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感恩的文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重陽節前夕,父母相互攙扶來到我所住的城市檢查身體,交費時說什么他們也不讓我出,這讓我覺得很愧疚,拗不過他們只好作罷。父母雖然都有退休工資,但我發現他們年上七旬之后,也許是感到生命已近夕陽,所以更加覺得生命的寶貴了,有事沒事往醫院跑,把錢都送給醫生了,其實大毛病也沒有,但他們似乎很擔心,總會去開些藥吃,有言“是藥三分毒”,這樣又給他們真帶來了一些其他毛病,婉言舅他們,但他們還是整天跑醫院,不檢查點什么出來似乎不放心。
爸爸媽媽近年來開始飽受一些病痛的折磨,看到他們已經開始整天往醫院跑,行動也有些不便時,我的眼睛有些潮濕了,看得出他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相依相偎了。
重陽節到了,不能回家看望他們,作為女兒的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由于自己的愛好,節日本想在網上找些照片做個祝福帖子,可靈機一動,何不為我自己的父母做個音畫帖子呢,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照片能夠加上漂亮網頁里,該是多少高興。以后我想每年的老人節都做一個,這也是我孝敬他們、感恩他們的一種方式吧。
記得我們單位的一位阿姨和愛人都是離休干部,隨著年齡的漸漸老去和身體毛病的增多,她已經步履蹣跚了,她突然對我說起她的女兒:"唉,知道不給她讀那么多書就好了"。我知道她有一個女兒遠嫁挪威,是家里的驕傲,大學畢業后當了大學老師,后來又上了研究生,再后來做導游,認識外國人以后,就嫁出去了,再也沒有回家過,即使回國也是回到大城市的賓館里,叫她的父母去看她;她出國后也從不給父母寄錢,倒是她母親還經常給她寄給她些土特產。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敬老的感觸也越來越深,特別是看到我父母日漸衰老時,更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是做不到象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那樣,但我想我們只要能夠孝敬好自己的父母,就是一個有良知的人,一個有愛心的人和一個善良的人了。
告別感恩還不如從媽媽手中放開那灼疼而又甜絲絲的溫柔;還不如從聳高松樹頂端展開飛向天空的蒼鷹;還不如轉身回頭瞧瞧如何?
小時候我感恩我的父母,不是給予從她身中掉出的一塊肉,而是感恩她與他傳遞的愛。在我蹣跚學步時,是你扶持我走路,激勵我從那跌倒就從哪里爬起。
再長大一些,我要感恩的是我的“母親”。你叫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我“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教我“我們愛我們的民族。”教我,或許只感謝這真理,但不是這些,視你為我們牽路,引人人生,將我們年幼無知的心踏入對生活的憧憬,您如梅花,我們如梅花的苞蕊。你不斷將花瓣送入土地,為的是足夠成為下一個冬季的梅花。
成長了,我長大了。我不斷感恩他人,卻忘了你——開心,希望,痛苦。你給我們將面臨的考試增添了更多絢麗的氣息。
“想感恩告別,留出自己的成長足跡”所謂“一日無書,百事荒蕪”如果沒有成長就沒有喜悅和激情;如果沒有成長就沒感恩與回報;如果沒有成長就沒有創造與尋覓。
如果用成長鑲邊,就會更燦爛奪目。
告別清晨,千萬別成落伍者,雖然僵樹皮會死去,但是里頭還孕育著新的生命。
莊浪縣職教中心10級機電一班 劉宇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孩子對親人的感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學生對老師的感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朋友對朋友的感恩。正因為有了感恩,才創造出了和諧的社會。
當我們呱呱落地之時,我們就被上帝賦予了一顆感恩的心。正是有了父母,才有了我們。在家里。我是“掌上明珠”,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里最甜最大的那個果兒,是家人細心為我挑選的;家里最好最香的那桌菜肴,是家人精心為我制作的;家里最暖最大的那床棉被,是家人悉心為我鋪設的……還有家里最好吃的,最好玩的,最好看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給予我的,他們的愛成就了我的今天。也正是有了他們的愛,才組成了一個和諧的家!
