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拜倫的詩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失敗者;英雄模式;誘惑者;引導者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0-0055-01
《道連?格雷的畫像》是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的第一本小說,發表于1891年。“對一部藝術作品意見的分歧說明這部作品有新意,有復雜性和生命力。”王爾德如是說。正如他本人所期望的那樣,這篇充斥著華麗警句的小說稱得上是一處豐富的礦藏,大量的悖論式美學觀點與奇異的象征意象,誘使讀者們做出多層面的解讀。
小說的情節主線是美少年道連?格雷的經歷,或云道連?格雷的墮落史:在享樂主義與道德敗壞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的過程――一個并不鮮見的失敗者的故事。正如文學創作中常出現的英雄形象一樣,失敗者的形象與道路也是文學中的一大主題,這一主題最早也最著名的出場是在圣經的《創世紀》第三章,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被蛇引誘偷吃禁果,以致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失敗者是英雄的反面,他們由于自身意志的軟弱或性格的缺陷而未能通過考驗,其經歷多被用來警示世人。
坎貝爾認為,世界上各民族的英雄神話都是遵循著共同的模式:“英雄從日常生活的世界出發,冒種種危險,進入一個超自然的神奇領域;在那神奇的領域中,和各種難以置信的有威力的超自然體相遭遇,并且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于是英雄完成那神秘的冒險,帶著能夠為他的同類造福的力量歸來。”歸結起來,坎貝爾的英雄冒險神話有幾個關鍵要素:響喚并在冒險過程中不斷成長的主角(英雄),必須完成的任務(即充滿考驗的冒險經歷),英雄所得到的幫助,以及最后的勝利。反之亦然,失敗者的故事同樣有著類似的若干要素:
(1)軟弱的主角:他擁有先天的優勢和與之不相稱的性格上的弱點。首先,不同于勇于響喚、承擔責任的英雄,失敗者故事的主角在命運發生轉折的關鍵時期,往往因其意志的軟弱或錯誤的價值觀而錯過向有益方向發展的機會;其次,他總在遭遇失敗之時歸咎于人。在這篇小說中,主角道連是一個“仿佛是象牙和玫瑰葉子做的”美少年,他的魅力影響了畫家巴茲爾?霍爾華德,使他能“用以前難以覺察的方式來重塑生活”。剛出場的道連是個單純認真、秉性良好的年輕人,從表面上看,他后來的墮落似乎都是因為聽從了亨利?沃登勛爵有關享樂主義的主張和青春短暫的駭人警告,其實導致日后悲劇的是其本身的性格弱點:自私。早在他正式出場之前,巴茲爾?霍爾華德就提到“有時,他(道連)卻很自私,以使我痛苦為樂”正因為他天性中隱藏著的自私,他才會和反對自我克制、提倡向誘惑投降的亨利勛爵一拍即合;當得知西比爾?文由于他冷酷的斥責和無情的拋棄而自殺時,他一方面受到良心的譴責,一方面又荒謬地歸咎于死者:“西比爾本該可以幫我。她無權自殺,她很自私”,他的愧疚也很快在亨利勛爵的勸解下消失:“這個可怕的悲劇使我無法做我該做的事情,那可不是我的過錯”。
(2)誘惑者:這是一個推動主人公做出錯誤決定的人物,他以邏輯嚴密且有說服力的謬論誘惑人,從而產生道德上的墮落。在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中,充當這一角色的是蛇;在《浮士德》中,是引誘浮士德出賣靈魂的靡菲斯特;在《道連?格雷的畫像》中,是“把所有的朋友都影響壞了”的亨利?沃登勛爵(Lord Henry Wottom)。他贊美青春的奇談和對享樂主義的宣揚引起道連恐懼青春逝去的哀嘆,促使他許下用靈魂交換永恒的青春與美的愿望;他把西比爾?文的死訊帶給道連并勸他不要卷入這件事,竭力降低道連應有的負罪感,使他維持一種冷酷至極的旁觀態度:“這件已經發生的事并沒有對我產生應有的影響。對我來說,它就像一場絕妙的戲的絕妙的結局。它具有希臘悲劇動人的美,我參與了這場悲劇,但并沒有受到傷害”;他送給道連的 “黃紙裝幀的書”更是一個明顯的象征,那是“一本有毒的書”,書中所刻畫的那個“想在十九世紀實現屬于每個世紀而不屬于他自己時代的一切欲望和思想”的巴黎青年是道連的投影,道連正是依照這本書里“在他身臨其境之前就寫成”的故事,實踐著諸多崇尚感官享受的生活方式,“把罪惡當作實現他審美觀的一種方式”。
