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核事故

核事故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核事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核事故范文第1篇

2、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后,核電站周圍1.5平方英里內的松樹松針都變成了紅色。這些松樹的樣子扭曲變形沒有了主干。

3、科學家研究了1991年到2006年生活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家燕,發現喙畸形和羽毛發育畸形在內的11類異常。

4、由于放射引起的氧化應激,切爾諾貝利附近的48種鳥類中,有5%的大腦體積小于平均水平,鳥類的認知活動也可能因此弱化。

5、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毀損后,研究人員測量了其周邊地區的放射性污染水平,發現與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相比,該地的輻射水平高于災難爆發后的切爾諾貝利周邊。

6、福島核電站毀損六個月后,該地區28%的酢漿灰蝶都出現了變異,包括翅膀圖案的變化以及觸須和腿的畸形。

7、2012年,研究人員第一次進行了關于核泄露對野生靈長類動物的影響的研究。研究發現,與日本其他地區的猴子相比,福島核電站附近的猴子的血液紅細胞數量和白細胞數量低很多。

8、然而核事故并不是對所有物種都有害處。含有黑色素的菌類能將伽馬放射轉化為能量。

9、福島地區的蜘蛛在核事故后數量大增,這可能是由于放射使它們捕食的昆蟲行動速度減慢,從而使它們的捕食變得更容易。

10、科學家預測,福島事故的超量放射性對日本和加州的漁民影響微弱,通過測量太平洋藍鰭金槍魚體內的放射性,每1000萬漁民中因癌癥而死亡的人數將只增加2人。

11、切爾諾貝利事故后,瑞典政府對薩米人食用的馴鹿肉中的放射量做出了特殊上限規定 ――他們食用的馴鹿肉每1000克含有1500貝克的放射性,是一般人允許食用的標準的五倍。

12、即使有了如此寬松的標準,在1987年,瑞典的薩米人居住地區仍然有29%的馴鹿肉被認為是不安全的,并被銷毀。

13、切爾諾貝利事故后,烏克蘭人也在為肉食中含有放射性物質擔心,僅在事故發生幾天后,他們就宰殺了15000頭可能被污染的牛。

14、古巴60%的食物都從前蘇聯進口。有人認為,切爾諾貝利事故帶來的放射性污染極大地改變了古巴的男女出生比。此前,古巴的男女出生比在幾十年里一直比較穩定,但是在切爾諾貝利事故后,男嬰的出生率大大增加,1996年達到最高點――每出生100個女嬰,就會出生118個男嬰。

15、由于擔心核污染,英國在切爾諾貝利事件后開始檢測在山地地區放牧的綿羊的放射性水平,這種檢測一直持續到2012年。

16、貓砂常常被用來吸收和穩定儲存在核廢料處理廠的不穩定放射性化學物質。

17、2013年,新墨西哥州的一家核廢料儲存廠改變了儲存罐里一直使用的貓砂類型,結果發生了意外的化學反應,導致一個儲存罐破裂,放射性物質泄漏。

18、2010年,印度新德里發生了一次罕見的核事故。一個被送往金屬廢料場的研究設備中遺留著放射性物質鈷60,廢料場的工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其切開。結果有8名工人因為放射性物質中毒被送往醫院,其中一人死亡。

核事故范文第2篇

發生核事故時,若身處室內應立即關閉門窗和所有通風系統,停留在密封性好的建筑內。核事故是指大型核設施發生的意外事件,可能造成廠內人員受到放射損傷和放射性污染。

核設施是核燃料制造廠、核反應堆(包括臨界和次臨界裝置)、研究堆、核動力廠、乏燃料貯存設施、核燃料濃縮廠或后處理設施、放射性廢物的處理和處置設施以及其他需要嚴格監督管理的包容放射性物質的設施的統稱。

(來源:文章屋網 )

核事故范文第3篇

3月11日下午襲擊日本東北部的里氏9級巨震是摧毀性的,它不僅從地質學意義上徹底改變了日本列島甚至地球(使地球自轉時間減少了1.6微妙,本州島東移2.4米),而且給日本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生命財產損失和天文數字的經濟損失。余震不斷,海嘯未已,核泄漏等次生災害逐步呈現、升級,日本在付出逾萬人的生命和數十萬人無家可歸的慘痛代價后,仍未走出災難――這是無可改變的殘酷事實。

