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速職教革新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我市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科學發展,培養更多更好適應海洋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為群島新區建設服務,根據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有關職業教育(含技工教育,以下簡稱職業教育)發展要求,現就加快我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確立職業教育重要地位,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發展目標
(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是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市,實現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群島新區建設的必然要求。針對我市職業教育存在的諸如學校規模偏小,同質化現象嚴重,基礎能力較薄弱,專業骨干教師缺乏,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高,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等問題,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服務群島新區建設,圍繞的產業發展、企業需求、學生創業就業要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重點推進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內涵發展,大力提升職業教育的市場適應力和社會吸引力,努力為群島新區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三)工作目標:實施職業教育專門化辦學,全市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更加優化,職業學校布局更加合理,職業學校專業定位更加明確,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更加完善,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更加突出,把職業教育打造成全市海洋經濟發展和群島新區建設的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全市職業院校每年為社會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5000人以上,畢業生技能證書初級工獲證率100%,中級工以上獲證率達到90%以上,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對口就業率達到80%以上。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每年15000人次以上。到年,中職學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達到5500元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積達到22平方米以上,高職院校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達到16平方米以上,全市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建設基本達到現代化水平。
二、加快中職學校專門化建設,提升服務群島新區發展能力
(四)調整學校布局。推進中職學校專門化建設,是職業教育服務群島新區建設和海洋經濟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要按照“做特、做精、做強”的要求,通過集團化辦學、聯合辦學、兼并、重組等途徑,合理配置職教資源,優化中職學校布局,加快中職學校專門化建設。根據社會和海洋經濟發展實際,設立1所市級綜合性職業學校(職業技術學校),2所縣級職成教中心(岱山縣職成教中心和嵊泗縣職成教中心),3所專門化職業學校(技師學院、航海學校、旅游學校)。辦好普陀職教中心,適時增掛旅游學院牌子。通過中高職一體化建設,促進高職與中職學校合理布局。
(五)優化專業結構。按照海洋經濟支柱產業發展要求做強做大中高職主體專業。重點建設好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各個涉海類特色專業及技師學院的船舶修造、港口機電,航海學校的駕駛輪機,職業技術學校的現代物流及旅游學校的旅游服務等主體專業,適時增設符合產業發展的新興專業,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對地方支柱產業的覆蓋面,提升服務地方經濟能力。全市中職各大類專業的設置與招生計劃實行全市統籌,確保招生規模。
三、加快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和內涵建設,努力提高職業教育整體實力
(六)加快重點工程建設。根據學校布局調整總體思路,加快完成下列校建工程:一是市技工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選址新建,爭創技師學院工程;二是航海學校新校區遷建工程;三是岱山職業技術學校(岱山縣職成教中心)異地重建工程。
(七)加強示范院校建設。在優化職教資源配置的基礎上,重點建設好2-3所國家級和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大力支持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創建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鼓勵示范院校開展職業教育國際化合作。充分發揮示范院校在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中的引領和輻射作用,使其成為培養我市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培養“雙師型”(一體化)專業課教師、高技能實習指導教師為目標,優化師資結構,提高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配齊配足職業學校教師,減少職業學校缺編人數。到年,專業課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到55%以上,“雙師型”(一體化)教師占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比例達到85%以上,其中“雙師型”(一體化)教師中高級工以上比例達到80%以上,形成一支以名師名校長和高水平專業帶頭人為主體的職教師資隊伍。努力擴大師資培養渠道,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職教師資培訓,選派教師下企業和到省內外重點職校掛職鍛煉,建立專業課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研修制度。聘請一批在企業工作的兼職教師,引進一批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對重點建設專業的高技能人才引進,可突破學歷、年齡、身份限制,優先充實到職教師資隊伍,并按規定享受市人才引進政策。適時增設正高級教師職稱。要加強職業教育講師團建設,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選聘一批專業教師和在企業工作的兼職教師,幫助全市各培訓機構和企業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訓能力。
