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春天的詩句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3、借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二、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找的定義。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當嚴寒的冬天過去的時候,什么季節來臨了?春天是什么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
指名讀詩正音。
三、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么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里的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配樂齊背古詩。
四、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代詩,也可以模仿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
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4、學生自己創作詩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五、布置作業,讓學生自選兩項。
1、背誦并默寫《》。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早晨會的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4、把你已經創作好的春天的詩,向本班春之聲詩刊投稿。
板書設計: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關鍵詞】復習背誦古詩 分析構成 設計練習 讀寫誦相結合
古詩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文以載道,背下精選的經典古詩文,等于擁有了打開華夏寶庫的鑰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背誦古詩文對學生來說好處多多,背誦古詩不應該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可是當我接手六年級時,大多數學生把以前學的課內要背誦都忘了,更不要說課外的了。可是古詩還被列入了畢業考試內容。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學生更快地記住呢?而傳統的古詩復習背誦方法是“講講、抄抄、默默”。這種機械重復、死記硬背的復習方法高耗低效,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多種語文能力的發展。當時,我覺得改進方法勢在必行。古詩的復習應通過多種切實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通過復習,是學生對古詩理解更深刻,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下是我和孩子們在一起探索出來的幾種有效的復習背誦古詩方法,寫下來共大家參考。
一、 分析構成,進行橫向聯系
小語教材所選古詩,有的含有數字,有的含有動植物名稱,有的含有名勝古跡等。在復習中,應針對古詩構成的特點,引導學生回憶類似的古詩,提高復習的效率,如在學到杜甫的《絕句》時,引導學生分析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而得知其中含有描寫顏色的詞“黃、白、翠、青”,然后讓學生再找出含有顏色描寫的詩句。學生很容易找到“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等詩句。
再如讓學生根據“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一句詩中含有名勝的特點,聯想到“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詩句。
這種練習,給學生以引導和啟發,促使學生舉一反三,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
二、 歸類比較,進行縱向聯系
對同一詩人的詩進行歸類比較,如《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贈汪倫》三首詩都是唐朝詩人李白所作。詩的內容不同,情感不同,但表現手法一致,都運用了夸張的寫法:“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極言山寺之高;“飛流直下三千尺”, 極言瀑布之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極言情誼之深。通過比較,可以欣賞到詩人李白作品的特點:想象奇幻瑰麗,善于使用夸張,生動地表情達意,突出事物的特點。
有些古詩出自不同詩人之手,但立意相同。如《詠柳》、《宿新市徐公店》和《游園不值》。這三首詩都是歌詠春天的,但表現角度不同:《詠柳》借贊美柳樹歌頌春天;《宿新市徐公店》借兒童的活動來襯托春天;《游園不值》借一枝出墻的紅杏來表現春天。教師在指導學生學會這種分析、理解詩句的方法以后,學生會想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和李白的《靜夜思》,領悟到同一情感可借助不同事物或從不同角度來表達。
三、設計綜合練習,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古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在復習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改寫練習,把詩句中的情境描述出來。如讓學生把《村居》改寫為記敘文。學生通過想象,把早春二月農村田園風光描寫出來;把兒童放風箏時動作、神態、語言都寫具體。
古詩復習中,適當指導學生改寫,不但能使學生對古詩理解更深刻,而且與命題作文相比,它有內容可寫,有語言可用,能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 讀寫誦相結合,省時省事省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以凝煉見長,以意境見美。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抓住古詩的特點,通過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小學生感受古詩的精煉和優美。整堂課緊緊圍繞“為什么說春雨是好雨?”這一中心問題,引導學生自由閱讀、思考、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打破以往古詩教學中由老師代替學生思考,逐字逐句講解意思的枯燥模式,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領略古詩的意境美,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前5個生字。
3.理解《春雨》這首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春雨》這首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兒童詩《春雨》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大家可以閉上眼仔細聽,展開想象。(教師出示課件,有感情朗誦課文)
師:為什么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都那么喜歡春雨?
