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發動機實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汽車發動機;汽車檢測與維修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5-0075-02
一、項目化教學實施背景
2006年12月,教育部專門高職教育印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意見》提出:高職院校“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到提高質量上來;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汽車發動機結構與維修》課程是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其職業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地使用工具、設備和材料的能力;制定并實施拆卸、安裝和調整發動機各零部件方案的能力;能夠填寫工作記錄單的能力;能夠按照操作規范對發動機常見的機械系統故障進行維修的能力。為貫徹《意見》方針,加強課程建設與改革,我校在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主干課程《汽車發動機結構與維修》中實施了項目化教學。
二、課程項目化教學實施概述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是“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種。項目教學法實施流程如下:
本課程是培養汽車維修機電工崗位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其培養學生檢修汽車發動機機械系統故障能力。本課程按照維修企業的工種要求、汽車檢測與維修企業的生產及專業要求,以小組合作或獨立工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常用、專用維修工具、量具及設備,借助維修手冊、制定汽車拆裝、維修、檢測作業計劃。按照拆裝、檢修工藝順序和技術規范,完成汽車發動機的清洗、系統和總成的總體拆缷、總成的分解與裝配、檢修。學習過程中自覺遵守安全、環保作業規范及“5S”的工作要求,培養安全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工作過程實施檢查,對已完成的任務進行記錄、存檔和評價。本課程160學時,其中理論80學時,實訓80學時,具體分配如表1。
三、課程實施過程
理論課80學時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重點講解發動機各系統的工作原理,以便為實訓課打下基礎。在理論課的授課過程中制定了項目化教學實施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豐富了授課所用的PPT、圖片和視頻教學資料;部分課時將發動機實物零件帶入到課程教學中。實訓課程主要按照六步法進行操作:
1.教師演示。發動機拆裝及檢測維修實訓需要實訓指導老師結合理論知識進行演示。在演示同時強調注意事項。
2.制定計劃。根據實訓內容制定出每次實訓課的實訓計劃,同時針對發動機的各機構和系統制定出實訓工作單,在課前將紙質版工單發送給各位學生。
3.分組討論。將班級人數平均分為六組,每組分別接受任務計劃及實訓工單,然后每組成員共同討論,研究操作方案。
4.實施操作。按照計劃、實訓指導書及實訓工作單的要求進行發動機拆裝及檢測維修。
5.自我評價。在每次實訓之后,每組組長負責收集本次實訓課程的自我評價,主要內容包括:實訓內容、方案及總結、實訓所取得的收獲、存在的問題、意見和建議。
6.教師評定。在實訓結束后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抽查測試,檢測學生的實訓效果。
四、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要分為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過程考核重點考核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以此重點反映學生對相關項目的技能的掌握,并體現學生對相關職業能力的掌握程度;過程考核同時還視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實訓報告、教學參與程度和學習態度、團隊合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等情況綜合評價學生成績。課程考核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應予以特別鼓勵,全面綜合評價學生能力。在本文中,以《汽車發動機結構與維修》為例闡述了項目化教學的過程,同時,項目化教學方法可以應用在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其他課程上。本文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毛厭草.項目化教學,授之以魚?授之以漁?[N].中國教育報,2009-11-08.
[2]王民權,梅曉妍.高等職業教育中項目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7,(10).
[3]皮連根.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項目化教學探索[J].職教論壇,2007,(12).
[4]黃艷玲,吳興敏,李晗.《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探討[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3).
[5]丁繼斌.《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理實一體”項目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1,(3).
