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社局2019全年工作總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社局2019全年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19年以來,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人社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省、人社工作會議、市委七屆十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我市“實干創新、五大升級、全面小康、美好瑞昌”戰略目標,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以推進人社系統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全面落實惠民政策,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一、重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一)就業創業方面。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459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數的144%;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低于年目標任務數3.5%;幫助困難人員就業427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數的112%,“零就業家庭”安置率100%;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7332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數的141%,其中省內轉移4224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數的132%;新增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763人;就業培訓6969人,完成年目標任務290%;累計發放創業貸款15.1億元。新增創業擔保貸款2.85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58%,全年貼息資金1711萬元。其中新增發放個人創業貸款2.28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212%。新增發放小微企業貸款5631萬元,帶動7932人就業。新增擔保基金220萬元,完成今年民生工程任務的110%。創業擔保貸款到期回收率99.9%,高于年目標任務數95%。

(二)社會保險方面。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83810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參保人數83249人的100.67%。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71806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數71800人的100%;其中在職參保人數50245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數48700人的103.17%。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總額為29147.47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004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數11449人的104.85%;其中在職參保人數7849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數7374人的106.44%。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總額為13045.02萬元。城鎮職工工傷保險:城鎮職工工傷保險參保44000人,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參保人數44000人的100%,其中新開工工程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為60%。基金征繳總額為1053.45萬元。城鎮職工失業保險:城鎮職工失業保險參保31012人,征繳失業保險費892.63萬元。

二、2019年工作進展及成效

(一)就業質量顯著提升。建立新聞宣傳激勵機制,“線上+線下”全方位開展招工宣傳,聚焦就業創業民生大課題,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黨建+”業務活動,積極推進公共就業服務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全年各類招聘信息1800余條,提供就業崗位8000多個,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5萬余份,進村入戶“送政策、送信息、送崗位”,免費提供服務達10余萬人次。二是多渠道擴大就業容量。深入開展用工摸底調查,確保招工計劃精準。抓住年關務工人員等返鄉高峰時期在市內組織“一網五點”招聘會“留人才”。外出為本地企業“儲存”人才擴大招工“面”,參加第40屆校企合作人才供需暨聯合辦學專業共建洽談會及第42屆校企合作人才供需洽談會,與晨華信息科技公司建立政校企合作關系。2019年以來共開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暨精準扶貧專場招聘會”等招聘活動38場次,幫助6832名求職者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88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失業青年參加職業見習,免費提供政策咨詢5800多人。三是突出做好LED產業用工服務。在修水、武寧、黃梅等地設立10個市外招工點;組織招工小分隊奔赴西藏、云南等勞動力充裕地區開展跨區域招聘;引導企業與中高職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與廬山市技工學校等6家職業院校建立就業實習對接協議;與天坤國際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等17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積極探索招工對接模式。截止目前,共幫助LED企業招募員工2985人。四是發揮創業帶動就業效應。用足用活創貸政策,優化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效率。2019年以來共受理創業貸款貸款申請1930筆,審核通過1505筆,通過率78%,帶動7932人就業。成功舉辦2019年第四屆“華中杯”創新創業大賽,營造創業氛圍。推介華牧獸用藥項目參加“創在”創業大賽并榮獲二等獎,我市就業局獲最佳組織獎。積極扶持創業孵化基地建設,2019年預計落實創業孵化基地補貼資金150萬元,基地吸納入駐企業91余家,帶動就業2100余人。五是強化培訓提升就業質量。打造量身定制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開辦“假日班”、“夜班”,滿足不同學員培訓時間要求,實現“隨到隨學”;積極聯系對接市外具有培訓資質的特種行業培訓機構,聯合開展電工、電焊工、烹飪、電子商務等培訓班。發揮實訓基地建設效用,聘請創業指導名師、專業管理人才,整合各部門師資資源建成培訓項目師資庫,提高培訓質量。電子商務培訓內容涵蓋拼多多、淘寶運營等推廣營銷實際操作,提供貨源信息,助力創業“最后一公里”。2019年以來開展電焊、低壓電工、叉車、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保育員等技能培訓1493人,開展電子商務培訓10期669人,開辦企業崗前培訓39期2172人。

