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高效養豬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養豬產業也得到了明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技術被應用到養豬產業中。豬病的診斷和防治對養豬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并且其受關注程度也隨著養豬產業的不斷發展而逐漸提高。現代生物技術在豬病診斷和防治中的應用可以明顯改善傳統技術中準確度不足及效果較差等問題,為豬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對豬病造成的負面影響進行簡單介紹,然后分析現代生物技術及其在豬病診斷和防治當中的具體應用,以期可以為相關診斷和防治工作的高質量和高效率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生物技術;豬病;診斷;防治
得益于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對豬肉產品的需求處于不斷增長的狀態,這也刺激了養豬產業的快速發展。在養豬產業發展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豬病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診斷和防治,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1]。隨著人們對豬病診斷和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人們也對豬病診斷和防治技術進行不斷改進,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給豬病診斷和防治工作帶來了明顯的變革,近年來得到廣泛的應用,為養豬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豬病造成的負面影響
在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后,豬肉食品已成為人們餐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關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豬肉需求量已達到5340萬t左右,且這一需求還處于逐漸提高的狀態。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豬肉消費國,對豬肉供應的穩定性也具有較高的要求。豬病的發生不僅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會影響到豬肉產品供應的穩定性,最終影響人民的日常飲食節奏。每位養殖戶都應對豬的健康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自然環境污染逐漸加重、病毒多樣化逐漸升高的環境下,豬瘟及其他疾病發生頻率逐漸提高,更應注重豬病診斷和防治工作的優化,盡量減少養殖戶人力及財力的損失。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許多病原體得以滋生,交通發達也引發了有害氣體危害加重,其也會對牲畜健康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在養豬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新型病毒也在快速產生,其傳播速度也在不斷提升,一旦沒有及時診斷和防治豬病,將會導致大范圍的豬死亡[2]。新型豬病的發生不僅會威脅豬的健康成長,甚至還會傳染給人類,對人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除了上述影響外,當豬病得不到有效控制,豬肉市場對豬肉的需求仍舊比較大,勢必會造成豬肉價格飆升。養殖戶平時一定要注重豬病毒綜合防御工作的開展,定時清理和檢查豬群,利用生物技術預防豬病的產生。
2現代生物技術及其在豬病診斷、防治中的具體應用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和農業部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有關通知精神,針對當前生豬生產中成本上升、仔豬成活率低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全國生豬飼養技術指導專家組研究認為,應充分發揮科技在生豬生產中的支撐作用,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現提出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的技術指導意見。
一、提高母豬繁殖效率
母豬的飼養是養豬生產過程的關鍵環節,母豬飼養水平決定著整個養豬業的生產效率。針對當前母豬營養不良、流產率高的狀況,可根據不同品種的營養需求,重點對后備母豬實行優飼技術,改變用肥豬料飼養后備種豬的飼養方式,使后備母豬達到理想種用體況。針對中小規模農戶哺乳母豬飼養中能量和蛋白質供應不平衡的問題,做好飼料配方調整,保證哺乳母豬采食量,使母豬最大限度的發揮泌乳潛力。要特別注意母豬產前一周和產后一周的飼養管理,保證母豬產前健康和斷奶后正常發情、配種。
二、提高仔豬成活率
仔豬飼養的關鍵環節是出生和斷奶后的第一周。一要注意防寒保溫,特別是夏季夜間保溫,要盡力減小仔豬舍晝夜溫差。二要及時補鐵、補硒和補料,7日齡開始補料時要少給勤添,保證飼料新鮮和飲水清潔充足。三要搞好斷奶仔豬的轉欄。欄舍、用具要徹底消毒,減少各種應激反應。同時要逐步增加飼料供應量,適當提高仔豬采食量,供給營養濃度適當的易消化飼料。在飼料中適當添加酶制劑、微生態制劑和免疫增強劑,提高飼料消化率和仔豬抗病能力。
三、加強高溫高濕季節的飼養管理
