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審計糧食財務會議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5月12日,省政府在*召開了全省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會議,趙德全副省長就進一步推進我省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為了落實全省糧改會議精神,加快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步伐,積極穩妥地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實事求是地認定糧食財務掛賬。下面我就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工作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一、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工作的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下發之后,各級各部門非常重視,省級有關部門聯合制定印發了《關于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糧食財務掛賬處理意見》和《陜西省清理審計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財務掛賬的安排意見》兩個配套文件。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工作在各市縣政府的領導下,由各級審計部門牽頭,部門之間密切配合,按照配套文件精神和有利于推進糧改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相當一部分市縣清理審計工作已經結束,正在等待認定結果。從總體來看,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工作進展比較順利。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一)各市縣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工作進展情況很不平衡,部分縣、區存在著思想認識不夠統一,政策理解不夠透徹等問題,致使工作進展比較緩慢,增大了改革成本,加重了財政負擔。(二)相當一部分縣、區存在著“等、靠、要”思想,寄希望于中央或省上全額負擔這次清理出的掛賬,認為“掛賬有利”,“掛賬越少越吃虧”,出現了各縣相互攀比掛賬,許多掛賬是計算出來的空掛賬,以致掛賬總額形成了“天文數字”。(三)部分市縣和部門違反國家規定,隨意擴大糧食企業虧損。部分糧食企業認為這次是改制前的最后一道晚餐,違規調賬和不合理列支,突擊核銷呆壞賬損失和待攤費用,計算預提商品損耗、固定資產折舊和其他費用,違規攤銷企業發生的各種待攤費用等,并將上述內容全部列入政府債務。(四)部門之間理解不一,基層人為劃分掛賬性質,導致政策界限模糊。這些問題的存在,已嚴重地影響了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工作的正常進行,必須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實認真地加以解決。二、統一思想,明確認識,切實做好第三輪糧食財務掛賬的清理認定工作。最近,財政部召開了糧食主產省財政財務工作會議,朱志剛副部長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對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強調了兩條原則,第一,要嚴格把關,堅持原則。他強調,在這次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工作中,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配合審計部門本著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態度,嚴格按照中央幾部委通知規定的時間范圍和具體內容進行清理審計,不得隨意擴大范圍和調整增加虧損掛賬的內容。第二,要實事求是,決不可混淆兩種虧損。對確屬政策性的掛賬,按規定從企業剝離,對企業停息;對不屬于政策性的虧損,一分錢也不能虛列,否則就把企業的責任和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混淆了,而且企業的一些違法違紀行為得不到應有的追究,損害了國家,肥了個別人,廣大職工有意見,社會也有意見,同時也人為地增加了財政負擔。根據財政部規定,針對我省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意見:(一)統一思想,明確認識。