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學會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中西方學校教育與素質教育
從教育觀念上來說,中國教育的目的是獲得知識、得到高分或優異成績,最終能從一所優秀的大學畢業進而找到一份好工作。西方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提問,鍛煉批判性的思考,從而進行高層認知能力的學習,有助于構建和挑戰知識。如果說國內的教育是一口井,講究的是深度;那么國外的教育則更像一片海,講究的是廣度。從小學到高中,中國的學生接觸到的科目很多,但偏重的一直是語數英。中小學十二年,大學四年,還不算學前教育甚至胎教,如此投入培養專業人才,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國的技術依然比不上西方發達國家。西方的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老師通過有效的方法幫助、引導、鼓勵學生,學生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提高了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西方的學校是鼓勵孩子們從小就養成通過自己獨立思考感悟去獲取知識,注重培養孩子的研究能力,從小學起就為學生設立了科學研究專案。做這樣的“研究”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在研究中鞏固書本知識,掌握實踐知識。學生很少有家庭作業,低年級學生甚至上學不用背書包,學校生活輕松、愉快、自在,學生樂此不疲。中學課程的學習實行的是學分制,學校規定課時數,修滿就可以畢業,學生沒有太多考試壓力,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種教學方式不呆板、不枯燥、不費力,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和健康成長,所帶來的是更廣泛地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美國教育與中國教育相比,多了讓孩子通過自身感悟而產生的智慧和創新能力,美國的真正財富不在金錢而恰恰在這里。中國的基礎教育貌似最棒,有著最好的國際中小學奧賽成績。然而僅限于學生只會做題目,考試考高分,卻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見和創造力。這也可能是中國難以推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的原因所在。這一現象在2011年高考數學中得到了很好的證明。高考生基本都會使用余弦定理,但考題卻是要求證明余弦定理是如何得來的。90%的考生都在這道題上栽了跟頭,只有那些堅持探究余弦定理的成因的學生才拿下這道題。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善于思考,探究始末,那么拿下這道題就變得輕而易舉了。與中國相比,西方的教育從小重視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他們認為沒什么比孩子的創造力更重要了。在西方國家,老師鼓勵學生勇于質疑,甚至反對老師的觀點。中國的大學被許多學生視作保險箱,學生們經過重重考試,進入大學時真是長舒一口氣,雖有就業壓力困擾,卻也算是學業有成,不少人在隨隨便便killtime,結果四年時間過去了,真正的知識卻沒來得及學到。中國的大學生活太輕松了,他們放松的四年恰好是西方大學生最勤奮地積蓄人生能量的四年。西方許多國家的大學里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只有頑強拼搏,經歷過一次次的優勝略汰,才能最后順利畢業。西方大學的畢業生學會了發現和鑒別事實真相的能力,與中國的大學畢業生相比,西方的大學畢業生少了許多嬌氣,他們早已練就了長時間超負荷學習和工作的毅力。這樣一來,中西方大學的畢業生所具有的能力完全不同。中西方學校在德育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國外往往很巧妙地把德育教育與智力教育融合在一起,在進行專業教育時滲透了德育教育。而在國內,教師往往在進行專業課教學時,忽視了道德教育或者說是重視不夠。在大學校園里,隨地扔垃圾的現象依然時有發生,甚至是口出臟話。公眾場合仍有個別大學生不排隊,或者出現抽煙等不文明現象。這些現象發生在年輕的高素質群體中,真的讓人不由得想到素質教育問題。有這樣一幅漫畫,在國內公園里,一個人隨地吐痰,路人會說看那個人;在國外的公園里,一個人隨地吐痰,路人會說看中國人。關于泰國給中國游客設專門廁所的新聞真的讓國人汗顏!由此可見,中國教育應該狠抓道德修養,因為個人素質不僅代表自己,還代表了所在國家形象。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與素質教育
常言所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自然是對孩子成長發揮重要作用。在中國,家長和孩子對話交談的七到八成都是關于學習,作業和吃飯睡覺的內容,有的或許比例更多。家長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興趣愛好等真的關心很少,有的甚至忙得沒時間以至完全不顧。這樣教育的孩子長大以后,情況好的可能除了學習幾乎別的什么也不會,情況不理想的學習學不好,可能連自己基本的生存能力都讓人憂慮。神童魏永康17歲就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3年后卻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勸退回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西方,如果孩子年滿18歲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整個社會都會感到驚訝。在西方的家庭教育觀念中,自從孩子有了獨立思維能力,家長就會教育孩子參與勞作,從勞作中得到快樂。家長會讓孩子從分擔家務勞動開始,培養自理、自立的意識,學會自己生活,盡早學會做一個有獨立生存能力的人。在中國,所謂的好孩子就是聽父母的話,一切以學習為重,在西方國家卻截然相反。西方國家里,家長與孩子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家長相信孩子同成人一樣,具有獨立研究、獨立動手能力。家長們會用寬容的心態盡力去營造有利于培養孩子掌握生存能力和開發創造力的氛圍和環境。對于孩子因探索和積極主動思考而提出的任何問題都會給以積極、肯定的支持態度,他們會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有不同的見解,并鼓勵孩子對發現的疑問進行積極的探索。在中國,家長將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將孩子用作實現自己理想或為自己掙面子的工具。許多家長把孩子進行的探索活動視為“胡鬧”而嚴加制止,孩子們的探索萌芽往往就這樣早早夭折了。這大概就是中國為什么沒有出現較多著名發明家的原因。
三、結語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兩大重要陣地,雖因不同時期其重要性凸顯不同,但于人才培養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素質教育不是脫離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教育,而是時刻融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的教育內容。素質教育不僅是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思考、學會創造。中國的教育重視基礎課,要求嚴格,學生對書本上的東西記得快、記得牢,他們在課堂上專心,注意力集中,課后相當努力用功。而西方教育的優點是重視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學會獨立頑強地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形成獨立思考、批判接受的習慣和方法,對他人和社會形成合理的給予與索取的思想。對比中西方教育,學習西方教育中人本主義的因素,取其精華,以彼之長補己之短,注重培養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努力完善我國的教育體制,從而為實現中國夢,為中華名族的偉大復興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目前在我國的小學教育中,教師雖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更加關注學生的成績與課堂紀律,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大多只是走個形式,這會降低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對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造成影響。小學數學作為一個邏輯思維嚴謹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忽略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學生只能被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時,可以把問題設置為課堂的主線,使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來進行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例如,教師在進行“數學廣角——搭配”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初步思考,使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問題,并且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經驗來進行提問,引導學生來進行思考。