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保護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做好今年的環境保護工作。摘要如下:
一、認清形勢,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今后幾年,是我省環境保護面臨良好機遇和嚴峻挑戰的重要時期。目前,在黨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省委、省政府正在帶領全省人民實施本世紀初3個前所未有的宏偉系統工程。一是在本世紀的前20年,我省將按照黨的十六大的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的奮斗目標,這為我們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二是在本世紀的前30年,要把**省建設成為經濟比較發達、社會文明進步、生態環境優良、資源永續利用的生態省。這為我們加快生態環境的恢復和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三是目前我省正在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把**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發展成為新型工業基地,這為我省從根本上轉變長期形成的資源依賴型的產業結構,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工業結構性污染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各級環保部門必須抓住這些機遇,利用好這些機遇,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隨著全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任務更加艱巨。首先,從環境保護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看,黨的十六大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和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管理的任務越來越重。第二,從我省生態省建設的進程看,“十五”期間,全省將以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為重點,啟動和實施西部鹽堿地綜合治理、長白山天然林保護、松花江流域和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重點工程,生態環境恢復和建設的任務相當繁重。第三,從我省生態環境的現狀看,生態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工業結構性污染還沒有完全得到解決。尤其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過程中,我省將陸續建設一批依托當地資源的食品、化工、醫藥等工業項目,經濟總量、排污總量和環境容量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
綜合分析我省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可以說,我們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同在。要加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生態省建設,適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形勢,必須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用建設生態省和發展生態環保型效益經濟的理念指導環保工作的實踐,并以我們新的發展觀和開拓創新的工作思路,影響和帶動社會各界深刻認識環境與發展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關系,讓全社會都理解,現在的經濟社會發展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不是浪費資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也不是單純為了保護環境而制約經濟的發展,而是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主動參與,為振興**老工業基地服務
今后一個時期,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我省經濟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突出,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要適應新的發展形勢,確保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必須主動進入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主動參與各級政府的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準確掌握經濟發展的趨勢,把產業結構調整與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結合起來。通過生態經濟功能區劃和環境容量測算等方法,弄清楚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現狀,弄清楚全省主要流域和區域的環境容量分布狀況,說清楚哪些區域適應上什么項目,哪些區域不能上什么項目,主動為各級政府出主意當參謀,協助地方政府采取積極措施,緩解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為經濟發展提供條件。
要堅持工業污染防治和生活污染防治并重,推進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生活污染負荷不斷加重,已經超過了工業污染負荷的比重。這種狀況不僅影響著城市的發展,也使一些地方由于受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限制,沒有納污能力發展工業項目,使經濟的發展受到制約。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各級環保部門要認真分析本地的排污情況,協助各級政府抓緊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本屆政府任期內,全省9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都要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松花江流域和遼河流域的主要城鎮也要啟動和建設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確保地面水水質達到環境功能標準,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圍城和污染地下水的問題。已經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廠要抓緊建立運行機制,確保正常運行。要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爭取國家啟動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盡快把生活污染負荷削減下來,為城市和工業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
要堅持點源污染治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并重,加快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的步伐。從我省環境污染的現狀看,來自農村的面源污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有的河流即使所有的污染源都實現零排放,僅面源污染負荷就使其達不到水環境功能的要求,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環境問題。因此,各級環保部門要協助地方政府對重點流域尤其是松花江和遼河流域的治理統籌規劃,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飼養方法,加強對畜禽糞便的管理,科學施用化肥農藥,下功夫治理水土流失,控制面源污染,在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的同時,為城市和工業發展提供空間。
要堅持新老污染治理并重。環境容量本身也是一種資源,環境容量大,發展的潛力就大,反之發展就受到限制。目前,我省同時面臨著治理老污染和預防新污染兩方面的任務。因此,必須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對尚未實現達標排放的老污染源,要采取經濟、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督促企業限期達標排放;對已經實現達標排放的企業,要強化日常的監督管理,確保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對“三同時”的項目,污染治理設施沒有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運行的不許投產。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工藝落后,浪費資源和能源,經濟效益低,環境污染重的企業,要下決心關閉。通過治理和強化管理現有的污染源,確保新上項目有足夠的環境容量。