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的具體要求,這次糧食財務掛賬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清理審計,按照“分清責任、分類處理”的原則解決,政策性的掛賬本金由地方政府統籌資金限期消化。即誰清理認定、誰負責消化。根據第一、二輪糧食財務掛賬的消化情況來看,寄希望于中央財政幫助解決的可能性一點沒有,省級財政也沒有這方面的財力安排,應全部由各市縣政府籌集財力消化解決。對此,各市縣政府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堅決克服掛賬有利、少掛吃虧的思想。對經確認應由各市縣政府承擔的糧食財務掛賬,從現在起就應通盤考慮,合理安排,積極籌集資金進行消化彌補。對政策性財務掛賬的利息支出可以在糧食風險基金中開支,糧食風險基金不足的市縣,必須納入同級預算安排解決,確保掛賬的利息不再掛賬。(二)進一步明確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的時間和內容。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的有關規定,本次清理審計的時間范圍是*年6月1日以后到*年5月31日為止;清理審計的內容是對新發生的虧損分清責任,分類處理。即以*年5月31日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會計報表為準,對已經形成的虧損且占用農發行貸款的掛賬分清責任,屬于政策性的財務掛賬全部集中到縣級糧食主管部門統一掛賬,屬于經營性的掛賬其債權債務關系不變。部分市縣在清理糧食掛賬時,把清理糧食財務掛賬和企業改制前的清產核資混同起來,因此就出現了將沒有實現的潛虧因素計算列入虧損掛賬的情況,應當堅決予以糾正。在清理掛賬過程中,對個別遺留問題在核實情況的基礎上,可以提交當地政府研究決定。(三)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正確把握政策性財務掛賬的相關政策。如何界定政策性財務掛賬,是這一次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的核心和重點。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對相關政策再重申如下:1、關于陳化糧差價虧損掛賬的計算口徑問題。陳化糧的差價虧損掛賬分為兩批,第一批是*年8月底以前按照市縣的有關規定自行處理銷售所形成的差價虧損掛賬,這部分差價虧損掛賬已經各級糧食、財政、農發行等部門清理認定并上報國家有關部門認可,本次清理審計時不再重新認定;第二批是*年底經國家糧食局、財政部等部門批準,由省上通過邀標竟價銷售方式進行處理后形成的差價虧損掛賬。按照糧食企業財務核算辦法規定,企業庫存成本是以加權平均法進行核算,這部分糧食差價虧損應是公開銷售價格與*年企業加權平均庫存成本價格的差額計算,由于*年全省進行了清倉查庫,各庫站的庫存成本價格已經核實,數字是現成的,經省上有關部門商定也可以按此價格為依據進行計算。2、關于銷售保護價糧食價差虧損掛賬的政策界定問題。銷售保護價糧食價差虧損掛賬是指保護價與銷售價之間的差額以及公開拍賣糧食的手續費和采取送貨制形式的銷售費用。*年5月31日以前已銷售的保護價糧食,原則上必須實行順價銷售,對因特殊情況(如救災等)由市縣政府有關部門下達計劃銷售的,所產生的虧損掛賬應當認定為政策性虧損掛賬。除此之外對企業正常銷售保護價糧食所發生的差價虧損,納入本次清理的范圍,一并進行清理審計,但不得計入政策性掛賬。3、關于合理周轉庫存是否給予費用利息補貼問題。合理周轉庫存是國務院*年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時核定的,是糧食企業正常經營所必需的基本周轉庫存,超過合理周轉庫存的超儲糧食,由財政通過糧食風險基金給予費用利息補貼。合理周轉庫存基數內的庫存糧食不享受國家補貼政策,也不得計算虛增糧食企業虧損,部分市縣將合理周轉庫存的費用利息支出計算納入到政策性掛賬的做法應予糾正。4、關于核銷呆壞賬損失、預提各種費用(包括預提企業改制費用)虛增虧損掛賬問題。核銷呆壞賬損失和預提各種費用屬于企業正常的會計核算行為,但是有嚴格的規定程序和企業財務制度的約束。對于*年5月31日以后突擊核銷的呆壞賬損失和預提的各種費用(包括預提企業改制費用)不得調整5月31日前的會計報表,更不能列入政策性虧損掛賬。5、關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形成的虧損掛賬問題。現行財務制度規定,對人力不可抗拒(如水毀、火災、地震等)的客觀因素造成的損失,可分期攤入企業的經營虧損,在年度內無法攤銷完的,可以跨年度進行攤銷。對于糧食正常經營中的合理損耗等也應及時攤入當期企業經營虧損。類似問題都屬于企業的正常經營范疇,不得認定為政策性虧損掛賬。6、關于政策性虧損掛賬利息負擔界限應從何時算起問題。按照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的要求,本次清理審計糧食虧損掛賬的截止時間為*年5月31日。