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機械化上半年技術管理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市農業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幫助下,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管理任務及工作措施,積極主動的投身于新*建設,堅持送教下鄉,科技入戶、服務上門,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內容的農機成人教育、農機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全年計劃培訓各類人員12580人,1-6月全市培訓各類人員8542人,完成全年計劃任務67.9%,其中:職業技能培訓鑒定2235人,拖拉機駕駛員2085人,汽車駕駛員3761人,摩托車駕駛員461人。無安全事故,各項目標任務順利開展。現將半年來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教職工隊伍的素質
自“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式啟動以來,學校高度重視,超前謀劃,提出了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學校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明確學習實踐活動的著力點,增強學習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結合今年全市農機培訓的重點目標、重點任務、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及農機培訓部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采取邊學習、邊調研、邊實踐的方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調查研究,通過深入調研,進一步查找在拓展培訓思想、促進科學發展,改善培訓環境、擴大培訓就業,改進工作作風、維護學校穩定等方面影響和制約學校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突出問題,形成了一些有見解、有內容的心得體會、調研報告。
學校始終把“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放在首位,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大、*屆三中全會、省委八屆四次全會和市委九屆四次全會及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仇和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廣泛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增強創新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政治敏銳感,提高全市教職工隊伍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從而把學習實踐活動和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確保了全市各項農機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各類教學、培訓工作
結合教學、培訓工作,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增強創新意識,結合現代新*建設,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村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結構調整,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讓農民能夠盡可能多掌握幾門專業技能持證上崗,增強農民轉產轉崗就業的能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結合*市農機成人教育、技術、技能培訓工作的實際需要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認真組織實施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使用維護、實用新技術、職業技能鑒定及其他培訓業務工作。
1、職業技能培訓、鑒定。認真落實*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及勞務輸出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文件通知精神,改變以往重點把勞動力單向輸出到省外的培養目標,把本地產業轉移園作為吸納當地農村勞動力的重要載體,在產業轉移園建立就業安置基地,積極組織“訂單式”培訓,依托產業轉移園大力推動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農機校負責宣傳、組織,用人單位負責面試把關,尋甸縣農機校與昆鋼簽訂45人的“訂單式”培訓;東川區農機校根據市場需求,組織舉辦56人的挖掘機、裝載機駕駛操作培訓鑒定。縣鄉農機校發揮自身職業技能培訓優勢,組織舉辦了農機操作手、農機修理工、汽車修理工、摩托車修理工、電焊工、氧焊工、水電工、電工、挖掘機操作工、裝載機操作工、縫紉工、計算機操作、收銀員等工種的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培訓各類人員2235人。其中:2235人均申請參加勞動技能鑒定,取得《勞動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均實現勞動力轉移或增加了勞動報酬。
2、農機技術培訓。堅持農機技術培訓服務“三農”的指導思想,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不斷拓展培訓領域,廣泛開展送教下鄉、科技入戶、服務上門,進村入戶宣傳黨和政府優農惠農政策,結合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和農機戶實際需要,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需要和實際困難,深入鄉(鎮)、村委會組織各類農機駕駛操作、實用技術培訓,開展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培訓各類拖拉機駕駛員3500人,其中:對享受國家購機補貼的農機戶專門進行駕駛操作、維護保養、安全生產技能培訓,把好安全生產“源頭關”,從而預防農機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3、增強創新意識,拓展培訓領域,提升服務功能,為農機培訓科學發展夯實服務基礎。強化教師、教練員隊伍建設,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服務意識、嚴把培訓安全“源頭關”,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信譽第一、服務第一”的指導思想。組織教師、教練員開展多形式、多內容的學習教育活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學習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師、教練員的理論水平、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培訓各類汽車駕駛員7256人、摩托車駕駛員461人,從而為農機培訓科學發展奠定了服務基礎。
4、強化農機培訓安全管理,狠抓農機培訓安全“源頭關”。深入縣(市)區、鄉(鎮)農機校、汽車培訓學校、鄉(鎮)辦學點開展調查研究,摸索農機成人教育、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的新方法、新途徑。開展培訓安全檢查、宣傳教育活動,指導、幫助農機校開展培訓工作。按照市農業局分管領導的統一安排,2009年6月2日—3日,分別對富民、祿勸、宜良、石林、東川、尋甸等農機校的農機培訓、汽車培訓進行了《農機成人教育、技術培訓目標管理》監督檢查和安全生產檢查。共同分析當前農機培訓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
三、招商引資