關鍵詞: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高級技能
一、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教學現狀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是汽修專業的核心課程,是技術服務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的學習在汽修專業中起到承前啟后的連接和支撐作用,學生必須對這門課有了熟悉的了解,打好堅固的基礎,才能對以后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電器、汽車故障分析與診斷等其它專業課的學習有更好的體會。并且《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的學習與崗位實際環境、學生職業素養與情感、學生成才志向相互呼應。同時,該課程開設較早,對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和樹立操作規范意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汽車運行與維修專業中專的教學中,之前都是通過《汽車構造》和《汽車維修》兩門課程分別進行發動機的構造知識和維修知識的學習。后來為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和職業教育的要求,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改革與整合。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為了學生畢業以后能夠更快的找到工作崗位,如果學校在有限的條件下能夠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以“汽車發動機維修任務”為前提,以“汽車發動機系統、機構或維修”為線索,以工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的學習,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教學分析
1.改進教學方法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既有抽象的理論知識,也有復雜的操作技能和工藝。汽車維修與一般的機械操作工不同,汽車維修完成一般的工作任務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對典型的故障判斷排除方法進行學習,但是實際上碰到的更多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學生自己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解決,在汽修專業起著很重要的連接作用,因此不能因為理論枯燥而荒廢《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的學習。在課堂上對零部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進行講解時,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甚至失去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解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重、難點問題,教師應當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1)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以理論知識指導實踐訓練,以實踐訓練鞏固理論知識。理論和實踐同時進行,可以使枯燥無味的抽象理論變得直接和生動,讓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和感觸,也提供了學生進行理性分析的機會。(2)引入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各種動畫演示材料的使用,活潑生動,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為認識運動和變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增加了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的學習熱情。(3)采用汽修專業教室。既是理論課的講臺,又是學生的實訓場所。實訓和理論的教學和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相輔相成,邊聽邊看,邊看邊做。這樣能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好的了解和鞏固。(4)拓展學生知識和技能。依托各種教學手段,比如對外的技術服務和網絡課程平臺,給學生提供拓展知識和技能的機會。通過市場和網絡,不斷更新和改進所學的教學內容,與時代接軌,把汽車發展前沿的技術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充分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又可以把切身的修車經驗融入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然后化解教學的重難點。
2.實例講解
發動機是一種能夠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另一種能的機器,通常是把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發動機既適用于動力發生裝置,也可指包括動力裝置的整個機器(如:汽油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發動機最早誕生在英國,所以,發動機的概念也源于英語,它的本義是指那種“產生動力的機械裝置”。在對發動機理論知識教學講解時,如果直接按照課本內容的安排,單純的對發動機進行介紹認識,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提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教師要想學生好好聽講,認真學習發動機的理論知識,吊住學生的胃口是教學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能事先了解到學生感興趣的車型,從學生的喜好入手進行教學,從學生喜愛車型發動機的系統和原理具體講解到整個發動機的知識和操作。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學習到了知識。下面我們以豐田5A發動機為例:天津一汽威樂3廂(威志)以前就采用豐田5A發動機;5A是發動機的簡稱,按照豐田的發動機代號體系,其全稱是5A-FE。1.5的5A-FE是豐田的日本版豐田花冠第六代(1987-1991)中后期、第七代(1991-1995)和第八代(1995-2000)的主力配置發動機之一。(同時還配置有1.3的4E-FE 和1.6的4A-FE。)這款發動機機械結構基本是:水冷式4沖程4缸16氣門電噴式汽油機,閉環多點電控燃油噴射。5A排量:1498ml;動力輸出方面:最大功率:68千瓦,最大扭矩:124Nm/3200rpm(3200轉每分時達最大扭矩124牛頓米); 5A出現最大扭矩的轉速相較比較低,表現為低轉下動力性好,符合中國人得駕駛習慣。這款發動機是“豐田”品牌,雖然技術平平,但在國內生產使用了很多年,其優勢是技術相較成熟,可靠性能高,耗油低,維護方便等。
3.加強實訓
