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數學高效課堂觀察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數學高效課堂觀察策略,從“科學構建量表,做好課前準備”“借助多樣工具,有效課中觀察”“課后交流研討,促進有效反思”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觀察;高效教學
作為一種實踐活動,課堂觀察為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其不僅能讓教師從更加客觀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讓教師充分了解新方法、新技術的效果。無論是對授課教師而言,還是對于聽課教師而言,其好處都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方法都要契合當今的教育發(fā)展需求,中小學教學的方法乃至課堂觀察的方法也不例外。而在現代,隨著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課堂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較大幅度的變化,這對課堂觀察提出了一定的需要。當然,信息技術和現代教學理念也對課堂觀察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學是初中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如何將新理念、新技術與現代的課堂觀察相結合也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
一、科學構建量表,做好課前準備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睙o論是何種活動,充足的準備都是相當必要的。與日常的課堂教學不同,課堂觀察往往具有一定的目標,如何更加科學地對課堂活動進行考察和評價變得相當重要。量表是將抽象化的概念定向測量的工具,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其在課堂活動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故在初中數學課堂觀察的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以各種方法更加科學地構建量表,以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一)開展課前研討會議,搭建寬廣交流平臺
衡量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不僅要考慮最終的情況,也要考慮到班級特色和教學背景。在這一點,并非所有觀察者都了解得十分清楚,尤其是在數學這門難度較高的學科中,學生之間差異更加明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而在課堂觀察中,沒有充分了解所觀察的班級情況,教師也會對教學的效果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判,這無疑是不利于更好地以課堂觀察促進高效課堂建設的。課前的研討會議為授課教師和觀察教師提供了交流的平臺,這對于觀察者構建更加合適的量表具有重要的作用。故在現代課堂觀察中,教師需要積極開展課前研討會議。如對于“分式的乘除”這一知識點,教師就可以開展課前的交流活動。在課前的交流過程中,觀察教師得知根據學生實際的知識掌握情況,授課教師決定以“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為重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利用分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的教學觀察中,觀察教師也需要結合授課教師教學的重點進行評價,即忽略分式的乘除基礎知識教學較為簡練這一點,而對后續(xù)的探究活動進行更加細致的評價。
(二)根據課堂研究內容,合理確定評價指標
與普通的課堂教學相比,課堂觀察有著相對較強的目的性,甚至很多時候其是輔助教研活動的。在現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學的方法也更加多樣化,而這顯然是統(tǒng)一的量表難以滿足的。故在初中數學的課堂觀察中,教師需要根據研究的內容合理構建量表的評價指標,以對課堂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有效提高課堂觀察的效果。例如教師所研究的內容是“智慧課堂軟件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效果”,在量表的構建中,教師就一方面需要注重課前活動,即構建課堂前置性作業(yè)和教師學業(yè)數據分析的評價。另一方面,在課中觀察所使用的量表中,教師也需要構建智慧課堂軟件的使用頻次、學生答案的上傳速度等指標。而這樣,根據不同的目標確定不同的量表評價指標,教師能有效地構建合適的量表,這對于引導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多樣工具,有效課中觀察
課中觀察是課堂觀察的主體,對整個課堂觀察的效率有著巨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決定著課堂觀察的成敗。與過去不同,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其不僅為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方法,也為課堂觀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而如何借助各種工具,將新技術與原本的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更有效的課堂觀察方式也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合理分工合作,全面記錄課堂效果
現代教學倡導多元化,在這一背景中,教師承擔的角色是多元的,學生學習的模式是多樣的,同樣地,課堂觀察的角度也應當有所區(qū)分。而一個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是無法兼顧所有量表中的指標的。合作是當今相當重要的一種品質,在課堂觀察中,其也能有效減少每個觀察教師的任務量,使觀察的角度多元化,以全面記錄課堂效果。例如要研究探究式課堂的教學效率,觀察者就可以構建不同的量表,由不同的教師負責記錄。如有的教師負責記錄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在這一過程中,一個教師手持學生的名冊——名冊按照座位排列,每次學生主動回答,教師都可以在對應學生名字的下面畫圈,若是學生被動回答,教師則可以畫橫線。而另一個教師負責研究教師目光的分配,即以“正”字記錄授課教師目光停留的位置和頻次,以研究教師目光對學生主動性的影響。而這樣,通過合理的分工合作,教師能有效提高課堂觀察的全面程度,這對于課堂教學有著更好的指導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方便課后回顧
在過去的教學中,課堂觀察環(huán)節(jié)僅限于課堂教學的短短四十余分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記錄和觀察很容易產生一定的疏漏,這無疑是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的。近年來,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其在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為課堂觀察提供了便利。利用錄制的視頻,教師能方便地進行回顧,這對于更有效地進行課堂觀察有著一定的作用。故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以有效延伸課堂觀察的時間。例如在以“教師教態(tài)對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為主題的課堂觀察中,在完成量表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錄制教師授課的過程。而對于課堂未來得及記錄的信息,教師也可以在課下的回顧過程中記錄。相比傳統(tǒng)的課堂觀察,在錄像的觀察中,教師可以隨意暫停或者慢放,這對于教師對一個片段進行更加細致的觀察,充分了解授課教師的教學狀況,獲得更加深入的認識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這樣,通過信息技術的利用,教師增加了課堂觀察時間,這對于教師更加細致地進行課堂觀察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設計引導性問題,有效掌握學生反饋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想要切實了解學生對某一知識點是否有了解,是否深刻理解與牢牢掌握,提問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首先,教師在課堂中根據教學重點對學生們進行重點提問,以此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詳細、快速的分析與總結,找出學生學習中的不足之處,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并及時地調整教學節(jié)奏進行補充或完善,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最后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問題評價,為學生指出探究方向。例如,教師在教學“14·2·2完全平方公式”這一課時,向學生們講解“兩個數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們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它們的積的2倍”這一重點之后,隨機挑選幾名學生對教材內(a+b)2=a2+2ab+b2這一公式與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解讀,了解學生對該數學公式的理解程度。緊接著,教師便可以再次提出問題“多項式乘法公式(a+b)(p+q)中若p=a,q=b的特殊形式”,如何計算?引導學生在原有整式乘法知識之上進行拓展思考,最終得出整式乘法的特例————完全平方公式這一結論。由此教師通過問題掌握學生對完全平方公式理解程度,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向更加深刻、具體的方向探索,使前后知識融為一體,同時也讓課堂效果更上一層樓。