三、充分發揮環保部門的職能作用,加速推進生態省建設
3年來,我省以發展生態環保型效益經濟、建設生態環境、創建生態文明為主要內容,扎實推進生態省建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實踐證明,建設生態省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全新發展模式,也是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最佳結合點。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推進生態省建設作為自己應盡的職責,自覺地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生態省建設的軌道,堅持以生態省建設為載體,豐富環保工作內容,提高環保部門在社會上的地位,把環境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要開展循環經濟試點,促進生態環保型效益經濟的發展。發展生態環保型效益經濟,是生態省建設的主線,也是實現環境與經濟雙贏的最佳途徑。要使環境保護工作適應新的形勢,必須堅持管理創新,把經濟建設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中心,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過程中,從根本上改變資源依賴型的產業結構和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排放,逐步使生態經濟系統步入良性循環。我們環保部門要抓住發展生態環保型效益經濟的機遇,通過自身的職能作用,積極參與到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生態經濟中來,在擴大經濟總量的同時,促進企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解決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環境污染問題。我省大中型企業較多,技術力量強,管理比較先進,要引導這些企業按照循環經濟的模式,創建生態工業企業或生態工業園區,把自然界物質循環規律引入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建立縱向閉合、橫向共生、廢物資源化的生態經濟產業鏈條,促進企業實現資源綜合利用,能源梯次利用,物質良性循環,環境最佳保護,使這些企業率先步入新型工業化良性發展的軌道。
要搞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生態經濟城鎮體系建設。建設生態經濟城鎮體系是生態省建設的重要載體,是**省生態省建設與推進城市化相結合,走出一條具有**省特色的城市環境保護之路的大膽嘗試??梢灶A計,在未來發展中,隨著城市人口的地域集中,必然帶來城市經濟的地域集聚,在這樣情況下,怎樣實現城市生態系統的地域平衡,是城市化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各級環保部門要充分估計到這一發展趨勢,協助當地政府超前預測,統籌兼顧,在發展城市經濟的同時,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城市改造、社區建設和景觀建設同城市環境建設結合起來。抓住城市主要環境問題,對重點污染區域、重點景觀區域和城市內河河道進行綜合治理。下大氣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熱點難點問題,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逐步解決城市大氣煤煙型污染問題,力爭在5年內使全省50%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為發展生態環保型效益經濟提供優質資源。堅持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并重,從根本上控制局部區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是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指導思想和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是生態省建設的三大內容之一。因此,要根據生態省建設的總體部署,實施分區推進戰略,對生態脆弱區實行搶救性保護,對重點開發區實行強制性保護,對生態良好區實行主動性保護。要根據全省各生態經濟功能區的主要環境問題,以實施各類生態建設工程為載體,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力度,不斷增加有效生態資本的存量。在西部草原生態經濟區,要圍繞解決草原“三化”問題、重點實施的鹽堿地綜合治理工程和生態草建設工程,加快退耕還林還草步伐,加強向海、莫莫格、查干湖等濕地資源的保護。在中部平原生態經濟區,要以控制面源污染為重點,保護好黑土地資源。在東中部生態經濟區,以控制水土流失為重點,保護好松花江干流水資源,建立東遼河上游生態功能保護區。在東部森林生態經濟區,要重點保護好長白山區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恢復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維護生物多樣性。要以生態示范區、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生態文明社區建設等為載體,自下而上地推進生態省建設。要把發展農村經濟和建設農村環境結合起來,協助當地政府引導農民用新型工業化的思路謀劃農業的發展,發展有機和綠色食品產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四、強化環境管理,嚴格環境執法
依法保護和管理環境,是各級環保部門最根本的職能。要堅持以人為本,認真執行國家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強化環境管理,嚴格環境執法,充分發揮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能。
要積極推進實施政府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這是環保部門主動進入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參與政府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提高環保部門地位的最好途徑和方法。去年4月,省政府與各市州政府簽訂了本屆政府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全省各級環保部門要協助當地政府把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確定的各項任務層層分解,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經常進行檢查督促,做到任務落實、項目落實、資金落實、責任人落實、考核獎懲制度落實,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嚴格檢查考核,獎懲分明,真正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
要嚴格環境管理和環境執法。當前,環境執法的任務較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較多。各級環保部門既要敢于執法,又要善于執法,嚴格各項環境管理。所有新建項目必須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和環境保護預審制度,不僅要嚴格審查新建項目環境污染治理技術的可靠性,還要注意審查新建項目在區域生態經濟功能區劃和產業布局中的合理性,審查產品技術和生產工藝的先進性,看單位產品成本、能源資源消耗和經濟效益是否符合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對超出排污總量控制目標的新項目,必須實行區域污染物總量自行調整,或采取“以新帶老”的辦法,做到增產減污,不準超出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計劃擅自上新項目。要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使企業污染物排放步入規范化管理的軌道。要切實加強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環境管理,搞好水源地湖庫周圍的生態環境建設,確保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要嚴格各類自然保護區的環境管理,嚴禁在區內違法開發建設項目。對各類經濟開發區,環保部門既要積極支持它們的發展,又要依法進行環境管理,嚴格執法,秉公執法。對那些實行封閉管理的開發區,上級環保部門要加大對下級環保部門環境執法稽查的力度,引導開發區嚴格執行國家的環境法律法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提高環保執法隊伍素質,努力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的環保隊伍,以適應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