各街、農場,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黨的*全會提出了“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的戰略思想,作出了“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3個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和部署,為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勾勒了一幅切實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徑圖”。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全會精神,確保完成今年農業發展目標,打牢明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基礎,加快推進我區農村改革和發展,現就抓好20*年秋冬農業開發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與奮斗目標
20*年全區秋冬農業開發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貫徹黨的*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調整為主線,以效益為中心,進一步壓縮稻棉、擴大瓜菜、增加養殖、發展加工,對接市場,加強板塊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扎實推進我區秋冬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主要目標是:力爭全區秋冬播農作物總面積達12.4萬畝,其中:夏糧0.8萬畝,油菜1萬,瓜菜4.5萬畝,早玉米3.2萬畝,其它2.9萬畝,秋冬播農作物覆蓋率達到85%以上,平均畝產值達到1000元;開發名特水產標準化板塊基地1200畝,其中生態養蟹500畝,網箱養鱔200畝,魚鱉混養500畝,使總面積達到2.41萬畝;初步建成2.5萬畝循環農業板塊基地。
二、工作重點
1“豬-沼-橡膠”模式的基本內容
它是以生態經濟原理為基礎,包含了清潔生產和綠色消費的內容,體現了“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即“3R”原則)。該模式是以沼氣池為紐帶,以山地、坡地、農田、庭院為依托,將生豬養殖和橡膠樹種植緊密結合起來,達到系統內部廢棄物、能源、肥料良性利用的生態農業模式。具體來講,就是發展養豬業,豬糞和農業廢棄物進入沼氣池,經厭氧發酵腐熟后,產生的沼氣可供農戶照明、煮飯、炒菜、燒開水、洗澡(沼氣熱水器),沼液用于喂豬、養魚,沼肥用于發展橡膠產業,形成“養豬-沼氣池-橡膠產業”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模式,達到高效利用農業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橡膠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從而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
2“豬-沼-橡膠”模式的中心環節
農村沼氣建設是“豬-沼-橡膠”模式的關鍵環節,沼氣池產出的沼氣和沼肥,在該模式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沼氣的綜合利用。沼氣是有機物質在厭氧條件下,經微生物的發酵作用而產生的一種混合性可燃氣體,主要成分是甲烷占55%~70%、二氧化碳占30%~40%,還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氫氣、氧氣、氮氣和硫化氫等氣體。沼氣具有較高的熱值,1立方米沼氣完全燃燒后,能產生相當于0.7kg無煙煤提供的熱量,約為20000~29000KJ,最高溫度可達1200℃。在農村生產與生活中,沼氣常用于炊事、照明、發電、提供二氧化碳、儲糧、保鮮水果、孵化家禽、燈光誘蟲、育雛舍增溫等。
2.2沼肥的綜合利用。沼肥是由沼液和沼渣組成,一般含有機質28%~50%、腐殖酸10%~20%、半纖維素25%~34%、纖維素13%~17%、木質素11%~15%、全氮0.8%~2.0%、全磷0.4%~1.2%、全鉀0.6%~2.0%及少量微量元素和礦物質[1]。沼液含全炭2.03mg/mL、全氮0.39mg/mL、全磷0.39mg/mL、全鉀2.06mg/mL、銨態氮295.5mg/L、速效磷73.32mg/L、速效鉀1758.3mg/L[2]。沼渣含有機質36.0%~49.9%、腐殖酸10.1%~24.6%、全氮0.78%~1.61%、全磷0.39%~0.71%、全鉀0.6%~1.3%及少量微量元素[3]。膠園使用沼肥不但能滿足橡膠樹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而且能提供大量有機質、多種微量元素;沼肥中的半纖維素、纖維素、木質素有疏松土壤的作用,腐植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和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因此沼肥有改良土壤和提升地力的作用,不但能增強橡膠樹抗逆性、抑制病蟲害,還能提高橡膠產量和質量。
一、近十一年來我國養豬業的價格走勢
元壩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區,人均出欄肥豬位居全市第一,戶均飼養母豬位居全市第一,是全省第一個生豬三元雜交普及縣(區)。養豬業在元壩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養殖業與“三農”問題息息相關。豬業市場的價格起伏,無時不牽動著養殖農戶的心,無時不牽動著城市居民的心,無時不牽動著各級干部的心,畢竟我國的肉食品消費習慣是以豬肉為主體,短時期內是不可能動搖的。今天,我就歷年來養豬市場行情進行總結和分析,對目前養豬生產的低價“寒流”形勢作一些判斷和預測。
1、我國養豬業歷年的肥豬價格波動分析。自國家1985年取消生豬派購、取消肉票、放開肉類市場、實行多渠道經營后,豬肉供應局面得到很大改變。但隨后20年的豬肉價格是年年有波動,月月有波動,并非1985年前的“一價到底”。
1986年肥豬價、仔豬價下跌,農民抱怨“賣豬難”,城市出現了動員吃“愛國肉”的局面;1987年生豬供不應求,價格直線上升;1988—1994年的肥豬價格,一直受政府的宏觀調控,起伏不明顯。
1995—2005年的豬價波動數據比較適合我們來分析波動走勢。此間共11年(131個月)的毛豬價格,可以歸納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5年1月至1998年4月,此階段為3年零4個月(40個月),肥豬價格連續保持在3.50元/斤的高價位上,頭均盈利在100元以上。其中:全國最低價格為3.57元/斤,最高價格為4.45元/斤,平均價為4.01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