

方劑(復方)是中醫臨床治療經驗的具體體現,是中藥創新藥物的源泉,充分認識方劑中藥物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基于中醫臨床經驗的創新藥物研究工作[20]。基于整體觀點的代謝組學將研究代謝調控網絡變化應用于中藥及復方的整體效應評價中符合中醫藥的整體觀以及辨證論治的特點[21]。中藥復方代謝組學產生的海量數據需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化學模式識別的的數據挖掘方法成為其有利的應用手段。

Wang等[22]利用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PLS-DA)的數據處理方法對六味地黃丸的代謝輪廓進行表征,結果表明,全方相對于拆方對甲狀腺素合用利血平造成的大鼠腎陰虛模型具有良好的回調效果。王氏等[23]利用PCA數據挖掘手段對茵陳蒿湯進行研究,初步確認乙醇性肝損傷的發生、發展和回調的的4個潛在生物標記物;并對CCl4導致的肝損傷模型利用茵陳蒿湯進行干預治療,利用PCA及PLS的方法進行分析,只有在全方的條件下,茵陳蒿湯才能使CCl4導致的大鼠代謝紊亂得以調整,使尿液代謝組輪廓向正常回調[24]。另外,利用代謝組學技術對六味地黃丸干預前后的人尿液和血漿代謝組學研究,通過PCA方法研究初步表明六味地黃丸的長期給予對機體多級代謝通路的代謝表達展示了明顯的積極調節作用[25]。

用代謝組學的方法結合化學計量學探究中藥可能的作用機制和尋找其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質,為快速找到中藥的分子靶標提供了可能。

3 小結

代謝組學同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生物信息學一樣,是系統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同時,化學計量學作為一個年輕學科還有大量基礎工作有待完善。如果說分析技術打開了“一扇門”,那么,正確的數據分析方法和模型建立則是“找到寶藏”的鑰匙。可以說,代謝組學研究離不開化學計量學,而代謝組學研究也為化學計量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如何將化學計量學合理地與中藥復方物質基礎實驗研究相結合,建立一套系統的、規范的物質基礎研究體系,使化學計量學在中藥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依然是研究者面臨的課題。我們相信,將化學計量學與代謝組學有機結合是引領中藥現代化的重要之舉。

參考文獻:

[1] 白云靜,申洪波,孟慶剛,等.中醫證候復雜性特性及證候研究思路探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4,11(9):7541.

[2] 吳巧鳳,顏賢忠.代謝組學在我國中醫藥領域的應用[J].四川中醫, 2008,26(3):7-9.

[3] Nicholson JK, Wilson ID. Understanding global systems biology:metabonomics and the continuum of metabolism[J]. Nat Rev Drug Discov,2003,2(8):668-676.

[4] Nicholson JK, Lindon JC, Holmes E. “Metabonomics”: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of living syste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stimuli vi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NMR spectroscopic data[J]. Xenobiotica,1999,29:1181-1189.

[5] 薛騫.代謝組學技術:中醫藥發展的重大契機[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8,26(1):176-177.

[6] 倪永年.化學計量學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

[7] 梁逸曾,龔范,俞汝勤.化學計量學用于中醫藥研究[J].化學進展,1999, 2(11):208-212.

[8] 劉祥東,羅國安,王義明.代謝物組學應用的領域之二――植物代謝物組學[J].中成藥,2006,28(10):1515-1517.

[9] 淡墨.代謝組學在植物代謝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中藥雜志,2007, 32(22):2337-2341.

[10] Ni YN, Zhang LS, Churchill J, et al.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he profiling of complex chemical mixtures with the aid of chemometrics[J]. Talanta,2007, 72:1533-1539.

[11] Li BY, Hu Y, Liang YZ, et al. Quanality evalution of fingerprints of herbal medicine with chromatographic data[J]. Anal Chim Acta,2004,514:69-77.

[12] Kim HK, Choi YH, Erkelens C, et al.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of Ephedra species using 1H-NMR spectroscopy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 Chem Pharm Bul,2005,53(1):105.

[13] Gidmana E, Goodacreb R, Emmettc B, et al. Investigating plant-plant interference by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J]. Phytochemistry,2003,63:705-710.

[14] Johnsonh E, Broadhurstd, Goodacrer, et al.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of salt-stressed tomatoes[J]. Phytochemistry, 2003,62:919-928.

[15] 周玉新.中藥指紋圖譜研究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杜,2002:15.

[16] Hendriks MWB, Leyre CJ, Drice DB. Preprocessing and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chromatographic profiles of plant extracts[J]. Anal Chim Acta,2005,545(1):273-280.

