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系統領導干部學習十七大精神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總書記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5年的工作,回顧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了全面部署,對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報告集中全黨智慧、凝聚各方共識、反映人民心聲,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我們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以戰略性思維和前瞻性眼光描繪了我國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系統要把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黨的中心組理論學習的重點,努力提高領導干部理論素養和領導水平,更好地擔負起團結和帶領廣大干部師生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任。要認真組織好廣大黨員和師生員工的學習,在首都教育系統全體黨員中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扎實推進十七大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工作,著力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要發揮首都教育系統特別是首都高校的學科理論優勢,圍繞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有關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加強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要做好十七大精神的宣傳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要通過學習,自覺把教育系統廣大黨員和干部師生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七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各項重大任務上來。
首都教育系統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重要指導方針,進一步提高首都教育現代化水平。十七大報告對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重要觀點,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十六大以來,在中央和教育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首都教育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扎扎實實的進展:義務教育免費程度不斷提高,農村教育得到切實加強,職業教育特色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率先進入普及化階段,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殘疾兒童教育問題基本解決,學習型城市建設穩步推進。下一步,我們要按照大會部署和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立足基本國情,反映時代特征,重視首都特點,體現教育規律,繼續實施首都教育發展戰略,全面推進首都教育現代化,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供人力資源支持。要從教育作為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的高度,進一步深刻認識教育事業的地位與作用,增強教育發展的緊迫感與使命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農村教育發展,深化高中階段教育改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強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六項工作,不斷提高教育系統各級領導班子的治校理教能力,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教育資助體系,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殘疾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實施中小學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推進小學規范化建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切實緩解“擇校”矛盾。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藍天工程”等為抓手,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把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改善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教育發展模式。深化職業教育結構布局調整,提高職業人才培養適應性、職業學校辦學活力和職業教育發展質量。堅持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提高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推進高校科技創新,發揮首都高校人才、智力優勢,為國家和首都創新體系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和待遇,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教師素質。繼續推進教育改革開放,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和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推動與國內外和周邊地區的教育合作與交流,支持和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大力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加快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促進全體市民素質的提高。做好為奧運會服務的各項工作,并以此為契機,推動首都教育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
十七大報告為今后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首都教育系統廣大教育工作者將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報告精神,戒驕戒躁、艱苦奮斗,刻苦學習、埋頭苦干,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全面推進首都教育現代化,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