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醫療救助管理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屆六中全會,加快海島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實施民政事業“*”規劃,推進漁農村小康社區建設的重要一年。新的形勢對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政部門承載著重要的任務。20*年,全市民政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屆六中全會、全國第十二次民政工作會議和省、市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強化新時期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作用,進一步深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新型社會福利體系、社會組織管理體系建設,全面深入推進雙擁優撫安置、殯葬改革和區劃地名等社會事務管理工作,切實提高民政干部隊伍素質,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為建設海島和諧社會而努力奮斗。
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以健全體系、完善制度、做好銜接為著力點,以推進規范化、法制化為目標,不斷完善分層分類救助辦法,努力提升社會救助工作水平。(1)進一步提高貧困群體醫療救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堅持把完善貧困群體醫療救助作為推動20*年民政整體工作上臺階、上水平的增長點,放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加以推
-2-
進。加強調查研究,修訂出臺《*市貧困群眾醫療救助暫行辦法》,努力在擴大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標準、縮短救助時限,優化救助程序等方面下功夫,讓困難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加強貧困群體醫療救助費用結報工作,做到每月結報一次,有條件的實行即時結報。加強醫療救助專項資金的籌集,按照戶籍人口計算,力爭人均達到或超過5元。強化資金使用和管理,全面實行社會化發放,力爭使困難群眾有病能及時得到醫治,緩解因病致貧、因貧致病的矛盾。(2)不斷強化低保工作在社會救助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深入推進低保的規范化管理,努力完善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搞好提標擴面,做到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退盡退。(3)繼續加強鄉鎮(街道)社會救助平臺建設,全面啟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管理系統軟件,建立健全市、縣(區)、鄉鎮(街道)、社區(村)四級救助網絡,加強救助站(室)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確保救助信息錄入準確,更新及時。(4)繼續開展分層分類救助工作,進一步擴大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標準,確保各類群眾的各類困難都能得到及時救助。大力發展慈善事業,著力提升慈善理念,開辟慈善資源,增強慈善實力,不斷提高慈善救助水平。深入推進結對幫扶工作,確保每一戶困難家庭至少有一個單位進行幫扶救助。繼續做好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無主貧困精神病人等的救助工作。(5)在普陀區試點的基礎上,全面開展避災中心建設,做到規劃科學、布局合理、響應及時。
-3-
2、進一步加強社會福利體系建設。著眼于緩解社會福利與廣大群眾多方面多層次需求的矛盾,大力加強社會福利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我市社會福利水平。(1)重點抓好定海福利中心、普陀福利中心、新城福利中心等一批社會福利基礎設施建設,力爭使正在建設的早完工,早使用,正在籌建的早立項,早動工。加強市本級海山福利院、海晶福利院的管理。搞好與社會救助體系的銜接,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制定和完善涉及養老、醫療和社會救助的政策措施,確保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急有所救、困有所幫。(2)深化居家養老試點工作,力爭擴面和提質齊頭并進,各縣(區)選擇1-2個基礎較好的城市社區繼續進行試點,積極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繼續實施社區“3587工程”,結合創建漁農村小康社區與和諧社區建設,逐步將“3587工程”向漁農村新社區延伸,探索建立漁農村老齡工作規范化社區。加強漁農村老年協會規范化建設,召開基層老年協會規范化建設活動交流會,引導其發揮積極作用,為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作出貢獻。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臺《*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引導、鼓勵和支持民資進入養老服務業,注重發揮社區干部和義工自愿者在推進城鄉社區為老服務工作的作用。(3)在認真落實各項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集中供養機構管理的方式方
-4-
法,建立健全集中供養長效機制,鞏固和擴大集中供養工作成果,集中供養率繼續保持在90%以上。著眼于推進敬老院、福利院的規范化建設,積極舉辦敬老院、福利院工作人員培訓班,著力提高敬老院、福利院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和管理能力。強化集中供養對象的醫療保障,確保“縣(區)以上補助給集中供養機構專項資金中的20%用于供養人員的醫療救助”政策落到實處,有條件的要設立醫務室。(4)認真研究福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改革帶來的影響,積極探索促進福利企業健康發展的辦法,全面保障殘疾職工合法權益。(5)加強管理,擴大網點,大力發展福利彩票事業,確保全年銷售量突破5000萬元,力爭達到6000萬元。
3、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圍繞和諧社區建設這個主題,全面推進城鄉社區建設。(1)認真貫徹《關于全面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意見》、《關于深化完善社區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廣泛開展城市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力爭20*年全市每一個縣(區)都有一個社區達到和諧示范社區標準。大力開展城市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力爭用2—3年時間使城市社區工作服務用房達到350平方米以上。(2)不斷完善漁農村社區功能,豐富漁農村社區服務內容,提高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治安調解、文化體育、衛生計生等公共服務水平,積極探索公共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的漁農村社區服務新路子。(3)穩步推進社區居民自治,積極做好2008年換屆選舉有關準備工作。
