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對廉潔自律五不準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企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問題,關系到企業發展的前途和命運,涉及到企業全體職工的切身利益,一直是廣大職工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中紀委于2003年2月17日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要繼續貫徹中央關于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同時又明確提出了:(1)不準利用職權在企業物資購銷、項目開發等經營活動中謀取私利。(2)不準個人及親屬投資入股與其所在國有企業有關聯交易、有依托關系的私營、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3)不準將國有資產私自委托、租賃、承包給自己的配偶、子女及其他親屬經營。(4)不準違反國有資產監管程序和企業規章制度,擅自決定對外投資、借貸、融資、擔保等重大事項。(5)不準利用企業的商業秘密、業務渠道從事個人謀利活動,或將其提供、泄密給他人及其他企業(即:“五不準”)。
嚴格貫徹執行中央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自律的“五不準”,對于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堵住經營效益流失的明溝暗渠,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我認為,要想保證中央的“五不準”得到嚴格貫徹執行,應采取以下六個方面的措施:
一、抓好廉潔自律教育,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真心拒絕腐蝕,卻被人們譏諷為“太呆板、假正經、不和群”,甚至遭到排擠和打擊,而通過找關系、行賄賂的人,則被有些人稱為“有能力、有本事”。為什么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的領導人員會被孤立呢?因為他們的自律行為沖破了這些企業的腐敗氛圍和“游戲規則”,觸犯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根治這種“惡疾”,防治腐敗,教育是基礎。古人說:“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企業黨組織需要把加強對領導人員廉潔自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作黨風廉政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
二、嚴格落實廉政談話制度,始終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
廉政談話制度,是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發揮保護、懲處、監督、教育職能,對談話對象進行幫助教育的有效形式。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然是廉潔自律的前提。許多墜入腐敗深淵的領導人員在受到審查時,都會不約而同地吐出這樣的“心聲”:“如果當初有人能及時給我提個醒,早點打招呼,我也不至于落到這種地步。”這就說明了嚴格落實廉政談話制度,對于從政治上關心和愛護干部,防止與減少犯錯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逐級簽訂《廉潔自律承諾書》,注重強化自身約束
抓好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廉潔自律工作,需要針對新形勢、新情況,探索新途徑和新方法。逐級簽訂《廉潔自律承諾書》,就是注重強化自身約束的一種有益探索。作為一名領導人員在《廉潔自律承諾書》中表明,帶頭嚴格貫徹落實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特別是重點嚴格貫徹執行中央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自律的“五不準”,自愿向黨組織做出鄭重承諾。如有違反,甘愿接受黨組織的任何處理。采取個人分別用公開承諾的方式,逐級向上級黨的組織做出公開承諾的保證,自覺規范自己的經營活動行為。通過這種方式,讓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兌現自己的公開承諾中,自覺強化對自身的約束,構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避免犯錯誤。
四、權力運作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
對權力實行有效的制約和監督,這是防止腐敗的關鍵所在。權力是把“雙刃劍”,運用得好,可以利黨利國利民,造福社會,造福人民。權力一旦失去控制,就會產生腐敗,遺患無窮。因此,抓好領導人員的廉潔自律工作,迫切需要真正做到權力運作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
五、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
嚴格貫徹執行中央的“五不準”,需要牢牢抓住責任追究這個關鍵環節。國有企業實行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體現了責、權、利的相對統一。既賦予了領導人員相應的權利與義務,同時也承擔著相應的風險與責任。領導人員的廉潔自律問題,僅靠教育、談話、承諾、監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不聽招呼、不履行承諾、不執行規定的個別人員,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
六、提高實際收入,鏟除與民爭利的土壤
收入分配是整個社會經濟系統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子系統。分配制度不僅關系到生產效率,而且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事關一切生產要素積極作用的發揮。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搞好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廉潔自律工作,防止產生腐敗,核心是需要利用經濟的手段,適當提高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實際收入,鏟除與民爭利的土壤。
市場經濟,講究利益驅動,講究雙贏。因此,國有企業應引入社會勞動力市場價位,把領導人員的實際收入與實際貢獻盡量成正比,使之不用私下擔驚受怕地去搞以權謀私或與民爭利,能夠集中精力搞好企業的改革與發展。近兩年來,我們單位對領導干部實行年薪制,有效地減少了各類違規違紀問題的發生。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竟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想只有把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實際收入按照實際貢獻逐步給予提高,才能從根本上鏟除與民爭利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