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信貸公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xx年,是我公司業務發展承前啟后的關鍵年,也是進一步開拓市場、聚集客戶的奠基之年,更是提升服務質量,樹立企業形象,創立自身品牌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全公司上下要團結一致,開拓進取,優化服務,強化監管,為實現公司穩健拓展,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打牢基礎。
一、指導思想
20xx年度,公司發展要在省、市金融辦的領導下,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切實以《寧夏省小額貸款公司暫行辦法》規定為切入點,規范管理,加強監督。要以公司各制度規范為標準,認真履職,按章操作,認真做好貸前調查、貸款審批、貸后管理、資金監管、風險防范等各環節工作,并嚴格按員工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強化員工服務水平和業務技能的提升,努力實現公司穩步、健康和可持續發展。20xx年度,公司擬繼續向中小企業、微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城鎮居民及“三農”行業發放貸款,全力確保全年貸款在資產質量分類上均處于正常水平,且年內不發生差錯及案件事故。
二、具體工作
(一)做細工作,促進信貸業務健康發展
一是各信貸業務人員要進一步收集整理國家、省、市信貸政策、制度、辦法及行業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信貸人員業務培訓,切實結合公司發展實際擬定年度信貸業務發展規劃,真正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人。
二是要認真做好貸款業務發展市場調查,切實結合公司業務開展,進一步開拓和細分信貸市場,逐漸培育公司優質客戶群,不斷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三是做好信貸資金的經營管理和分配調劑,隨時把握公司貸款投向和投量,以此提高優質貸款占比,并及時催收到期、逾期貸款本息,從而促進貸款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四是嚴格按照公司信貸管理制度要求,做好貸款調查、發放、貸后管理、回收等工作,為努力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做細做實工作。五是切實按要求建立好貸后管理臺帳,做好貸款信息統計,以此建立貸款及貸款客戶資料分類管理制度,實現貸款業務檔案管理規范化。六是認真做好貸款客戶信用等級評定和授權額度的資料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并進一步加強與風控、財務等部門的密切配合,做好不良貸款和應收未收利息的清收工作,為防范貸款風險創造條件,以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強化監管,努力降低貸款風險
一是要以強化監管為目標,不斷細化貸款風險管理辦法、風險評價標準、風險評估等制度和細則,全力做好貸款風險評審和貸審會日常工作。
二是要以降低貸款風險為根本,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公司貸款發放的調查、審查、風險預測、貸款風險分類認定、風險評價、防止風險的措施、貸后監管、貸款代償管理、公司資產質量的檢測、不良貸款壓縮目標等考核辦法,真正做到項目細化,指標量化,考核有依據。
三是要以跟蹤檢查為重點,適時監督檢查貸后業務管理工作執行情況,并根據監督檢查情況撰寫檢查報告,隨時向公司報告風險管理情況,以及時完善工作中的漏洞,并適時提出整改措施。四是要以整體聯動為要求,監督并協助信貸、財務等部門加大不良貸款的清收力度,并詳細擬定風險控制方案,定期報送風險監測報告,以規范貸款業務操作規程,逐步健全貸款風險評價體系,促進風險管理不斷科學化,為實現公司資產保質增質保駕護航。
(三)加強監督,實現財務管理規范化
一是各財會人員要在財務總監的領導下認真履職盡責,嚴格執行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相關職責。
二是要進一步結合公司財務工作實際,探索建立更加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財務管理實施細則,為做好公司財務計劃、組織和控制工作,更好地協調處理對內對外經濟活動創造條件。
三是要根據公司年度發展規劃,制定經營計劃,編制財務預算,以期及時、準確、完整地反映公司資產狀況和經營情況。四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切實加強資金管理,測評預警財務風險,優化資產配置,并嚴格執行國家財稅政策和企業資產管理等制度,加強公司財務內部審計,促進財務管理規范化。五是嚴格程序和規程辦理財務收支,依法繳納國家稅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送財務報表,并配合信貸部門做好貸款的收貸收息工作。
(四)加強管理,不斷提高員工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是要以公司辦公室為監督主體,加強企業員工的日常管理,促進公司行政、人事及員工行為守則落到實處,切實做好公司后勤保障工作。
二是要根據公司發展規劃、各崗位工作實際等制定年度人力資源規劃,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并制定員工績效考核辦法,凝聚員工合力,調動工作積極性,為促進公司利益最大化,提供人力支持。