但另一方面,幾乎與災難降臨同時,全社會的抗震救災便被有效動員、組織起來,經過極短的反應時間之后,一些受到破壞和影響的機能迅速恢復,災區以外的社會資源開始源源不斷地投入災區,把地震、海嘯的直接損失控制到了最低;社會秩序也基本得到維持,沒有發生聚眾暴亂、趁火打劫的情形,囤積居奇、恃強凌弱的現象也很少見。這對于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此后能集中精力對付核泄漏危機可謂是堅強的后盾,眾聲喧嘩的核事故也不能掩蓋日本有關方面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的上佳表現。

政府的快速反應

作為整個抗震救災工作的中樞,日本政府反應及時,震后僅3分鐘即通過J-ALERT預警系統向震區37個市街村傳達了地震以及海嘯的警報,此后全力調配救災資源,穩定人心。

地震發生時,首相營直人正率全體閣僚在參議院“決算委員會”審議2010年度財政決算(日本財政年度3月底截止,4月起為新財政年度),并討論2011年度財政預算。劇烈的搖晃使會議中斷,旋即變成內閣的“地震緊急對策本部”成立大會和抗震救災誓師大會。震后一刻鐘內,內閣接到東京電力公司關于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緊急事態的報告,政府即刻下令啟動預定的關閉程序。震后1小時,菅直人舉行震后首次記者會,呼吁國民保持理性、通過電視等媒體收集震情信息,冷靜應對。24小時內,營直人乘直升機視察了東北部重災區。

日本實行地方自治,未經地方行政長官(縣知事)請求,自衛隊不可擅入地方轄區。而在震后第一時間,3個重點災區(宮城、巖手、福島三縣)的行政長官已經向防衛省發出了派兵救災的請求。而防衛省已先于內閣設立了省內的“災害對策部”,并與災區之間緊急履行了派兵的法律程序。震后僅15分鐘,航空自衛隊便派遣直升機和戰斗機飛赴災區調查災情。震后僅40分鐘,包括海陸空8000余名自衛隊員、300架飛機、40艘艦艇已完成集結,從不同的基地馳援災區,12日凌晨便到達災區,全面投入抗震救災。此時,防衛省方面又與美駐軍緊急協調,包括美軍的支援在內,12日上午,自衛隊的派遣規模已擴大至2萬人,其中包括專門應對福島核電站事故的自衛隊防化部隊。當晚,自衛隊派遣人數增至5萬,翌日更增至10萬。就是說,自衛隊半數的兵力投入了災區,是戰后規模最大的一次兵員調遣。

日本東北地區多山,地形復雜,加上海嘯的襲擊致沿海道路損毀嚴重,民間和海外的救援限于組織、裝備等技術性原因,不可能很快到位,此刻,在政府快速決策之下,訓練有素、高科技“裝備到牙齒”的自衛隊在災區施展“人海戰術”施救,無疑保障了救援的黃金時間。

到位的公共服務

地震當日,包括首都圈在內,大半個日本交通癱瘓,通訊切斷,但除了重災區,各地的電視、廣播、互聯網和以Twitter為代表的3G媒體尚可維持運作。以國家電視臺NHK為首的電視媒體,中斷所有節目,全頻道轉播災情,向國民傳達旨在逃生和救災的各種信息。原本西裝革履的男女主持人,在最初的搖晃之后,馬上戴上安全帽,一絲不亂地接茬主持、解說。重災區宮城縣地方廣播電臺25歲的女播音員遠藤未希,堅守崗位,直到被巨浪卷走,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海嘯正在襲來,請立即撤離”。盡管NHK平實的畫面并未對救災工作進行更多的特寫,但電視媒體人的恪盡職守,客觀上起到了安撫、鎮定民眾情緒的作用。