(3)被拒絕的引導者:英雄模式里總有幫助者,失敗者的故事中也并非沒有試圖既挽狂瀾的人,他希望把主角引回正道上,但其努力是徒勞的。主角不僅拒絕他,甚至還把受誘惑的責任歸結于他,正如亞當在吃了禁果后對上帝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畫家巴茲爾?霍爾華德(Basil Hallward)是道連的引導者,由始至終地保持著對道連的喜愛和關心,然而他的友誼并未得到對等的回報:“……我覺得自己已經把整個靈魂給了別人,而人家卻把它當作一朵花似的插在紐扣上,一種為虛榮增加魅力的裝飾品,夏天的一種虛飾。”如果說亨利勛爵“代表著你(道連)沒有膽量涉足的罪孽”,霍爾華德則是與之抗衡的良知的化身,能夠幫助道連“抵御亨利勛爵的影響,以及來自他自身個性的更嚴重的毒害”。他創作的畫像反映出道連靈魂的面貌,“霍爾華德為他(道連)所作的畫像會成為他生活的向導,會向圣靈對于一些人,良心對于另一些人,懼怕上帝對于我們所有的人那樣對他起作用”。從一開始霍爾華德就希望隔絕亨利勛爵帶來的不良影響,卻一次又一次失敗了。道連與亨利勛爵越接近,就越遠離霍爾華德,受到冷遇的霍爾華德依然苦口婆心的勸說道連潔身自好。即使目睹了因為罪孽而變得丑惡不堪的畫像時,霍爾華德仍未放棄,力勸道連進行悔過自新的祈禱。
(4)主角的墮落過程:由一個接一個的錯誤組成。從輕微的過犯到嚴重的錯誤,主角的性格不僅沒有在時間的流逝中成長和完善,反而逐漸喪失天性中美好的成分,最終泥足深陷無法自拔。小說中對于道連墮落經歷的直接表現相當有限,王爾德熱衷于使用他所擅長的富有詩意與想象力的細節描寫,表現道連對于感官享樂的追求,與其華美精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畫像每況愈下的變化:從嘴角露出的一絲兇相,到爬上額頭、嘴巴的討厭的線條和越來越稀少的頭發,再到手上出現并擴大的象征鮮血的猩紅色露水和虛偽狡詐的神態――“蛆之于尸體就是罪孽之于畫布上的形象”,當道連或興致勃勃或惶恐不安地打量畫像時,觀者得以通過他的眼睛一窺其墮落的生活。
《道連?格雷的畫像》不能被單純地視為一個由于愛慕虛榮導致道德淪喪的老套故事,因為王爾德的目的不在于勸誡世人勿要重蹈覆轍,而是為了在一個傳統的模式中填充他本人的美學觀念。“藝術家創作的所有人物都是在解釋他自己的思想和意象”,王爾德甚至將自己的形象投射于其中,在給他的崇拜者的信中提到:“巴茲爾是我心目中自己的形象,道連?格雷是我期望中的形象,亨利勛爵是世人眼中我的形象”,這使得他講述的失敗者故事與一般模式中的有所區別。例如格外強大的誘惑者亨利勛爵,他的每一次出場都具有洗腦作用,他的口才能夠讓謬論散發出真理一般的光彩。出人意料的是王爾德并不描寫他自身的墮落行為,似乎他唯一的罪惡就是教唆和影響他人,并借巴茲爾的口評論他:“……從來不言道德,卻也從來不做錯事。你的玩世不恭不過是故作姿態而已。”作者以曖昧的態度悄然肯定了亨利勛爵刻薄的俏皮話以及種種偏激而有一定道理的藝術理論。亨利勛爵對青春的崇尚深刻影響了道連,他為自己可以享受“常駐的青春、巨大的熱情、微妙而神秘的享受、狂熱的快樂以及更狂熱的墮落”而自得,卻沒有意識到拒絕成長的含義――在英雄的故事中,成長是自我完善的過程,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一個拒絕成長的人就如同不愿啄破蛋殼的雛鳥,其后果可想而知。當道連意識到青春“是一段幼稚不成熟的時期,一段情緒淺薄、思想病態的時期。為什么他老穿著青春的號衣呢?青春已經損害了他”的時候,他已然錯過了回頭的機會,只能走向失敗者敗亡的結局。
參考文獻:
【關鍵詞】李白;金玉意象;政治抱負;暗諷時政;人生態度
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既經歷了繁榮昌盛的盛唐氣象,也經歷了危機戰亂的荒敗景象。他的詩歌,被烙上了時代烙印,也注入了自己獨特的情感感受。而詩文中的金玉意象當然也是如此。所以解析金玉意象,除了要了解李白的個性品格外、精神思想外,還要結合時代背景來分析。
一、金玉本身的含義
金在《說文解字》①中:“金,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埋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于土,從土左右……”在這里。金是金屬的總稱,含義大于今天。而在《現代漢語詞典》②中,有如下幾種解釋:⑴比喻尊重、貴重:金口玉言;⑵像金子的顏色:碧眼金發。
總之,“黃金一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象征財富。和同樣象征財富的玉相比,黃金似乎更能代表世俗生活中的財富。所以在表達面對財富人們的表現的時候,人們常以黃金為例。”③但為什么在中國有“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呢?
