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完善扶貧開發服務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后扶貧開發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和開發式扶貧方針,牢固樹立“大扶貧”理念,緊緊瞄準貧困群體,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類指導,聯片開發,以整村推進、產業開發、勞動力培訓轉移、易地搬遷為重點,以貧困人口為對象,貧困村為主戰場,解決溫飽與鞏固扶貧成果并重,發展經濟與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一起抓,創新扶貧工作機制,以人為本,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突出重點,綜合治理,全面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整合扶貧資源,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一是堅持大扶貧理念,按照“整合資金、捆綁使用、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統一實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計其功、渠道不亂、用途不變、互相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則協調各種扶貧資源,建立扶貧投入聯動機制。首先進行內部資金整合,對整村推進、易地搬遷、安居工程、勞務輸出、產業扶貧、科技扶貧、信貸扶貧等專項扶貧資金,凡有條件整合的進行認真規劃、整合使用;同時對財政、發改、農業、林業、交通、水利、畜牧、廣電、文教、衛生等有關部門掌握的扶持發展資金和掛鉤幫扶、社會資源支持資金統一整合使用,編制實施計劃,報州、縣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籌,有計劃地“整村推進”扶貧,切實杜絕漏扶、重扶現象,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貧資金綜合效益。二是制定相應優惠互利政策,應用市場機制,通過利益驅動吸納國內外資金投入扶貧開發。三是加強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計劃生活,合理消費,增加生產投入。四是切實樹立責任意識,對所有扶貧項目堅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科學篩選論證,力求最大效益。
(二)認真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一要加大培植亮點力度,在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時必須分不同區域、民族打造整合資源、整村推進、綜合發展的示范點,并以點帶面,全面實施。二要認真調研,從解決主要致貧因子和貧困群眾要求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圍繞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統籌規劃,整村推進,綜合發展,按照扶貧績效因地制宜選擇項目;三要把扶貧開發的各項政策、項目資金和產業開發、勞動力培訓轉移、易地扶貧、定點掛鉤等扶貧措施整合到整村推進工作中,按照部門職責落實任務,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以部門專項資金建設為主,扶貧專項資金主要按照“畜—沼—果”、“畜—沼—冬農”等模式,重點投入培育穩定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產業和提高貧困群眾綜合素質的項目。四是堅持建設一項、成功一項、鞏固一項、見效一項的原則,按照省州重點村建設規劃要求,申報、選立項目,以村為單位分別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及時報批,扎實組織實施。
(三)加大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一是把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作為扶貧開發的一項戰略性措施來抓,調查、培訓和尋找勞務市場并重,以強化培訓為切入點,搞好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培訓與轉移、勞務輸出與市場需要三個結合。二是強化勞務信息工作,對全州貧困地區勞動力進行全面普查,摸清可輸出勞動力資源底子建檔立卡,及時掌握勞務市場需求動態,切實做好對接工作,確保轉移一人、穩定就業一人、脫貧一個家庭。三是加大對整村推進重點村貧困勞動力的科技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貧困勞動力綜合素質和勞動技能,力爭實現全州整村推進重點村有條件的農戶戶均培訓轉移一個勞動力,使勞務輸出逐漸成為全州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四)積極培植貧困村增收產業。按照市場導向發展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構建“政府引導、龍頭帶動、基地配合、農戶參與”的產業化扶貧模式。一是堅持“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想,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強化配套服務,圍繞州、縣市產業發展戰略和貧困地區資源優勢,努力培育幾個科技含量高、覆蓋面廣、帶動力強的扶貧龍頭企業。二是依托龍頭企業,集中力量,做大做強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在鞏固提升糧、蔗、茶、畜等傳統產業的同時,積極穩妥地培植咖啡、堅果、核桃、草果、石斛、煙草等新的產業,建立貧困群眾增收長效機制。三是搞好龍頭企業與貧困農戶的對接,逐漸形成“龍頭企業+基地+貧困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共同體,企業發展的同時,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致富。四是充分利用扶貧信貸資金,制定相應優惠政策,做好各種保障服務,努力幫助扶貧龍頭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各種實際困難。