鑒于不諳日語的在日外國人為數眾多的情況,NHK等電視臺在震后馬上開通了多語種救援服務,輪番以英、中、韓文播放,后又增加了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服務。與此同時,消防廳等政府機構及時開通官方Twitter,隨時播發災情。震后第五天,筆者偶然看到一位顯然是日本新聞工作者的ID所發的日語Twitter,大意說在東京秋葉原的某個咖啡廳,正開會討論有無可能接受來自福島的避難者的問題,請在千代田的人士相互轉告。透過這則不足百字的信息,可以看到有無數的人在為救災而奔波、忙碌。如此多渠道、全方位、及時、透明的信息傳播,保證了災區救援工作的高效、順利,同時也避免了社會的混亂。結果,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無論災區,還是災區以外的地方,抗震救災和國民的生活都在有序地推進。

因為地震發生于周五的下午,普通人多在上班,而震后軌道交通癱瘓,東京等城市人滿為患,數百萬人沿著人行道默默走回家,仿佛場面宏大的無聲電影。政府則要求包括機關省廳在內,讓出禮堂等用于市民避難。眾多公共機構、大學也紛紛效仿。地震當天,僅東京迪斯尼樂園中便有數萬人過夜。不要說公共機構,就連一些私營的便利連鎖超市(如711、FamilyMart)等,也都免費提供餐飲。三得利公司的自動販售機,本為投幣式,但震后馬上宣布只要按下按鈕,無需投幣,便可得到飲料。著名韓裔IT創業家孫正義的“軟銀”公司則宣布,從3月11日起的一周內,凡日本國內通話,無論時間長短,一律免費。此外,在差點被海嘯侵襲的宮城縣仙臺市,經歷搶購后的大型超市把有限的貨品擺到門口,所有物品都沒有漲價,不過民眾限量購買。而福島縣提前關閉的加油站,也都把最后的庫存留給救援車輛使用。

核事故凸顯“大企業病”

對于普通國民最為關心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安危問題,政府從事故未萌之時起,就不斷披露自己所掌握的核緊急狀態等信息,從無需疏散,到出現疏散的必要,直到疏散范圍一點點擴大,從3公里到10公里、20公里,直到30公里,國民配合疏散,基本未出現混亂。但隨著1到4號機組因冷卻裝置失靈引起高溫下的鋯-水反應,造成氫氣爆炸和廠房起火,社會上陸續有諸如反應堆安全殼破裂、堆芯熔化、乏燃料池無水存留等傳言出來,而政府方面卻未能及時更新信息,致使民眾當中出現不安。特別是當有現場作業人員受到大劑量輻射,作為業主單位的東京電力公司準備撤離750名“非核心”工作人員,只留50名技術專家應對危機時,民眾的不安情緒升級,輿論的矛頭指向政府和東電。關于這方面的詳情,在進一步的信息公開之前,尚難做出價值判斷。但政府所披露的信息,無疑是源自東電。而東電方面,到底有無藏匿信息、欺騙政府和民眾的行為,最終是要有一個說法的。

日文中有一個詞“大企業病”,意指大企業,尤其是那種官辦色彩濃厚的壟斷性大企業的種種官僚、低效、責權范圍不甚明晰、出了問題無人負責的弊病。東電公司作為日本第一大電力公司,歷來以財大氣粗、作風官僚著稱,過去也曾幾度曝出過修改、偽造核電站運行記錄的問題,2002年那次還曾導致董事長、社長等5人辭職,核電站停轉檢修。此番核泄漏事故如最終證明東電確系“罪魁禍首”的話,那么它要面對的,將不僅是輿論的譴責,還有法律的審判。茲事體大,也許會成為日本核電發展戰略再檢討的契機也未可知。

核事故范文第4篇

【關鍵詞】秦山核電基地;高純鍺γ能譜儀;溴化鑭γ譜儀;應急環境監測

0 引言

自1991年12月秦山核電一期投入運行以來,秦山核電基地到目前已安全穩定近23年。為保證在事故情況下及時有效地采取應急響應行動,保護電廠、保護公眾、保護環境,根據相關國家標準[1-4],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環境應急處(以下簡稱環應處)編寫了《秦山核電廠/秦山第二核電廠/秦山第三核電廠場內應急計劃》(以下簡稱場內應急計劃),承擔秦山基地統一應急準備、應急響應、應急環境監測。