生:因為下雨了,種子可以發芽,然后開花。
生:因為下了雨,小朋友就可以種瓜,所以小朋友喜歡下雨。
生:因為下了雨麥會長高,所以麥苗也喜歡春雨。
師:對,春天的小雨細細的、柔柔的,她讓播種的季節變得濕潤,適合萬物生長。剛才,我們欣賞了一首現代的兒童詩《春雨》,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古人寫的詩《春雨》。
(投影出示整首詩)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現代兒童詩《春雨》,既創設了情景,又幫助學生回憶相關的生活經驗,理解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是播種的季節。】
二、初讀
師:(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你想讀這首古詩嗎?自己試著讀一讀,圈出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課件出示)
(生自由讀生字,讀古詩)
師:你知道哪幾個字是生字,指名學生在課件上的詩句標出生字讀音。其他同學自己在心里默讀這些生字,看看臺上的同學標對沒有。
(集體交流,檢查讀音是否標正確。請剛才標讀音的幾個同學認讀生字,全班跟讀。開火車讀生字。)
師:讀準了字音,自己再x讀古詩,把它讀流利(生自由讀古詩)
三、細讀
師:同學們,你們讀了古詩,知道古詩寫的什么?(課件出示)
生:古詩寫的是春雨。
師:春雨是什么雨?
生:春雨是春天的雨。
生:春雨是好雨。
師:為什么說春雨是好雨呢?好在哪些地方?(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師:也許你找到的答案和別人不一樣,在小組里交流一下,注意專心聽別人發言也是一種學習。
(四人小組交流,品讀詩句)
生:我覺得春雨是好雨,因為她很細,下起來沒有聲音。
師:從哪一句看出春雨沒有聲音,“細細的春雨”通過你的朗讀能表現出來嗎?
(學生讀該句,“細無聲”弱讀很明顯。全班模仿讀。)
生:春雨是好雨,好在把這些樹木、花草(指圖)淋濕了,讓它們生長。
師:是啊,多好的春雨啊!淋濕了大地萬物,還悄無聲息地不讓人知道。
(師生有感情齊讀“潤物細無聲”)
生:我讀了“隨風潛入夜”還知道她是在夜里跟著風悄悄來的。
師:從哪個詞知道春雨是悄悄來的?
生:從“潛”這個詞知道的。
(師生共同學“潛”這個動作,模仿春雨悄悄地來)
生:我知道了,春雨這樣悄悄地來是為了不打擾人們,因為她來的時候是晚上,人們都在睡覺呢!
師:那該怎么讀呢?(生自由試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師:還從哪些地方看出春雨是好雨?
生:從“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看出春雨是好雨。因為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春雨知道人們要播種了,需要她,她就來了。所以說春雨是好雨。
師:說得真好,春雨真是了解人們的心思。大家能美美地讀讀這句嗎?
(自由試讀、指名讀、評議、范讀、齊讀)
(指導朗讀全詩:試讀、抽讀、師評議正音。愿意美美地讀一讀的孩子都站起來讀,可加上動作、表情。配樂。)
【設計意圖:緊緊圍繞“為什么說春雨是好雨?”這一中心問題,引導學生自由閱讀、思考,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領略古詩的意境美,激活其情感體驗。】
四、品讀
師:(在“春雨”前加上括號,課件出示)你認為這是怎樣的春雨?(課件出示)
生:美麗的春雨、溫柔的春雨、善解人意的春雨、令人喜愛的春雨、閃閃亮的春雨、無聲的春雨、細細的春雨……
師:你知道是誰把春雨描寫得這么美嗎?怎么知道的?
生:是杜甫寫的。我是看書的下面知道的。
師:會看書下面的補充介紹,你真會學習。
師:同學們,你想和美麗的春雨交朋友嗎?比比誰先把這首詩記下來?
師:同學們,在我國古代,詩人們還寫了很多贊美春天的花草樹木、風、雨的古詩,希望大家回家以后,翻翻《唐詩三百首》等書籍,找找描寫春天的詩,介紹給大家好嗎?
