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建局加強文化名城保護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我市舊城建設和名城保護工作在市委、市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遵循“建設溫州大都市南翼副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和打造山水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的具體要求,緊緊圍繞“舊城建設、名城保護和城中村建設”三大中心任務,以濱江大道景觀線和*文化游覽區為工作重點,堅持保護和建設并舉,全面推進舊城建設各項事業。現將*年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舊城區規劃工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一是完成*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于3月份經省政府批準實施。并著重做好歷史街區、重點地段和文保點三個層面規劃工作,委托編制公園路、飛云西路和*街東段三個歷史街區改建規劃。二是協助建設局編制舊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從發揮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角度出發,提出30多條可行性建議和意見,保證舊城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三是積極引進城市設計理念,委托美國杜邦建筑設計事務所編制濱江大道三期(城西片)、郵電南北路概念性城市設計,規劃面積達183公頃,占舊城區總面積三份之一強。四是加大修建性規劃編制力度,先后完成外灘休閑廣場、*組團、隆欣佳園等六個建設項目規劃,并完成郵電路道路和西河橋橋梁設計。
二、舊城建設步伐有序推進。20*年是機構改革開局之年,一年來,我們認真分析評估當前舊城建設形勢,進一步健全明確運行機制和調控機制,采取四點措施。一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充分發揮舊城改造發展公司的投融資主渠道作用,積極籌措建設資金,逐步建立國家、企業、金融等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全年共投入安置房建設1630萬,濱江海堤建設810萬,舊城建設的經濟運行實現良性循環。二推行“退二進三”戰略,逐步調整舊城用地功能,利用土地批租、級差地租和非營利性環境差價等方式和手段,先后收購食品廠、紅旗機械廠等10多家企業單位,共計儲備土地4萬余平方米。三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調查,采取到戶調查、座談會、公示制以及媒體宣傳等相結合方式,從舊城建設項目可行性、規劃設計、拆遷政策制訂等方面全部向拆遷戶征詢意見和建議,滿足群眾最根本利益需要,確保舊城項目有步驟有計劃實施;四加強建設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嚴格安全檢查標準,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現場檢查,及時消除隱患。通過以上有力舉措,舊城建設取得一定成效。濱江大道二期建設工程防洪堤已于11月全面完工,景觀裝修和道路工程于11月底完成工程招投標,房建工程開工面積16萬平方米,就地安置房新建4.6萬平方米,異地安置房2.4萬平方米全部完工,進入外墻裝修階段;濱江大道三期完成海堤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報告和施工圖設計,城市概念性設計也已完成,前期工作已經就緒,12月30日舉行開工奠基儀式;郵電路心蘭苑地塊完成企業和居民拆遷戶調查,北路“西河橋”卡口工程已進入招投標階段;完成*組團、*街東側組團、*小區、長春花園地塊等舊城改造遺留工程前期準備;工具廠地塊進入拆遷階段;積極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完成*、濱江和萬松路五洲賓館三個停車場建設,建成停車位200多個,極大地緩解市區停車難問題。
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強度加大。在建設中保護,保護與建設并舉,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內涵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城區形象和加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制定歷史街區、風貌協調區和文保單位保護措施和步驟,力爭實現形成點、線、面有機結合的歷史風貌整體保護格局?!包c”就是規劃修繕一批歷史價值高的單體文物和待升文保單位,修整與其不協調的周邊建筑。先后完成*糾偏加固修復方案、潘岱孫詒讓故居、林去病故居等修繕方案,并在街區規劃中充分考慮“點”的保護,如郵電路規劃設計保留區域內橫經室等特色歷史建筑;“線”就是按照*的歷史脈絡,整體規劃了沿*街、硐橋至*片,沿線體現*重要歷史遺跡和浙南水鄉獨特魅力,按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要求,調整了*街東段改建規劃,使其與名城規劃協調一致;“面”就是重點實施被列入歷史名城重點保護區的公園路(*文化游覽區建設工程),該工程以*樓、利濟堂為保護重點,恢復明清建筑形式,配套建設文化娛樂設施,再現民間傳統人文風貌,為游人提供休閑、觀景、購物的場所。一期工程已完成擴初設計,頒發拆遷安置辦法,原城北辦事處、民政局辦公樓拆除完畢,紅旗建筑社、紅旗機械廠等六家企業簽訂了收購協議,*后花園工程進入招標階段。在保護有形建筑的同時,注重對*無形歷史文化遺產挖掘,組織編撰《*方言讀音字典》,及時搶救*方言這一瑰寶,永續延存*方言傳統讀音。完成孫詒讓銅像設計,春節前在*廣場二期內落成,作為青少年愛國愛鄉教育基地。
