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同志在十屆五次人大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什么是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的科學內涵:現代農業是以現展理念為指導,以現代科學技術和物質裝備為支撐,運用現代經營形式和管理手段,貿工農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的多功能、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現代農業就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的發展更加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更加依靠現代生產要素的引進使用,更加依靠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更加依靠多種功能的不斷開發。現代農業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內涵還將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二、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重大意義在哪里?
第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發展現代農業,是科學發展觀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和落實。通過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集約使用農業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要通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促進生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第三,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是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實現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是“三農”工作的根本目標和中心任務。只有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才能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從根本上夯實增糧增收的基礎。
第四,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資源與市場雙重制約,資源短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將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建設現代農業的目標和任務是什么?
建設現代農業的目標:要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能力明顯加強,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明顯提升,生態功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建設現代農業的任務:要抓住薄弱環節,突出重點,采取綜合措施,整體推進。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廣泛應用農業機械,推廣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抵御災害的能力和生產效率;要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強化科技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要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結構不斷升級優化;要將農業產業化經營貫穿于現代農業建設全過程,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要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要樹立和運用大資源、大農業、大食物、大市場和大生態的理念,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
四、我國建設現代農業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要堅持以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為前提,發揮農業的多種功能。我國是人口大國,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堅定不移地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首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同時,順應形勢發展要求,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不斷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拓寬農業發展領域和農民收入來源。
二要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著力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我國農業經營以2.5億小規模農戶為基礎,必須不斷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要在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同時,強化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經營形式創新,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三要堅持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為重點,努力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建設現代農業必須下大力氣加快改變粗放經營方式,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特別是要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要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四要堅持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建立健全保障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我國現在已經具備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條件,建設現代農業必須貫徹統籌城鄉方略,加快消除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加大農業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支持保護體系。
五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探索建設現代農業的不同模式。我國農村地域廣闊,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各不相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的不同模式。要立足本地實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建設重點,循序漸進,不能簡單地搞一種模式和一刀切。
――繼續實施“三大戰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拓展農業功能和領域,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充分體現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要根據中央的戰略部署和各地實踐經驗,進一步充實、完善“三大戰略”內容,優化發展思路,強化工作措施,加快實施步伐。
――著力強化“四大支撐”。一要強化現代農業的政策支撐。中央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新時期支農惠農政策,并將進一步建立支持和保護農業的長效機制。要不斷健全完善政策落實機制,切實提高政策落實水平,確保中央各項支農強農政策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取得實效。二要強化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要建立和完善富有活力的農業科技創新體制和機制,加強關鍵技術攻關研發,拓寬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渠道。三要強化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支撐。要加快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技術裝備,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四要強化現代農業的人才支撐。高素質的農民隊伍是建設現代農業的主體。要加強對農民的現代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能培訓,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加強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培訓。
――構筑“六大產業”體系。要在全面推進農業各行業發展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六大產業”。一是加快發展優質糧食產業,要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構建良種覆蓋廣、耕地質量好、品種質量優、產業鏈完整的優質糧食產業。二是加快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產業。要進一步提高棉花、油料、糖料生產水平,積極發展天然橡膠等熱帶作物,加快發展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園藝產業,建設一批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主導產品、特色產業、優勢區域和出口基地。三是加快發展健康養殖業。要轉變養殖觀念,推廣優良品種,調整養殖模式,加快畜禽和水產養殖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步伐,做大做強畜牧水產業。四是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業。要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大力推動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和質量安全水平提高,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成為農業增效的支柱產業。五是加快發展生物質和生態等產業。要按照科學規劃、綜合利用、保護生態、農民增收的原則,積極穩妥發展生態產業、生物質產業和休閑農業等產業。六是加快發展農業服務業。要大力發展機械、技術、市場、質量標準、信息、人才培訓和勞動力就業等服務業,完善服務體系,發揮服務功能。
――*年重點抓好八項工作:
1.堅持不懈發展糧食生產,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2.繼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提高農業整體效益。3.加快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4.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5.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科技進步。6.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7.深化農村改革和農業對外開放,進一步增強農業發展活力。8.著力解決農民群眾實際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