(五)著力搞好易地開發扶貧。一是努力爭取將我州已喪失生存條件的9332戶42027人納入國家、省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并提高扶持標準。二是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和“就地、就近、小規模集中、插花安置為主”的原則,切實做好易地開發扶貧規劃,堅持靠公路、集鎮、生產基地和注重生態保護,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實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六)努力加大信貸扶貧力度。堅持商業銀行貸款通則、小額信貸原則和基本制度,著力規范貸款對象、還款周期和貸款額度,加強與金融部門協作,強化管理,簡化貸款手續,努力在整村推進、產業扶貧、勞動力培訓轉移中用好用活扶貧信貸政策,擴大扶貧貸款受益面。
(七)進一步加強科教扶貧。把科教扶貧、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從發展經濟解決物質貧困為主,調整為解決物質貧困與解決精神貧困同步,發展經濟與解決“智貧”并重。一是每年安排財政科技扶貧資金,作為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專項經費;二是加大對貧困地區基層干部、扶貧骨干、勞務輸出對象、青壯年勞力培訓力度,州、縣市、鄉鎮共同承擔,明確職責,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培訓;三是改進培訓方法,在方法上從現階段鄉村以會代訓為主,改為集中系統學習與專題現場培訓相結合;內容上,結合貧困地區骨干、特色產業實用技術、勞務技能、政策法規、“禁毒防艾”知識等進行;四是加強基礎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后備勞動者,逐步提高貧困地區勞動者整體素質。
(八)調整創新扶貧項目資金管理體制。一是按照市場導向,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十一五”扶貧開發規劃,圍繞全州產業結構調整,做好項目調研論證,按基本建設程序和項目設計規范選立項目,建立健全扶貧項目庫。二是建立完善扶貧項目選立實施、資金使用事前公示、事后公告制;扶貧項目統一招標,物資競價采購制;扶貧資金專帳管理,回補報帳制和依靠行業部門,按照行業規范和技術要求實施項目制。三是嚴格執行國家和省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規定,加大扶貧資金監管力度,建立有關部門聯檢、定期審計制,保證扶貧資金安全運行。四是堅持扶貧開發資金有償、無償扶持結合,除基礎設施、科技培訓外,凡有收入的開發項目,在群眾充分討論、制定好管理使用保障措施的基礎上,實行有償無息、定期收回,在當地長期滾動扶持,以擴大扶持面,加強責任心,增強扶貧后勁。五是層層簽訂責任狀,建立扶貧項目實施、資金管理使用責任制。
(九)繼續加強領導,強化扶貧責任。一是全州各級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認識扶貧開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是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扶貧作為頭等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高位推動,強勢推進,層層落實,建立完善扶貧工作黨政“一把手”負責制,以及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三是州縣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定期、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政策,部署工作,各成員單位要把扶貧工作當作份內事,切實履行職責,凡涉及部門業務的扶貧工作要優先辦理,在安排項目、提供服務方面要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重點村實施;職能部門要強化責任,加強資金、項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財政、扶貧等部門每年要對扶貧開發工作進行1—2次聯檢,審計部門要對扶貧開發項目、資金進行定期審計。四是繼續搞好掛鉤扶貧工作,不脫貧不脫鉤。各定點掛鉤扶貧單位要明確分管領導,籌措整合扶持資金,選派得力干部駐點幫扶。五是層層建立落實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簽定責任狀,把扶貧開發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與各級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掛起鉤來,每年組織州對縣市、縣市對鄉鎮、政府對部門進行檢查考評,嚴格獎懲,并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我州的扶貧開發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既面臨嚴峻的貧困形勢,又有較多的有利條件,有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有中央、省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有多年探索積累起來的扶貧開發成功經驗和打下的基礎,有各級各部門和全州各族人民的共識和艱苦努力,只要真抓實干,高位推動,強勢推進,就能實現“十一五”各項扶貧開發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