四、城中村建設試點經驗進一步推廣。一年來,我們繼續遵循“先行試點、積極穩妥、逐步升溫、全面鋪開”原則,在牛伏嶺村改造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城中村改造的路子,制訂完善舊村改造拆遷安置政策和規費減免規定,簡化舊村改造辦事程序,中心城區舊村改造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牛伏嶺村全面封頂,進入外墻裝修和配套設施建設;三圣門村菜市場工程完成地下室工程量三分之二;白巖橋村、十八家村完成擴初設計,頒發拆遷安置政策;東安、新橋頭、信星等村均進入改造前期準備階段;啟動建設周湖三角地、塘根村、聯星等村遺留。
五、辦公室自身建設邁上新臺階。20*年,我們以效能革命為契機,抓住機構改革機遇,不斷強化自身建設,提升干部職工整體素質,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1、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以政治思想學習為重點,組織干部職工學習*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支部專題組織黨員學習同志“七一”講話、廉潔自律規定等,并就其有關內容進行認真討論。在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還加強業務素質的培訓,邀請專家舉行《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專題知識講座,2、加強效能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使得每個事項都有章可循,強化行政效能監察,完善受理舉報、投訴制度,疏通反映渠道,嚴格“有訪必接、有訴必查、有查必清、有錯必糾”紀律;盡量簡化辦事程序,減少環節,壓縮時限,改進方式。針對工程款支付、設計變更和工程聯系單三項手續繁瑣問題,我們在全市率先推出了《舊城工程建設項目簽證程序》,把需一周才能辦的,在一個聯席會議上全部予以解決落實。既方便基層單位,又增加工作透明度。3、加大舊城建設宣傳力度,全年在各類報刊、電視、電臺等新聞媒體刊登或播出新聞信息80多條,制作了《*新韻》舊城建設電視專題片,并策劃印發了《*文化游覽區》、《*外灘》等宣傳畫冊8千多份。4、認真做好議案、提案和來信來訪辦理工作。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9件,按時辦結率達到了100%,滿意率90%。辦理上級領導批轉信訪件、市長公開電話和行政效能監察中心交辦件21件,辦結率100%。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一、對拆遷安置政策宣傳力度不夠,特別是對貨幣和異地安置優惠政策性等方面,絕大多數拆遷戶仍留戀故土,寧愿拆一還一方式就地安置舊城區,給舊城區建設帶來難度;二、異地安置建設力度不大,迄今僅興建隆欣佳園(供濱江二期安置)、集云佳園(供郵電路、公園路安置),遠遠不能滿足舊城改造需求;三、原房評估難操作。根據《浙江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提出不少于兩家的房地產評估機構供拆遷戶選擇,在實際運作,部分拆遷戶不讓評估或在規定十天時間內不選擇評估機構,房屋評估工作停滯。四、拆遷許可證辦理程序不合理。國有土地使用權批準文件有難度。由于我市舊城改造拆遷以私產為主,在未于拆遷戶簽訂房屋拆遷安置協議,不能注銷拆遷戶土地使用權證,并將其轉為國有。
*年舊城改造工作思路:以建設溫州大都市南翼副中心城市為目標,圍繞舊城改造、名城保護和城中村建設三大中心任務。以濱江大道、郵電路改建為重點,加快舊城區整治與更新步伐;以*文化廣場建設為起點,逐步加大重點歷史地段和歷史風貌協調區保護力度;以六個城中村試點村改造為依托,穩妥有序推進中心城區舊村建設工作,為我市城市建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扎實基礎。根據這一總體思路,*年我們主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提升城市品位,繼續實施重點工程。
(1)濱江大道工程。上半年完成濱江大道二期景觀裝修、道路綠化工程;完成就地安置房和隆欣佳園異地安置房建設,安置回遷拆遷戶。元旦開工建設濱江大道三期建設工程,年內完成高速公路橋以西至*標段防洪堤工程量50%,完成部分單位房拆遷政策處理,爭取開工建設高速公路橋以東至西門航管所標段防洪堤。
(2)*文化游覽區。繼續做好拆遷范圍內單位和居民政策處理,完成*樓后花園,開始實施一期工程。
2、改善市區交通,實施郵電路拓寬改建。
完成郵電路規劃設計和橋梁設計,打通郵電路南北兩端鎖廠和西河橋卡口,橋梁進入施工。實施部分地塊拆遷,啟動心蘭苑團塊建設。
3、提升城市形象,實施舊城團塊改造。
(1)建設陽光組團、*街東段、*組團、*二期、*宿舍地塊、*等團塊遺留改造工程;
(2)啟動集云佳園異地安置房建設;
(3)公開出讓建機廠等地塊;
(4)征用瑞祥新區土地,建設高檔次周轉房。
4、延續歷史文脈,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1)對四個歷史地段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建立健全歷史地段建筑物保護檔案。
(2)對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內第五批次文保單位進入測繪等前期準備工作。
(3)制定文化名城保護管理實施辦法。
(4)完成*糾偏加固和潘岱孫冶讓故居修繕工作。
5、推進城市化進程,實施城中村建設。
(1)爭取城中村建設典范工程列入建設部試點。
(2)完成牛伏嶺村和三圣門菜市場建設。
(3)實施第一橋、白巖橋、嶺下村、周湖村等試點村改造。
(4)大力推廣牛伏嶺改造經驗,啟動其它條件成熟的舊村改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