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發展創新教育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總體思路: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中央1號文件及省、市農業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發展全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總目標,以現代農業建設為主線,著力強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強化主導產業培育,強化綠色生態產業延伸,強化服務管理功能拓展,建設有*特色的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推動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重點工作:實施"五大創新",力爭"五大突破"。
1、創新糧食生產經營機制,力爭在增加糧食有效供給上有新突破。
完善落實糧食生產的扶持政策,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主要用于早稻普惠制補貼,提高種糧大戶直補、良種補貼、訂單儲備糧價外補貼標準,擴大農機補貼范圍。探索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制止耕地全年拋荒,減少季節性拋荒,指導農民多種糧,種好糧,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的落實。依靠科技提高糧食單產。全面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年"活動、水稻優質高產高效競賽和千村示范,擴大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應用,大力推進種子種苗工程建設,積極引進、示范、推廣優質抗病高產優良品種,全市推廣超級水稻良種面積13萬畝以上。深入實施"沃土工程",落實冬種示范畈20個,建立早稻高產示范畈4個,全面推行輕型栽培技術,推廣面積2.5萬畝,建立單晚強化栽培示范畈20個,主推強化栽培技術推廣面積12萬畝。創新糧食生產經營機制,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大戶和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代耕、代種、代管、代收、代售和"統一防治"等服務。加快農業機械化,實現水稻機插面積突破5000畝,推廣插秧機力爭20臺,力爭全市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3%。繼續加強對糧油、蔬菜病蟲害預測報,全面落實重大病蟲害防控措施。為了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我們要緊緊抓住培育現代農業主體不放松。一是要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繼續加大對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技改、基地建設、品牌建設等環節給予資金補助。二是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在規范管理、提升檔次、拓展功能上做文章。三是發展農民專業大戶。深入研究對農民種養大戶、購銷大戶的扶持政策,為專業大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創造便利條件。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求全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下田頭,指導農戶抗災減災,全力以赴恢復農業生產能力,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2、創新多元化投入機制,力爭在提升主導產業特色上有新突破。
按照《農業法》要求,保證農業發展的穩定財政投入,通過創新小銀行合作方式,努力增加金融資金對農業投入,積極鼓勵工商資本投入農業,參與農業開發,積極推行農業政策性保險,降低農業自然災害風險。要完善主導產業的布局規劃,并按照"一個規劃、一套領導班子、一批配套政策、一支隊伍、一個專家小組"的要求,每個產業都建立運行體系。突出農業基地(項目)抓手,依據《*市高效生態農業建設扶持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市創建特色農業鎮鄉(街道)的實施意見和考核辦法》的要求,加強對高效生態農業基地(項目)建設的服務和指導,加快特色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著力構筑"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區域塊狀農業格局,提升主導產業層次和高效農業發展水平。重點完成*杭白芍基地、2000畝省級無公害浙貝母生產基地、2萬頭優質豬飼養示范基地等省級農業項目建設;積極發展生豬和家禽生產,加強席草和山地蔬菜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形成區域優勢,加快產銷對接,增強我市席草和山地蔬菜產業的競爭能力;通過"*市冠綠果品種植場"所起的產后處理示范、培訓、宣傳窗口、集轉中心等作用,加強與"煙臺豐運果品有限公司"的產銷合作,爭取我市優質梨果盡早出口;建設好現有2個規模上千畝的標準茶樣制作、禮品茶供應基地,加快初制茶廠優化改造,實行茶葉的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無害化、機械化生產,加強"東白茶"品牌規范化管理和整合宣傳力度,力爭在茶葉品牌營銷上有新突破。
3、創新安全保障體系,力爭在強化農業執法監管上有新突破。
按照狠抓源頭、強化監管、完善制度、提高能力的要求,推進執法重心下移,強化大案要案查處,完善種子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各類農業違法行為。積極宣傳和執行*省實施種子法辦法,加強農作物品種和種子質量管理,深入宣傳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完善農資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農資連鎖經營,深化農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加大農產品質量檢測,強化標準實施的監督,全面實行生產檔案、產地編碼制度,實施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全過程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以新的《動物防疫法》實施為契機,全面落實《*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制度》,創新動物及動物產品流通監管長效機制,確保全年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創新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措施,嚴格落實責任,確保不發生重大植物疫病,外來有害植物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推進平安農機建設,全市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駕駛員的年檢審率達到90%以上,農機手受教育面達到95%以上,開展專項整治,強化路面監管,確保我市農機事故三項指標零增長。加強農村財務審計監管,完成130個村的財務審計任務。完善企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制,深化國有農場改革,切實抓好農場土地確權維權及土地等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升企業的創新發展能力,推進農場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4、創新節能減排思路,力爭在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上有新突破。