比如,在小明的衣柜中,分別有2件長袖,4件短袖,還有3條短褲與1條長褲,長袖與短袖都屬于上衣,長褲與短褲都屬于下衣,那么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衣,小明有幾種穿法呢?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驗來解決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要注重問題的趣味性,使學生可以積極地投入數學的學習中去。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調動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數學知識,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小學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無法集中精力來進行學習,因此,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設備逐漸進入了課堂,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改變。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來進行輔助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進行“圖形的運動”的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對圖形的運動進行展示,這種直觀的方式更容易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更深的理解。除此之外,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以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調動課堂的氣氛。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來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交流與討論,還可以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以及展示小組的討論結果。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使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通過小組合作來引導自主學習
回顧上一周課程設計的時間,收獲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周一至周二主要熟悉EWB軟件的操作使用,學會仿真,周三至周四是看書查找資料,對相關元器件做一些了解,并把元器件布好線,以待焊接,周五至周六主要是焊接與調試,由于我底子薄弱了一點,剛開始可能會有一點害怕,害怕失敗,因為上一次做收音機都不成功,雖說認真努力的做了,但看到舍友們都找資料在桌面上仿真,我也不甘示弱,并認真的去查找資料,在桌面上仿真,布線,焊接等一步一步的慢慢的走過來,當我看到搶答器正常工作時,興奮不已,給了我自信和勇氣,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和同學一起動手做一些產品出來,不僅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而且鞏固了平常所學的知識,通過我們自己去查找總結印象更深刻,與此同時,增進了我們同學之間的友誼,也許某年后的一天看到自己的搶答器,一定會想起我的搭檔和一起合作的時間。
在這幾天中,體會到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和樂趣,有什么問題很想法拿出來一起探討與分享,將會有更好的答案,活躍了一個人的思維,豐富了我們的頭腦,學會去接受別人,肯定別人,同樣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與肯定,除了討論之外,還需積極獨立思考,唯獨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才能解決相關問題,才能提高對專業知識的熟悉程度,以后才能學會用,同樣這也是我該努力的兩個方向。
我不敢說以后一定要學得怎么樣,至少現在懂得一定要善于觀察,積極思考,態度認真,堅持到底做好每一件事,同樣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有時會感覺這些并不是我自己摸索到的,而是老師您在教學中無形傳授給我們的,雖然我現在學得不怎么樣,但我不怕失敗,并勇敢地走下去。
在新課程改革中出現了很多有效的教學新方法,其中,學案教學是近兩年來在很多學校比較受廣大師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學案教學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為借助學案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訓練,我們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供大家在教學中參考。
一、嚴格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學生在學案上書寫答案的過程也是練習書寫的好時機。自我校實行學案教學后,以前有作業的學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都不再使用作業本,而要求學生寫的練習都設計在一張學案上??梢哉f學生寫的作業量相對以前來說減少了許多,同時,學生書寫的訓練機會也減少了。但我們還是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批閱學案的時候不僅要糾正學生的答案,還要嚴格要求學生的書寫。只有教師在平時練習中強調書寫的重要性,學生才能夠在平常學習中對書寫問題加以重視,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二、巧妙設計,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新課改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要進一步加強。很多時候,教師設計的活動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參加進去的。對于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有些活動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和小組的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他們只能聽,不能、也不知道該怎樣加入到小組的活動中去。所以,時間一長,就有一些學生在小組活動時只能當“旁觀者”。對于他們來說,小組的活動根本學不到任何知識。所以教師在設計學案時一定要考慮全體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各層次學生都可以參加的活動,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三、科學點撥,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摘要:新《課標》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愛讀書、會讀書。針對“小學生閱讀素養培養”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力求探索出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及提高小學生閱讀效率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素養;培養
歐陽修曾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這體現了讀書的重要性;袁枚也曾說過,“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這體現了掌握閱讀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良好的閱讀素養不僅來自勤于讀書,還在于善于讀書。針對“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素養”這一話題,筆者有如下心得體會,在此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發閱讀興趣,使學生樂于讀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的閱讀潛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使學生體會到閱讀之樂。
(一)合理選擇閱讀材料要想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需要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需求和年齡特征出發,為他們提供符合小學生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的材料,使他們在閱讀中體會到親切感、趣味性和成就感。例如,針對一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推薦《恐龍的溫馨故事繪本》《小企鵝心靈成長故事》《文字的奧秘》等內容淺顯、圖文并茂、趣味盎然的閱讀材料,這些作品將生動的語言文字和直觀的繪本圖片結合起來,將抽象的知識講解與鮮活的故事情節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其閱讀的興趣;而針對六年級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給他們推薦《女生日記》《青少年百科知識》《非法智慧》等書籍,這些作品將一些融合知識性、文學性、科技性和思想性的內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學也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