《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GB6249-2011)中明確規定:環境應急監測是核動力廠事故應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福島核事故后,國家核安全局編制的《福島核事故后核電廠改進行動通用技術要求》[5]中第7條主要內容之一:在事故工況下提供必要的輻射環境監測手段,為核電廠及其周邊環境質量評價提供現場監測數據。

2013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編制的《國家核應急預案》[6],內容包含開展事故現場和周邊環境放射性監測,開展事故工況診斷和釋放源項分析,判斷事故發展趨勢,評價輻射后果,判定受影響區域范圍,為應急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根據關鍵核素、關鍵途徑、關鍵居民組的三關鍵原則中的關鍵核素,輻射環境監測中關注的放射性γ核素包含131I、133I、137Cs、134Cs、58Co、60Co、124Sb、54Mn、103Ru,106Ru、144Ce、110mAg等,γ能譜法在分析γ核素具有很好的作用,能定性、定量分析同一種樣品多種γ核素。本文將介紹γ譜儀在應急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1 事故早、中、后期及γ譜儀特點

事故早期應急環境監測對象主要是放射性煙羽,場址邊界外的環境輻射水平可通過應急環境監測車巡測獲得,巡測的重點是煙羽應急計劃區的5km內區。

事故早期巡測項目包含氣溶膠、放射性碘樣品的采集,放射性煙羽γ核素分辨測量。其中采集的空氣樣品交實驗室分析,分析空氣樣品中γ核素活度濃度,空氣中放射性碘同位素濃度,該兩項分析采用高純鍺γ能譜儀;放射性煙羽γ核素分辨采用固定在應急環境監測車上的溴化鑭γ能譜儀實時測量。

事故中期監測范圍包括整個食入應急計劃區,并可能拓展到半徑50公里,主要對地面沉積外照射、吸入再懸浮核素內照射和食入被污染飲水的內照射等重要途徑的監測。采集的樣品包含氣溶膠、沉降物及空氣放射性碘同位素、陸地表層土樣、飲用水(或井水)等,樣品中131I、133I及其他γ核素比活度均采用高純鍺γ譜儀測量分析。

事故后期重點是對食入危害途徑的監測,至少半徑50公里的區域,監測項目包括事故中期的項目、糧食作物、蔬菜、水果、其它農作物、與食物鏈有關的陸地和水生動物、奶及其制品,水體及其底泥,樣品中的γ核素比活度采用高純鍺γ能譜儀測量分析。

便攜式核素識別儀使用近年來出現的新型閃爍體探測器――溴化鑭探測器,具有分辨率高,且工作在室溫條件,作為應急監測車載設備之一,非常適用于核應急狀態下應急環境巡測過程中γ核素的識別。目前環應處使用的便攜式γ譜儀為ORTEC公司的DigiDart-LaBr3探測器,分辨率為3%。

高純鍺γ能譜儀(HpGe)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穩定性好等眾多優點,實驗室分析樣品中γ核素活度主要采取該類型儀器,環應處目前使用HpGe儀器相對效率分別為50%和80%,分辨率均為1.9keV。

便攜式溴化鑭γ譜儀在應急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在事故早期,將進行放射性煙羽γ核素分辨測量。溴化鑭閃爍體探測器優點在于具有較高能量分辨率(3%@661.67keV)和極短的閃爍衰減時間。溴化鑭探測器在-10℃~50℃范圍內探測器性能受到的影響不大,能量分辨率和峰總比變化都不大,不會影響探測器的使用。便攜式溴化鑭γ譜儀作為應急環境巡測車載設備之一,由于室外環境溫度不可控,在使用前必須進行能量刻度,主要采用137Cs、60Co、152Eu等核素進行能量刻度。每月將定期開機運行儀器,利用放射源對譜儀進行能量刻度,測量放射源并查看儀器是否有能量漂移。

利用秦山核電環境應急車車載監測系統軟件(簡稱為車載監測系統)對溴化鑭譜儀進行讀譜工作,譜文件可利用車載監測系統上傳至應急控制中心服務器。根據γ峰能量可準確分辨出放射性煙羽中的放射性γ核素,部分γ核素的主要能量見下表1。