為了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課程與未來將要工作的地方緊密聯系起來,學校應當建立相互依托、共建雙贏的的校外實訓基地,與相關企業達成協議,每學期有計劃有組織的將學生送到相關企業去進行參觀實踐,讓學生充分了解學習知識的重要性,也讓學生明白未來將要從事職業具體的工作模式,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學校外聘教師,在現場為學生進行講解,同時拉攏企業為學校專門提供實訓工作臺,實訓教室和實訓設備,課程結束后學校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培訓。這樣,學校培養的學生將能滿足企業崗位的需要,減少學生角色到工作崗位的過渡期和不適應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與社會接洽。
4加強學生技能的考核
嚴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實習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每個大課題在學生進行完畢后,都要按照技能等級的標準進行量化考核,考到什么水平就給予相應水平的等級和成績,把學生成績的層次拉開。 這樣在考核前的實習中,學生在近期達標欲望的驅動下,實習的能動性、主動性會顯著提高,學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我要學”的主觀意識支配下,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面前就不會退縮,主動找老師找學生求知,從而使學到的知識會更牢固。 經過對學生嚴格的考核,不僅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教師也能通過考核不斷總結出經驗和不足,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高實習效果提供參考。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還可以將技能考證與實習相結合,使學生在實習中真正的有壓力、有動力,真正體現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三、總結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汽車發動機的總體構造,全面掌握汽車發動機各部分構造、功能和工作原理,使學生掌握發動機各機構配件進行檢測與維修的能力,通過實踐教學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加強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使學生加強職業意識,為畢業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文華;;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年10期
[2]崔樹平;張亞軍;;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教材的編寫[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關鍵詞:課程 教學改革 方案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是汽車類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主要介紹現代汽車發動機的結構原理、檢查維修、裝配調試及故障診斷方面的內容。在汽車各專業課程設置體系中起著稱上啟下的作用,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課程《汽車電控》、《汽車電器》、《汽車檢測》等的學習,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此,《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認為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系統地講授發動機基本結構、工作原理、維護檢修、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使學生掌握必備的發動機基本理論;培養學生對發動機進行維護檢修的能力;特別是培養他們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能勝任未來工作崗位所要求的對汽車進行維護檢修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同時也為考取中高級汽車維修職業資格證做準備。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逐步形成汽車維修行業所要求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汽車新知識新技術的自學能力,為適應汽車專業崗位群打下基礎,從而提高走向社會的職業競爭能力。
二、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1.注重實踐性
貫徹理論“必需、實用、夠用”的思想,重點加強實踐。理論為實踐服務,實踐為未來崗位服務的理念。經反復研討制訂教學大綱,對教學課時進行合理分配,其中理論教學為72學時,實踐學時為40學時,在時間上為學生專業實踐提供了保證。
2.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將活塞環的檢查、油的更換、氣門間隙的檢查及發動機水溫過高等相對獨立的內容采用項目教學和任務教學的方法,要求學生在完成上述任務的同時,學習相關的理論,教師教學嚴格按照生產實際要求來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3.按照由淺入深地。先易后難的規律完成教學過程
以發動機各機構和系統作為一個單元,按照由理論(整體認識)到實踐(零部件結構拆裝)再到理論(整體分析)再實踐(綜合維修技能訓練)的順序完成教學。
三、教學內容的改革
該課程的教學要求是;牢固掌握發動機各機構部件的作用組成結構原理;掌握各總成和部件的支承定位調整密封;掌握各總成的裝配關系及機構系統的保養維修;初步掌握分析排除故障的方法。
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全課程以汽車發動機各個機構、系統、總成、部件構造、工作原理為主線,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充分體現了高職高專“夠用和實用”的教改方向。從優化課程設置總體的角度出發,整合教學內容,恰當地解決好“理論與實踐”、“基礎與應用”、“重點內容與知識面”等矛盾,使課程內容體系具有實用性、先進性、前瞻性。將有些陳舊的內容刪除,增加汽車新技術的內容,如將化油器、汽車維修工藝部分的內容刪除,將增加有關汽車的新技術如新型能源發動機等的有關知識,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把課堂教學同生產實踐相結合,通過實驗、生產實習等措施,使得理論與實踐形成有機的結合以利于學生實際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將教材內容按照發動機的機構系統進行分模塊的教學,每一個機構系統為一個教學模塊,理論教學完成后可將相關的實驗實訓整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熟練掌握每一項技能。如曲柄連桿機構可按以下所示進行安排:
四、教學方法的改革
由于本課程涉及的內容主要是針對汽車實際結構講解汽車各種裝置的作用、要求、工作原理和結構、維修技能特點,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而目前學生大多對機械結構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針對這種情況,在進行教學組織的過程中,對原有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方法