(二)社會保障工作穩妥推進。堅持緊扣社會保險服務民生這個中心,順應形勢抓改革,強化力度促保障,多措并舉保穩定,不斷擴大覆蓋范圍、強化服務能力,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扎實推動全市社保工作可持續發展。一是多措并舉增強社保擴面征繳力度。全方位宣傳,強化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參保。建立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與手機、網絡等新興媒體相結合的多渠道宣傳模式,把社保惠企惠民政策送到全市企業和居民手中。做實擴面征繳專項檢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用人單位社保擴面征繳夏季專項檢查,先后走訪65家企業,對涉嫌有規避參保行為的21家用人單位下發整改通知書;成立工傷保險稽核小分隊,通過實地調查向未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建筑施工企業發放《建筑業參加工傷保險催繳通知書》,截至11月底,我市建筑業工程項目已參保24家。加強歷史欠費清欠。實施單位欠費預警機制,啟動欠費告知程序,建立欠費動態管理,通過加強與勞動監察、法院等執法部門的協作,提高清欠執法效能。二是確保各項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認真領會全省2019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的部署要求,積極籌集資金,對全市2018年底前已退休且符合本次調待條件的20774位企業退休人員和3818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2019年養老金待遇進行及時足額調整。截止目前,共為21353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4939.24萬元,人均月養老金達到了2313.14元;共為4155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1848.21萬元,人均月養老金達到了4448.16元;每月離休、軍轉干、53年前參軍的士兵和14類參戰人員補助30.58萬元。全市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退休人員新增145人,月發放養老金13.35萬元,到齡人員待遇發放率100%。新增工傷認定246例,其中工亡認定6例,年度工傷保險待遇合計支付1958萬元。三是積極穩妥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充分利用部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平臺,完善不同群體跨統籌地區的社保轉移接續渠道,優化社保轉移經辦流程,壓縮辦結時限。特別是在退役軍人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和補繳工作上,于今年8月開始,聯合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全面集中辦理全市部分退役士兵社會保險接續補繳工作,并安排工作人員定期去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辦公。截止目前,通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資格審核的退役士兵共348人,符合社保局補繳條件的共270人。完成退役軍人接續129人;辦結各類社保關系轉移人員轉出381人,轉入823人。四是社保降費減負政策全面落實。自5月1日起,我市全面落實了“社保降費減負”各項惠企惠民政策,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6%,并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直至2020年4月30日。同時,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基數下調至2842元,并將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檔次由原本的五個增加為九個。據統計,全市共986家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全年養老保險費共減征3937.75萬元;失業保險費每月減征約80.13萬元,全年為企業減負約961.56萬元;工傷保險費每月減征約44.75萬元,全年為企業減負約537萬元。五是多重防線強化基金風險防控。進一步完善基金內控管理制度,圍繞社保費補繳、退休手續審批、養老保險待遇發放等敏感業務,在經辦過程中增設復核、審批等環節,嚴格規范工作人員的經辦權限,杜絕出現由一人全權辦理的違規行為,并將內部風險控制檢查工作形成常態化機制。開展退休人員疑似重復領取養老金問題專項核查,通過與社保“五險合一”信息系統、公安系統進行比對,確定其中537人屬于假人信息,39人屬于疑似冒領人員,并及時告知當事人,督促其按時足額退回違規領取的養老金。

(三)人才隊伍建設進展順利。堅持人才優先戰略,全面貫徹落實省、市人才政策,加大創新聚才力度,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撐。一是大力開展人才引進工作。嚴格按照規定的工作程序,本著公開、公平、公正原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財政、文廣、應急、統計等系統7名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會同教體部門搞好中小學教師招聘工作,今年共招聘教師88人,其中農村特崗教師59人。通過綠色通道共為一中、二中招聘高層次人才10人。組織教育局、人民醫院、瑞昌核物理應用研究院等十余家企業先后三次參加省、在全國各地高校舉辦的人才招聘活動,已爭取到1名博士、7名碩士、5名大學生明年來我市工作的意愿。協助有關部門為華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進1名博士、6名碩士,為瑞昌核物理應用研究院引進1名碩士。二是多措并舉激發人才活力。全面落實《人才新政三十條》,通過解決住房、給予補貼、申報培育項目、表彰獎勵、解決職稱申報難題等方式,努力營造“尊才重才”氛圍,進一步激發人才工作積極性。為瑞昌核物理應用研究院引進的1名碩士辦妥了入住人才公寓的手續;為華亨寵物食品有限公司引進的一名出國留學人員爭取到了局撥付的4.32萬元住房補貼;推薦職中教師李曉勇獲得“雙百雙千”高技能人才培育項目,并推薦他參評省高技能領軍人才項目。三是積極優化服務人才通道。及時開通網上職稱申報和省、市人才培育項目申報,并做好相關指導工作,今年有487名專業技術人才順利地進行了網上職稱申報,真正實現了人才項目申報“一次不跑”。在瑞昌職業中學設立技能鑒定考核站,方便各類技能人才就地就近參加技能鑒定考核;對超出瑞昌職業中學技能鑒定考核站范圍之外的,指導申報對象進入人才網職業技能鑒定服務專區,報名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類技能鑒定活動。