6月1日以后至政策性掛賬認定后的剝離時間所產生的掛賬利息,由各市縣在結余的糧食風險基金中開支,糧食風險基金不足的由各市縣納入財政預算解決。各市縣在清理審計時不再另行計算掛賬利息。7、關于第二輪掛賬清理審計時個別遺留問題的處理口徑。第二輪掛賬數字是經過8部委審計認定的,各級各部門都無權改變,也不屬于本次清理審計的范圍。對糧食企業提出的個別應當納入本次政策性虧損掛賬的問題,必須查閱當時的審計報告和工作底稿,認真分析定性原因,并按照政策規定提出意見,報市縣政府審定后,可以納入第三輪政策性掛賬處理。8、關于清理審計對象的問題。按照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的規定,本次清理審計的對象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部分縣將附營企業和非糧食購銷企業也納入清理審計范圍,甚至將這部分虧損認定為政策性虧損掛賬的做法,不符合本次清理審計的原則,應當予以糾正。(四)加強領導,扎實工作。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是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一個主要環節,處理不當,不但給各市縣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而且會造成大家思想上混亂,影響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和嚴肅性。為此,各市縣要對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工作進行一次回頭望,凡在清理審計過程中不扎實、不細致的,應當重新進行清理審計,并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分清責任,分別處理;凡在清理審計過程中自定政策,自作主張,弄虛作假、虛列掛賬的,必須堅決予以剔除,并不得享受在糧食風險基金包干中列支掛賬利息的政策。各市、縣財政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參與清理審計糧食財務掛賬工作,實事求是地劃分責任,制定糧食財務掛賬的消化處理辦法,積極穩妥地解決歷史包袱。三、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快糧食財務掛賬的消化處理工作。第一輪(即*年3月底以前)糧食財務掛賬全省為18.9億元,在各級政府領導下,在有關部門配合支持下,經過財政部門的共同努力,于*年底以前已經全部消化處理完畢。在消化過程中,雖然采取了許多非常措施,但最終上下之間能夠互相諒解,互相支持,圓滿地完成了第一輪糧食財務掛賬的消化任務。第二輪(即*年6月底以前)糧食財務掛賬,國家八部委認定全省掛賬總額為44億元,目前除部分政策性補貼已陸續清算彌補外,大部分掛賬尚未開始消化。中央財政關于第二輪掛賬消化政策是:從*年起,由中央財政全額貼息,地方政府分8年消化處理,鑒于當時正值深化糧改的關鍵時期,各省糧食風險基金配套壓力比較大,國務院決定實行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需由地方財政承擔50%掛賬利息補貼。從*年起,要求各省政府與中央財政簽訂5年消化掛賬責任書,并按消化數額由中央財政給予全額貼息,財力確有困難的,再給5年過渡期。至目前,全國有10余個省市糧食財務掛賬已經全部消化處理完畢,剩余省市大部分已經開始消化,預計全國約有半數以上的糧食財務掛賬已經消化,而我省糧食財務掛賬不但本金沒有消化,并為此承擔了4.5億元掛賬利息。按照全國統一消化政策,我省部分市縣尚不具備條件,最近我們就此請示財政部同意,對本過渡期內實際消化的掛賬數額可同樣享受全額貼息政策。為此,我們意見,從*年起,凡財力較好的市縣,應積極與省上簽訂消化掛賬責任書,消化部分除全額享受中央財政貼息政策外,省財政原負擔的掛賬利息(利息總額的25%)繼續保留,用于獎勵各市縣。凡在本過渡期內無力做到全部消化的,也應積極籌措資金,制定具體消化計劃,以減輕地方政府的負擔。第三輪(*年6月1日至*年5月31日)掛賬,按照財政部規定,今后政策性掛賬還本付息的責任全部在地方政府。鑒于中央對第二輪和第三輪掛賬的負擔政策有所區別,經省政府研究同意,對這兩輪掛賬可以實行掛舊消新的辦法,即從*年起,各市縣對本輪已清理認定的糧食政策性財務掛賬從現在起必須籌措資金進行消化,具體消化比例由省財政廳根據各市的掛賬金額及財力情況另行下達消化計劃,并按此實行考核。清理審計和消化糧食企業財務掛賬是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事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之大局。各市、縣要把這項工作從“為公理財、為民服務”的高度去認識,以樹立科學發展觀的理財觀念去落實。準確把握政策,實事求是,嚴格把關,合理劃定掛賬性質,認真負責的開展工作,以實際行動推進我省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步伐。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