針對本課程各知識點的特點,我們將“氣環三隙檢查”、“發動機油的更換”、“氣門間隙的調整”、“供油時間的檢查調整”、“發動機水溫過高”等相對獨立的內容采用項目教學或任務教學的方法,要求學生在完成上述任務的同時,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師在組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嚴格按照生產實際的要求與規范來指導學生完成該部分內容的學習。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素養。實踐教學環節將學生進行分組,爭取使每個學生都掌握相應的技能,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2.運用多媒體課件、網絡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進行教學
教具相對缺少,原理比較抽象復雜的內容,采用多媒體方式授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課堂氣氛活躍、生動,使學生能夠理解所學內容,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
3.充分利用現場實驗實訓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采用課堂理論講授與現場實驗并行穿插的方法,讓學生及時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在教學方法上將結構原理部分的內容重點講解,結合實物現場分解,并進行必要的實驗實訓,對故障分析等難點內容可讓學生結合結構原理討論,然后由老師引導總結分析,歸納出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按照各機構系統分類、分項、分步的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技能的訓練力度,加強技能的培訓深度。嚴格按照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比例進行教學。專業課的教學應盡量進實驗室,接近實物,課堂效果會更顯著。如圖1所示,將有關結構原理的內容重點講解,先結合實物分步、分解講述,結合實物讓學生將原理吃透。對一些運動關聯性較強的機構系統,如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等盡量安排在實驗室講解,在老師講完原理之后,針對實物分解,并演示其傳動關系,然后將學生分組,由學生自己觀察實物和傳動關系理解原理,再從每一小組中抽一兩位同學講述,最后老師總結。如圖2所示。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學生使對結構原理看的比較清楚,容易理解其原理;另一方面構件的傳動關系可進行現場演示。使學生對結構原理的掌握比較扎實。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故障分析,就顯得比較容易了。
故障分析與排除部分,盡量按排在現場進行。有條件的情況下,預先設置故障,讓學生自己針對故障現象,結合所學結構原理進行故障原因的分析討論,然后由老師總結。再引導學生按照由外到內,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除故障。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教學,避免了由老師在黑板上分析故障原因,講述故障排除的方法的枯燥乏味,而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牢固地掌握了故障分析的方法。
【關鍵詞】《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引 言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是高職高專院校汽車類主干專業課程,涉及了汽車發動機所必備的多方面專業知識,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強的特點。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與企業行業脫節,學生分析問題和動手能力就得不到有效培養。所以,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為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1、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在過去的《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教學中,我們普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按照“導入新課程、講授新課程、練習新知識、總結鞏固知識點、布置作業”五個步驟依次進行。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完全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較少,只是機械地記憶知識點、練習;教學內容是學科型的知識體系,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缺少實踐動手活動,理論與實踐脫節,難以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無論教師如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培養出來的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都不會很強,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2、“教、學、做”一體化課程教學特點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通俗地理解是將理論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其內涵是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和教學模式,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要求重新整合給類教學資源,體現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為中心的特點,從而實現三個轉變,即從以教師教給學生知識為中心,向學生主動學會知識為中心轉變;從以課本為中心向以教學大綱和培養目標為中心轉變;從以普通教室為中心向以專業教室、實訓車間為中心轉變。“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必須根據企業行業的調研確定教學中的工作任務,體現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訓,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多種方法,為學生創建最適宜的學習環境,把整個教學過程轉變成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際動手操作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提高各類相關知識得以掌握。
3、課程內容的設置及實施
3.1課程內容的選擇