(九)加強校企合作。改革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全面促進校企互動。大力推行“把學校辦進企業,把企業引入學校”的辦學理念,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努力把學生培養成企業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的探索和實踐。深化職業學校“7S”管理模式,創設企業情景,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深化“訂單式”培養、委托培訓等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增強企業全過程參與學校計劃制訂、招生、教學和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力度,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用性,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學生就業質量。重點建設好20個左右依托市內大中型企業的現代化學生實訓基地。鼓勵學校走產教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鼓勵教師發明創造,參與企業技術革新。鼓勵企業資助學校改善實訓實習設施,并選派優秀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職。實訓基地企業有責任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并做好勞動保護和安全工作。支持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與國家、省有關部門開展結對共建工作,進一步拓寬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與市屬相關部門、單位的合作領域、合作方式。
(十)加快推進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要根據新區發展戰略定位和產業布局,整合相關院校資源,加快推進船舶修造、港口機電制造、海洋文化旅游、水上運輸、港口物流、石油化工等六大市級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在滿足學生、教師日常實訓需求的基礎上,面向社會開展培訓。
(十一)加強教育質量管理。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健全職業學校質量評估制度,促進職業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群島新區建設的貢獻度。加強職業生涯指導和就業服務工作,進一步提高就業質量。
四、擴大社會培訓規模,大力推進繼續教育
(十二)積極推進技能培訓與成人學歷教育。堅持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并重,支持職業院校積極開展各類社會培訓。積極推進職成教一體化建設,建立職業院校與鄉鎮(街道)成校、行業培訓中心的聯動培訓機制,統籌協調、綜合利用社會資源,大力開展漁農民、企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退役士兵和漁農村預備勞動力技能培訓,努力提高技能培訓的規模和質量。積極發揮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在船員培訓、適任考試及公共實訓平臺等的作用。全市職業院校每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5000人次以上,全市鄉鎮(街道)成校(社區學院)每年完成成人“雙證制”教育培訓2000人以上,自考、電大及網絡遠程教育等成人高等教育每年招生3000人以上。
(十三)積極推進城鄉社區教育。設立、完善市、縣(區)社區教育領導機構,建立日常議事制度和考核評估制度。進一步完善市、縣(區)、鄉鎮(街道)、社區四級社區教育網絡。在新城建造社區(市民)教育大樓,以電大為主體,整合、引進各類教育資源,積極打造市級社區教育基地。以星級成校(社區學院)建設和標準化成校建設為抓手,不斷強化鄉鎮(街道)成校(社區學院)培訓能力,廣泛開展城鄉居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民主法制、生活休閑等教育培訓,切實提升城鄉居民綜合素質。全年培訓人數占當地常住人口總數的比例達到8%以上。
五、加強領導和扶持力度,切實保障我市職業教育加快發展
(十四)加強領導,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落實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完善分級管理、分類指導以及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加強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建設。市、縣(區)兩級建立由政府辦公室牽頭,有關職能單位參加的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實現科學決策,統籌管理職業教育。市和縣(區)政府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目標管理,列入教育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并接受各級人大、政協的監督、檢查和指導。
(十五)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公共財政保障制度。落實各級財政分級負擔的經費投入機制,市、縣(區)要逐步加大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逐年提高各級財政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確保職業教育經費占教育費附加的30%以上。建立和完善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標準和財政撥款標準制度,確保將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提高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的1.5倍以上,高職院校生均公用經費不低于中職學校。逐步實行中職免費教育,探索實施高職免費教育。按照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2%-2.5%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用于企業職工的教育和培訓。鼓勵和引導企業、個人對職業教育的捐贈,落實捐贈免稅或捐贈在應納稅款中抵扣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職業學校開展勤工儉學、發展校辦產業,對職業學校校辦產業依法實行減稅、免稅等優惠政策。
市和縣(區)政府要設立職業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市政府每年安排職業教育發展專項經費,用于船舶修造、駕駛輪機、機電制造、旅游服務及新興特色類專業建設的設備購置、緊缺專業教師特聘引進和外聘兼職教師、專業骨干教師培養、中職學生實訓經費補助、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學生助學等。
(十六)加強引導,營造職業教育發展良好環境。嚴格勞動準入制度,全面推進和規范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大對就業準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力度。加大對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的獎勵和扶持政策,切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進一步加大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廣泛宣傳職業教育在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廣泛宣傳技能型實用人才在我市現代化建設中的迫切需求和就業政策,廣泛宣傳國家和省、市政府對就讀職業教育特別是就讀緊缺專業學生的助學獎學政策,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