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科學謀劃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奮發進取,務實而為,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實施“五大戰略”、發展“四大經濟”和區委“農業穩區、工業立區、三產旺區、富民強區”的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順利完成了區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新一屆政府工作的良好開局。
——科學謀劃發展格局,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區政府在市委、區委的戰略框架下,科學謀劃,精心操作,致力營造新的發展格局。抓住*東擴機遇,爭取和配合市完善*區管理體制,撤銷大沖收費站,清除發展障礙,推進市區一體化,提高*城區地位。編制*區發展概念規劃和多個專項規劃,明確城市和產業定位。策劃新港物流基地、硯陽湖新城、*高新產業集聚基地等一批功能組團,營造城區東移10公里的新概念,規劃面積擴大了27平方公里。配合上級發改、規劃部門,反復向鐵道部門溝通協調,優化南廣、貴廣鐵路選線方案,為*發展保存了完整的地理空間。配合市開通新港碼頭和進港公路,爭取海關在新港設立國家一類口岸和加工貿易集中監管園區,形成了*發展新的增長極。*城市資源正在增值,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全區生產總值29.5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創建區以來最高增幅;人均生產總值18910元,全市排名第二。外貿出口總值8464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4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6億元,分別增長65.9%、24%、16.4%。工商稅收總收入2.67億元,增長52.8%;其中國稅1.5億元、地稅1.17億元,分別增長44%、6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6億元,增長34.79%,其中稅收收入占82.57%,財政質量優良。
——工業主導地位凸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三大產業結構由*年的30:38:32調整到27:43:30,第二產業比重上升5個百分點。工業總產值49.8億元,增長3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10家,總數81家,產值43億元,增長38%;工業用電量5.31億千瓦時,增長27.4%。協大、聯裕等38個新建項目如期投產,鴻特、世為、飄雪、興文等31家企業順利增資擴產,全區新建廠房50多萬平方米。汽車配件、金屬加工、紡織服飾、食品飲料等正逐步形成優勢產業,一批工業園區迅速發展壯大,形成了蓮花、永安和城區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
——第三產業日漸興旺,城市經濟發展提速。房地產業成為城市經濟支柱,納稅5964萬元,增長73%;新引進房地產項目8個,合同投資8.5億元;在建樓盤15個,投資2.88億元,增長145%;報建面積46萬平方米、銷售額2.6億元,分別增長286%、44.4%;商品房平均價格由上年的1655元∕㎡提高到2557元∕㎡,增長54.5%。旅游業接待游客72.1萬人次、收入3.14億元,分別增長10.8%、15.2%;肇城“裹香園”開業,明珠國際大酒店開工,硯洲島綜合旅游項目啟動,旅游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第三產業增加值9.1億元,增長11.1%。
——招商引資繼續推進,發展后勁逐步增強。全年引進項目85個,合同投資28.9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7個,合同投資額13.5億元;已投入11.1億元。成功舉辦“**經貿洽談會”,簽約、奠基、剪彩項目70個,合同投資62億元。合同利用外資7300萬美元,增長10.1%;實際利用外資4708萬美元,增長26.5%。
——農業經濟穩中趨優,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業總產值15.8億元,增長4.5%;農村經濟總收入23.68億元,增長6%。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養殖業占66.7%,成為農業支柱。良種良法推廣力度加大,良種覆蓋率達98%。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壯大,發展訂單農業1.5萬畝,帶動農戶6510戶。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改造中低產田4000畝,改善灌溉面積1.2萬畝。新建生態文明村21條、省衛生村16條。
——城鄉基礎建設加快,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多方籌集資金完成了團結路、順景路及部分小區配套建設,新建街道4公里。完善了蓮花路、同興路、寶鼎路、觀硯大道的基礎設施建設。九坑沿山公路、貝水路改造工程如期竣工。新建、改造地方公路30公里,98%的鎮通行政村道路實現了硬底化。永安、蓮花的電力設施建設全面啟動。景豐聯圍、沙浦圍達標加固、農村小型電排站技改工程正在抓緊推進。典水電排站重建工程全面完成。
——資源環境得到保護,發展方式逐步轉變。積極創建“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狠抓節能降耗,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4%。加強國土管理,清理閑置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加強生態建設,義務植樹5.7萬株,全區森林覆蓋率46.4%。全區空氣質量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飲用水源水質、地面水質、煙塵控制區的達標率均為100%。完成了廣利涌整治工程,開展了九坑河水源地保護規劃。加強建設項目環保準入管理,堅決拒批污染項目,查處違規排污行為,資源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民生工程有效落實,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15元,分別增長9.8%、5.2%。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8.3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3%。社會保障投入2105.3萬元,低保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退休職工養老金和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扎實推進,職業技能培訓2769人次;新增就業崗位2765個,農村勞力轉移1706人、下崗再就業5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落實便民廉醫工程,對1000多種藥品價格進行政策性下調;新建衛生站5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全區,參合農民10.94萬人,參合率96.3%,住院報銷限額由6000元提高到15000元,受益農民4313人次。推進安居工程建設,解決了68戶貧困戶的住房問題。
——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科技創新水平提高,新增“省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民營科技企業”2家、“市高新技術企業”3家;獲得專利授權6件;逸舒制藥公司組建成全區首家市級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完善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嚴格規范教育收費,被評為“省教育收費規范區”;完成C、D級學校危房改造;高考上線人數增幅超過全市平均水平,萬人上線率全市排名第二。創建全省首個“農家書屋”,建成*區圖書館;群眾性文體活動空前活躍;加強監督管理,進一步規范了文化市場。新廣播電視中心落成運行,電視“村村通”工程完成。人口計生工作保持省一類地區水平。區檔案館晉級為省一級館。國防、人事、審計、統計、消防、物價、外事僑務、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地方志、老齡人、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堅決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結人大代表建議42件、政協委員提案52件,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達100%。支持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全民法律素質增強。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偵破刑事案件300多宗,治安形勢明顯好轉。群眾來信、來訪、集體訪分別減少7.4%、11.3%、20.8%。建立了層級應急管理機構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機制,突發事件得到及時有效處置。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工作扎實到位。順利通過了國家、省、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檢查驗收,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
——機關作風不斷改進,運作機制日漸完善。區政府聘請了經濟社會發展顧問、城市規劃建設顧問、法律顧問和民情顧問,推進了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建立政府工作盤點和督辦制度,提高了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深化體制改革,依法處置“債務包”資產,償還歷史債務1000多萬元。成立區土地儲備中心,健全征地補償和土地儲備、出讓機制,提高了政府財經運營能力。強化政府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建設市場、土地市場、政府采購和預算外資金的監管。開通廉政信息公開平臺,治理和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大力整頓機關作風,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
過去一年,是*多年來發展最快、質量最好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我們體會到:只有注重繼承創新,才能促使換屆承接平順、保持穩定,在堅實的基礎上發揚傳統、適度創新、延續增勢,迅速形成良好的開局;只有注重團結協調,才能促使各級班子團結合作,形成上下一心、各方支持的和諧氛圍,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到干事創業中去;只有注重科學務實,才能促進政府規范運作,一切據實而為、依規而行,把經濟社會引入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
各位代表,*年政府工作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同時凝聚著全區上下、社會各界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全區經濟總量不大,財政基礎薄弱;產業結構不夠優化,缺少重大項目支撐;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內需消費拉動力不強;土地、電力、資金、環保、人才等因素對發展的制約加重;城市基礎設施欠賬過多,城區集聚效應不強;歷史遺留問題壓力沉重,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機關作風建設仍需加強,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