玉在《說文解字》中:“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挈(潔)之方也。”而孔子也說:“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出自《禮記·聘義》)。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今人,還是古人,對玉的尊崇,來自于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所以,從上面的解釋來看,金和玉的確象征著財富、高貴、純潔。而李白為人正是如此:清高自傲、瀟灑豪邁、揮金如土,他喜歡用金來顯示華貴的生活,用玉來彰顯不屈的品格,將他們結合在一起,是李白對于審美、富貴和財富等愿望和訴求實現的結果。
二、金玉在李白詩歌中的不同含義
1. 金白色交織,使詩文色彩明麗,更具畫面感。
在《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玲望秋月。”玉階在這里當然不是用玉砌成的階臺,而是當玲瓏的秋月灑在石階上,也使石階熠熠生輝。縱觀整首詩,都是以白色意象組成的散逸著一種亮色調。兒這就是李白一直對明亮感覺的追求。
2. 表示財富。一方面襯托自己瀟灑自在的生活一方面反襯統治階級的奢華,借此來表達詩人的不滿以及對人民的同情。
從正面看,借財富來襯托自己瀟灑自在的生活,主要是通過自己對財富的輕視,來反映詩人仗義疏財,珍惜時光。
在《留別王司馬嵩》:“魯連賣談笑,豈是顧千金……”。“魯仲連等人是輔佐君王成就大業的人物成為李白心中的偶像,像他們那樣立身揚名,功成不居,正是李白的理想和抱負”(2008年第28卷第二期,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張雅青)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借金玉表達財富的意象,來存托自己對錢財的取舍態度以及灑脫的人生態度。
從反面來看,用金、玉反襯統治階級的奢華,借此來表達詩人的不滿以及對人民的同情。
李白經歷了大唐帝國的繁榮昌盛和危機戰亂,有人說:“李白等雖有文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誕而然也”。其實是在說他也有自己的歷史性的性格弱點。相對于累世治政經驗的士族們來說,他們在政治上其實是相當幼稚的。對于隆盛氣象背后方興未艾的社會危機,諸如奢靡漸開,宦官干政,開邊無度等,也缺乏清醒適徹的認識(趙昌平.《李白詩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如《行路難》其二寫道“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這句話在說燕昭王早就死了,沒有誰能像他那樣重用賢士了。在這首詩的前面提到“羞逐長安社中兒,殺雞白雉賭梨栗”這就表明了詩人不愿意追隨長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雞走狗一類的賭博游戲。
而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古風》。其中不少作品是對于這種腐朽現象的揭發。在《古風》第十八中:“……雞鳴海色動。謁帝羅公侯。月落西上陽,余輝半城樓。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馬如飛龍。黃金絡馬頭。行人皆辟易。志氣橫嵩丘……”還有在《古風》其二十四中:“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這些都在描寫上層統治階級驕奢腐朽的生活。在《古風》其四十六中:“斗雞金宮里,蹴鞠瑤臺邊。”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刺時言志。
對此詩人除了表示憤懣不滿之外,還寄予了對老百姓的同情,如:“云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云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毒草殺漢馬,張兵奪云旗。至今西二河,流血擁僵尸。將無七擒略,魯女惜園葵。咸陽天下樞,累歲人不足。雖有數斗玉,不如一盤粟。”(《書懷贈南陵常贊府》)相對于上層社會的金、玉,那些勞苦人民只能“水濁不能飲,壺漿半成土”(《督護歌》)“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宿五松山下荀媼家》)等等。最為強烈的是“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除了明確的感情態度外,金玉還有被作為一個物象,只是象征財富,不含褒貶義。如《王昭君》二首“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如“秦開蜀道置金牛。”(《清平調》其一)等。
