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干部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年僅23歲、高中畢業的陳治書被村民一致推選為里達鎮里達村委會副主任,之后他又歷任中壩村委會副主任、主任和里達村黨支部書記,20*年村級換屆后任里達村委會黨總支書記至今。十八年來,陳治書沒有辜負群眾的期望,帶領群眾真抓實干,抓建設促發展,多次受鎮黨委、政府表彰。在他的努力下,20*年,里達村黨支部被中共文山州委授予“先進云嶺基層組織”;20*年,瓦蚌村黨總支被中共文山州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這些成績的背后,記載了陳治書帶領里達村委會黨總支一班人苦干實干的歷程。
*年以前,里達村黨支部處于癱瘓、半癱瘓狀態,支委班子作風飄浮,紀律渙散,部分黨員在村中起不到帶頭作用,黨員的威信不高。針對這一現狀,陳治書任黨支部書記后,找準重點,對癥下藥,把制度建設作為鞏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措施來抓,注重加強了以民主集中制為主要內容的各項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黨建目標管理責任書內容》、《支委工作職責》、《支委議事、表決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和《黨員聯系群眾制度》等制度。通過完善各套制度,使該村黨組織建設形成了“以制度理事”的良好機制。“班子強,則隊伍活”。20*年村級換屆任里達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后,為壯大黨員隊伍,他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在青年團員、婦女、民兵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先后發展了28名黨員,黨員隊伍得到了發展壯大。在抓村干部隊伍建設中,他依托“云嶺先鋒”工程的實施,狠抓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將能力強、有實干精神、人民群眾信賴的年輕黨員充實到各村組的干部隊伍中,增強該村黨總支的活力。目前,該村黨總支下轄6個支部,有黨員43名,其中女黨員9名。為解決黨員活動集中難題,陳治書上任后,主動向鎮政府及掛鉤扶貧部門爭取35萬元資金建起了一幢占地300平方米的辦公房,使里達村黨總支有了固定的場所,方便了群眾上門辦事。通過幾年的努力,里達村黨總支從過去的紀律不嚴、作風渙散、工作不力和群眾不滿意的黨總支變成一個有凝聚力、戰斗力、人民群眾信賴的領導集體。
夯實黨建還需解決經濟的發展。雖然里達村所在地富田公路貫穿其境,但全村大部分村寨地處偏僻,交通運輸不便成為制約本村經濟發展的“瓶頸”。陳治書從服務“三農”的高度出發,與村“兩委”干部下定決心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可擺在他們面前的最大難題是群眾的思想觀念陳舊和資金的缺乏。為解決這一難題,陳治書克服重重困難,變壓力為動力,帶領村干部四處籌措資金,找準重點加大宣傳,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群眾的積極性,對村組公路建設制定了有效措施,落實責任,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在修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經過一年多的苦戰,里達成為全鎮率先實現村村通路的村委會。
路通了,經濟發展不起來,物質基礎不雄厚,構建和諧農村只能是空談。為開辟新路子,陳治書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以發展農村經濟為突破口,以幫助群眾增產增收為切入點,帶領群眾走科技興村之路。除了引導好常規農業生產,抓好以水稻、油菜等傳統作物的實用技術推廣外,積極依托山區資源優勢發動群眾發展養殖業,有效促進了當地群眾的增收。為提高科技推廣力度,陳治書每年邀請縣、鎮農技和畜牧技術員到村里給村民傳授農作物的栽培管理技術與畜禽養殖技術,提高村民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目前,該村種植八角3222畝,油桃1171畝,草果97畝,沙梨291畝,核桃124畝。20*年末,該村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從不足的500元躍升至1100余元。
20*年,為了解決里達村高壓電線路老化、電量損耗大的問題,減輕群眾負擔,陳治書多次向縣電力公司領導匯報,公司領導被他的為民辦事精神所感動,答應給里達村進行電網改造,但需要村民自籌配套資金8萬元。在自籌款一時還未收齊的情況下,陳治書就從家里拿出6000元先墊上;村里年青人外出務工較多,勞力不夠,他就與村民一起抬桿拉線。由于超負荷的工作,身體透支較大,村民勸他休息,他說:“我是一個農民,你們能行,我也能行。”就這樣,他一直堅持到全村農電網改造工程完工。如今,里達村村小組農網線路改造一新,極大地降低了線路損耗,村里的電費實現了村鎮同價,村民用電負擔大大減輕。陳治書就像一團火,時刻把溫暖帶給群眾。逢節過年或學生開學,他總是深入了解情況,用行動解決農戶的生產生活難題,把困難群眾當作“自家人”,把辦好事作為自身工作的動力,真心為民排憂解難,深受當地群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