我要感恩親人,感恩他們的絲絲關懷。
當我們跨入學校之時,老師便也隨之而來。老師的教導如一盞明燈,照耀著你走向光明;老師的指引如一艘航船,拖載著你駛向成功的彼岸;老師的鼓勵如一把鑰匙,帶領著你打開輝煌的大門……經常在教室里看到老師的耐心教導;經常在辦公室里聽見老師的諄諄教誨……老師的嘔心瀝血,不正是希望我們成才嗎_我要為老師高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正是有了師生教與學的合作,才創造了一個和諧的校園。
我要感恩老師,感恩他們的諄諄教誨。
當我們踏入社會之時,身邊的朋友便也多了。友誼是一杯醇香的酒,值得你去品味;友誼是一幅無色的畫,值得你去著色;友誼是一首動聽的歌,值得你去聆聽……雖然朋友有時候會來請求幫助,但的是我們必須借助朋友的幫助才能在社會立足;所以我們不能忘記朋友對我們的恩情,因為那種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會得救的。因此,友誼永遠是一個美好的責任。也正是有了朋友的互助,才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社會。
我要感恩朋友,感恩他們的屢屢幫助。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
因為懂得感恩,他們擁有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因為懂得感恩,他們創下了人世間溫馨的傳奇。因為懂得感恩,這世界才會如此美麗。幸福入花,在感恩的枝頭美麗綻放。
“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七出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后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身的精力向后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市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后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
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已,感動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的枝頭灼灼其華。
感恩之心,是我們維系這個世界的根本,擁有感恩的心,才能稱之為有靈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設想。
云南大學曾震驚一時的血案是多少人揮之不去的陰影。馬加爵一時的性起讓四個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我不想說他的殘忍。我只想說,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學用知識培養他,而他卻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養大,他卻讓他們體會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苦楚;他與同學的同學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也許這一切就不會發生。當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開在哪里?
數十年為戰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陳健對戰友的感恩;荊軻賭命,是為報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數十年專注研究雜交水稻,是為祖國的感恩。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將愛傳遞。將別人無私的幫助,深深銘記,并將之傳遞,這世界因感恩而美麗。
人世間沒有不絕的風暴,感恩卻有其不老的風情。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灼灼其華。
點評:
這篇文章中心突出,次清晰,結構嚴謹,語言流暢。
文章以“幸福花,開在感恩枝頭”題,以闡明感恩和幸福之間的關系作為主要的內容,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跨越時空,讓孔子、李密和馬加爵形成鮮明的對比,無可爭辯地說明了“因為懂得感恩,世界才會如此美麗”的道理。
一、初中語文課本中感恩教育的內容概述
1.感恩父母
父母的恩情是窮其一生都難以為報的,教科書中有很多文章都體現了父母之恩,如《背影》《我的母親》《父母的心》等。
2.感恩祖國
祖國是人類另一位偉大的母親,課本中很多內容介紹了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的祖國,她有燦爛的文化,還有萬千優秀的兒女,他們在祖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體現出對祖國的感恩與回報之情,如《七律?》《岳陽樓記》《巍巍中山陵》等。
3.感恩教師
尊師重教一直是社會文明的象征之一,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懂得感恩教師,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的老師》等。
4.感恩大自然
美麗的大自然給予人類生存的物質條件,還以無與倫比的美麗和神奇裝扮著世界,讓我們的精神得到美的熏陶,如《濟南的冬天》《春》等。
二、寓感恩教育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策略
1.知恩教育
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基礎環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課文的認真解讀,結合課文的性質,引導學生感悟文章體現了一種什么樣的恩情。對于表現父母之恩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文中所敘述的事件及人物形象的解讀,來感知其中的恩情;對于體現祖國之恩的文章,則要從文中一些優秀的愛國兒女的精神來細細品悟。
2.感恩教育
學生只有經歷了深刻的情感體驗,才能在知恩中萌生感恩之心,從而使感恩教育取得實效。學生情感體驗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誦讀具有感恩教育意義的課文中體驗。具有感恩教育意義的課文,大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學生在誦讀中只要認真品味,就會感受到文中的感恩之情。教師在引導學生經歷文章知恩環節的啟發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情感誦讀。其一,對具有抒發感恩之情的語句和段落進行反復誦讀。如《我的母親》一文,引導學生誦讀課文的第三節:“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盆。……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由此讓學生感受到母親的終日勞苦,體會母親的偉大和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其二,對文中人物形象、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等語句進行反復體味,準確表達,領會人物形象的情感世界。如在《甜甜的泥土》中:“‘知……道……’她目光呆滯地低聲喃喃著,無力地垂下腦袋,慢慢松開手,從大襟棉襖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緊的、還帶著體溫的糖:‘大伯,麻煩……給孩子。’”由此使學生感受到母愛是那樣溫暖,那樣公正無私,感人至深。其三,對描寫大自然景物的語句及段落,也要反復誦讀,激發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之情。如《濟南的冬天》中:“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學生只有反復誦讀這些語句,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體味作者的愉悅情感。
(2)在對課文內容的想象中體驗。對于表現英雄人物的文章,學生通過想象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人物形象的閃光點。如對《老山界》這篇課文進行想象,使學生聯想到勇敢地翻越“五嶺極頂,華南之巔”的事跡,感受在困難面前堅忍不拔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在對課文內容的深入思考中體驗。引導學生對一些揭示事物意義的課文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恩情的深厚。如引導學生對《敬業樂業》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跟一些敬業樂業的人密不可分,因此要感恩他們,要以敬業樂業的精神去學習,實現生命的價值。
3.報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