三是加強對外宣傳工作力度,并詳細制定企業形象推廣計劃,定向推介公司產品及服務,提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認知度,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
四是嚴格按要求做好員工考勤、會議組織、公司財產登記、印章管理、信貸業務檔案管理等工作。
五是搞好對內對外銜接和協調工作,促進公司運轉及時高效。五是要搞好企業文化建設,逐步培育、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總體要求
一是各部門要以年度工作目標和計劃統攬全局,進一步細化工作,分解任務,確定指標,落實責任。
二是各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加大培訓力度,讓本部門員工進一步加強學習,熟悉政策,不斷增強和樹立服務借款人的意識和本領。
三是各部門員工要切實按公司制度規定在崗在位,規范言行,確保工作推進有力。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 數據包絡分析 可持續性
一、引言
微型金融是小額信貸的廣義范疇,是小額信貸金融多樣化和持續化的結果。我國農村微型金融是在農村扶貧開發過程中,借鑒國外微型金融模式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并逐漸發展起來的。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先后在山西、四川、貴州、陜西、內蒙古五省(區)開展了由民營資本經營的“只貸不存”商業化小額信貸試點,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銀監會于2006年《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的若干意見》,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促進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2008年5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規章的形式允許投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
目前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從小額貸款公司內部結構看,員工素質及管理水平不高,難以科學地確定小額貸款的利率水平以及資金約束等,造成了小額貸款公司內部監管效率低,小額貸款還款率不高,流動資金短缺,難以實現可持續性。從小額貸款外部環境來看,缺少外部支持系統和支持環境。
二、理論假設及模型
關于生產效率的研究中,一般分參數法和非參數法兩大類方法。其中,參數法包括隨機前沿法(SFA)、自由分布法(DFA)、厚前沿法(TFA)等,以隨機前沿法應用最廣泛。非參數法則包括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和自由處置殼(FDH)等方法,其中又以數據包絡法(DEA)應用最為廣泛。
數據包絡分析法(DEA)由Charnes、Coopo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該方法的原理主要是通過保持決策單元(DMU)的輸入或輸出不變,借助于數學規劃模型確定相對有效的生產前言面,將各個決策單元投影到DEA的生產前沿面上,并通過比較決策單元投影到DEA的生產前沿面上,并通過比較決策單元便宜DEA前沿面的程度來評價它們的相對有效性。在DEA中一般稱被衡量績效的組織為決策單元(DMU)。
本文所構建的DEA模型如下:
假設有n個決策單元(j=1,2,…,n),每個決策單元有相同的m項投入(輸入)(i=1,2,…,m),每個決策單元有相同的s項產出(輸出)(r=1,2,…,s),Xij表示j決策單元的第i項投入,Yrj代表第j決策單元的第r項產出,Vi表示第i種輸入指標的權重,Ur表示第r種輸入指標的權重,對于每個決策單元DMUj都有相應的效率評價指數:
三、實證分析
(一)數據說明
本文選取江蘇省12個市共計113家小額貸款公司為研究樣本。每個市抽取的小額信貸樣本的平均值作為該地區的數據。
(二)投入與產出指標的選取
使用DEA對生產效率進行研究,投入產出指標的選取是非常關鍵的步驟。根據已有文獻,投入和產出變量的選擇通常有三種方法:生產法、中介法和資產法。生產法強調小額貸款公司各類商業活動以及為客戶提供服務;收支法強調小額信貸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與之相關的各類支出;中介法是將小額貸款公司視為金融終結者,并從中獲利。與生產法和收支法相比,中介法下的指標體系對小額貸款公司業務范圍的涵蓋更為全面。
結合小額貸款公司的特點,同時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擇中介法,確定的投入指標為董事會人數、負債和規模,其中規模是小額信貸公司資產的對數,避免了各樣本差別過大,能客觀反映出小額貸款公司的運行效率,同時本文認為,董事會作為一個小額貸款公司最高決策者,對小額貸款公司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小額貸款公司最重要的勞動力;產出指標為貸款客戶數和凈利潤。
(三)實證研究結果
DEA模型可以分為投入導向模型和產出導向模型。投入導向模型指在一定的產出條件下,使投入最小的線性規劃問題。產出導向模型是指在一定的投入情況下,使產出最大的線性規劃問題。本文選取產出導向模型來進行研究分析。運用DEAP2.1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得到12個市小額貸款公司的效率評價。