(四)結合相關書面材料,了解總體課堂效果
盡管課堂教學是當今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但影響教學效率的因素不僅僅只有課堂教學本身。新課標實施以來,以學生為主人公的教學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課前的預習活動和課后的作業(yè)完成都顯得更加重要??梢哉f,在當前只有將課堂教學和課下的相關延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才能得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否有效。而在課堂觀察中,教師也不應該僅僅從課堂上的表現確定教學的效果,而應當充分結合相關的課前、課后書面材料,進行合理的評價。例如在“個性化學習”這一研究議題中,除了對課堂教學的觀察外,教師還可以收集學生課前、課后的學習材料。其中,課前的預習材料主要為學案、前置性作業(yè)和相對應的微課。在這一部分,教師主要觀察的問題為學案是否對所有學生都有指導作用,以及微課資源是否豐富,能否有效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前置性作業(yè)的結果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是否契合。而在作業(yè)材料中,教師的主要關注點則為作業(yè)是否有明顯的分層,是否有錯題的記錄與反思過程等。這樣通過對課下文字素材的利用,教師有效豐富了課堂觀察所獲得的結論,這對于提高課堂觀察的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課后交流研討,促進有效反思
俗話說:“學而不思則罔?!弊鳛轵炞C教學方法效率的步驟,課堂觀察也需要充分的交流,以獲得改善課堂教學的方法,這也是課堂觀察的最終目的。相比過去,當前正處于教育改革時期,很多內容教師不夠熟悉,在這樣的情況下,課后的交流與研討也變得更加重要。
(一)調查學生實際情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過去的教學中,課堂觀察是教師內部的活動,對于教學是否高效的評價也多是教師內部的行為。近年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逐漸流行。而這不僅應當在教學中予以體現,在課堂觀察中,教師也應當一定程度上注重學生的意見,在培養(yǎng)學生評價能力的同時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例如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向學生發(fā)送調查問卷。其中,常規(guī)的調查問卷主要為滿意度調查問卷,在這一問卷中,教師可以將一節(jié)課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列在表格中,讓學生可以針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當然,在滿意度評價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并寫出原因。而在將學生問卷收集后,教師則可以利用Excel軟件進行分析,將學生的滿意程度從定量的數據轉化為定性的結論,以此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為之后的課后探究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
(二)合理交流自身意見,形成課堂研究報告
課堂觀察本身就有著促進交流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將所有教師的收獲集中到一起成為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這不僅需要教師在課后的交流研討環(huán)節(jié)充分分享自身的收獲,還需要有一定的總結。研究報告是教研活動的重要形式,而課堂觀察很多時候本身就是教研活動的一部分。故在課堂觀察后的討論活動中,教師需要在積極交流意見的同時書寫研究報告,以讓課堂觀察的收獲更加具有系統(tǒng)性。例如在“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這一議題中,在課堂觀察之后,教師就可以開展交流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授課教師先對自己在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處理方法進行總結。之后,其他的教師即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分析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之處。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未發(fā)言的教師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以對初中數學的高效課堂構建出言獻策。而在探討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分工合作,形成研究報告或者論文,以指導之后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這樣,通過課后的交流研討和論文報告寫作,教師有效發(fā)揮了課堂觀察的作用,這對于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跟蹤觀察,檢驗課堂觀察效果
實踐是理論研究的目的,同理,課堂觀察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教學實踐效率。在進行一次課堂觀察之后,就所觀察班級的現實情況,教師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提出對應的建議,這些建議往往參考了線上的論文和教師的教學經驗,但其效果卻不一定能保證。故在課堂觀察之后,進行一定的追蹤觀察,驗證所提出建議的效果是相當有必要的。如針對“學生中心地位在課堂教學中的突出”這一議題,在課堂觀察中,教師提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利用數學史、數學游戲等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建議。經過一段時間后,教師就可以繼續(xù)進行課堂觀察,驗證所提出策略的效果。如果學生學習積極性獲得巨大的提升,即證明課堂觀察所提出的問題較為有效。如果學生主動性未明顯提升,教師即可以根據學生表現提出新的意見和方案,以繼續(xù)改正。這樣,通過跟蹤觀察,教師有效驗證了課堂觀察的效果,并提出了新的建議,這對于以課堂觀察持續(x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現代教育正處于變革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課堂觀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現代教學理念引入課堂觀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構建更加有效的課堂觀察活動,以此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充足的理論支撐。
參考文獻
[1]劉暢.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課堂觀察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2]盛家喜.基于改進型FIAS互動分析法的初中數學課堂觀察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2020.
[3]劉恒紅.初中數學課堂觀察技術應用現狀研究[D].湖北師范大學,2017.
[4]尹海蘭.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個案觀察及分析[D].揚州大學,2013.
作者:林秀玉 單位:福建省平潭城關中學強興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