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氣象事業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氣象工作在防災減災和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3號)和省政府《關于加快全省氣象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浙政發〔*〕51號)精神,結合*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氣象事業在防災減災、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服務群眾生活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市瀕海沿江,地利條件復雜,臺風、暴雨、強對流、干旱等氣象災害頻繁,成為威脅城鄉公共安全的主要自然災害。由于人口稠密、城鎮密集、經濟發達,一旦遭受災害性天氣,可能造成較大損失。另一方面,我市自然資源匱乏,合理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氣候資源,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和較大的經濟、環保與生態價值。因此,加快發展氣象事業,是加強防災減災工作、促進“平安*”建設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建設的迫切需要;同時發展氣象事業、用好氣象科技也是各級政府履行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的一項重要任務。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氣象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公共安全方面所起的基礎性和前瞻性作用。各縣(市、區)政府要將氣象事業發展列入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把氣象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研究解決氣象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按照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的要求,切實采取措施,提升氣象工作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公共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與支撐。
二、加快氣象綜合監測網和預報業務系統建設。全市氣象部門要以提高預報準確率為核心,加快氣象綜合監測網建設,完善預報業務系統;積極推進多要素自動氣象觀測站網、新一代衛星遙感接收處理系統、移動應急氣象站網和集成高空氣象探測系統建設,完善縣級等效雷達;加強交通氣象、雷電、生態與農業氣象、大氣成分等觀測能力建設。不斷完善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系統,努力提高預報預測水平。加快預報預測精細化進程,加強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系統建設,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預報。
三、加快氣象災害應急預警體系建設。要建立各級政府組織協調、各部門分工負責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機制,構建氣象災害應急預警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大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制定、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氣象應急隊伍,高標準建設氣象災害應急預警中心。加強氣象災害信息收集、調查和災害防御效果評估,開展氣象及相關災害風險評估,為政府防御災害提供重要依據。充分發揮氣象在農林業病蟲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擴散、區域環境污染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四、強化氣象公共服務職能。各級政府要把公共氣象服務系統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范疇,通過改善服務手段、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服務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氣象信息的迫切需求,為社區、農村、學校和企業的提供優質、便捷氣象服務。引導有關媒體、網絡和通信運行企業積極配合氣象主管機構做好氣象信息的播發工作,開設和辦好廣播、電視氣象專用頻道(欄目)、報刊氣象專版(專欄),以氣象警報、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手機短信息等多種形式及時氣象災害預報警報信息,擴大氣象信息的公眾覆蓋面,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服務渠道,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時效性。
五、強化生態與農業氣象服務工作。開展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充分利用有利的氣候條件,指導農業生產,科學調整種植結構,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服務,確保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分析,建立健全農業氣象災害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評估等業務,減輕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開展氣象服務信息進鄉鎮、進農戶工作,加強各類氣象信息在農村的傳播和服務,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氣象保障。
六、重視氣象資源的開發利用。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氣候資源在“生態*”建設、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前瞻性作用,重視在區域發展規劃、城市規劃、重大項目建設中的氣候影響評價和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提高城市規劃和工程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重視氣候資源評估和開發利用,認真做好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的高分辨率普查,為制訂和修訂風能、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為風電場和太陽能電站勘察、選址提供技術支持。
七、加快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作業體系建設。建立由市級統一協調指揮、縣級分地具體實施作業的火箭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作業機制,落實相應的經費和裝備。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在抗旱、森林防火、空中水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中的作用。強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作業規范和操作規程。
八、推進氣象依法行政工作。加快制訂氣象災害防御、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配套政策規定。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切實加強氣象信息與傳播、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雷電災害防御、空飄氣球等的行政執法力度,嚴格禁止非法從事氣象探測活動。嚴格按《防雷減災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第8號令)等有關防雷減災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把防雷安全納入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加強防雷設施建設,嚴格執行防雷裝置定期檢測、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制度。切實加強對易燃易爆場所、人員集中場所、重要設施的雷擊風險評估、預警預報、技術服務,高度重視農村防雷安全工作。
九、進一步完善氣象公共財政投入機制。按照氣象部門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氣象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和財政投入分級負擔的原則,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將增強氣象服務能力建設所需的事業經費、重大氣象建設項目、氣象科技開發項目建設和運行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完善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機制,按照屬地原則和有關規定,落實氣象部門職工的地方津貼、補貼等福利待遇,做好氣象部門職工的醫療、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