-5-
圍繞“三個三”工作目標,繼續加強社(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重點在完善公開內容,強化財務監督等方面加大力度,確保社(村)務公開欄完好率達到100%,社(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規范化社區達到60%以上。
4、進一步加強民間組織服務社會的功能。認真貫徹國務院《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省政府《關于推進行業協會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推進行業協會政會分開,年內實現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相關組織在人員、場所、財務等方面分開,同步提高行業協會自主辦會、民主管理、自律發展能力。著眼于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著力加強民間組織服務社會功能,深入開展“民間組織服務漁農村小康社區建設”活動。進一步加大社會福利、科技、教育、衛生等公益類民間組織的培育力度,探索民間組織自律與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努力提高社會公信力。加快民間組織數據網絡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民間組織管理水平,形成管理規范、布局合理、功能到位、作用明顯的民間組織發展新格局。
5、進一步提高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水平。(1)20*年是建軍80周年,又是我市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表彰年,做好今年的雙擁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加強軍地之間協調溝通,整合力量共同辦好首屆中國*雙擁文化節。做好包括“*艦”在內的廣大駐舟官兵的擁軍慰問工作,幫助部隊協調解決“五難”問題,重點是家屬安置難問題。深入開展軍警民共建
-6-
漁農村小康社區工作,總結經驗,及時推廣典型做法。修訂完善《*市擁軍優屬若干規定》。(2)認真貫徹《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出臺《*市軍人撫恤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優撫政策體系,提高優撫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加強復員退伍軍人數據庫建設,做好退伍精神病人的評殘工作,完善重點優撫對象優撫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積極探索城鄉優待金統籌辦法。(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堅持自謀職業與安置就業相結合,確保城鎮退役士兵自謀就業率達到95%以上,完善教育培訓、推薦就業和政策扶持相結合的服務辦法和工作機制。做好軍隊離退休干部、無軍籍職工、轉業士官等各類對象的接受安置工作,加強軍休所的規范化建設管理。
6、進一步加強公共事務管理。(1)深入推進殯葬改革,努力擴大遺體火化區域,力爭20*年定海環南街道8個土葬島納入遺體火化區域,積極推動普陀東極地區實行船運火化。加強殯儀館建設,做好市級殯儀館的選址和建設啟動等前期工作,力爭完成洋山、黃龍火化殯儀館和泗礁島陵塔的建設。進一步推行生態葬法,確保全市村生態墓地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態墓地入葬率有新的提高。加強殯葬執法隊伍建設,根據省廳要求抓好殯葬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推進殯儀服務市場化。強化“二沿五區”墳墓整治,重點抓好連島大橋沿線等新增“二沿五區”墳墓整治。(2)進一步貫徹落實《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和《關于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的
-7-
意見》,深化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建立涉界雙方協商議事機構和界樁管理專人負責制度,創建“平安界線”。繼續推進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四個專項事務,完善地名管理工作機制,不斷規范地名的命名、更名與使用行為,依法糾正和查處地名違章案件。適時設置新城街路牌,不斷完善城鄉地名標牌增補、更新與管理體制,建立地名標牌設置管理長效機制。全面完成地名規劃的編制、評審、公布等工作,基本完成包括一套電子地圖、一部聲訊電話、一組地名查詢觸摸屏的“三個一”數字地名工作。完善*地名網,加強地名基礎資料社會價值的轉化工作。加強沿邊沿海地名普查,協助指導普陀區搞好試點,確保試點工作出成效。(3)加強婚姻登記聯網管理,指導全市各婚姻登記處開展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婚姻登記服務水平。(4)深入實施大中型水庫農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搞好有關政策的兌現工作,全面開展《*市完善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市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宣傳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的編制,穩妥推進小型水庫移民幫扶解困工作。
7、進一步夯實民政工作基礎。(1)著眼于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民政干部職工隊伍,不斷加強民政干部職工社會建設理論、社會政策的學習研究和教育培訓,著力培養胸懷全局、心系群眾的工作情感,樹立心誠、心重、心善的職業責任,不斷提高民政干部尤其是中層領導干部建設和諧社會的能力。深入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把年輕干部的選
-8-
拔培養納入民政人才工作目標,擺上議事日程,進一步優化民政隊伍結構。(2)加強民政工作調研和宣傳。要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就工作中的難點、熱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調研,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切入點。要加強民政工作的宣傳,讓領導重視民政,讓社會支持民政,讓群眾理解民政。(3)進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防體系,深入推進黨風、政風、行風和機關效能建設。加強法制教育,穩步推進“五五普法”工作,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提高民政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樹立民政新形象。繼續做好審批辦證、計財、信訪、信息、衛生、工青婦及老干部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