[17] Yamazaki M, Nakajima J. Metabolomics and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anthocyanin chemovarietal forms of Perilla frutescens[J]. Phytochem,2003,62(6):9872-995.

[18] Choi YH, Kim HK, Hazekamp A, et al. Metabolomic differentiation of cannabis sativa cultivars using 1H-NMR spectroscopy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 J Nat Prod,2004,67(6):953-957.

[19] 孟祥才,于冬梅,孫暉,等.偏最小二乘回歸分析刺五加莖活性成分與生態因子相關性[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1):17-21.

[20] 王喜軍.基于藥物代謝組學的中藥及方劑中組分間協同增效作用[J].中國天然藥物,2009,7(2):90-94.

[21] 周明眉,劉平,賈偉,等.基于代謝網絡變化的中藥整體效應評價方法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6,8(6):113-119.

[22] Wang P, Sun H, Lv H, et al. Thyroxine and reserpine-induced changes in metabolic profiles of rat urin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iu Wei Di Huang Wan detected by UPLC-HDMS[J]. J Pharm Biomed Anal,2010,53:631-645.

[23] 王喜軍,孫文軍,孫暉,等.CCl4誘導大鼠肝損傷模型的代謝組學及茵陳蒿湯的干預作用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7,8(6):101-106.

[24] Wang X, Lv H, Sun H, et al. Metabolic urinary profiling of alcohol hepatotoxicity and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Yin Chen Hao Tang in rats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J]. J Pharm Biomed Anal,2008,48:1161-1168.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范文第3篇

一、高考中考查滴定的統計

筆者對近兩年全國及各地高考化學試卷中有關滴定的試題進行了粗略的統計.

試題題號考查內容2012江蘇18、19氧化還原滴定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和含量計算,指示劑的選擇,滴定終點的確定,誤差分析2012安徽27中和滴定和氧化還原滴定,含量計算,潤洗的操作方法,誤差分析2012浙江26氧化還原滴定,指示劑的選擇,含量計算,誤差分析2012福建25中和滴定濃度計算,誤差分析2012天津9絡合滴定計算,誤差分析2012廣東33中和滴定,純度計算2013課標Ⅰ36氧化還原滴定,純度計算2013天津4誤差分析2013山東29氧化還原滴定,離子方程式書寫,指示劑的選擇2013浙江28氧化還原滴定,儀器選擇,理論計算,誤差分析2013江蘇18絡合滴定,理論計算,誤差分析

從統計結果可得出以下認識:

1.在2012和2013兩年共25份試卷中,其中考查到滴定的共11份,即滴定試題出現的百分率為44%,若僅從江蘇化學試題來看,兩年均考查到滴定,所以滴定這一考點更應引起江蘇考生的足夠重視.

2.中學教材只講了中和滴定的原理和實驗,并沒有涉及氧化還原滴定.但在高考試卷中卻屢屢出現氧化還原滴定(包括高錳酸鉀法、重鉻酸鉀法、碘量法等),甚至還出現了絡合滴定,這充分體現了高考命題突出能力的考查,所以,在高考復習中應注意從中和滴定到氧化還原滴定的過渡,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表面上看,命題的范圍擴大了,但試題的設問還是集中在幾個重要考點上,①滴定原理及有關計算②滴定實驗中的特殊操作③誤差分析

二、重要考點分析

1.滴定原理及有關計算

中和滴定是通過滴定操作用已知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濃度的堿(或酸)的實驗方法,已知濃度的溶液稱標準溶液,未知濃度的溶液稱待測液.如果γA mol酸和γB mol堿恰好完全反應,則由化學方程式可得γAγB=cAVAcBVB,用酸滴定堿時

cB=γBγA×cAVBVB①

若一元強酸滴定一元強堿,①式可化簡為

cB=cAVAVB②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當氧化劑與還原劑恰好完全反應時,其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之比,與中和滴定的原理是一樣的,同樣也可以通過實驗完成由已知到未知的轉化.

表示溶液的濃度有多種方法,初中用溶質的質量分數,高中用物質的量濃度,滴定實驗中充分體現了物質的量濃度的優越性.

與滴定有關的計算包括:

①溶液配制的計算

②待測液濃度的計算

③樣品純度的計算.