當前全國各地都重視招商引資工作,都在抓招商,要想在工作中制勝,我們將不斷加強學習,不斷開拓創新,結合本地實際,尋找招商規律,堅持抓早、抓快、抓實。學校把營造環境氛圍作為招商引資和擴大開放的頭等大事來抓,進一步創新思路,推動學校招商引資工作更加深入發展。按照市農業局既定的招商引資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突破思維定勢,創新觀念,拓展思路。半年來,我們在注重自身形象、素質提高的同時,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花大力氣夯實招商基礎工作,在年初與市農業局分管領導簽訂了1000萬元的招商引資責任狀,學校領導帶頭上陣,廣辟門路,創新招商手段,在全校上下掀起了大招商、大引資的熱潮。先后派出三人到成都、重慶等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預計下半年可完成1000萬元的招商引資任務。
四、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制度規范言行
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要求,明確單位領導及各部門廉潔自律責任目標,構建警示訓誡防線,落實警示、誡勉、訓誡三項制度,領導班子及成員做出了廉潔承諾。認真治理不正當行為,結合單位實際,采取嚴厲措施,嚴防索賄受賄、權錢交易等不正當行為的發生。推行校務、財務公開,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財經政策,每半年對財務執行情況進行一次專項檢查,及時將檢查結果向全體職工通報,接受黨員干部職工的監督。進一步完善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各項制度。各項工作能嚴格按章辦事,用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用制度塑造良好形象,用制度保證優質服務,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管錢。從而增強了拒腐防變能力,改進了工作作風,提高了工作水平。
五、強化軟環境建設
市農機校高度重視學校軟環境建設,在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硬環境的同時,強勢推進軟環境建設的各項有效舉措,學校軟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軟環境建設工作機制。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動員、自查自糾、對照整改,使自己親身感受到了“人人都是軟環境”,“軟環境是第一生產力”的實質所在,思想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軟環境就在身邊,在每個農機人的一舉一動之中,思想認識的轉變,帶來了軟環境建設的自覺行動,形成了抓軟環境就是抓機遇、抓發展的強烈共識和責任意識,軟環境已經在自己心中穩步扎根。通過集中整治,學校的工作和服務定位有了更高的起點,服務意識更濃,服務質量更高。在繼續保持市級“文明單位”、市級“門內達標單位”榮譽稱號,積極爭創省級“文明單位”,*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六、加強管理,做好農機大院后勤管理服務工作
學校積極支持、配合西山區永昌辦事處、永興社區和永昌派出所各項工作的開展。在治安、聯防、消防、綜合治理等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繼續聘請三名專業保安人員24小時值班,建立了門衛值班制度、車輛停放制度、自行車保管制度、衛生票制度、外訪人員登記制度。有專人負責管理大院安全、衛生、車輛、綠化等工作,全年農機大院無安全事故發生。學校教職工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多年來無重大責任事故,無重大刑事案件,社會治安良好,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為農機大院創造一個安全、優美、整潔、有序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
七、認真落實老干部工作管理目標責任制
按照與市農業局黨委簽訂的《老干部工作管理目標責任制》的要求,遵照“教育、管理、服務、穩定”這根主線,突出服務重點,全心全意地為退休職工辦實事、做好事,切實關心、愛護、服務好退休老同志。認真落實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關心老干部的生活狀況和身體健康,積極組織老干部開展科學健康文明的文體活動,充分發揮老干部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學校在具體的工作中,結合老同志們的實際,做到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照顧。主要圍繞落實“兩個待遇”即: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上開展工作。
1、及時向老干部通報單位的發展情況,發揮老干部對學校發展的積極作用,遇重大決策和制定重大措施時,都向他們征詢意見,邀請他們參加學校辦公會議,組織老干部座談、交流,虛心接受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并把他們的合理化建議應用到單位實際工作中。
2、認真落實老干部的各項生活待遇,按時、足額發放老干部的退休金和生活補貼,關心單位職工遺屬和困難退休職工的生活,按時發放生活補助;堅持對退休職工的重大節日、生病住院慰問制度,把他們真正當作單位這個家庭中的一員對待,關心老干部的健康和精神生活,今年繼續為他們每人都訂閱了《中國老年》雜志和《云南老年報》,主動探望受傷住院的職工遺孀,及時送去愛心和溫暖,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為退休職工辦理了市總工會組織的醫療互助保險,努力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各種困難,受到退休職工的一致好評,多年來無退休職工上訪事件。
八、存在的不足
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
1、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有待進一步強化。雖然各農機校、駕駛培訓站對安全工作都非常重視,制度、措施也比較齊全有效,市農機校經常組織安全檢查,但因駕駛培訓屬高風險行業,農機培訓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仍存在不少安全事故隱患,需進一步強化安全管理措施,把農機培訓安全事故隱患處理在萌芽狀態,杜絕農機培訓安全事故隱的發生。
2、在新形勢下急需強化培訓安全管理制度、措施,特別是落實,許多培訓安全事故隱患不是沒有制度、措施、規章等防范措施,而是執行不嚴,落實不到位,安全、制度、措施往往是講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沒有真正落實在實際工作上。
3、提高教師、教練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培訓安全的重要保證。教師、教練員隊伍文化知識老化,得不到及時更新,年齡老化,新鮮血液得不到及時補充,造成一是知識老化,技術陳舊,嚴重滯后于飛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二是雷同多,缺乏新意;三是信息量少,實用技術貧乏,與實際生產和工作脫節。
4、重視學校軟、硬件建設是確保培訓安全、提高培訓質量、拓展培訓領域的重要手段。大部分學校是財政差額撥款事業單位,40-80%的人員工資靠自苦,造成學校重副業,輕主業,主要精力放在抓收入保工資,教職工隊伍不穩定、工作不安心;學校無財政教學硬件設施投入,導致學校教學設施陳舊、嚴重不足,教學設備陳舊、失效得不到更新、補充,先進實用的新技術得不到及時的普及、傳播,培訓安全無有效保證、培訓質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培訓領域拓展緩慢,不能及時有效的為農業、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撐。
5、進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培訓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度”。提高了農機管理部門對處理重特大農機培訓事故的應急反應、指揮、組織、協調、處置等應變能力,為處理農機培訓重特大事故,維護農機安全生產,促進農村社會穩定,最大限度的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