3. 寄托對生命價值的看法——人生苦短,需及時縱樂
在《把酒問月》中說:“惟愿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里”這里詩人他擯棄了世俗的是是非非,而是以酒就月,暢意人生。在《前有一樽清酒二首》中寫道:“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當年意氣不肯平,白發如絲嘆何益。”時光易逝,好景難再,不如美酒一杯,縱意人生。又如《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鵠者》“披君作我貂,對君白玉壺……持此足為樂,何煩笙與竽”。除此之外,還有“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余”(《擬古十二首》)。而今,我們熟知的《將進酒》,也明顯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看法。“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zun)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zhuan)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都是因為李白能夠看到世化無常,這也與前面所提到的政治有關,所以他更加珍惜時光,及時行樂。
總之,我們從這三個側面可以窺探李白的內心世界,以及他詩文的內容和情感傾向。
【參考文獻】
[1]. 蘇斌編,唐詩百家全集:李白詩全集[C].海南出版社出版,1992.
[2].(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C].中華書局,2011.
[3].唐震.唐震品李白[M].東方出版社,2006.
[4].趙麗梅,李白的詩與道家思想[J].學術探索,2011(12).
[關鍵詞] 語言個性 影視翻譯 對白翻譯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30
一、語言個性理論和翻譯
語言個性理論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所謂語言個性是指人在生成和理解話語時所具備的能力總和,這些話語在語言結構繁簡程度、反映現實深淺及準確程度、所具備的目的和意向等方面存在著差異(Ю.Н.Караулов, 1987:38)。語言個性理論是當代語言學從意義研究轉向知識研究的一種新范式。(韓紅,1999:88)語言個性是客觀概括的,真正參與交際活動的是言語個性。言語個性就是交往中的語言個性。
翻譯活動就是要利用語言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展現原文的文化思想和藝術特色;利用語言個性特征去“破譯”原作中的話語表現或隱含的文化意識,對其進行形式與內容上的變異以求同化之。翻譯活動中譯者貫穿于“他”文化和“我”文化言語個際活動中。為保證交際成功,譯者可使用各種翻譯策略以達到最佳交際效果。(張新紅,何自然,2001:289)。 在翻譯活動中譯者應具有發達的語言個性,即掌握“1)語言系統及規則;2)言語系統及社會規范;3)話語技巧;4)語用原則等”(隋然,2001:121-124)。
二、影視對白特點
影視作品翻譯是獨立的藝術創作,只能根據影視規律進行。“電影翻譯的中心問題是對話的翻譯問題。”(Г. Заргарьян, 1979:109)這是因為對話總是發生在直接的語言交際中,能反映語言在使用中的特點。但電影對白作為視聽語言不同于日常對話,它“打破了自然語言的時空束縛,可以在交流傳送過程進行之前被‘制造’出來。”(李雅田,1999:20)因其用于演出的特性,具有多模態性、瞬間性、通俗性、無注性、簡潔性及個性化等特點。下文將在影視對白的這些特點中論述影視翻譯中譯者語言個性如何發揮作用。
三、譯者的語言個性在影視翻譯中的體現
1)多模態性:影視作品綜合聲音、畫面、色彩等信息。影視譯者應該認識到演員的對白和表演的密切關系。后者對前者起著輔助和制約的作用。具體說,演員的對白受到演員說話時的口型、停頓和示意動作的制約。
(1)口型吻合
口型吻合要求譯文與原文長度必須差不多。這要求在翻譯時必須將每一句中文的字數譯得和外文句子的音節數基本一樣。
例1 .