表1 樣本地區小額貸款公司的效率評價結果
地區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規模報酬
南京 1.000 1.000 1.000 不變
無錫 0.873 0.960 0.910 遞增
常州 0.893 0.971 0.919 遞增
蘇州 1.000 1.000 1.000 不變
鎮江 1.000 1.000 1.000 不變
揚州 0.813 0.969 0.838 遞增
泰州 0.306 0.971 0.315 遞增
南通 1.000 1.000 1.000 不變
徐州 1.000 1.000 1.000 不變
連云港 1.000 1.000 1.000 不變
淮安 1.000 1.000 1.000 不變
鹽城 1.000 1.000 1.000 不變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信貸風險;風險管理;措施建議
一、小額貸款公司簡述
小額貸款公司作為一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被稱為“草根金融”,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同,旨在為農村貧困地區提供金融服務,達到扶貧效果,促進農村金融的和諧發展,拉動農村經濟的穩步上升。我國正在試點推行的小額貸款公司是源于民間金融,可以看作是農村金融的催化劑,推動民間金融向正規金融的過渡、轉化。
從性質上說,《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指出:小額貸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應執行國家金融方針和政策,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開展業務。
二、信貸風險歸類
1、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小額貸款公司由于自身資金流動性的不確定性變動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2、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未來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對小額貸款公司實現其既定目標的不利影響。
3、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是指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或貸款而違約的可能性,造成貸款逾期、呆滯或死賬等情況而帶來的風險。
4、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指的是由于金融機構本身內部程序的缺陷、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是工作人員操作失誤、詐騙、突發事件等因素所造成的風險。
三、信貸風險生成機理
1、內部制度設計存在缺陷。小額貸款公司“只貸不存”,資金來源主要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及經國家有關部門同意的其他資金來源;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
2、內部信用評估制度不健全,監督機制不完善。目前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內部信用評估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標準的信用評估體系,信貸人員只能根據借款人單方面提供的信用材料來確定其資信情況,安排貸款事項。此外,對貸款的檢查監督機制也不完善,對逾期貸款的跟蹤不夠明確,常出現借款人下落不明、代他人貸款等現象,增加了不良貸款率,提高了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3、信貸人員素質較低,缺乏規范性操作。由于小額貸款公司處于興起階段,規模較小,對人才的吸納能力不夠,目前大量信貸人員的文化水平不高,業務技能也有所欠缺,在職業道德方面也難做到足夠的保障,在利益驅使下,違反規定,未嚴格按照“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的操作程序進行信貸活動,必將干擾正常的貸款行為,埋下風險隱患。
4、自然環境等不可抗力。小額信貸作為一項支農金融服務,貸款的對象是農戶和鄉鎮企業,貸款的用途和收回主要依賴于農業生產經營的收入,農業生產經營對自然環境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當自然災害發生,會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經營成果,降低農民收入,削減了農戶的還貸能力。
5、法律定位不明確,缺乏監管主體。一直以來,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都缺少相關的法律明確其地位,我國大部分小額貸款公司注冊為非政府組織,而非政府組織小額信貸并未獲得法律保障的合法身份。絕大多數的小額信貸處于一種臨時性的法律地位,缺乏明確規范的主體資格。
四、完善信貸風險管理的措施建議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可以給予稅收優惠,如減免稅收,促進小額貸款公司的起步發展;另一方面,政府可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助、利息補貼,簡化貸款程序,擴展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渠道,擴大資金來源,鼓勵各機構團體對小額貸款公司提供資金支持。
