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積極心理學小學生自律品質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自律是人應該具備的重要品質之一,小學生正處于思想萌芽時期,在這一階段強化學生的自律品質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可以積極心理學為理念指導,借助積極心理學來進一步強化學生自律品質的培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也有了更嚴苛的要求,不僅會從知識和能力角度來評價一個人,還會重視人的道德素養。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家庭中孩子的數量都不多,很多家庭都是“6+1”的模式,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往往備受寵愛,而且自我意識較強,希望所有的人或事都能夠以他們為中心,這也使學生比較自私,而且缺乏責任心。為了確保學生健康成長,并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就需要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而這些良好行為和習慣都是基于學生自律基礎上的,只有強化學生的自律品質,才能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及健康成長。
一、自律品質的重要性
何謂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他人所立之法主要是他人的約束,帶有一定的強迫性,而自己所立之法是基于自身實際的基礎上,無須他人的監督和約束,也可執行。為此,自己所立之法效果要遠大于他人所立之法,而自己所立之法正是自律。自律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律的人能夠真正明白自身所想,不會把時間和精力放到無用的事情上。然而自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時間能夠堅持的人有很多,但想要長期堅持,并保持自律的人卻比較少。自律會給人的一生帶來質的變化。小學生正處于思想行為發育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對學生自律品質的培養。自律不僅有助于學生高效學習,還能使學生朝著更優秀的方向發展。例如,很多小學生做事都比較拖拉,課后總是先玩再寫作業;課上難以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走神;生活中總以自我為中心,如果不能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就會生氣。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主要就是學生的自律性較差。然而,教師通過強化學生的自律品質,就可以幫助學生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進而充實自己的生活。小學階段是樹立行為意識的啟蒙階段,為此,教師還要強化學生的自律意識,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概述
積極心理學,是近年來心理學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主要從人類積極的品質入手,來挖掘人的潛在力量,進而推動個體和社會的發展。積極心理學的關注對象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延拓構建理論認為,積極的情緒可以拓寬人的知行能力。比如,自信心可以激發人的動力,使人更加積極向上。相反,負面情緒則會窄化人的知行。比如憤怒時,人會有一定的攻擊性和傷害性,害怕容易使人退縮等。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帶給人的往往是有用的資源。二是積極的環境和氛圍。環境和氛圍給人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積極的環境和氛圍能夠使人朝著積極的一面發展,同樣,消極的環境和氛圍也會給人帶來負面的影響。以家庭氛圍為例,在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與在爭吵、沉悶的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性格會存在顯著的差異,而且行為舉止也會有明顯的不同。當周圍環境能夠給人帶來積極影響時,人也會朝著更健康積極的狀況發展。三是積極的性格。在積極心理學中性格也逐漸成為人們比較關注的問題。積極的人格特征又被稱之為性格優勢,擁有積極的性格不僅有助于與他人的和諧相處,而且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積極性格的人即便在遇到問題時也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也就更容易解決問題。相反,性格比較消極的人在遇到問題時更容易自怨自艾。
三、積極心理學對小學生自律品質培養的促進作用
自律對一個成年人而言都具有很大的難度,何況是小學生。之所以自律很難,主要是因為自律需要跨越人的舒適區,需要打破自己所有的惰性。以每天堅持寫日記為例,小學生不僅知識儲備不豐富,而且語言基礎也比較薄弱。對于教師布置的日記作業,學生經常還會無內容可寫,更何況每日堅持寫日記。由于自律品質的養成有很大的困難,為此,積極心理學的應用就尤其重要。在自律品質的培養上,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積極的環境,讓學生在一種更加輕松愉快的氛圍下來堅持做某件事。此外,學生在自我約束過程中還很容易半途而廢,這主要是因為在制定目標時可能過于宏偉,而難以實現。在制定目標時要切忌好高騖遠,要有清楚的定位,只有目標切合實際,完成后,才能獲得成就感,這種積極的情緒同時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進而推動學生自律品質的提升。積極心理學在小學生自律品質培養方面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為此,教師還要充分利用積極心理學,進而幫助學生構建自律品質。
四、基于積極心理學下的小學生自律品質培養的措施
(一)注重榜樣力量,激發學生自律意識
在課上教師經常會給學生制定規矩,如:課上不能交頭接耳、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秩序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會發現很多學生都不能完全遵守課堂秩序,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是從“他律”的角度來約束學生,而并非學生自律。在教學中想要使學生養成自律的良好品質,首先要基于學生的自發行為,只有學生自我約束,并主動來完成某件事情,長期下去,才可以養成自律的好習慣。與成人相比,兒童的模仿能力是相對較強的。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榜樣的力量來激發學生的自律意識。如當學生看到周圍學習好、遵守紀律的同學經常受到表揚時,自己也會照著他們的行為去做。生活中處處有實踐,人人心中有榜樣,教師也可以用生活中的榜樣激發學生自律意識。如一些人普通但不平凡,渺小的身軀卻做著偉大的事情。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便利貼的形式,寫下自己最敬佩的人,可以是通過勤奮努力,考上清華大學的學子;也可以是有著創新精神的科學家;或者是勇于奉獻的醫護人員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既然我們都有要學習的榜樣,那如何讓自己成為他們,這就需要我們更加自律,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讓長大后的自己也可以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教師再以語言激勵,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自律,為什么要自我約束。因為只有自律,并堅持自律,才可以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優秀的那個人。教師將便利貼張貼在醒目的位置,讓學生之間互相監督,互相支持,從而以榜樣的力量來激發學生的自律意識。