Сразу не открыть будет хуже!(不快點開門會更糟糕!)
這是《命運的捉弄》里的一句。原文9個音節對應9個字數的中文,剛剛好。
如果演員發音時嘴巴張得很大,翻譯時盡量考慮采用開口音,如дурак譯為“傻瓜”就比譯為“笨蛋”,口型更吻合;反之,則用閉口音,如Я поведу. “我帶路”就比“跟我走”更好。
(2)停頓
中外文語法和結構的差異導致停頓不對位,需要將停頓盡量譯得自然。(張春柏,1998:50-53)如:) ——Десять тысяч... восемьсот. 可譯為“一共是……一萬零八百。”
2)無注性:影視翻譯通常無法注釋。下列因素不加注解很難譯出:
① 文化差異
例2.
——Будете у нас на Колыме--- Заходите.
——Нет, лучше вы к нам!
譯文:
歡迎到我們卡累瑪來做客。
不,還是您到我們這來吧!
該對白出自《鉆石胳膊》。這里“卡累瑪”是監獄。對于外國觀眾這是文化“空白點”。如何將“卡累瑪”譯出監獄味道取決于譯者語言個性發達程度。
② 語音差異(以近音詞為例)
例 3. Сережа: На какой алкоголь, тьфу, Альголь на какой надо править? Как бы нам с курса не сбиться. Два пальща левее.
Лева: Альголь, это там. Вон там огонек, туда иди.
譯文:
——得朝酒精,呸,朝那個阿爾戈爾開?可別偏離航向了。往左兩指。
——阿爾戈爾,在那兒。就在那一閃一閃的,朝那邊開。
這是《民族漁人本色》中的對白。這里的Альголь是指英仙座的一個星體。Сережа尋找它,靠它指路。但它與алкоголь(酒精)相近,因此,Сережа一時口誤。但譯為中文時,中國觀眾不會與俄羅斯觀眾感同身受,因為他們體會不到其中的情趣。
③ 構詞差異(以人名的指小表愛形式為例)
漢語在表達愛稱時,會在姓前加“小”、“老”等字眼,如“小王”、“老李”等;或去姓稱名,如:淑儀、玉芬、丹、琳等;或將單字疊加:寧寧、佳佳等。
俄語表達指小表愛時,則借助-ушка, -онька (- енька), -очка, -ок (-ук)等后綴構成,如:Аннушка, Сереженька, Ниночка, Мишук等。同一名字有許多指小表愛形式。如Анна 有Аннушка, Анночка, Анненька等十幾種表達形式。(胡孟浩,1991:270-274)這有時為翻譯造成了困難。如果音譯,觀眾會問:這些名字是不是一個人的?如果不音譯,一律稱劇中人為Анна,又無法傳達該名字指小表愛形式的修辭意義(表示隨便、親昵,間或有粗俗的意味),更無法用該形式傳達劇中人物的親疏關系。
例4.
——Теть Саша,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Какую Людмилу? Здесь Людмил много! Ах, вам Людмилочку, сейчас, сейчас...
——Свиридова! Люда! К телефону, скорей!
譯文:
——薩薩嬸嬸,您好!
——找哪個柳德米拉?這里的柳德米拉多著呢!您找的是可愛的小柳德米拉。馬上……
——斯維里多娃!柳達!電話,快點!
上例出自《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這里Людмила的名字分別有Людмилочка, Люда幾種形式。例4中打電話的人用Людмила是出于禮貌和正常的交際,而薩薩嬸嬸稱Людмила為Людмилочка及Люда則表示二者關系的親密,以及薩薩嬸嬸對Людмила的喜愛。譯文將Людмилочка譯為“可愛的小柳德米拉”很是恰當。
3)個性化:人物語言個性化,是指電影中人物的語言富有個性特征。在任何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里,凡是性格鮮明、形象飽滿的人物,都必定具有個性化的語言。從語言學角度看,一個人說話方式和使用語言的習慣往往會顯示出這個人的出身、年齡、職業和受教育的程度,與談話對方的親疏關系等方面的情況,這些無疑是構成個人語言特點的主要因素。無論是電影創作還是電影翻譯,都應把人物語言的個性化放到首要位置。(劉肖巖,2004:42)
例5.