2、完善法律保障。應盡快出臺有關小額貸款公司的法律,加快其立法進程,確保小額貸款公司的有序發展。對其信貸業務及監管做出明確規定,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的信貸業務發展。對于小額貸款客戶信用違約等違法行為應盡快制定相應的處罰規定,嚴打嚴抓,用法律手段維護小額貸款信貸資產的安全性。
3、加強風險監管。有效發揮各部門的監管合力,對小額貸款信貸業務的監管主體及職責做出明確規定,將人民銀行、銀監會、各地金融辦等聯合起來,形成監管體系,明確各監管主體的職責、權力,分工監管。其次,實行專門化監管,對信貸業務的貸款過程實現細分專門監管,如對貸款對象、貸款利率的監管,做到多方位規范監管。最后,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監管作用,各監管主體應積極配合政府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監管。
4、建立健全風險內控系統。首先,要設置科學的信貸風險管理組織,及時發現風險、治理風險,準確執行上級指示,構建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其次,要嚴格參考信用評級體系,合理地核準授信額度,規范貸前、貸中、貸后各項工作,加強貸款風險管理,這樣可以有效防范信用風險;再次,要不斷創新,加強對貸款流向、用途的監控。
在內部系統建設方面,要加快數據庫的建設步伐,為風險評估提供數據基礎,對每項貸款要有詳細記錄,對每個客戶的信用資料要跟蹤統計。除此之外,還要定期更新檢查硬軟件系統,防止系統故障帶來的操作風險。
5、加強信貸人才的培訓。首先,要完善自身發展,加大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充實風險管理崗位的人才需求,保證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也要創造良好的風險控制環境和氛圍。其次,對入崗、在職員工要開展崗前培訓和崗中培訓,不斷完善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道德素質,強化技能訓練,降低由于自身職業素養和操作失誤帶來的風險,提高其風險防范意識。第三,要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考核系統,對員工進行合理考評,采取相應的獎懲措施,以鼓勵對風險管理有突出貢獻的員工,懲罰不合格員工,以此降低操作風險。
6、規范客戶信用行為
小額貸款公司面向的客戶群體特殊,收入低,文化水平低,信用意識淺薄。所以,提高其信用水平,收入水平對信貸風險的防范起到關鍵性作用。可以在政府倡導協助下,改善社會信用環境,營造有信用的貸款氛圍,如前所述,加大對違約行為的懲罰力度、嚴格遵守信用評級制度等,都可用來規范農戶貸款的行為,從而降低信用風險的產生。(作者單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杜曉山.《小額信貸的發展與普惠金融體系框架》.《中國農村經濟》,2006,(8):70-73
[2]姚先斌、程恩江.《小額信貸的概念、原則及在中國的實踐》.《中國農村經濟》,1998,(4):52-57
[3]杜曉山.《小額信貸之父_杜曉山解讀:覆蓋率僅10% 中國公益小貸機構三大困局》.21世紀經濟報道,2010-12-1/012版
[4]胡聰慧.《小額貸款公司的信貸風險及其控制——基于平遙模式的調查與思考》.《經濟研究》,2008(1):85-87
[5]宋克玉.《我國小額貸款公司風險管理問題探析》.《北方經濟》,2008(10):68-69
[6]趙令宇、康愛冰.《論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經營中的風險及其控制》.《現代商貿工業》,2011(11):145-146
[7]夏雯雯、魏建國.《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的對策研究》.《湖北農村金融研究》,2012(12):60-61
[8]李金秋.《我國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風險管理對策探析》.《時代金融》,2011(12):151-152
[9]曹姣.《我國小額貸款公司農戶信貸風險防范》.《商場現代化》,2011(1):190-191
[10]桂萍、張濱.《小額貸款風險的研究綜述》.《金融講壇》,2011(6):106-110
小額信貸是指對低收入階層和微型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按照國際慣例,小額信貸可分為福利型和制度型兩大類。福利型小額信貸是以社會發展目標或扶貧為宗旨,更注重項目對改善窮人經濟和福利的影響,以孟加拉鄉村銀行為代表。制度型小額信貸主張走商業化道路, 用金融負盈虧率和資產回報率等財務指標來衡量小額信貸機構是否成功, 以玻利維亞的陽光銀行為代表。
外資小額信貸公司即是指有外方股東參與的小額信貸公司,主要包括外方獨資設立和合資設立兩種方式。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國內銀根緊縮,國內外利差較大,人民升值預期強烈,在此背景下,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發展較快,目前在我國廣東、四川、北京、天津等地區都有設立,以四川省為例,其轄內共有外資小額貸款公司7家,其中1家成立于2007年,1家成立于2008年,5家成立于2010年,其中4家為外商獨資企業,另3家為合資企業。注冊資本總計18136萬美元,規模最大的注冊資本為8304萬美元,規模最小的注冊資本為179萬美元,其中外方所占注冊資本總計17144萬美元,外方實繳注冊資本金額總計15846萬美元。
