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掛職鍛煉個人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自己感覺非常高興。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今年能被組織選派到鄉掛職鍛煉。也曾經在農村工作過,對農村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喜歡和熱愛農村,因為我覺得,農民可親,農村可愛,農業可發展。
因為我中國的農民,說農民可親。尤其是南方的農民,全世界最吃苦耐勞、最樸實善良的農民。感情最真摯,胸懷最寬闊,心靈最容易被打動。只要領導干部為他做一點小事,就很感動;只要領導干部做的事光明磊落,就很敬佩;只要領導干部能站在角度考慮問題、布置工作,就很擁護。國家的基礎,黨的事業的柱石,更是中國歷史的譜寫者。農民,有著無窮的力量和無窮的智慧。翻看歷史,會發現,如果把中國比喻成一列火車,那農民就是推動火車前進的車輪。中國的朝代更迭,歷史發展,時代革新,農民都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把農民的智慧集中起來,就沒有解決不了問題;把農民的力量凝聚起來,就沒有逾越不了障礙。
因為農村的天最藍,說農村可愛。農村的水最綠,農村的山最青,農村的土最肥。雖然有了些破壞,但環境還是要比城里好很多。農村你能呼吸到最清新的空氣,能吃到最綠色的蔬菜,能受到最熱情的款待,能體會的最淳樸的民風。走在田間地頭,滿眼郁郁蔥蔥,感覺心是寧靜的身是閑逸的夜宿小村,繁星滿天,蛙聲陣陣,感覺覺是香甜的夢是愜意的
因為農村和農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三十多年前的分產到戶,說農業有發展。推動了農業的大發展,發展到今天,原由的土地經營方式已經如同孩子穿小了鞋,不再和腳了曾經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營方式已經成為了農業發展的桎梏,如畫地為牢一般將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束縛在土地上,將農業定格在小農經濟階段。農業如何打破僵局,走出困境,擺在面前的前所未有的難題。破解這個難題,必將帶動農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的發展。現在也有一些提法,如公司加基地、基地加農戶的模式,或者是協會加農戶的模式。但從我感受的情況來看,理論上的空談比較多,付著實踐并取得勝利經驗的比較少;聚斂財富,成果企業的比較多,致富農民,實現民企雙贏的比較少。真正符合農村實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全面帶動農業發展的道路等待我去開創。延壽縣,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土地肥沃,適合很多作物的種植,山產品和綠色食品的開發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應該說我縣農業蘊涵著極大的發展潛力,農民有著強烈的渴求發展的意愿。今年縣委開展的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大討論活動,也必將對農業發展形成有利的推動。農業發展需要的正是解放思想,農業發展就需要打破條條框框,用全新的理念和思維來謀劃發展。
有這樣幾點收獲:通過這段時間在鄉掛職。
也在鄉鎮工作過,一是對鄉鎮工作有了新的認識。雖然從農村走出來。但經歷了這幾個月的掛職,發現我對鄉鎮工作的認識是不全面的也是比較陳腐的鄉鎮工作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的多,艱苦的多。稅費改革后,鄉鎮財政捉襟見肘,要維持運轉,全靠鄉鎮領導爭取資金,招商引資。各項公益事業的開展也比較困難。鄉鎮政府機構龐大,職能弱化,干部多,沒事干,干部的監督管理存在一定困難。歷史遺留問題多,如鄉村債務問題、土地問題、干群關系問題等等,處置起來都比較棘手。
年輕有為,二是鄉鎮學到很多工作方法。鄉的書記徐新。為人謙虛,工作務實,觀念新,方法活,干部群眾中,有威信,有口碑。鄉長董秀,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為人寬厚平和。班子里的其他幾位同志也有著很強的工作能力,大家都能以誠相待,團結協作。這樣的一個集體里工作,能學到很多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這樣的一個集體中工作是開心的愉快的
協管黨群、農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和整村推進工作。先后參與了鄉的風清氣正形象工程建設、抗震救災的捐贈工作、解放思想,三是積累了鄉鎮工作的經驗。依照鄉鎮領導班子的分工。加快發展”大討論活動等具體工作。通過這些工作實踐,使我增長了閱歷,積累了經驗。
和農民朋友們觸膝談心,四是加深了與群眾的感情。北順村和興隆村蹲點調研時。經常一聊就是大半夜。性格直爽,喜怒好惡不加掩飾,語言也很鮮活很生動,褒貶人或事,有時雖然不雅卻很形象。和他談話,輕松愉快而且有收獲。聽了心聲,對我更深刻的思考農村問題有很大的協助。也交了很多農民朋友,通過他解了農民群眾的生活現狀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神往,也為他宣傳了所了解的國家政策、法律法規。
但一直對材料的實際作用有偏見,五是激發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勇氣。雖然從事文秘工作。所以臨時工作不在狀態,工作消極懈怠,不思進取。掛職期間,看到鄉里的領導,那么艱苦的環境中還工作那么認真負責,感覺很慚愧。有個鄭副鄉長,工作中因不徇私情,徇私辦事而操毆打。手傷未好,就堅持上班,領導慰問他時,連聲自責,說自己工作方法不當,給組織上添麻煩了當公安機關準備嚴肅處置鬧事者時,又為了顧全大局出面講情,希望能從輕處理。看到再想想我自己,這樣舒適閑適的環境中工作,有什么理由不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好呢?
會輩加珍惜這段時間,距離掛職結束還有三個月的時間。這三個月中更虛心的學習,更努力的工作,更廣泛的接觸群眾,更深入的開展調研,力爭在年末向組織交上一份有質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