(四)人事管理服務正規有序。認真執行《公務員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進一步規范我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和服務。一是嚴肅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和考核。聯合組織部,開展全市機關事業單位集中治理“吃空餉”問題自查自糾,進一步嚴肅人事工作紀律;嚴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工作,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2018年度考核,行政單位參加考核722人,優秀117人,稱職604人,不定等次1人,事業單位參加考核7056人,優秀971人,合格5916人,不合格7人,不定等次162人。二是加強“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管理。今年新招募了23名“三支一扶”人員,同時對服務期滿的18名“三支一扶”人員進行了安置。積極組織“三支一扶”人員參加全省“三支一扶”人員能力提升專項計劃示范培訓,進一步提升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全年共組織3批12人參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嚴格按照政策要求,落實“三支一扶”人員待遇,同時要求各服務單位盡力為他們創造舒心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三是做好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嚴格按照上級崗位設置相關文件精神,核定全市事業單位2018年度崗位聘任空額,嚴格按照空額職數開展競聘,使一部分人通過競聘,晉升到高一級崗位工作,逐步削除了“干好與干壞一個樣、干多與干少一個樣”的不合理現象,實現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四是切實抓好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福利保障。嚴格按照規定完成日常工資福利審批工作,重點根據《關于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鄉鎮工作補貼的通知》(瑞人社發〔2016〕6號)和市委常委會第36次會議精神(瑞府辦抄字〔2019〕283號),自2019年3月起審批發放了1428名教師鄉鎮工作補貼。2019年8月,審批了全市機關事業單位鄉鎮工作補貼。

(五)和諧勞動關系健康發展。緊緊圍繞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這個主題,妥善處理勞動人事爭議、嚴格勞動監察執法,保障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堅決維護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一是堅持依法處理勞動人事爭議。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當事人雙方在適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按照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程序依法秉公辦案。2019年共接到各類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96件,經審查立案處理的勞動人事爭議案151件,不予受理的勞動人事爭議案45件。立案案件現已審結150件,其中仲裁裁決39件、調解和撤訴案件111件,還有1件案件正在處理中,時限內案件結案率為100%,調解結案率為74%,涉案金額696.58萬元。二是積極推進基層調解組織建設。在全市21個鄉(鎮、場、街道)建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選聘調解員30名,組建率100%。15家大中型企業已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聘用調解員24名,組建率68%。在市經開區建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一個,設調解員2名。2019年各基層調解組織共調解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4件,調解達成和解協議的22件,沒有調解成功的為2件,調解成功率達91.66%。各基層調解組織有效的將勞資糾紛化解在初期、處理在基層,筑起了處理勞動人事爭議的“第一道防線”,充分發揮了“防火墻”作用。三是全力抓好根治欠薪工作。切實做好投訴舉報專項調查及日常巡查,今年以來,勞動監察局共受理勞動者舉報投訴欠薪案件275件,19件經審查不屬受理范圍,協調處理193件,立案查處63件(其中依法作出行政處理17件、行政處罰5件),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未履行行政處理處罰案件13件,向公安機關移送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5件(公安立案4件);全年主動監察用人單位335戶,涉及勞動者0.7278萬人,督促用人單位補簽勞動合同0.0396萬人,為勞動者追討工資274.5018萬元,涉及勞動者0.0235萬人。深入貫徹落實《省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實施細則》,今年9月7日起,將建筑領域實名制工作移交住建部門。加強勞動監察“兩網化”建設,全年累計兩網化錄入案件161件(其中協調解決案件150件、立案11件);日常巡查錄入57戶;年審新增錄入16戶。

(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認真貫徹上級關于全面推進人社系統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指示和要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省廳“標準統一、公平普惠、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目標,堅持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一是高位推進,強化調度。局黨組高度重視,始終把人社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首位工程”抓緊抓好,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態勢,先后8次召開調度會,推進服務清單梳理等工作。同時,結合“五型”政府建設工作,把人社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政務服務一項重要內容,由市政府進行統一部署、統一調度,按照“對標江浙、全省最優、內陸一流、縣城樣板”的目標進行推進。二是夯實基礎,強化保障。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全市21個鄉鎮、場、街道都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實行金保專網全覆蓋,人社基層服務事項統一進駐,并配置社保卡信息采集等設備;城區的3個便民服務點還配備了即時制卡機,行政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配備制發卡一體機,有效提高了社保卡制發效率。三是簡政放權,提速增效。進一步規范和簡化服務流程,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讓群眾辦事“只進一個窗口,最多跑一次”,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推進服務向基層延伸,依照“能延則延”的原則,將辦事權限下放到鄉鎮人社所,實現就近辦。進一步推廣“社保”微信公眾號、贛服通、“e福貸”、“失業保險e服務平臺”等線上服務平臺,實現掌上辦。從去年10月份人社大廳全面進駐行政服務中心以來,人社窗口數量由原來的38個精減為10個,實現了小窗口大服務,據統計,今年以來10個人社窗口辦件總量達到327993件,每個窗口日均辦件量達到137件。