結合汽車維修、制造、生產企業對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實際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將《機械制圖》、《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等多門學科知識進行重組和優化,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育規律,以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為核心、發動機裝配工藝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實現工作任務中汽車發動機構造理論知識與裝配工藝的有機結合。
3.2課程教學的具體實施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的教學工作任務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具體實施將課程劃分為8個教學做模塊和一個集中理論與操作考核階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穿插采用啟發、提示、討論等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模擬仿真、現場演練、邊講邊做等教學手段;采用集中理論與操作考核并用的考核方式,采取學生自主評價、相互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具體見表1。
4、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一個好的教學模式必須要有良好的硬件條件和強有力的教學措施做保證才能實施,《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課程要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4.1創建多功能實訓車間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8個教學做模塊均來自于企業典型的工作任務,其涉及的內容廣泛,包括汽車發動機各個系統的維修工藝和檢測工藝,需要相應的檢測設備與維修工具才能實現。為了使典型的工作任務和學習情境相結合,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在這個環境里,學生使用檢測設備與維修工具,通過與現場指導教師的合作與交流,完成具體的工作學習任務。我們通過與企業合作,在原來單一實習車間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增加教學及實踐硬件設施,開發出具有集教學和工作與一體的多功能實訓車間,滿足了本課程和其它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做”一體化的需求。
4.2要有良好的“雙師型”隊伍
擔任該課程的教師需要是“雙師型”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熟悉本課程的實訓內容、實訓設備及維修檢測裝備,能勝任“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要求;同時積極引進企業和行業專家擔任指導教師,配合專職教師更好地做好實踐教學工作。
4.3合理整改課程內容,編制校本教材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要求把專業課程的理論內容、實習教學內容進行相應地、有機地組合和統籌安排,必須以所規劃的8個教學做模塊,以學生夠用、能用為原則,針對本校實際情況,開發編制自己的校本教材,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與評價體系,充分體現出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目標。
5、結束語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占據了主體地位;在保證理論基礎知識學扎實的同時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及職業意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處于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能夠結合企業行業的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促使教師不斷地鉆研業務,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也使教師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和需要。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嚴中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談黎虹.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中職汽修專業;實驗實訓教學;素質
隨著汽車新技術的發展,車型的改進,中職汽修專業教學必須把實驗實訓作為重點,充分關注社會的需求,以促進學生的就業為目標,把就業導向作為中職汽修的辦學理念,切實加強教學建設和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突出技能為主的辦學特色。
建設實訓基地是基礎實訓基地分為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這兩個基地是實現實訓教學的重要物質條件。(1)校內實訓基地建設。2001年我校的1700萬元的日本無償援助汽修設備到位,建立了實訓中心。包括汽車發動機拆裝與檢測中心、底盤拆裝與檢測中心、電器設備拆裝與檢測中心、車身修理與噴漆中心。主要設備有發動機綜合測功儀、V.A.G1552解碼器、鏜缸機、磨缸機、電噴噴油器清洗機、火花塞實驗儀、奔馳四缸柴油發動機、菲亞特汽油發動機、汽油機與柴油機透明模型、廢氣分析儀、煙度分析儀、輪胎拆裝機、輪胎動平衡測試儀、制動測試臺、燈光測試儀、汽車升降機、國內一流烤漆房等290多項維修設備。(2)校外實習基地。與輕型汽修廠、儲運公司汽修廠、松花江專修汽修廠、江蘇鈑金噴漆汽修廠等十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作為實習基地實習、實際操作、排除故障、解決疑難問題。并且當學生畢業時,由廠方和學生雙向選擇,實現招工與就業雙贏。
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保障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是理論與實踐教學緊密銜接的紐帶,是實現實驗實訓的有力保障。要求教師:(1)熟悉教材。(2)了解學生基礎,因材施教。(3)操作技能熟練。(4)有一定的實際修理技術。(5)組織教學能力強。(6)校內外協調管理能力強。(7)能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幻燈片等。注重專業教師的進修、培訓、技能比賽。一方面做好在職學習和教研,一方面參加河北省組織的汽修骨干教師培訓和專業教師技能比賽。先后參加了河北省師大職技學院、河北省農大、邢臺職技學院、河北省勞動廳、河北省交通專科學院等組織的培訓和技能比賽,使專業教師從理論和技能等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另外,利用到校外汽修廠實習,聘請專業修理人員到校講課等方式,加強技能訓練,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