Людмила: Вы купили новые сапоги, Вера?
Вера: Да, вот еще не решила, Людмила Прокофьевна, вам нравиться?
Л: Очень вызывающие.
В: Да?
Л: Я бы такие не взяла. А на вашем месте нитересовалась сапогами не во время работы, а после нее.
В: Значит, хорошие сапоги, надо брать.
譯文:
柳:你買了一雙新皮靴,維拉?
維:是的,這不還沒決定主意呢,柳德米拉普拉科菲耶夫娜,你喜歡嗎?
柳:太招搖了。
維:真的?
柳:我是不會買的。而從你的角度來說,欣賞鞋不應該在上班時間,而應在下班之后。
維:也就是說,這是雙不錯的鞋,應該買。
這段對白出自《辦公室的故事》。Людмила是一位古板、沒有女人味、公事公辦的女經理。她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她這種性格,不喜歡時髦的東西,上班期間不許干私事。而維拉是個時髦大膽的女秘書,她喜歡一切新潮招搖的東西。用Новосельцев的話講,“她拿的是秘書的工資,可穿的全是進口貨。”兩個女人的對話鮮明地刻畫出雙方的性格特征和身份地位,很是個性化。
四、結語
語言的交際功能決定了語言個性以言語個性的身份參與交際活動。言語個性有“我”文化和“他”文化之分。在跨文化、跨語言的翻譯活動中,譯者兼具“我”文化和“他”文化的言語個性,這就決定了譯者必須具備發達的雙重語言個性,即母語語言個性和第二語言個性。譯者語言個性的發達與否將直接決定原文作者和譯文讀者之間的交際是否成功。影視翻譯自身的特點對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更能體現譯者的語言個性在翻譯活動中的作用。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DL11AC38)。
參考文獻
[1]Караулов Ю.Н.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и 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 М., 1987
[2]Заргарьян Н.Г. Искусство перевода фильма. // Мастерство перевода (сборник). М., Советский писатель, 1981.
[3]韓紅. 俄羅斯文化語言學新視角[J]. 外語學刊. 1999,(4)
[4]胡孟浩. 蘇聯科學院俄語語法(上卷)[D].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5]劉肖巖. 論戲劇對白翻譯[M]. 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6]李雅田. 影視語言教程[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
[7]錢紹昌. 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越來越重要的領域[J]. 中國翻譯,2000(1).
[8]隋然.現代俄語研究的人文中心論問題[A]. 中國外語博士論壇[C].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9]張春柏. 影視翻譯初探[J]. 中國翻譯,1998(2).