二、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的監管問題
外資小額信貸公司對于合理利用外資改善城鄉間金融服務水平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從印度小額信貸危機來看,監管缺失不但會導致較多的社會風險,同時也不利于小額信貸行業的良性發展。從目前來看,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的監管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對外資小額信貸公司定位不準,難以形成監管合力。2008 年5 月,銀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08〕23 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這一定義,外資小額信貸公司雖然其業務運營存在顯著的金融服務特性,卻不是金融機構,而是普通工商企業。在無法獲得外資金融機構應有權利的同時,也不能納入現有金融機構的監管范圍。《指導意見》將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權力授予了省級金融辦。但是各地制定的管理辦法又將監管權一分為二, 準入監管由省級金融辦負責, 而運營監管則由區縣政府負責,使得“準入權”與“日常監管權”分離。同時,由于區縣地方政府缺乏具備金融監管知識、經驗和能力的金融監管人才和相應的行政處罰手段,進一步使得“監管權與處罰權”分離,并最終形成“準入監管、日常監管與處罰”三者分離的監管狀況,難以實現對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的有效監管。外匯管理局只能對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的資本金匯兌環節進行監管,難以保證外商投資的真實性和流出資本的來源合法性。
二是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的業務特點使得難以兼顧監管與服務。外資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特性來看,其貸款發放往往具有“小、頻、快”的特點,結匯筆數多而繁瑣、結匯金額小、結匯時間性要求高,但小額貸款公司未獲得非銀行金融機構身份認定,不能參照非銀行金融機構將外匯注冊資本金納入營運資金范圍實行一定規模控制下的意愿結匯,只能比照普通外商投資企業對其外匯資本金實行支付結匯制。雖說外資小額貸款公司備用金結匯仍適用普通外商投資企業單筆不超過5萬美元、每月不超過10萬美元的結匯額度,但其無法跟隨公司貸款規模同步增長,無法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人民幣支出需求,而大額資本金結匯則由其經營特性決定,必然無法提供資本金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對外支付發票等結匯資料。使得外匯管理局難以在不突破現有政策框架下兼顧對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的服務和監管。
三、成本約束使得難以實現對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的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指導意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采用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500 萬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0萬元。”遠低于其他金融機構的準入要求,雖各地為了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相應提高了準入門檻,但是仍然無法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較。在這一背景下,較多外資小額信貸公司規模較小,成本控制較嚴,難以及時向監管機構報送相關業務資料,使得監管機構難以及時掌握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發展情況,對其進行動態監管和風險預警。
三、優化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監管的探討
為了有效防范外資小額信貸公司的監管風險,促進小額信貸行業的良好發展,本文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強化準入監管,不應過度放低準入門檻。從我國目前對金融服務類企業的管理來看,對其市場準入門檻的設定是所有監管手段的中最重要的一條。較高的資本要求有利于金融服務機構防范市場風險沖擊,從而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雖然根據《指導意見》規定外資小額信貸公司不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但是其經營特性中的金融服務本質是毋庸置疑的,《指導意見》對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的門檻雖有規定卻并不高,“小額貸款公司采用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500 萬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0萬元。”