其中①、③是老生常談,只有②滴定實驗特有的,其計算公式來源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2.滴定實驗中的特殊操作

定量是滴定實驗的與眾不同之處:滴定管(酸式和堿式)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滴定管的潤洗方法,滴定實驗的步驟和具體操作,指示劑的選擇,滴定終點的確定,趕出尖嘴部分氣泡的方法(包括堿式滴定管),這些都是在中和滴定中遇到的新問題,也是高考常考到的知識點.實驗操作是復習的有效手段,死記硬背會忽略一些細節問題.

3.誤差分析

誤差分析是中和滴定的重點和難點.先從原理上分析,在cB=γBγA×cAVBVB中,γA 、γB 是化學方程式中酸堿的化學計量數,為定值, cA是標準溶液的濃度,是已知的,VB是實驗中量取待測液的體積,一般為25.00毫升(假設量取是準確的),那么上式可簡化為cB=aVA,即待測液的濃度與消耗標準液的體積成正比,所以誤差分析可從消耗標準液的體積來分析.

①讀數.消耗標準液的體積即兩次讀數之差,正確的讀數方法是平視,如果仰視或俯視都會造成誤差,必要時可畫圖進行分析.

②潤洗.滴定管需潤洗,否則會造成結果偏高,錐形瓶不可潤洗,如潤洗也造成結果偏高.

③氣泡.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氣泡未被趕出,滴定后無氣泡,則使V標偏大,導致結果偏高.

④終點.達滴定終點時指示劑變色需半分鐘不再改變,如急于讀數可能造成V標偏小,最終結果偏低.

為確保實驗結果準確無誤,滴定操作至少要重復一次,取兩次的平均值進行計算.滴定操作中如滴定管活塞漏液,或轉動錐形瓶過猛待測液濺出,實驗失敗,需從頭再來.三、典型試題賞析例1(2012年安徽-27)亞硫酸鹽是一種常見食品添加劑.為檢測某食品中亞硫酸鹽含量(通常以1kg樣品中含SO2 的質量計),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兩種實驗流程: (1)氣體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為防止煮沸時發生暴沸,必須先向燒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寫出甲方案第①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方案②第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NaOH標準溶液潤洗,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4)若用鹽酸代替稀硫酸處理樣品,則按乙方案測定的結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5)若取樣品wg,按乙方案測得消耗0.01000mol/L I2溶液VmL,則1kg樣品中含SO2的質量是_______g(用含w、V的代數式表示).解析:(1)樣品中含亞硝酸鹽,加入足量稀硫酸后發生反應SO32-+2H+=H2O+SO2,故氣體A中主要成分為SO2.為防止暴沸,必須先向燒瓶中加入碎瓷片.氮氣穩定,不與樣品中各種物質反應,通入氮氣的目的是將SO2完全吹出,避免測定結果偏低.(2)甲方案第①步SO2具有還原性,被H2O2氧化,離子方程式為SO2+ H2O2=2H++SO42-(3)考查了滴定實驗的特殊操作.首先要明確為什么要潤洗,用標準液潤洗可使殘留液濃度接近標準液,把誤差降到實驗允許范圍之內.要做到這一點就應使滴定管內壁各處包括尖嘴部分都被潤洗到,潤洗的方法是向滴定管內注入適量NaOH標準液,傾斜轉動滴定管潤洗全部內壁后從尖嘴放出潤洗液,并重復2~3次.(4)若用鹽酸代替稀硫酸處理樣品,氣體A中除含有SO2外,還會有HCl.再被堿夜吸收并用鹽酸調節至弱酸性,溶液B中含有NaHSO3和NaCl,NaCl不與標準碘液反應,所以不影響乙方案測定結果.(5)根據關系式SO2~HSO3-~I2可知1Kg樣品含SO2的質量是0.64V/W克

例(2013年浙江-28)利用廢舊鍍鋅鐵皮制備磁性Fe3O4膠體粒子及副產物ZnO.制備流程圖如下:

已知:Zn及化合物的性質與Al及化合物的性質相似.請回答下列問題:

(1)(2)(3)(4)略

(5)用重鉻酸鉀法(一種氧化還原滴定法)可測定產物Fe3O4中的二價鐵含量.若需配制濃度為0.01000 mol?L-1的K2Cr2O7標準溶液250 mL,應準確稱取 g K2Cr2O7(保留4位有效數字,已知M(K2Cr2O7)=294.0 g?mol-1).

配制該標準溶液時,下列儀器中不必要用到的有 .(用編號表示).