[10]張新紅,何自然. 語用翻譯: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J]. 現代外語. 2001,(3)
關鍵詞 便攜式倒立擺;現代控制理論;任務驅動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4-0018-03
Educational Reform for Modem Control Theory based on Por-table Inverted Pendulum//PAN Juntao, LIU Fang, ZHANG Bai, WEI Haicheng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teaching reform method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mong curriculum of modem control theory. With idea of task-driving, the modeling,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por-
table inverted pendulum are introduced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effectively inspiring students’ passio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workable which yields excellent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portable inverted pendulum; modem control theory; task-
driving
1 前言
自動控制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所謂自動控制,是指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利用外加的設備或裝置(控制器),使機器、設備或生產過程(被控對象)的某個工作狀態或參數(被控量)自動地按照預定的規律運行[1]。作為當前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自動控制技術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眾多領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時至今日,在生產、軍事、管理、生活等各個領域,隨處可見自動控制的身影。
隨著國家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全社會對自動控制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長。為此,全國各高校相繼設立自動化專業,以期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工程素質,掌握自動化學科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術的自動控制技術人才。同時,各高校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制訂諸多特色鮮明的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指出的是,各高校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雖有一定的差別,但都會把現代控制理論課程作為其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內容[2-4]。
北方民族大學作為一所委屬民族院校,根據旨在服務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目的,培養優秀少數民族人才的辦學定位,針對高年級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開設了48課時的現代控制理論課程,其中理論課時數為40,實驗課時數為8。該課程在教學要求上對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等數理基礎課程有較強的依賴,并且課程中的抽象概念繁多,加之民族院校學生基礎薄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感覺吃力。此外,課程實踐課時數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工程素養能力的培養。因此,如何在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高質量地完成現代控制理論課程的教學任務,并培養出具備一定工程素養的合格自動化專業技術人才,是擺在任課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難題之一。
本文以北方民族大學自動化專業開設的現代控制理論課程為背景,針對當前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課程教學中引入便攜式倒立擺實驗平臺,并在該平臺下提出一種以任務驅動法[5]為核心思想的控制理論類課程教學改革方法,以改善現有現代控制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在夯實自動控制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工程素養的培養。
2 課程特c及教學現狀分析
課程特點 現代控制理論是北方民族大學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該課程以狀態空間為核心,培養學生分析和設計一般自動控制系統的能力。鑒于學校地處西部偏遠地區,綜合考慮區域性學科發展,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教育科研的特點,將現代控制理論的教學目標定為了解自動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多輸入多輸出控制系統的建模方法,具備一定運用基本數理知識和MATLAB輔助設計軟件對控制系統進行分析與設計的能力。相比其他專業課程,該課程具有如下特點。
1)課程理論性強。控制理論類課程是一類理論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定性、定量分析與設計一般控制系統的基本能力。課程教學內容對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復變函數、電路原理、模擬電子基礎、數字電路邏輯設計等基礎課程有較強的依賴,這就要求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一定的數、理、電三方面的基本知識。
2)課程知識概念抽象。由于控制理論類課程是以數理知識為基礎的,因此,課程所涉及的許多重要控制概念,如系統穩定性、能控性、能觀性、魯棒性等,都以數學形式給出,致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理解掌握課程內容上較為吃力。
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基礎薄弱。作為一所民族院校,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學生來源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基礎較弱。因此,在學習控制理論類課程的時候,學生很難對該課程涉及的數理基礎知識及抽象的課程概念做到基本的掌握,從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難度,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降低。
