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融媒體下廣播電視精品項目策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互聯網時代,廣大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方式、理念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一變化對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與創新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傳統廣電媒體該如何做好重大精品項目的策劃實施,使引領思想、展現成就、謳歌人民、啟迪心智的新聞報道、專題節目、重大活動等成為時代發展進步中的重要精神力量,成為了融媒體時代傳統廣電媒體發展需要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媒介融合;重大精品項目;創新策劃;傳統媒體
一、引言
深入實施“新時代精品工程”,是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戰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責任,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的實際舉措。廣播電視工作者應該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始終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努力登“高原”、攀“高峰”,嘔心瀝血創造精品力作,夯實新時代精品工程建設,為人民謳歌、為時代謳歌。
二、精品創作的基本要求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
廣播電視工作者應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講話,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貼近時代要求和人民需要,努力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總體來說,就是要圍繞傳播好、解讀好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這一主題主線,講好中國故事。
(二)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廣播電視工作者要立足于中華文化寶庫,善于從傳統節日、文化遺產、文物考古、文學藝術、典籍著作、人文傳統、風俗習慣中挖掘素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和文化魅力。
(三)堅持守正創新,融合發展
廣播電視工作者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體來說,應該在工作中積極傳播與新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和行為規范,并運用群眾喜愛的表現手法、藝術形式,把中華美學精神與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充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四)增強傳播效果,主動適應融合發展大勢
在表現形式上,要注重吸引年輕人,用年輕人喜愛的藝術語言與表達方式創作出更多富有青春氣息、時代氣息,能夠與年輕人產生共鳴的優秀作品。此外,還要運用好新媒體傳播平臺,實現大屏小屏聯動,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提升其在年輕群體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一)權威性是傳統媒體的重要特性
從1940年延安清涼山走出來的紅色電波,到如今融媒體時代下的立體傳播平臺,傳統媒體在新聞采編、精品創作、融合傳播、技術支持等方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新時代,廣播電視工作者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政治家辦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牢固樹立起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在第一時間傳播好黨和政府的聲音,形成了傳統媒體較好的公信力。
(二)覆蓋廣、受眾基數大是廣播電視的主要優勢
《2018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擁有廣播電臺、廣播電視臺等播出機構2647家,是1949年的54.02倍、1978年的18.64倍;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能力也大大提高,全國有節目制作經營機構近2.7萬家,是1978年的189.45倍,從業人員97.90萬人,是1978年的5.44倍;全年廣播節目制作時間為801.76萬小時,電視節目制作時間357.74萬小時,分別是1982年的51.69倍和550.37倍;廣播電視播出能力日益增強,公共廣播播出1526.7萬小時、公共電視播出1925萬小時,分別是1982年的20.08倍和211.18倍;全國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8.94%和99.25%,比1978年提高了36.94%和63.25%;全國高清有線電視用戶9257萬戶,比2017年增加了1886萬戶,同比增長25.59%;有線電視智能終端用戶1884萬戶,比2017年增加了1183萬戶,同比增長168.76%;網絡視聽節目服務收入223.94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56.62%;新媒體業務收入467.76億元,比2017年增加了190.10億元,同比增長68.47%,初步呈現出了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一體化發展的良好局面[1]。
(三)傳統媒體的采、編、播、創更具思想深度,資源整合更有力度
傳統媒體對關鍵信息的收集和深度挖掘有著很好的基礎,不僅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采、編、播、創等全流程立體宣傳體系,還在新聞宣傳、深入報道、評論評述等方面建立了系統化的業務體系,并且在合理調度和運用社會資源方面有著豐富經驗。
四、融媒體時代下精品項目的重要作用和現實價值
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變化,也促進了科技產業和智能應用的升級,因此,傳統媒體應提高認識、轉變思路,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專業的素養、更靈活的手段和更全面的技能做好融媒體時代的精品項目。
(一)精品創作的時代價值和重要作用
“創作精品節目”是廣播電視領域永恒的話題,時代呼喚精品,社會需要精品,受眾歡迎精品,廣播電視工作者奮力追求精品。精品節目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與感染力,是能夠產生廣泛影響的優秀作品。隨著時代的發展,媒介呈現出多元融合趨勢,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這就要求傳統媒體要轉變思維、創新方式方法,堅持與時代發展同步,創作出更多彰顯時代特色、滿足大眾精神需求的精品工程。
(二)精品項目策劃實施是對傳統媒體理念的創新