(二)采用干部輪換,加強學生自律體驗
積極的情緒和體驗作為積極心理學的關注點之一,教師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來強化學生的自律體驗,進而使學生逐漸養成自律的良好品質。通過對小學生進行調查可以發現,80%的小學生都希望能夠“當官”,無論是班干部、課代表,還是小組長,學生對此興趣都是非常高的。為何小學生對職位的需求較強?很多學生都認為自己當班干部比較自豪,還可以更好地為教師和同學服務。作為一名班干部,想要得到同學們的認可,就必須具備較強的自律能力,能夠以身作則。因此,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律品質,在班干部的選拔上,教師還可以采用干部輪換制,可以以月為單位,每月實行一次干部輪換制度。在當選班干部期間,如果學生不遵守紀律,不能給其他同學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則會被撤銷干部職權,重新選拔。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發現,這種方式對學生自律品質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小趙是班上特別調皮的一個男孩子,在課上總是不遵守紀律,而且經常帶著其他同學擾亂課堂紀律。為了更好地管理小趙,教師讓小趙擔任班級的紀律委員,主管班內的紀律。在小趙擔任紀律委員的這一個月內,班級紀律明顯有好轉,教師與小趙交談時問到“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小趙告訴教師,自己作為班干部必然以身作則,給同學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否則同學們又怎么會聽我的呢。由此也能夠看出,加強學生自律體驗,對學生自律品質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營造自律氛圍,強化積極環境的構建
教師可以基于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環境和氛圍,來強化學生的意志品質,在班級中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律環境和氛圍。學期開始之初,教師往往都會給學生制定班級管理規定,或者帶領學生一同學習日常行為規范。然而,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即便教師制定了班級管理規定,要求學生遵守班級制度,但仍有很多學生違反規定。如8點上課,要求學生必須7點50分到校,然而經常還會有學生遲到。為此,教師在制定班級管理規定時,不要一手包辦,可以專門抽取一節課的時間來和學生共同討論決定,讓學生參與到其中,這樣就可以將“他律”轉化為“自律”。良好自律品質的養成是比較困難且需要長期堅持的,小學生本身就缺乏耐心,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氛圍烘托,學生往往很難堅持下去。因此良好的氛圍有助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質。以“堅持寫日記”為例,堅持寫日記對自律品質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然而卻很少有學生做到。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興趣不強、寫作水平較低,另一方面則是缺乏相應的氛圍。為此,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每天寫日記之外,還可以為學生設立日記分享交流會,可以每天抽出一段時間讓學生來交流自己的日記內容以及寫日記的方法。在這樣的氛圍影響下,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長期下去,對學生自律品質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四)重視賞識教育,督促學生自律
賞識教育,意在幫助學生構建積極的情緒,進而強化學生的自律品質。一方面,小學生比較渴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表揚;另一方面,賞識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對成年人來說,要讓養成良好的自律品質都是比較難的,更何況是小學生。因此,為了加強學生自律品質的培養,教師還要加強賞識教育,激發學生自律的動力。例如,王同學是班上非常調皮的一個男生,其學習習慣也比較差,在課上經常和同桌小聲說話,而且還比較好動。不僅在其他教師的課上如此,在班主任的課上也毫不收斂。為此,教師課下單獨找王同學聊天,但并沒有直接批評,而是采用了表揚和點撥的方式,先是肯定了他的優點,評價他是一個活潑向上的孩子,但自控能力還比較弱,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和別人交流,如果能夠改正自身的這個缺點,將課上交流的時間用于課下,則成績會更加優秀。教師在和他交談完一段時間內,他的行為確實有所收斂。因此,只有多鼓勵學生、贊揚學生,才可以糾正學生的錯誤,并加強學生自律。
(五)組織實踐活動,落實學生自律
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自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自律的重要性,進而通過這種積極的體驗,強化學生的自律意識。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紀律之星”“學習之星”“回答問題之星”等活動,通過這類不同的活動,引導學生有效約束自己的行為,進而提升學生的自律品質。在生活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立“早到王”“整潔王”“運動王”等評選活動。學生如果想要在這些活動評比中獲得榮譽稱號,就要堅持自律,并不斷地約束自身行為。同時,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切身地感受到自律的重要性。在積極心理學中,積極的情緒和感受可以延拓人的知行能力,自律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和體驗,進而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律帶給人的積極影響。此外,小學生的好勝心是比較強的,開展實踐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對活動的積極參與,學生的自律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到提升。
五、結語
自律在人的成長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但自律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出來。加強對學生自律品質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還可以使學生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因此,從小學階段起就加強對學生自律品質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由于自律品質的培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入手,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體驗,營造積極的環境,讓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來進行自我約束,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自律品質。
作者:葉鳳 單位:福建省武夷山市湖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