2 高純鍺γ譜儀在應急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2.1 質量控制措施

高純鍺γ譜儀作為實驗室的定性、定量分析高精度儀器,為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采取了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措施。質量控制措施包括外部質量控制和內部質量措施。

2.1.1 外部質量控制

1992~2013年,環應處總計參加13次外部單位組織的放射性γ核素測量比對,其中中國計量院5次、國家計量院和401同位素所共同組織2次、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2次等,γ核素測量結果與標準值吻合均較好。

2.1.2 內部質量措施

每4 年對γ譜儀系統進行各種介質探測效率刻度;每季度從測量分析樣品中抽取10%,進行重復測量,檢驗前后測量結果的一致性;每天用環境中40K監視γ譜儀的道漂,確保其峰位漂移在±0.5keV 之內,否則需要進行能量刻度;每月用60Co 點狀標準源檢驗γ譜儀系統的相對效率和穩定性,儀器穩定性均通過Х2檢驗。

2.2 探測限和判斷限

γ能譜儀法是相對測量方法,在測量樣品前,需對譜儀進行能量刻度和效率刻度。能量刻度是建立特征γ射線能量和相應全能峰峰位置道址的關系直線;效率刻度是指在給定測量條件下,建立γ射線能量與其全能峰效率關系曲線,效率刻度源、被測量樣品的幾何條件、介質成分、密度、物理狀態一致,刻度源、被測量樣品與探測器的相對距離、位置一致。

在核事故狀態下,為判斷是否向環境中釋放放射性物質,可使用判斷限和探測下限來判斷。核事故狀態下,環境監測主要監測131I、133I、137Cs、134Cs、58Co、60Co、124Sb、54Mn、103Ru,106Ru、144Ce、110mAg等核素,因以上核素為人工放射性核素,核素探測限不受本底峰的影響。以下將不對有天然本底峰核素的判斷限和探測下限作討論。

判斷限(LC)是判斷樣品中有無超過本底的放射性的標準,在統計學上,是允許發送第一類錯誤,概率為α時判斷樣品中有放射性存在的樣品凈計數的最小值。當測得的樣品凈計數N(峰凈面積,下同)N>LC(計數形式,下同)時,可作出樣品中存在超過本底的放射性的結論;當N

探測下限是回答能否探測到的問題,是測量裝置能發現的最小期望放射性水平。當N>LD時,可作出樣品中的放射性可被探測到;當N

3 結論

在核事故應急狀態下開展的應急環境巡測過程中,利用便攜式溴化鑭γ譜儀可以快速準確的依據γ核素能量識別出放射性煙羽中的放射性γ核素;為準確分析出采集環境樣品中的放射性γ核素含量,利用高分辨率、高效率、穩定性好的高純鍺γ譜儀可以準確得分析出環境樣品中的放射性γ核素及其含量,為判斷事故發展趨勢,評價輻射后果,判定受影響區域范圍,為應急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8871-2002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S].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6249-2011 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S].國家環境保護部,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2379-1990 環境核輻射監測規定[S].國家環境保護部,1990.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680.1-2008 核電廠應急計劃與準備準則―應急計劃區的劃分[S].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8.

[5]國家核安全局.關于印發《福島核事故后核電廠改進行動通用技術要求(試行)》的通知(國核安發[2012]98號)[Z].2012.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核應急預案(2013年6月30日修訂)[Z].2013.

核事故范文第5篇

關鍵詞:日本核泄漏;核安全;預防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和關東首都圈發生里氏9級強震,并引發海嘯,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和放射性物質泄露事故。與日本核電站爆炸一起被引爆的,還有全球各界人士對于核電發展的擔心和爭論,令核安全問題再度成為輿論和的焦點。福島核事故是繼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與美國三英里島核電站事故之后,世界第三大核事故。對這起事故的原因教訓進行深入分析,既能暴露出許多安全隱患問題,又能給我國核安全敲響警鐘。