遠遠低于對其他金融服務機構,如銀行、證券、保險等公司的要求,本文認為這不但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而且從我國各地的實行來看,眾多的地方行政規章中,地方政府將小額貸款公司的準入門檻大大提高。如在西部省份陜西,小額貸款公司采用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的,注冊資本為3000 萬元,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注冊資本為6000 萬元。而在北京,小額貸款公司采用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的,注冊資本為5000 萬元,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注冊資本更高達1 億元。
關鍵詞:終極控制人 控制權 信貸規模
引言
除了美英等少數國家,世界上大多數公司的所有權與控制權主要集中在一個或少數幾個股東手中,表現為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LLS,1999)。在金字塔的股權結構下,終極控制人能以高于所有權比例的控制權來有效控制公司。這種控制權與所有權不對等的權利真空,是終極控制人的灰色權利空間。信貸機構是終極控制人侵占行為的監督方之一,將全面考慮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終極控制人是否存在利用灰色權利空間以攫取私利,將會反映在銀行信貸的利率和規模上。
故本文以信息不對稱為理論框架,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上市公司獲得信貸機構的信貸規模,來描述終極控制人對公司價值的影響路徑。
理論分析與假設形成
終極產權論的相關研究表明,股權集中和相對集中是大多數國家公司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大股東的控制權與所有權的偏離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La port et al,1999)。終極控制人的“侵占效應”和“激勵效應”并存(Claessens,2002)。
企業融資理論的研究是以信息不對稱和企業的成本為前提假設的。Bernanke、Gertler(1989)提出,問題會使外部融資成本高于內部融資成本。終極控制人可以通過上市公司負債融資來達到自身目的,進而影響公司價值。而資金供給者,則通過提高利率來作為風險溢價補償,或減少信貸規模來避免更大的風險。
在我國資本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債權人(如銀行、保險公司)等才是上市公司終極控制人侵占行為的監督方。Chen Lin 等(2010)對全球22個國家3468家公司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終極控制人兩權分離度越高的公司,其負債融資成本顯著高于其他公司。當信貸機構發現債務人公司的終極控制人可能利用兩權分離的灰色權利侵占上市公司資源時,信貸機構往往會通過提高減少信貸規模、提前收貸,提高利率等方式規避自身風險。因此終極控制人是否存在侵占行為而影響公司價值,可以部分反映在上市公司的信貸規模中。
假設1:我國上市公司信貸規模與終極控制人的控制權負相關,與兩權分離度負相關。
本文將終極控制人劃分為中央國有、地方國有和民營三類,以觀察不同性質的終極控制人與其所在上市公司的信貸規模的關系。在以國有銀行為主體中國特色金融體制下,民營上市公司融資約束普遍高于國有上市公司。1994 年銀行商業化改革以來,國有商業銀行受到中央政府的干預越來越少,他們所受到的干預主要來自地方政府(林毅夫、李志 ,2004)。王魯平等(2011)指出,由于中央政府可以控制的資源比較多(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所以通過干預央企來實現政府目標的動機比較弱。而到省市一級政府,政府財力越弱,其通過干預實現政府利益的動機越強。因此,信貸機構面對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對稱,對不同性質的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貸款規模也將不同。
假設2:中央國有上市公司的信貸規模與終極控制人的控制權負相關,與控制權和現金流權分離度負相關。
假設3:地方國有上市公司的信貸規模與終極控制人的控制權負相關,與兩權分離度正相關。
假設4:民營上市公司的信貸規模與終極控制人的控制權負相關,與兩權分離度負相關。
研究設計
(一)模型及變量
為檢驗以上假設,本文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1)
(2)
本文采用了LLSV 研究的范式,根據Claessens、Djankov and Lang(2000)的計算終極控制人控制權和分離度的方法,得到本文自變量。由于上市公司公布數據有限,我們選取反映信貸能力的信貸規模作為因變量。該指標剔除了負債中的長期債券、長期應付款等,充分反映了當前以間接融資占絕對比重的融資格局。變量說明見表1。
(二)樣本選擇
本文選擇2006-2008年具有金字塔結構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在剔除金融行業、缺失數據和ST公司后,共1196個觀察值。本文所有數據都來自于CSMAR數據庫。
本文選取貨幣政策相對穩定的區間(2006-2008年)作為樣本區間,最大程度上保障數據的穩定性,檢驗上市公司終極控制人的控制權和所有權分離與其信貸規模的關系。
