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庫區義渡上學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惠民利民工程,改善水上交通通行條件,切實保障庫區學生安全、方便上下學,根據《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省公益性渡口建設試行辦法》等相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全縣現有涉及庫區學生上下學的大中型水庫9座、過境江河2條(嘉陵江、渠江),涉及40個鄉鎮、343個村、1246個村民小組、40.3萬人。全縣有碼頭14個、渡口10個、合法經營的客船107艘,客船日均客運量1981人次。其中等8個鄉鎮的732名學生(見附件2)每天需渡船上下學。
二、實施對象
按照“政府主導、鄉鎮主體、行業監管、安全第一”的原則,將中和鎮、翠管會、團結鄉、秦溪鎮、茍角鎮、天平鎮、魚峰鄉、酉溪鎮共8個鄉鎮需渡船上下學的所有學生納入義渡范疇,確保庫區學生免費乘船,安全上下學。
三、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
各涉及鄉鎮認真按照縣政府關于開展庫區學生義渡工作要求,廣泛宣傳庫區學生義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庫區義渡船主正確認識義渡工作的社會效益,讓庫區學生及家長充分了解義渡工作的重大意義,正面引導船主及學生積極參與。
(二)組織實施階段
為確保庫區學生義渡工作順利推進,結合庫區船只及學生情況,采取兩種方式開展義渡工作。
1.定向乘船模式。團結鄉、秦溪鎮、酉溪鎮采用此種模式。
由涉及鄉鎮和學校根據乘船學生人數,確定安全性能高、船況好、運力大、船主(駕駛員)責任心強、駕駛技術過硬的義渡船只數量。涉及鄉鎮、學校確定每名學生搭乘的具體船只,制定行駛路線,明確學生登船地點和船主接送時間,并與船主簽訂義渡合作協議。
2.流動乘船模式。中和鎮、翠管會、茍角鎮、天平鎮、魚峰鄉采取此種模式。縣教育局、縣海事處會同涉及鄉鎮及學校,根據每學期乘船學生人數合理確定參與義渡的船只數量,由各鄉鎮、學校與船主簽訂聯組義渡工作協議。學校為乘船學生制作并發放免費乘船證,學生憑免費乘船證即時乘坐參與義渡的聯組船只上下學。
(三)督查驗收階段
由縣委縣政府督查辦牽頭,縣交通運輸局、縣教育局、縣海事處、縣財政局等單位參與,檢查驗收各涉及鄉鎮義渡工作開展情況,對義渡工作進行常態化管理。對學生安全有序免費乘坐義渡船只上下學的鄉鎮給予通報表揚;對工作開展不力,未能解決庫區學生上下學難的鄉鎮給予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
年秋季義渡工作結束后,由縣交通運輸局牽頭,縣海事處、縣教育局、縣財政局配合,總結前期庫區義渡工作開展情況,制訂完善《縣庫區學生義渡上學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相關職能部門、鄉鎮工作職責,保證庫區學生義渡工作長期、安全、規范、優質、高效運行。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上成立由縣委常委、副縣長歐彥任組長,縣政府副縣長任仕金,縣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文成仲任副組長,縣政府辦公室、縣委縣政府督查辦、縣惠民辦、縣交通運輸局、縣安全監管局、縣財政局、縣教育局、縣海事處和相關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義渡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縣交通運輸局,負責統籌全縣義渡工作。相關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專人負責義渡工作,確保全縣義渡工作有序開展。
(二)落實工作責任。義渡工作涉及面寬,對象特殊,各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作,密切配合,確保工作平穩有序推進。
縣教育局:指導學校加強對學生水上安全教育;每期開學前,負責統計義渡船只數量、乘船學生人數和船費金額,并報縣財政局審核。
縣交通運輸局(縣海事處):檢查義渡船舶安全性能及技術狀態,加強水上安全監管,查處違反水上安全管理規定的行為。
縣財政局:及時審核縣教育局統計上報的相關學校發給船主的船費補助,按期下撥到相關學校。
相關鄉鎮:篩選確定義渡船只,與船主簽訂義渡合作協議,與學校共同落實學生搭乘的具體船只;加強義渡船只的日常水上安全監管。
相關學校:加強對學生的水上安全教育,提高學生水上安全意識,教育學生嚴格遵守有關乘船規定;加強與鄉鎮、船主的溝通協調,及時發放船主的船費,及時了解學生義渡情況。
縣安全監管局:督促行業管理部門和鄉鎮落實水上安全管理規定,查糾違法、違規行為。
船主:自覺履行義渡合作協議,遵守水上安全規定,每天按約定時間到指定碼頭(渡口)接送學生,督促學生穿好救生衣并遵守乘船規定,做到安全駕駛。
(三)強化經費保障。全縣庫區渡船上下學學生每年渡船補助費用按相關規定核實;納入義渡的船只每月平穩運行,額外獎勵200元/月.船,全部由縣財政統籌解決。同時,加強資金監管,嚴禁套取、挪用經費。
(四)嚴格準入機制。涉及鄉鎮要強化對義渡船只的日常管理,制定日常監管機制,每季度在受益學生中進行1次民意測評,對滿意度低于70%的,予以解除合作協議;滿意度在70%—80%之間的,不予發放獎金;滿意度在80%以上的,全額發放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