警示之一:核事故的預防要追本溯源,只有不斷提高設計水平,確保工程質量,才能打牢安全基礎。

日本“3·11”地震發生后,福島核電站受到影響而保護性地自動停堆。按照福島核電站設計要求,外電網停止供電時,應當啟動應急柴油機發電機組,以維持堆芯余熱及時排除;但應急發電系統被海嘯摧毀,失去電源,余熱無法排出,導致核燃料熔化,這樣放射性物質就可能泄漏出來。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承認,采用二代技術建造的福島核電站機組在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到會遭受海嘯和地震的影響,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核電機組的安全性,本質上是由設計所賦予的。擴張過于迅猛,必然造成設計上的缺陷。日本核電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前蘇聯切爾諾貝利和美國三英里島兩次核事故后,美國等國數十年沒有建造核電站,但日本建設核電站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來,趕上并超過了其他國家。在目前世界上正在運行的441臺機組中,日本以55臺的數量越居世界第四位。然而,日本核電站所采用的都是一代或二代技術,從根本上決定了其無法有效抵御地震和海嘯等自然災害。日本的教訓告訴我們,我國在積極發展核電的同時,更要穩妥發展,安全發展。我國現投入商運的核電機組有13臺,2010年我國新開工建設10臺核電機組,在建核電機組數達到28臺,占全球在建核電總規模的40%以上。在空前高漲的核電投資熱潮下,我國部分地方政府和電力集團紛紛要求加快核電建設步伐,甚至提出每年開工建設8-10臺機組的速度和規模。然而,現階段我國核電仍然處于大規模發展前的準備階段,主要有三個突出問題:一是人才資源缺乏。核電建設周期長,專業人才需求大,現在新建項目不斷開工,高端人才不斷稀釋,人力資源爭奪相當激烈。在人力資源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過快擴大核電建設規模,將造成現有人力資源過量稀釋和無序流動,既難以滿足新建項目人才需求,又影響已開工項目建造質量。二是設計水平受限。目前我國還沒有全面掌握百萬千瓦級大型核電站設計技術,堆芯設計、部分關鍵設備設計尚未掌握設計驗證的能力,一些關鍵技術的設計目前仍處在“模仿”階段,具備大型核電站設計資質僅728院、一院和二院,其中具有核電站核蒸汽供應系統設計經歷的只有728院和一院,經歷過人才斷層和流失過程,情況剛剛改善,人員招聘和人才培養尚在推進中,距離全面承擔大規模核電發展的研發和設計任務還有較大差距。加上新近組建的中廣核設計院,現有設計能力只能滿足每年3-4臺二代改進型核電機組的設計需要。在引進了AP1000和EPR核電技術之后,設計能力將進一步分散。三是建設能力不足。我國核電設備制造國產化的總體能力還相當有限:真正具有資質和業績的核島安裝隊伍目前只有第二、三建設公司和第五建設公司,現有總體安裝能力也只能滿足每年3至4臺機組建設的需要。如果擴張過于迅猛,必然引發人力資源分配、國產化戰略推進、核安全監管安排等方面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威脅核電的建造質量和運行安全。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要保持我國核電穩定、健康發展,必須緊緊抓住核電安全運行,抓好核電建設質量,不能有絲毫的松懈,這是我國核電發展的根本。在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把我國核電發展的方針明確為:“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其文字簡潔、內涵深刻,把安全、高效兩大要素同列其中,高屋建瓴,突顯核電發展新的時代特征。要堅持“采用世界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積極發展核電”的戰略決策,對新上核電項目要嚴格審批,對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在建項目要停止建設。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采用新的技術手段,對設計作實質性改進,對選址作慎重考慮,不斷向國際核能界新的安全標準靠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化县| 九江市| 库车县| 罗甸县| 秦安县| 弋阳县| 扎囊县| 鄂伦春自治旗| 章丘市| 扶沟县| 南华县| 西平县| 县级市| 珲春市| 广饶县| 郴州市| 昆山市| 兖州市| 德阳市| 金沙县| 宜宾市| 景洪市| 永兴县| 莱芜市| 鹰潭市| 涿鹿县| 贵阳市| 新津县| 雅安市| 宁陵县| 商丘市| 二连浩特市| 巫山县| 瑞昌市| 天津市| 太白县| 肥西县| 岐山县| 图片| 大邑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