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化學教育教學信息化模式及對策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學階段是學生打下化學學習基礎的最佳時期,化學的學習是逐漸進行深入探究學習的,同時也是難以理解并掌握的。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有大量的實驗以及現象是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記憶和總結,但是考慮到化學的危險性以及學生的安全,通常教師在化學實驗的展示過程中不是一筆帶過、文字敘述,就是選擇具有安全普遍現象的實驗進行化學實驗演示,因此對于學生來說不僅不能激發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學生失去化學實驗探究的興趣。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1中學化學教學信息化模式應用的好處
信息化以現代通信、網絡、數據庫技術為基礎,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和學習,信息化是與人類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后,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因此被廣泛應用于中學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首先,閱讀方式發生了改變,傳統課本中,閱讀的模式是紙質書,知識的呈現是線性的,單一方面的,但是如果將信息化融入到教學中,就可以將傳統教材的知識從線性轉換成為網狀結構,以此能夠讓學生清晰明了的進行知識的閱讀和探究。書本上文字單一的敘述方式,不能生動形象的講解出知識的定義,以及實驗的現象和過程,但是通過信息化的運用,可以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聲音、圖像、視頻,能夠讓學生更清楚直接的進行知識的學習,并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高。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給老師和學生帶來極大的便利。在教師備課前期,通過信息化,教師可以搜尋更多的資料以及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直接簡單的理解難點和重點,同時有利于激發老師對于教學方法的更新和反思。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在實際生活中不能操作的實驗,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演示,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化學實驗的樂趣,激發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學生對于化學知識點的記憶。在課后,師生之間還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技術進行問題對答,能夠使學生在有疑問時,第一時間得到引導和解答,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不恥下問的品格。最后,化學課堂教學的信息化轉變可以進一步推動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這對于推動化學學科的信息化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目標起到了關鍵作用。近年來,如何實現教學工作突破一直是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進步與發展的關鍵,雖然教師們進行了諸多方面的嘗試,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直到信息技術的出現,讓化學課堂教學工作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教師擁有了更科學的教學模式,學生獲得了更豐富的學習模式,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工作由此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2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模式的基礎原則
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當中的典型代表,其想要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發揮出應有作用,實現對學生學習熱情的調動,就必須要先做好對信息化教學模式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分析。考慮到信息技術與化學知識的特殊性,其教學原則包含許多方面,文中選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和闡述。
2.1興趣為先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想要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必須要先做好“興趣為先”原則的落實。所謂“興趣為先”是指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先決條件,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對于初三才開設的化學學科而言,如果學生的興趣不足,那么教學工作很難開展。所以,為了保證信息化模式的有效應用,教師必須要保證其能夠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多融入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讓化學知識能夠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以確保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獲得理想的效果,為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帶來良好的助力支持。
2.2認知為本
“認知為本”是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予以應用的重要方法。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任何教學模式的應用都必須要以學生的認知為根本目標,因為只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夠讓他們讀的懂、學的會,如果信息技術的應用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那么無論多么精彩,其都是毫無價值的無用功。所以,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必須要先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求知需求,并將其作為信息技術應用的核心內容,保證信息技術所展示的內容、所講解的知識都是學生想要了解和學習的知識,由此來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從而進一步提升化學課堂教學工作的質量,實現對學生化學素質的有效培養。
2.3應用為法
“應用為法”是指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能夠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應用化學知識的方法,以確保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能夠從理論知識轉移到實踐應用環節中,為學生的化學素養構建帶來助力。化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科,其很多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都是要以實驗為基礎,這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具備實踐操作的能力,但化學實驗本身具有一定危險性,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由此得以體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借助信息技術進行一些危險實驗的演示,這可以做到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完成對化學實驗方式、現象的觀察,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演示正確進行化學實驗的方法,這可以讓學生更為全面、細致的了解化學實驗的基本規范,并嚴格按照信息技術所呈現的內容進行實驗操作,在保證實驗順利完成的同時,也實現了對學生的保護。這讓化學教學變得生動、有效,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化學知識應用水平也因此得到提升。
3在中學化學教育中應用信息化模式的有效措施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想要實現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就必須要做好對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保證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中借助信息技術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并進一步實現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讓學生真正感受和體會到化學知識的魅力,從而實現對他們學習熱情的有效調動。
3.1信息技術在課前教學準備中的應用