2)重理論輕實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學完課程之后能夠很快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目前學校雖然對自動化專業的控制理論類課程配套了相關的實驗學時,但由于學時數少,且實驗內容也僅僅停留在對理論知識的簡單驗證。這樣的實踐環節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整體課程理論知識的把握,無法充分利用有限的實踐機會加深理解專業理論,從而使得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改善控制理論類課程教學效果,培養具備一定工程素養的自動化技術人才,針對控制理論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勢在必行。
3 課程教學改革
鑒于控制理論類課程特點及其教學現狀,該門課程的教學不僅要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倒立擺系統是一種從工程實際中抽象出來的控制模型,是一個絕對不穩定的控制系統,其高階次、強耦合、多變量等特性,使得對它的控制極富有挑戰性。目前,國內外的控制實驗中心均普遍將其作為控制算法驗證的實驗平臺。
有鑒于此,本文以“便攜式倒立擺”為載體,圍繞該平臺,設置一系列“任務”,并將其穿插在控制理論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探索基于任務驅動法的控制理論類課程改革新方法。
不同于傳統倒立擺實驗平臺,便攜式平臺的便攜性和易維護性打破了現有實驗場地的空間約束,方便地將“實踐”教學環節引入課堂,借此拉近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克服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知行分離的弊端。此外,其特有的USB通信方式,可使學生非常方便地利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將課堂知識應用于實際控制設備,無形中開放了“實驗室”。如此,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不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且易于維護。這不僅最大程度上增大了實驗設備的利用率,更建立了學生對理論性課程教學的興趣,在“授之以~”的過程中“授之以漁”。
受篇幅限制,本文以系統建模為例,圍繞倒立擺系統,設置“建立便攜式倒立擺系統數學模型”教學任務,并將該任務貫穿于課程“動態系統的狀態空間描述”的教學中。
眾所周知,系統建模是學習控制理論類課程的第一環節,也是分析和設計控制系統的前提條件。受學時限制,現有教學方法僅僅以簡單電路系統或機械系統為例,在理想情況下說明數學建模的過程和方法。然而在工程實際中,建立一個系統的數學模型絕非易事,要經歷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國家推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形勢下,非常有必要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親歷這一建模過程。
首先讓學生熟悉認識便攜式倒立擺系統的結構及控制原理,然后運用“數、理、電”三方面的知識去分析對象的機理特性,并要求學生利用自身現有知識,并輔以相關文獻資料,推導出系統數學模型的“雛形”。一般而言,推導出來的數學模型往往是非線性的,這使得學生無法利用課程知識去解決其控制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課程引入線性化的理論知識,此時學生需要建立理論知識與實際控制問題的聯系,如尋找倒立擺系統的平衡點,如何在平衡點附近進行線性化,從而理解局部線性化、系統平衡點等知識概念。只有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學生才能抓住系統數學建模的本質及核心。
在線性模型的基礎上引入系統狀態空間描述的知識概念。依據往年教學經驗,學生對“動態系統狀態空間描述”中的“狀態”的理解一直是現代控制理論課程教學的難點。在建立便攜式倒立擺數學建模過程中,涉及的各個“狀態”都是明確的物理量,學生對此抽象概念理解起來十分方便。此外,為進一步說明狀態空間描述的不唯一性,要求學生圍繞便攜式倒立擺,選用不同的狀態(或狀態組合)建立其狀態控制表達式,并以此模型,展開后續的課程學習。
同樣的,在系統性能分析,控制器設計、MATLAB仿真設計等部分的教學中均可以“便攜式倒立擺控制系統”為平臺,設置一些相應的教學任務,從而使學生易于理解課程中的抽象概念,提高學生主動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4 結語
隨著自動化技術廣泛應用于居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控制理論類課程也受到信息技術類專業學生的青睞。本文結合民族院校特色,針對北方民族大學自動化專業控制理論類課程特點及教學現狀,以便攜式倒立擺控制系統為平臺,基于任務驅動法,對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探索,教學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鄒伯敏.自動控制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
[2]潘雙來,邢麗冬,胡壽松.信號、系統與控制課程群建設[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26(6):24-26.
[3]戴先中.自動化學科(專業)的知識結構與知識體系淺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5(2):19-21.
在詩歌的海洋里,有無數珍寶,輕叩詩歌的大門,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個美麗的詩的世界。在這次輕叩詩歌大門綜合學習過程中,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綜合系活動。
在老師的的帶領下,在詩海拾貝中我們搜索了許多詩歌,我們通過閱讀書籍、雜志、報刊、訪問其他人等途徑。了解到我們國家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都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偉大詩人。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都有偉大的詩人。拜倫、海涅、普希金……他們的優秀詩篇,偉哥國人民傳誦。
同時,我們還整理了詩歌,我們把詩歌分類。按詩人分有李白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等等。有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憶江南》等等按形式分有送別詩《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等等。還有懷古詩、山水田園是、邊塞詩、敘事詩、抒情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
我們還欣賞了許多詩歌。同學們紛紛把自己喜歡的詩歌朗誦了出來給大家欣賞有《天上的街市》、《春夜喜雨》、《古朗月行》……其中我最喜歡《古朗月行》內容是: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境,飛在青云端。應為這四句詩恰似一首完美絕句,語言質樸,比喻有去,耐人回味。從這些詩中我知道了詩歌的寫作手法,古代詩只要是賦、比、興。現代詩寫作手法有好多,其中有比喻、夸張、擬人、重復、排比……為此我也寫了一首《雨》其中有一節是這樣的:跟著一陣陣山風,伴著一層層云霧。我悄悄的來了,來到大地的每一處。怎么樣不錯吧!我用的是擬人手法,把雨當做人來寫。這一期我們班上掀起了一股詩歌的潮流。我們班還制作了詩歌總集,許多同學都投了稿,我也不例外,至今不到一個星期就有20多片稿,相信不久后一本厚厚的詩歌總集將出現在我們面前。
讓我們徜徉在詩歌的花園中,讓生活充滿詩意,讓詩歌陪伴我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