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設創業文化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創業、創新、創優是江蘇當今社會實踐的主流,是新時期江蘇精神的核心。弘揚“三創”精神要以創業為基礎,創新為動力,創優為目標。創業是發展之本。建設創業文化,正在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創業文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源動力。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國家之間、地區之間、企業之間、產品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力量的競爭。
創業文化是指人們在追求財富、創造價值、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和意識心理的文化范疇,它建立在環境、經濟、傳統等基礎上,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產物。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必須培育和弘揚創業文化,這是江蘇建設文化大省的緊迫任務,也是江蘇加快發展的迫切要求。
創業文化是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先進文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行了新的概括,是理論建設的拓展,它對我們各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業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經濟、政治有著密切關聯,推動生產力發展正是這種文化的本質,也是其先進性所在。創業文化是與時俱進的文化,更是開放的文化,是現階段推動江蘇各項事業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開拓了創業文化發展道路。文化也只有緊隨時代的步伐,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推進“兩個率先”的偉大進程迫切需求創業文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江蘇,是黨中央對本世紀頭二十年江蘇發展的總定位,是江蘇人民在新時期全力追求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面對繁重的發展任務,我們不但要善于運用經濟、市場、法律、行政的力量加快發展,還要善于通過創業文化建設來促進發展。物質生產決定社會進步,精神因素對物質生產有著巨大的能動作用,創業文化為“兩個率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新時期創業文化的內涵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全省上下牢固樹立“發展以富民為先,富民以創業為先”的理念,一股創業熱潮正在江蘇大地上涌動。創業已成為富民強省的重要基石和江蘇文化的重要導向。在新的形勢下,要實現江蘇經濟發展新的跨越,我們必須努力建設與時俱進的、與“兩個率先”適應配套的創業文化,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其內涵。
團結創業。團結就是協作,團結就是力量。在現代社會商品大流通、市場全球化的環境下,聯合創業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地區要培育起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產業,必須團結協作,形成團隊的整體實力。一些產品關聯度強的企業分工協作,成龍配套,才能形成陣容強大的板塊經濟、產業集群,才能提升一個地區整體的競爭力。創業文化的形成,需要創業者寬廣的視野和現代經營者的氣魄,需要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相互激勵、形成合力的因素。
開拓創業。開拓是創業文化的永恒要求,更是當今時代的競爭特質。在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要敢于“犯規”,突破陳規。從某種意義上講,“犯規”就是超前,超前就是創新。只有敢闖才能有所發展,只有敢試才能有所成功。不試不闖就會錯失良機,一事無成。敢冒風險,敢為人先,敢于競爭,一定會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境界。
實干創業。實干是創業文化的核心。創業就要實干。事業是干出來的。我們今天對浙江模式的認識,除了媒體的宣傳和到浙江學習考察,更多的得自遍布城鄉的浙江產品和走遍天下的浙商。浙江人以自己的行動,向我們演示著什么是實干精神。我們要學習和借鑒浙江人那種“四千四萬”的創業精神,去實干、去拼搏。為了實現創業目標,百折不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自主創業。自主、自強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地區的立身之本。自主、自強就是不等不靠、自我加壓,就是有一股創業的激情和韌性,就是保持一種精神上的剛性和硬度,就是主動闖市場、敢拼搏、求生存、謀發展。市場經濟已把創業的主動權交給了我們,關鍵是你想不想創業。艱苦努力,自主創業,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瞻前顧后,畏首畏尾,永遠辦不成大事,成不了大業。
誠信創業。誠信是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要素,良好的信用是一種競爭力。只有處處守信,才能事事便利,只有誠信為本,才能成就大業。創業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離不開企業員工的團結協作。財富取之社會,必須要回報社會。職工是企業的主人,必須把職工的冷暖放在心上。
三、在實踐中推進創業文化建設
創業文化需要長期積淀。建設創業文化,既要有循序漸進的、長期的文化熏陶,又要根據時代要求積極進行文化創新,以創業實踐培育創業文化,以機制創新建設創業文化。
激活創業主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事業,全民致富必須依靠全民創業。人民群眾是創業的主體,培植一批創業型企業家、創業型市民、創業型農民,使每個人都為創業而思考,使創業思想入腦入心,讓自主創業蔚然成風。創業的前提是思想的創新。近年來,江蘇進行了多次解放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對全省三個文明建設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沒有創新的思想,就沒有創業的沖動,弘揚創業文化,倡導全民創業,發展民本經濟,江蘇要再來一次思想大解放,讓思想再來一次飛躍。從部分人創業到全民創業,從少數人思想解放到全社會思想解放,江蘇經濟將不僅是量的變化,更是質的飛躍。
完善創業機制。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優化服務,用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來更新文化理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一切妨礙創業的思想束縛都要堅決沖破,一切約束創業的體制障礙都要堅決革除,一切影響創業的陳規陋習都要堅決改變。真正使我們的體制機制有利于發展,有利于創業。要著重抓好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創新,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要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創造一個公平的創業環境;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創新,倡導資金、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育選撥創業型干部,樹立符合新的時代要求的用人標準,支持和鼓勵干部及各類人才創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優化創業環境。要有寬松的政策環境,加快構建公平競爭的政策平臺,讓民間資本快速積累和增值。要有規范的法制環境。嚴格依法行政,建設平安江蘇,為投資創業者創造一個安心創業、放心賺錢的環境。要有高效的服務環境,善待企業,善待企業家,進一步掌握服務本領,提高服務水平。要有濃烈的輿論環境。大力宣傳創業成功人士和創業經驗,以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引領創業文化建設,真正形成政府鼓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民眾積極創業的良好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