課前的教學準備是構建一節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條件,其中囊括了教師備課,學生課前預習以及課程導入三個重要的教學版塊。但由于隨著學生的成長,在學生步入初中開展新一輪的學習活動后,學業壓力逐日加大,學習任務也逐漸增多,這就導致大部分的初中化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將大部分的教學精力和時間都集中在課中的主題教學當中,而忽視了課前的教學準備,以至于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難以得到保障。因此,為了能夠有效的改善這一教學問題,初中化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重視起信息技術在課前教學準備環節中的應用與實施,著重將其落實到教師備課、學生預習以及課程導入三個教學版塊當中。3.1.1備課。雖然,在現階段的學校教育中,教師觀、教學觀以及學生觀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與變革,所關注的也是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主觀能動性的調動,但從整體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新課程背景下所構建的高效課堂所注重的也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因此,為了確保初中化學課堂的高效性和完整性,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做好備課教學工作,有效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平臺去整合教學資源,設制教學項目,派發教學任務,從而讓學生在高效智能的學習環境下實現成長與發展。3.1.2預習。在新時期下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其教學效果始終作用在學生身上,而在課前教學準備當中,學生的課前預習質量,便直接關系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但由于初中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其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尚未發展成熟,這就導致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實際的化學課前預習當中,常會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而無法實現深度學習,以至于嚴重阻礙著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與強化。因此,為了能夠促使學生能夠實現高效預習,為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規劃就顯得尤為必要。初中化學教師可通過云平臺上傳自己在教學備課中設計的教學資源和教學任務,如微課視頻、實驗課程等等,并將其在線派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瀏覽教師所上傳的教學資源,從而開展高效、自主的課前預習。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也能夠借助云系統實時的關注與了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從而確保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3.1.3課程導入。課程導入指的是教師在開展新課時,為了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使用的課程打開方式,是較為普遍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但從目前的初中化學教學情況來看,可以發現,現階段仍有大部分的初中化學教師會以課堂時間有限為由而忽視了優化課程導入的重要性,往往會以語言引導的方式進行導入,導致課程銜接較為僵硬和呆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較低,從而嚴重影響著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因此,為了能夠促使初中化學實現高效化、可持續性的教學發展,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要重視起課程導入形式的優化與重構??衫眯畔⒓夹g所提供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資源,借助多屏顯示器、智慧互動平臺來構建教學情境,并結合化學知識中的趣味故事,趣味化學實驗等來為學生創設學習環境,從而在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的同時,促使學生更好的投入于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當中。例如,在教學“溶解度”這部分知識內容時,初中化學教師就可在教學活動開展前利用電子交互白板為學生展示“白糖在水中溶解”的簡單化學實驗,并在一邊操作的過程中一邊向學生提出“只要不斷的將白糖倒入水中,白糖就會一直溶解嗎?為什么?”等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到講臺上來,親自動手在電子交互白板上進行操作,以此來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白糖在一段時間后便不會溶解于水”的現象。然后,教師再以此為教學導入點,引出新課。
3.2信息技術在課中教學中的應用
課中教學環節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決定性因素,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初中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初中化學教師在課中教學環節中不僅要夯實學生的化學理論基礎,更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課中授課環節中,就要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結合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的學習效果,巧用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去優化課中問題的設置,課程內容的講解和實驗教學的指導,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除此之外,教師在構建智慧化學課堂時,同樣也要注重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的創新,著重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的強化初中化學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原子的構成》時,老師通過單純的語言講解,是很難讓學生理解的。原子本就是抽象的概念,學生看不見摸不著,距離實際生活太遠,因此對于學生來說仿若天書一般。但是通過視頻和圖片相結合,就能夠讓學生清楚直觀地了解到原子的結構和組成,拉近了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同時視頻的講解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生動和奇妙之處,使得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或者:在學習《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時,老師為了學生能更加真切的理解酸堿反應,會進行實驗的講解。通過老師提前準備的課件視頻,不僅能讓學生觀看到酸堿之間的反應,還能觀看到不同種酸和堿反應的實驗現象和結果。這樣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酸堿反應的現象,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范圍,節省了時間,提升了學習效率。除此之外,因為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學生能夠接觸的方面越來越廣,因此也就影響了學生之間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之間的差異。對于化學學科來說,初中是打下良好根基的黃金時間,同時教師秉著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進行差異性教學,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例如:在講解《有機合成材料》時,其中碳氮氧的組合和物質,是難以被學生理解的,因此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在預習過后對學生進行測試,將學生的問題進行匯總,對于有相同問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或者讓學習能力強的同學進行教學,通過學生之間的語言相近化,再結合信息化的運用,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知識并逐漸掌握。從而擊破弱項,進而提升全班同學的學習成績,并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3信息技術在課后教學總結中的應用
課后是對一節課堂教學的總結與反思,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利用云端為學生布置隨堂小測,根據學生的小測結果來反思本節課程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并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重難點和復習知識內容,從而促使學生自主的完善和構建知識體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利用信息技術來完善初中化學教學評價體系,讓學生也積極參與到教學評價的過程當中來,在評價內容上也要從結果性評價轉向到形成性評價上來,從而更好的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案,從而全面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教學“酸堿中和反應”后,教師可結合課堂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情況,利用云端為學生布置課題作業,讓學生通過在線的隨堂小測完成新舊化學知識的更替,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并利用化學思維探討生活中的“酸堿中和現象”,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知識網絡。教師還可利用云端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在云系統中評價教師在課堂中所存在的教學問題,并對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自評和互評,從而更好的調整與完善初中化學的智慧課堂教學結構,構建高效化、智能化的初中化學教學課堂。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技術,不僅可以為教師解決不能操作實驗的麻煩,還能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學習,并理解知識。但是在信息化使用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運用的方式和形式,確保學生能夠認真聽講,以此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李曉艷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張浦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