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經濟股份制改革工作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農村經濟發展和管理面臨的新課題
1、村委會行使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財產和經濟管理的職責。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到鞏固壯大集體經濟、發展農村商品經濟,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村委會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城鄉一體化、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村級經濟管理潛在的問題日漸顯露。
2、部分村集體經濟失去了賴以發展的載體。農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村大量土地被城市建設所征用,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集體經濟失去了賴以發展的載體。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土地需求量居高不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農村已不成為其農村,普遍面臨著經濟、社會管理組織形式的重大調整,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出路,如何使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已經成為當前農村建設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3、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成為農民關注的“熱點”。農村經濟從世紀年代初的家庭聯產承包,到年代初組建村經濟管理組織,已面臨著集體資產產權不夠明晰、經營機制不夠靈活、市場結合不夠全面、增值途徑不夠寬廣等新情況、新問題,并成為村民關注的“熱點”,一定程度降低了村民對集體資產經營者(村“兩委會”)的信任度,特別是部分村民要求分掉集體資產的思想強烈,認為集體資產雖然是“人人有分”,但實際是“人人無分”,“看得見、摸不著”,不少村民對集體資產不放心。
4、村委會負擔日趨沉重,資本漸趨萎縮。村委會在體制上政社不分,職責不清,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還要負擔起管理和建設的職能,其負擔不堪承受。土地征用后,雖然村集體獲得了部分土地補償金,但村莊建設、衛生管理、社會治安等,仍需村投入和維持,土地征用村的經濟負擔越來越重。對于被征土地的村民來說,認為土地征用款應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村莊道路硬化、路燈照明、村民福利改善,都應由村集體負擔。因此,村干部在集體資金管理上存在兩難現象,若不去投資,集體資金會被吃光用凈;若去投資,萬一失誤不僅背上沉重債務,而且要受到群眾的質詢。
二、股份合作制是解決村經濟面臨新課題的有效舉措
1、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制使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有了新載體。農村作為生產資料的土地雖然被征用,但得到了作為貨幣資本的土地補償金,連同鄉鎮企業的轉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集體資產總量不斷增加。村股份經濟合作制的創立,以企業形態獨立進行資本運作,可把資本投向經濟實力強、經營效益好、誠實守信度高的企業,既支持企業的發展,又獲得較好的收益。也可添置經營性資產,以收取較高的租賃收入。所以,股份經濟合作制的成立更有利于集體資產的經營增值,是今后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主要途徑,是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向。隨著城市功能的擴張,城市周圍農村的大量土地被征用,房屋拆遷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向城市轉移,村集體資產也大量轉為貨幣形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為農村股份制改革積累了原始資金,為農村股份制改革提供了強大的經濟保障。
2、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制能有效地創新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村經濟實行股份制,將集體資產以股份形式量化到村民,進一步明確了集體資產的產權主體,打消了農民怕失地后集體資產被平調和流失的顧慮。如永清村、明星村,石鼓鎮石壩河等村,近年來經過調整經濟發展模式,搶抓發展機遇,及時整合資源,集合資金,試行農村股份制改革,走出了一條集體興業、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新路子。永清村兩委會針對人多地少的村情,整合村集體和村民承包地600畝,筑巢引鳳,建廠房,招企業,既增加了集體收入,又解決了大批富余勞力的就業。通過近幾年的試運行,取得良好效益,總結許多寶貴經驗。年8月注冊成立了冠華實業股份公司,使股份制改革走上了更規范的經營道路。目前,永清工業園已吸引企業65家,企業年總產值過億元,年上繳利稅1200多萬元。村股份公司按照村民加入的土地、資金等資本投入配股分紅,除預留部分發展資金外,村民人均分紅達萬元。實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維護農民的股權支配權,農民自己擁有的股權可以繼承和內部轉讓。股份制改革,使農民吃下了“定心丸”,解決了農民上訪的“熱點”問題,化解了干群之間的矛盾,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穩定。
3、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制是集體經濟的經營管理更加科學和民主。在職能分工上,村民委員會履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職能,村股份經濟合作組織履行企業經營職能,分工負責,協調發展。在監督機制上,實施股份制改革后,農民更加關心股份經濟合作組織的經營和運作,對董事會的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大。在決策機制上,通過建立董事會、監事會、股東(代表)大會,使決策機制更加科學和完善,經營者的決策行為更加民主和慎重。在激勵機制上,農民變股民后,有利于調動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經營者的風險意識,增強經營者的責任心。在經營機制上,為合作組織實行市場化運作和企業化管理,并接軌市場獲得長期發展創造了條件,使集體資本不斷壯大。
三、村經濟合作制是實施股份制改革的主要途徑
寶雞區于年3月份出臺了《區關于開展農村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農村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改革工作的操作辦法》,將九個川道村列為首批改制試點村,這項工作正在籌劃階段。為此建議:
1、堅持思想先行,調動改革的積極性。村經濟股份制改革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又一次重大改革,部分干部群眾對股份制改革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充分,存在“三怕”現象,一怕難怕煩;二怕亂;三怕“失權”。因而要實行股份制改革,必須向廣大干部和農民宣傳實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思想顧慮,激發參與改革的積極性,為股份制改革奠定思想基礎。同時,借鑒先進經驗,少走彎路,穩步推進。
2、堅持發揚民主,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各村是否搞股份制改革,如何搞,都應由村民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討論決定。改革過程中,要召開村民代表、黨員代表、村民組長等各個層面的座談會,廣泛聽取村民對股份制改革的意見和要求,統一村民的思想,不斷完善改革方案、章程以及財務管理制度,提高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為順利實施股份制改革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3、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制訂改革政策。村經濟股份制改革,不能強求“一刀切”,但必須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要依法辦事,致力于公平、公正和合理。股份制改革涉及每一位村民的利益,對法律、法規不明確或無政策依據的問題,必須提交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討論,形成決議,并張榜公布。在對待“農嫁女”和“入贅男子”等問題的處理,要正確處理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與村規民約的關系,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維護農村婦女的合法權益。
4、堅持按《章程》辦事,嚴格規范操作。核定集體資產,按照不漏不少、評實不評虛的原則,對各項資金專項清理,核實集體資產的占用情況和實際存量,界定產權,辦理產權登記。設置股種、確認股東。具體股種的設置及比例的確定和股份量化,股權享受對象的確認,需由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同意通過。股利分紅按股東所持股份進行分配,年終財務決算和收益分配方案必須經股東(代表)大會討論通過。股權管理,由股份經濟合作社組織以戶(人)為單位出具集體資產股權證書,作為享受收益分配的憑證。股份經濟合作組織設立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股份經濟合作組織,必須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以及《股份經濟合作章程》規范管理和運作。加強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抓好生產經營,建立“產權明晰、職責明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管理規范”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模式。
5、致力機制創新、增強發展活力。按照“自愿”原則,土地折股量化,包底分紅,土地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組織統一管理與流轉。股份制改革的規范運作問題,要按照法律法規和《章程》規定進行管理和運作。要規范財務管理和集體資產管理行為,做到公正、公開、透明。正確處理集體積累和分配關系,達到集體、股民(農民)雙受益。要不斷探索集體資產的增值途徑,努力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要通過轉變經營理念,盤活存量資產,建立激勵機制,確保股份經濟合作組織持續、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