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醫學專業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張家口市高校醫學專業教師職業道德現狀
本研究以高校醫學專業教師師德現狀為研究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調查對象為張家口學院醫學專業教師及北方學院醫學部教師(包括臨床帶教教師)。統計顯示,該市高校醫學專業教師職業道德狀況總體上是好的,但由于存在各種因素的阻礙,問題也是難免的,尤其在少數教師身上問題突出,這從整體上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形象。
(一)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不清楚
部分教師把“穩定”作為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的主要原因,對職業理想的追求逐漸變為對第二職業、“走穴”的追求。對于他們來說,大多是因為高校教師的自由度比較大才選擇這一職業的:完成本職工作后,自由支配時間較多,可以做一些兼職,這就導致了部分教師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用心不足、精力外流,進而影響到高校的教學質量。對于臨床教師來說,他們的職業觀念淡薄,在內心深處醫生身份大于教師身份。另外,部分臨床教師,為追求職稱崗位,急功近利,重科研論文的發表,輕臨床教學工作,甚至將臨床教學工作看作是謀求職稱崗位的手段而不是責任。
(二)教學運作的適應性和有序性不足
肩負臨床工作的醫學專業教師因醫療任務繁重、突發事件而對教學工作難于投入更多的精力,常會出現上課遲到或曠教等現象,也有的教師備課不充分,上課照本宣科,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摘要】目的了解青島大學醫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青島大學醫學院2001級和2005級6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被試中至少有1個SCL-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學生占11.67%,男、女及不同來源的學生間比較,無顯著差異;女生、鄉鎮來源學生、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問題相對較為突出。結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應針對不同群體采取不同措施,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醫學院校是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造就未來優秀醫務工作者的搖籃和基地。
因此,了解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態,掌握醫學生人格特點、規律及其差異,有助于加深人們對醫學生的了解和認識,改進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因人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管理水平。
高等醫學院校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尤其是隨著我國高校并軌的完成和高校畢業生走向人才市場、雙向選擇就業機制的逐步建立,對醫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校生面臨著各種壓力,勢必會影響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文通過分析高等醫學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特點,為醫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和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1對象和方法
1中醫學專業思想教育的影響因素
1.1高考志愿填報許多大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是聽從家長或老師的意見與安排,一些學生是根據高考分數做出的專業選擇,還有一些學生是通過專業調劑而錄取的,所以這些學生的專業選擇完全是被動的。即便有些學生是自主選擇的專業,但由于高考前學習壓力大、時間緊,所以也未能較詳細地了解所報考專業的情況和專業所在高校的情況,更沒有深入思考自己所選專業的特點和前景。這種高考填報志愿的盲目性和對所讀專業認識的片面性,使學生進入大學后對專業喪失興趣或感到迷茫,失去學習目標和進取心,對所學專業信心不足,甚至產生動搖,萌生轉專業思想。
1.2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社會經濟體制的變更作為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念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給當代中醫學專業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給學生的專業思想帶來了正、負兩面的影響。正面影響有:逐漸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一致的嶄新的價值觀;確立優勝劣汰的競爭意識;注重實驗與臨床能力培養等。負面影響有:終身從事中醫臨床醫生的職業觀念被打破,使得他們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一專多能的技能。另外,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紅包、回扣等不良社會風氣對中醫學專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使得部分學生片面追求個人利益。
1.3就業前景復雜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有調查顯示78%的學生表示熱愛并且畢業后想要從事中醫藥相關行業。然而,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學生規模的迅速擴大,中醫學專業的學生數量也在不斷增長,而中醫學專業對口的就業單位的增長卻未能與之相適應。并且,目前醫院招聘對醫學專業學生的學歷要求很高,中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就業就顯得更為困難。復雜的就業影響因素使相當一部分畢業生處于“畢業就等于失業”窘境,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學生對中醫學專業的前途產生質疑,從而對專業產生動搖。
1.4學習的適應困難進入大學之后,學生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挑戰,必須及時、準確地給自己定位,否則,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在學習上就會陷入被動、感到力不從心。其外,由于大學的學習主要以自學為主,學生需要付出較大的努力,而中學階段的學習主要依賴教師,從而導致大學新生對大學的學習方法存在適應困難。這些不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學生就容易產生較為嚴重的專業情緒和專業思想問題。
1.5中醫學專業的理論和學科特征中醫學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維的基礎之上,伴隨著中國社會發展而形成的,其理論體系獨特,具有文學性、史學性和哲學性。另外,由于中醫學理論是由無數個醫家不斷修正、補充、完善而發展起來的,思維與經驗緊密結合,互相滲透,其理論有社會科學的特征,其應用有自然科學的特征,介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其思維具有抽象性、實用具有經驗性。中醫學專業的理論和學科特征,使得中醫學的專業教育與高中數、理、化的基礎教育的思維方法與知識結構截然不同。很多中醫學專業學生并沒有中國傳統文化背景和知識,在入學后也沒有完成轉變觀念并融入到中醫特殊的學習氛圍中,加上目前的中醫教育往往注重單科的專業知識傳授,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等中醫藥理論形成的外部因素了解和學習,使得學生普遍對中醫理論、概念感到茫然和困惑,對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難以接受,時常感到中醫邏輯的深奧凌亂和脫離實際。帶著對中醫理論半信半疑,甚至根本無法接受的思想被動地接受中醫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1907年“中國現代牙醫學之父”加拿大皇家牙外科學院林則博士,在四川成都開設的仁濟牙科診所,將西方的牙醫學引入中國,開創了中國現代口腔醫學。近年來,隨著醫學“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提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醫學教育改革也逐步深入,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收、培養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核心是口腔臨床技能的培養,口腔臨床技能的培養決定著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質量。本文將從碩士研究生管理角度分析相關影響因素并提出對策和建議。
1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的現狀
1.1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是以口腔臨床工作能力的訓練為主,以培養能夠勝任口腔臨床醫療工作,解決口腔臨床實際問題的專業人才為目的。通過口腔臨床科室的輪轉學習及專科培訓,畢業時應全面系統掌握所在學科方向的專業和基礎知識;了解所在學科的科研方向、發展趨勢、研究前沿和臨床熱點;掌握所在學科的各種疾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處理以及常用藥物分類、作用特點和臨床應用的知識。
1.2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
1.2.1口腔醫學碩士業學位具有職業性
本校自1998年試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來,嚴格按照國家《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開展培養工作。十余年來,無論是研究生培養規模還是培養質量均已取得較好成績,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輸送數以萬計高層次應用型醫學人才。然而,隨著國家對于醫學研究生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模式不斷發展變化,原有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日益顯現,已經嚴重影響本校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主要問題
1998年2月,為完善我國醫學學位制度,提高臨床醫療隊伍素質,適應社會對于高層次臨床醫師的需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頒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明確規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是以培養高級臨床醫師為目標,突出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臨床能力培養和考核的內涵式學術性職業教育。然而,長期以來,原有培養模式未能將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行嚴格區分,存在明顯專業學位學術化培養的傾向。
1.1課程設置缺乏特異性
2015年之前,由于國家缺乏統一標準的培養方案,各院校基本按照《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學位[1998]6號)自行設定學位課程。截至2014年9月,本校并未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單獨設課,仍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共用一套課程體系,僅在專業課程和學分要求方面有所區分。近年來的課程改革方案也僅是對課程設置進行“小修小補”,沒有從根本上根據培養目標,將“提高崗位勝任力”作為課程設置的指導原則,缺少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理論課程的有機融合,研究生課程的特異性和應用性顯現度不夠。
1.2導師認識水平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