氛圍是基礎的書或者畫冊,鼓勵幼兒經常去翻閱,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同時還可在走廊以及教室里張貼一些經典的詩詞名句,課間播放經典的詩詞朗誦或是配樂古詩詞等,為幼兒充分營造出一個學習古典詩詞的良好氛圍。除此之外,還可定時舉辦詩詞朗誦比賽,對誦讀優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并讓誦讀優秀的幼兒領讀等。通過以上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幼兒的誦讀興趣,提升他們的誦讀能力,形成良好的古詩詞誦讀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古典詩詞的熏陶。
二、多種方法策略是關鍵
1.身臨其境法
在進行幼兒的古詩詞誦讀教學時,教師可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比如在誦讀關于描寫春天的詩詞時,將幼兒帶到公園,去觀察春天,看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觀察春天里萬物發生的變化。教師在一旁適時地進行詩詞內容的講解、引導,讓幼兒更好地感受詩詞中蘊含的景物、意蘊。此外,在室內教學時,教師可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為詩詞配上相應的圖畫來給幼兒進行講解。利用從網絡上獲取的資源,將課堂化靜為動,通過圖畫、音樂等多種形式為幼兒營造美好的詩歌意境,達到使他們身臨其境的效果。通過實踐,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圖畫和音樂使幼兒的精神更加集中,課堂的趣味性增強。
2.音樂熏陶法
在幼兒的古典詩詞教學中,教師可為一些簡單的詩詞,例如《登鸛雀樓》《鵝》《靜夜思》等古詩配上了優美的旋律,帶領幼兒將詩句唱出來。這樣的方式不但可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還讓他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了古典詩詞的無窮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引導幼兒對一些短小的詩句自己進行配樂,或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唱出來。這樣既培養了他們能力,也使很多幼兒感受到了詩詞的樂趣,由原來的厭學變得愛學、好學。
3.課外引導法
對幼兒進行古典詩詞教育,不僅局限于課堂與課本,還應當注重課外的引導。例如,很多孩子都有浪費糧食、挑食或是偏食的壞習慣,筆者就在《憫農》的教學過程中,利用這首詩對幼兒進行了節約意識的培養。課堂上,為幼兒播放農民伯伯辛苦勞作的短片,然后讓幼兒發言,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這樣一堂課,幼兒不僅對詩詞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也培養了他們的節約意識。
三、德育培養是目的
[關鍵詞]幼兒園;古詩教學;方法
古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它的語言精練、含義深刻、意境優美,它是我國民族文化、思想的積淀,令人百讀不厭。幼兒園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誦讀古詩,同時還要讓學生領悟古詩中的思想感情和意境,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那么幼兒教師如何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古詩教學呢?
一、通過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課堂導入是教學成功的前提,新穎的、有趣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有助于教學有序順利地進行。因此在幼兒古詩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古詩非常注重情感抒發,它的核心就是情感,詩人通過對人物、景物、事物的描寫表達自己的愛憎和感嘆,比如喜悅、傷感、悲憤等情感,因此,要激發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在導入部分把詩中體現的意境展現在幼兒面前,讓他們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有興趣進入到古詩學習中。比如,在教學古詩《梅花》時,上課伊始教師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記憶中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由于問題貼近幼兒的生活,他們都積極發言。之后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幼兒展現了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冬天的寒冷,緊接著又出現了美麗的梅花傲然開放,與冬天白雪皚皚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課堂導入學生對“梅花傲然雪中”意境有了初步的體會。這時,教師趁機說道:“我國宋代著名詩人王安石也看到了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的情景,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古詩《梅花》,今天我們就與王安石一起走近梅花,領略梅花的風采。”學生們興致勃勃地進入到了本課的學習中,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
二、讓學生掌握誦讀古詩的方法
1.引導學生讀出真情。誦讀是古詩學習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它應當貫穿于古詩學習的始終。但是這種誦讀并不是讓學生機械地讀出詩句,而是要通過教師的范讀和講解,使學生理解詩句隱藏的情感,進而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這樣的誦讀才是生動的、感人的,才能表達出詩人的思想情感。
2.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誦讀。學生學習古詩,除了要靠教師的講解理解其含義,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誦讀來領會詩文所傳達的精神。每個誦讀者因為自身的知識水平、生活閱歷和經驗的不同,對古詩中所體現的主題、表達的思想情感等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許多古詩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和解釋,以上情形為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古詩誦讀提供了空間和條件。由于沒有固定的朗讀形式,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們可以在不破壞古詩情感的前提下創造性地進行誦讀,比如對作品基調的把握、情感的控制、聲音的高低快慢等進行出靈活的處理,體現出自己對詩的獨特理解。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古詩以精練的語言深刻地反映生活,抒感,既具高度的概括力,又有豐富的想象力。因此,要提高幼兒古詩教學效果,就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通過想象理解詩句豐富的內涵。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當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因為古詩具有語言簡練、篇幅短小但意蘊深遠豐富的特點,詩人往往在字數有限的詩句中容納豐富的內容,或表現極富特征的生活場景,或表達真摯豐富的思想感情。這些對于只有幾歲的幼兒,在理解上會存在一定難度。幼兒要想體會到詩中的意境和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通過想象和聯想等思維活動勾勒出美妙的畫面。因此,語文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使他們能夠身臨其境,充分體會作者的情感。比如,在教學《江上漁者》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捕魚人冒著生命危險打撈鱸魚的情形,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作者對捕魚人的同情和憐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