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實現社會團結和社會穩定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扭轉財力過分向上集中的態勢,加強轉移支付力度,緩解基層財政的困難
目前我國縣鄉兩級的財政收入約占全國財政總收入的20%多,而縣鄉兩級財政供養的人員卻約占全國財政供養人員總數的70%。中央財政收入和省級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從**年分稅制以來翻了一番還多。據測算,全國鄉級財政要支付的鄉公務人員工資、村干部補貼、公共品維護和建設、辦公費、困難戶補助、債務利息等約2500億元,而鄉鎮能夠合法獲得的財政收入還不到1000億元,所以只能依靠所謂“創收”和巧立名目向下面收費來維持政權運轉,結果造成基層干群關系的緊張。
現在窮鄉鎮和富鄉鎮財政收入有“土壤之別”,負債運營的鄉鎮財政估計占全國鄉鎮的2/3。相當多鄉鎮困難的財政不得不依靠“財政空轉”(用貸款上繳縣級財政)、“買稅”(花錢挖其他地方的稅源)和“墊稅”(用個人或鄉鎮名義借款墊稅)過日子,即便如此很多鄉鎮還經常拖欠工資。而中央和省級機關周邊賓館,常常住滿“跑錢”、要項目的地方政府派出人員。據專家估計,縣以下(含縣)的基層債務總額目前已超過8000億元。
因此,控制中央和省級的財政支出、緩解基層財政的緊張局面,是目前調節基層干群關系的必要措施。
2.繼續加強反腐敗、反賄賂的力度,逐步理順收入分配秩序
要逐步扭轉國家財政供給的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之間工資差異甚大的局面,實行透明的和可監測的“陽光工資”,在不同的地區之間,同一級別的工資可根據物價和消費水平進行調整。國家和地方財政要保證政權正常運轉的支出,不允許國家全額財政供給的部門進行所謂的“創收”和進行工資外的收入分配,嚴格“收支兩條線”。國家公務人員要實行個人財產登記制度,并建立公務人員的就職、離職和換崗的財產檢查制度。
3.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加強稅收執法力度,打擊非法致富
建立根據收入水平的增長適當提高個人所得稅征收基線的制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改變目前所得稅征收與家庭消費脫鉤的狀況,建立普遍的個人所得稅年度申報制度。增加稅務征收力量,提高稅務管理和監督的技術水平,加強對偷稅、漏稅、避稅行為高發領域的監管力度。
4.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縮小城鄉和地區差距,減少貧困
要力爭從根本上扭轉城鄉差距過大并不斷擴大的局面,繼續加強提高農民收入的措施,逐步改變目前城鄉居民平均收入和消費差距相差20年余年的狀況,連接城市生產和農村消費的鏈條,完善和改革征用農民土地的補償制度,整合現有的農村貧困救助制度、“五保”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及試行的農村老人執行生育政策補貼制度,建立起農村“低水平、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制基礎框架;配合聯合國的千年發展目標,實行新的減貧計劃,爭取把農村目前按照國際標準計算的約1億多貧困人口在未來15年中有較大幅度的減少。
5.促進城市化,改變就業結構
抓住我國目前勞動年齡人口社會撫養系數較低、人口年齡結構“中間大(勞動年齡人口),兩頭小(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人口機遇期”(DemographicWindowofOpportunity),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充分利用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的比較優勢,適應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就業結構的轉型,力爭在未來15年把農業富余勞動力再轉移出1億人左右,把第三產業的就業比例從目前30%左右提高50%左右,把城市化率從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
6.變“人口大國”為“人力資源”大國
把“以人為本、投資于人”作為提高人口素質和建立“人力資源大國”的國家戰略選擇;大力發展基礎教育,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教育,把高等學歷的人口比例從目前的約8%提高到**年的12%;提高醫療保健和健康水平,把人口的服務醫生比例從目前的16‰提高到**年的2.0‰;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制,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
7.建立全民的節約型社會
要逐步扭轉我國人均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生產和生活都要節約使用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大力減少空氣、水源、土壤等方面的環境污染,爭取達到資源、能源消耗速率和生態環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長”。
各種新的發展機遇和影響因素表明,中國很有可能打破10%的平均經濟增長率難以超過20年的以往規律,進入新一輪的經濟高速增長周期。在未來的15年,只要我們能夠保證社會秩序和政治體制的穩定與不斷完善,不出大的波折,中國就會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新成就,為國際發展經驗作為特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