增強精品創作意識與融媒體傳播意識是現階段傳統媒體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傳統媒體應該努力提升自主創新意識,在把握新媒體技術的同時,建好自主可控的新媒體平臺,用好在商業新媒體平臺開設的各類賬號,真正實現融合發展。自媒體、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既互相競爭又聯系緊密,凸顯出了各自的特征與優勢。傳統媒體需要轉變思想觀念,創新工作思維,運用好自媒體的優勢,與之相互協作,做到揚長補短,互惠并存,從而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兼容并蓄融合發展。比如:“美麗陜西在耳邊———美麗鄉村推介之旅”項目就是以廣播節目為平臺,以融媒體傳播為手段,通過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展示了美麗陜西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成就。2016年以來,該活動先后推出了“關中行、陜北行、陜南行”等區域尋訪活動30余場,以及以“桃花節、油菜花節、采摘節、民歌節、面花節”等為主題的群眾性文藝匯演、文化交流活動40余場;發起成立的“美麗陜西年度推介之旅大型采訪團”先后推介了120多個名村古鎮、景區景點、農業項目、非遺項目,線上節目達200期。此外,該精品項目的全媒體采訪團先后播發了2300多條報道,新媒體關注量累計過億,充分彰顯了廣播媒體的價值與社會責任。
(三)精品項目能產生凝聚效應和引領作用
精品項目從策劃立項到實施,這一過程需要集結優秀隊伍、整合優質資源,并能夠通過研討、分析等形式聚合優質的創意思想,所以說,精品工程的策劃實施能夠及時梳理、整合自身資源,對優化資源配置、延伸產業鏈、實現深度融合發展有著重要作用。2020年11月,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陜西廣播電視臺)聯合人民網、人民視頻主辦的“我愛我的家鄉”大型融媒直播活動,聯合了國內11個地市、省內107位縣(市、區)長、網紅主播等各行各業人士,全程歷時4個月,直播場次達12場。其中,第二季“陜西驕傲”通過聚焦陜西各行各業的發展成就,呈現了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的新氣象、新作為,為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加油鼓勁。從媒體融合發展的角度來看,該活動整合了省內裝備制造、科教衛生、交通運輸、能源化工、航空航天、水利、文旅、電子信息、農林、生物醫藥等行業資源,有效提升了我省廣播電視行業實現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決心和能力。此外,陜西廣播電視臺策劃實施的“絲綢之路萬里行”大型人文歷史穿越活動,入選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的重點項目,得到了絲路沿線多個國家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的廣泛關注和報道,直接覆蓋人口達20余億人,在絲路各國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在此形勢下,陜西廣播電視臺一鼓作氣,計劃于2022年8月底正式啟動“2022絲綢之路萬里行———西望中國”大型融媒自駕采訪活動。這些精品項目的實施是對傳統廣播電視業務的升級擴展,是具有較高示范效應的媒體行動,更是體現主流傳統媒體價值的重要實踐活動。
(四)精品項目的策劃實施對傳統媒體技術體系的不斷更新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技術創新是精品項目傳播的根本要素,因此,傳統媒體不僅要在創新意識和工作方法上作出改進,還要充分運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比如,互聯網技術、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等。無論是高清傳輸、數據化改造,還是廣播電視后期制作的技術升級,亦或是廣播直播間的融媒體改造,這些都是為受眾提供服務的,只有不斷更新傳統媒體的技術體系,才能把“小精品”轉化為有策劃、有亮點、有關注度的“大精品”。在精品項目策劃實施的同時,如何做好短視頻傳播也是當下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2018年被視作短視頻元年,短視頻這種新的傳播方式為傳媒行業的自主創新帶來了另一種思路,拓展了我國傳媒行業的板圖,諸多傳統媒體大號紛紛加入了短視頻大軍,其中,央視《新聞聯播》官方抖音號開通僅一天,發布了3條視頻,就累計獲得了1300萬余粉絲。此外,央視《新聞聯播》官方抖音號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搭建了冬奧短視頻中樞機制,構建了“快反+產品”輕量級、批量化的生產模式,累計制作了冬奧新聞短視頻和精品視頻200余條,總播放量破百億次,新版央視新聞客戶端新增下載量創下歷史最高記錄,播放量和點贊量均為同級媒體第一。
五、精品項目策劃實施的方法
(一)深耕本土文化沃土,著眼時代,服務人民
融媒體時代,要想做好重大精品項目,就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不僅要緊貼時代發展,還要立足本土文化,深耕本土文化沃土。近年來,廣播電視精品項目源源不斷,從《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經典詠流傳》《萬里走單騎》《上新了·故宮》,到“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中國考古大會》《唐宮夜宴》以及文化劇情舞蹈節目《舞千年》,每一次精品項目的誕生都讓觀眾看到了中華文化之美、中國山河之美,彰顯出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重塑和牢筑了國人的文化自信[2]。2020年,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也策劃推出了多個精品項目,比如《中國·考古》《絲路風·中國節———中華傳統節日融媒體大直播》等,用實際行動踐行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二)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時代表達
廣播電視工作者要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話語表達與時代表達相結合,注重貼合群眾的審美習慣、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從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和導向,讓典型人物成為主角,讓感人事跡成為主流
廣播電視工作者要著力打造諸如《焦裕祿》《山海情》《共和國血脈》《路遙》這樣的精品電視劇、廣播劇,通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展現典型故事,傳播正向的價值表達,引導人民群眾主動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樂于奉獻、積極向上的高尚品格。
(四)加大精品供給,聚焦主題主線,堅持推出
謳歌人民、謳歌時代的精品項目廣播電視工作者要形成制度化、體系化、常態化的精品內容生產流程,讓謳歌人民、謳歌時代的作品成為主流,讓主流聲音成為時代最強音,同時,要通過精品項目更好地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強化主流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2021年,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成立了精品內容生產領導小組,常設辦公室,通過機制體制的完善,促進了精品內容生產,值得廣大同行借鑒。
(五)以“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為原則
要讓普通群眾和真正干實事、真干事的人成為精品項目中的主角,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人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上向善。需要注意的是,精品項目的策劃實施不能簡單照搬,也不能過分夸大典型人物或典型事跡的積極作用,而是要遵循“小正大”的原則,把握好尺度,有質量、有效果地穩步推進精品項目的落地。
作者:擺衛軍 谷晴 單位: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陜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