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從金字塔結構上市公司兩權分離的描述性統計(見表2)來看,民營上市公司兩權分離比例遠高于國有上市公司,其股權安排更傾向于將控制權和所有權分離。國有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很大程度是受國企改制的影響,國有上市公司相比民營上市公司較少采用控制權與現金流權分離的股權結構。而民營上市公司的終極控制人最終受益主體明確,在選擇股權結構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從而可以采取復雜的隱蔽手段分離控制權與所有權,終極控制人謀取控制權私有收益的可能性高于國有上市公司。
(二)多因素分析
為進一步考察,本文利用回歸分析檢驗以上的研究假設。經hausman檢驗,本文樣本可選用固定效應模型,利用虛擬變量最小二乘法(LSDV) 進行估計。表3為本文模型1、模型2的實證結果。
本文首先對樣本總體進行檢驗。方程(1)對模型1的回歸結果表明,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控制權和信貸規模呈顯著負相關關系。方程(2)終極控制人的兩權分離度的回歸系數為負,表明在5% 的顯著性水平上, 兩權分離程度和信貸規模呈顯著負相關關系。這說明終極控制人的控制權越大,兩權分離度越高,其對上市公司的信貸能力的負面影響越大。這與我們的假設1一致。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信貸規模與兩權分離度在5%的顯著水平上負相關,即終極控制人的兩權分離度越大,信貸規模越小。實證結果支持中央國有上市公司的信貸規模與終極控制人的與控制權和所有權分離度負相關的假設。
從地方國有上市公司的回歸結果來看(如表3(5)、(6)所示),地方國有上市公司的信貸規模與控制權在1%顯著水平上呈負相關關系,與兩權分離度不存在顯著關系。地方國有上市公司的終極控制人兩權分離度越大,作為資金提供方的商業銀行應該越“惜貸”。但由于我國地方國有上市公所受中央管制相對較少,且目標函數具有地方發展目標性。銀行在當地政府的壓力下,存在政策導向放貸的可能性。地方政府的潛在支持稀釋了兩權分離度的影響。
民營上市公司的信貸規模與控制權在10%顯著水平上為負相關關系,與兩權分離度在5%水平上呈負相關。說明民營上市公司終極控制人持股比例越高,兩權分離度越大,信貸能力越小。這進一步驗證了本文的假設4。本文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眾多學者關于終極控制人兩權分離降低了公司價值的研究結果。且銀行等信貸機構對民營上市公司的信貸行為不受行政影響,對其信用審查更為獨立、嚴格。由于終極控制人兩權分離存在侵害效應,加之信用等級相比國有企業較低,民營上市公司獲得信貸的難度更大。因此,從根本上降低民營上市公司的負債融資難度,應該更多的從改善公司治理入手。
穩健性分析
本文對上述研究結果進行穩健性分析。被解釋變量用短期借款與資產總值的比來衡量。主要研究結論與假設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實質性改變。
結論
本文以2006-2008年具有金字塔股權結構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其終極控制人、兩權分離和信貸規模關系進行研究。實證結果發現,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信貸能力受其終極控制人行為的影響。不同性質的終極控制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資能力。在信息不對稱下,終極控制人的侵占行為最終形成了其所在上市公司信貸的風險溢價,這將降低上市公司的信貸能力。信貸能力下降最終影響上市公司價值,也會抑制終極控制人的侵占行為。在我國治理機制缺乏或運行不利的轉型經濟制度背景下,研究發現有助于約束終極控制股東攫取行為機制的建立。
本文的研究結果以終極控制權的持股比例作為控制權的衡量標準,忽略了其余股份的持股差異。且由于數據收集困難,我們無法使用借款利率作為被解釋變量來研究本問題。因此,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完善,仍需對終極控制與債務融資的關系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La Porta, R., F.Lopez de Silanes, A. Shl eifer, and Vishny, R. ,1997, " 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 52
2.Claessens, S (Claessens, S); Djankov, S (Djankov, S); Lang, LHP (Lang, LHP),2000,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58
3.Bernanke, B. and M. Gertler 1989, "Agency Cost, Net Wrorth,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9
4.Lin, C., Lin, P., Song, F., 2010.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R&D: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93
5.林毅夫,李志 .政策性負擔、道德風險與預算軟約束[J].經濟研究, 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