(七)脫貧攻堅工作成果顯著。嚴格按照“春季攻勢”、“夏季整改”、“秋冬鞏固”的決策部署,緊盯中央、省、巡視巡察及審計發現的問題,舉一反三,一手抓整改、一手抓推進,不斷夯實就業扶貧工作。一是摸清扶貧底數。組織3個調查組深入21個鄉(鎮、場、街道)進行就業扶貧工作督導,通過進村入戶、實地走訪查看的方式完成全市貧困勞動力摸底工作。目前共識別全市貧困勞動力中有勞動能力4908人,其中已就業4029人,未就業879人。二是貧困勞動力培訓穩步推進。全面整合人社局、扶移辦、農業農村局、林業局、殘聯等部門培訓資源,對有培訓需求的貧困人員,根據其選擇的培訓項目開展精準培訓。截至目前,開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21期共計736人(農業農村局培訓127人),其中電商培訓有2名貧困勞動力參加,月嫂培訓中有2名貧困勞動力參加,并在培訓合格后成功就業。同時,在培訓中增設“扶志”課程,聘請市委黨校老師進行授課,不斷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三是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對公益性崗位設置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走訪查看,入戶督導,并嚴格按照程序,對申請公益性崗位的貧困人員進行審核,保持臺賬與實際情況一致、人崗一致,核實工資水平和發放時間,并建立更新臺賬。落實班子成員包片制度,每月不定期對全市公益性崗位開展情況進行督導。經過重新梳理與調整,目前全市共開發公益性崗位370個。四是積極落實就業扶貧補貼政策。對有創業愿望和創業能力的通過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給予創業支持,使其通過創業實現自己就業并帶動他人就業,當前共為4名貧困創業人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3萬元,貼息2.7萬元,并對符合要求的29人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14.5萬元。為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發放交通補貼75.88萬惠及1604人(通過電話進行逐一宣傳);為符合要求的7家扶貧車間發放獎補資金2.5萬元;落實貧困勞動力培訓補貼22.89萬元(其中生活費補貼5.28萬元)。五是狠抓巡視巡察問題整改。根據中央、省、對我市檢查及審計反饋結果,我市就業扶貧存在扶貧車間有名無實、培訓對象不夠精準,公益性崗位“不履職取酬”和交通補貼未執行到位等4類問題。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以較真促認真、以碰硬求過硬,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整改工作,立行立改并建立長效機制,強力推進就業扶貧工作,實現就業扶貧工作再提升。特別是第六暗訪督導組發現貧困勞動力培訓人員中存在脫離實際的情況(如超齡或登記證顯示喪失勞動力),我們迅速做出整改,將已撥付的2.74萬元培訓補貼及8220元生活費補貼立即追回。

(八)自身隊伍建設展現新面貌。一是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施方案》,在抓好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深入到扶貧車間、LED企業、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等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切實了解人社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并逐條抓好整改落實。二是持續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始終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抓緊抓好,以人社系統行風建設為牽引,著力解決缺乏擔當、執行不力,作風漂浮、效率低下,工作粗放、標準不高等問題。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兩報告一承諾”、“三重一大”事項報告等制度規定,堅持定期開展談心談話、廉政家訪和窗口履職情況督導,深入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整治和上級巡視巡察問題整改,全體干部職工規矩意識明顯提升,全年沒有發生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等違規違紀問題。三是狠抓業務能力建設。扎實開展業務學習培訓和比武競賽,努力提升窗口經辦人員業務素質。編印《人社局業務資料匯編》發放到每一名干部職工,并落實每周1次集中業務學習,開展業務知識競賽,有效提高了干部職工業務能力,實現業務人員從專科型向全科型轉變;同時組織基層人社所工作人員到人社窗口跟班學習,提升基層人社所服務水平。在組織的比武競賽中,我局代表隊獲得了創貸組個人優秀獎、個人一等獎以及團體三等獎的成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宁县| 泰兴市| 长乐市| 甘南县| 淳化县| 龙陵县| 云浮市| 洞头县| 西昌市| 微博| 报价| 汝城县| 北川| 宝兴县| 南宫市| 宣城市| 田林县| 汝城县| 泉州市| 嫩江县| 余江县| 揭阳市| 防城港市| 宿州市| 德安县| 长治县| 天长市| 诸城市| 襄城县| 许昌县| 神木县| 华亭县| 乐都县| 宝鸡市| 墨竹工卡县| 虹口区| 富平县| 于都县| 库车县| 丘北县|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