圍繞建設節約型、循環型農業,全面倡導節水、節肥、節油和開發利用清潔新能源。扎實開展農業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我市種植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掌握農業污染源的第一手資料。加快規模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因地制宜采取農牧結合"能源生態型"、"能源環保配套"等治理模式,實現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水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治理。今年全市要完成11個規模養豬場治理。全面實施化肥農藥減量控害工程,落實農藥減量控害增效示范區5萬畝,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每個鎮鄉(街道)建立測土配方示范畈,在六石街道落實千畝以上核心示范區,示范面積1.5萬畝,輻射帶動30萬畝,改進農作制度,積極鼓勵開發使用有機肥,有效減少化肥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廣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個,國家無公害農產品3個,綠色(有機)食品1個。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大力推廣示范"三沼"綜合利用技術,今年將完成5個村的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太陽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利用,全年推廣太陽能熱水器9000平方米,全市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率達到60%。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加快荒山荒坡開發利用,爭取將符合條件的174個規模養殖場的畜牧用地列入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徹底解決制約我市畜牧業發展用地瓶頸問題。
5、創新管理服務方式,力爭在增強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上有新突破。
以落實責任農技推廣制度為契機,進一步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制和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和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為強化農技推廣工作提供人才保障。繼續在全市深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民骨干培訓和綠色證書培訓,發展一批現代農業理念和素質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現代農業主體生產經營水平。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深入開展聯戶增效、送技下鄉、良種推介、產品營銷、農業執法等服務活動,進一步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農技110、農民信箱等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在信息交流、產銷對接、技術指導等作用。拓展農產品展銷中心功能,新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生產企業30家,特色產品200個以上。認真貫徹落實新的《*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加強農村經營管理,加大農村財務審計力度。加強農業科研力度,啟動玉米研究所特用玉米品種選育、鮮食玉米保鮮、小雜糧(含食用豆)、特色果蔬引選和中藥材研究等五大學科建設,引進優質、高產、高抗農作物新品種,多形式開展各類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培訓,積極推廣應用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三、加強"四型機關"建設,樹立農業部門新形象
創業創新,建設現代農業,對農業部門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在全局開展"四型機關"(學習型、服務型、廉潔型、效能型)建設非常必要。
一是要進一步轉變觀念。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農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要站在改革發展新的起點上,應對新情況、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戰、實現新發展。要切實改變傳統的、與時代不相應的思維定勢和行為方式,樹立全新觀念。在黨委政府工作中爭取地位,當好參謀,盡力把部門工作上升轉化為政府工作。按照爭創一流的要求,積極推進工作思路、載體、方法創新,形成日常工作抓深化、重點工作抓突破的局面。
二要進一步增強素質。農業干部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指導者、服務者。我們的優勢在于了解政策、掌握情況、懂得專業理論知識。沒有這種素質優勢,我們也無從指導和服務。進一步增強素質,首先要勤學習。要注重業務學習,加強政策法規、科技文化、管理方法等知識技能的學習,增強履職素養。其次要善思考。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對農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進行思考,提出思路和對策,為黨委政府當好參謀。第三要多調研。要立足本職,深入到基層和農村,了解情況,摸清實情,解決問題。
三是要進一步改進作風。全市農業系統干部要樹立務實的工作作風,把重大決策部署和具體工作落到實處。要把管理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始終做到感情貼近農民,完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要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工作運行規程,以目標管理為核心,完善首問責任、服務承諾、限時辦結等制度,強化日常評價和年終考評,增強行政執行力,提高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