①電子天平 ②燒杯 ③量筒 ④玻璃棒 ⑤容量瓶 ⑥膠頭滴管⑦移液管

(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裝有K2Cr2O7標準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而滴定結束后氣泡消失,則測定結果將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解析第(5)問考查相關計算,應準確稱取K2Cr2O7的質量為0.01000 mol?L-1×0.25 L×294.0 g?mol-1=0.7350 g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范文第4篇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提升對化學興趣的各種情境或相關景物,就是化學情景。一般來說,化學情景可以是看得到、摸的著、可感知的,也可以是虛構的、口述的、看不到的景物,但其一定是大家都能夠體會到的事物。很多實例也證明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產生、知識的獲得,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教學中化學情景的設置。化學情景設置的巧妙與科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手段。創設化學情景,可以從如下兩方面構建:

(一)從生活中的經歷創設情景

現實的生活是我們學習的基礎,也是我們獲得新識的有效渠道,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經驗,在其原有的知識平臺上通過引導來學習新的知識,建構他們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最終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例如,在講授高一化學必修1的《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時,物質的量這個概念對于學生,是一個不太具體的抽象概念,怎樣引導學生利用其可感知的生活經驗和現實感受來輔助教學,這是需要巧妙設置的。

首先提出問題:大家知道一滴水中有無數的分子,要一個一個確定其中的分子個數是不現實的,也根本完成不了,但是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微觀粒子在參與的,那么有沒有方法能快速、準確的知道多少粒子參與反應了呢?

情景一:平時大家去購物,經常會聽到說“我買一箱可樂”或者有的顧客說“給我兩袋瓜子”,為什么他們不說買多少瓶可樂或多少顆瓜子呢?那么他們具體買了多少瓶可樂、多少瓜子呢?

情景二:同學們都有體會,在看電視娛樂節目的時候(如《爸爸去哪兒》),主持人都會邀請很多觀眾來參與錄制。同學們,設想一下,有何好方法可以一下子知道大概來了幾位嘉賓(大人和小孩都算數)呢?

通過生活中的具體情景,大家能很容易的理解“一箱子飲料大約是12~16罐”,《爸爸去哪兒》上可以以“家庭”為單位進行人數清點,這樣學生可以明白“箱”以及“家庭”就是一個集體,一個基本的集合。通過生活中的經驗,學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物質的量的含義——實質就是將一定數目的粒子作為一個集體的物理量,明白了n=N/NA的意義,這樣通過引導學生自發性的主觀思考,既夯實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又訓練了其捕捉知識點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

(二)化學實驗現象創設情景

化學是自然科學中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通過實驗可以觀察到大量有趣的化學現象,這樣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加深知識的消化理解。在身臨其境的化學實驗中,可以塑造和培養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更可以顯著提升其手腦并用的實際應用能力。所以,化學實驗兼具情境教學與新知識教育雙重意義。通過科學的創設情景,利于學生掌握運用新知識。

例如,在講授必修1化學的離子反應中,可以讓同學們分別觀察。

實驗1:在0.5mol/L的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等濃度的HCl溶液。

實驗2:在0.5mol/L的HCl溶液中逐滴滴加等濃度的Na2CO3溶液。

通過觀察,發現實驗1在逐滴滴加稀HCl的時候,不會看到有氣泡出現,但在加入稀HCl一段時間之后,才發現有大量的氣泡出現;實驗2的現象是滴加Na2CO3溶液時,立即出現大量的氣泡,有大量的氣體生成。

設置問題:為什么相同的反應物,相同的反應條件,為什么實驗現象是完全不同?

通過實驗現象的不同以及問題的提出,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化學新課改中實驗探究的學習方法。

在化學教學中,情景設置方法還有很多。例如,可以利用新聞事件創設教學情景,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創設情景,也可以利用現在發達的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興趣等方法。總之,老師可以通過自己在化學新課改的教學中,根據自己的體會和課程內容來設置教學情景,提高學生捕獲新知識的興趣,進而喚醒主動學習的欲望,有助于其建立關聯性記憶思維,理解具體情景所傳遞出的科學概念,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達到意想不到的高效率教學效果。

二、結束語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 情境教學 示例 探討

新課程的理念是: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發展并具有動手能力、情感豐富、能面對挫折的人才,而不是培養沒有獨立思想的應聲者。那么如何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呢?特別是在化學教學中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實現新課程的目標呢?本人認為可以通過不同的課堂情境來實現這些目標。

那么我們的課堂情境都有哪些方式?如何創設的呢?根據化學教學的學科特點及教學的基本要求,可以從以下五點來創設教學情境:

一、利用生活創設情境教學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各類知識是比較局限的。因此教師創設的情境應力求與學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同時又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自然和諧的學習情境中主動參與、積極實踐和探索,體會化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化學的價值。那么我們如何應用生活背景來創設教學情境呢?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動具體的事實或問題來呈現學習情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與所學內容有關的物品、現象以及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等。

例:在化學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節《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中學習的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這是學生接觸的首個關于微觀粒子計量的物理量,課標的要求是學生能夠應用物理量進行計算,并理解該物理量的意義。這時候就可以從生活中情境進行引入,可提出問題:家里取鹽取味精等小顆粒物的方法,為什么不像取白菜、黃瓜等是數顆數?學生很容易得到答案和結論,通常用勺子取或稱量,原因是鹽、味精等顆粒太小不好數,而白菜、黃瓜等個體大容易數清楚,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對于微觀粒子是不能通過數其顆數來確定量的多少,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又從生活中的例子,如:一打雞蛋、一件啤酒等,讓學生建立集體的概念,從而順理成章引出物質的量這一表示集體的物理量。

在化學教學中通過生活創建情境的例子很多。通過生活來創設情境可以引導學生從化學角度、化學方法去觀察和思考日常生活、生產、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及環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問題。

二、利用實驗創設情境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實驗在化學中極為重要。化學實驗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科學方法和創新能力均能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通過實驗來創設情境在化學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例:在進行氫氧化鋁的兩性教學中,設置如下實驗情境:

氫氧化鋁怎樣制備?學生很容易想到利用鋁鹽和堿來制備,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操作。

1.實驗:制備氫氧化鋁,學生分成兩組

甲組:用氫氧化鈉與氯化鋁制備氫氧化鋁

乙組:用氨水與氯化鋁制備氫氧化鋁

看哪個組制得的氫氧化鋁多?(學生誤以為加的藥品越多,生成的氫氧化鋁越多。)

2.實驗中,加氫氧化鈉溶液的那組學生發現,氫氧化鈉多了,沉淀反而沒有了,這是怎么回事?

探究:指導乙組學生向所得沉淀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結果發現沉淀溶解了。

歸納:很自然的讓學生掌握了氫氧化鋁的兩性與氫氧化鋁的制備。

上述情境的設計讓學生從實驗中得出問題,打破了學生的思維疲軟,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探究性實驗課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思想和科學探究精神的專題課和突破口。教師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探究基礎,又要考慮每一個探究性實驗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具體內容的探究過程中學會一種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相關科學探究思想。探究性實驗課是要求學生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自主進行的學習活動,教師對探究活動的準備和組織過程都比通常的學生實驗課難度大、要求高。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反復、挫折、失敗、成功、感悟等每一種體驗,都是探究性實驗課的探究結果和教學目的。

三、利用問題創設情境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當認知結構與外界刺激產生不平衡時,才能引發學習的需要。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引發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之間的不和諧,從而產生認知沖突,這種沖突會讓學生帶著渴望去解決問題。

例:在進行鈉的化合物的教學中,利用學生只知道水能滅火,卻不知道水還能“生火”情況下,讓學生甲做“滴水生火”的實驗,實驗現象讓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感到新奇、疑惑。進而又讓學生乙做“吹氣生火”的實驗,看到這些實驗現象,學生會更加好奇,這時提出相關問題:為什么會產生上述的現象呢?難道滴的是“圣水”?吹的是“仙氣”嗎?這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產生了認知沖突,讓學生帶著求知欲去學習Na2O2的性質。

上述問題情境的設計,利用了學生認知結構不協調,創設了一個有趣而矛盾的問題情境和良好的認知環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化學需要探究,而學生必須有問題可探究。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問題的設計與處理,做到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問題化。問題創設不但要聯系學生實際,激發學習興趣,更要能體現有效激發學生的化學思維,并能引導學生將思維聚集于情境內所隱含的化學知識、化學方法上。教師課講得好,不如問得好,因為前者是以教師為主,采用傳授式教學,而后者是以設置問題為主,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衢州市| 宝丰县| 保山市| 固镇县| 隆德县| 丁青县| 怀宁县| 宝丰县| 牟定县| 兴和县| 三台县| 巴里| 清新县| 时尚| 克山县| 郓城县| 揭阳市| 樟树市| 秭归县| 汝南县| 凤山县| 马尔康县| 弥勒县| 岚皋县| 南投市| 佛教| 泸西县| 应城市| 浏阳市| 安达市| 阿克| 葵青区| 汨罗市| 东乌珠穆沁旗| 申扎县| 澜沧| 黄大仙区| 苍溪县| 静安区| 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