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網絡匯報材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今天,區人大的各位領導、代表前來檢查指導城市管理工作,是對全區城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表示熱烈歡迎。現在,我受區政府委托,向各位匯報我區貫徹落實省、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城市管理工作的情況,請審議。
一、以學習宣傳為先導,扎實抓好條例的貫徹落實
省市兩個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全區上下以學習宣傳為先導,加大了貫徹力度。一是強化城管隊伍學習培訓,邀請江蘇省建設廳、蘇州市城管局的法制專家講解條例,組織城管隊伍進行專題培訓,全區*名城管執法人員通過了局內自查和全市城管系統的兩次閉卷考試。二是進一步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在《*報道》欄目定期開展宣傳,播放貼近生活的如臨街商戶亂倒垃圾、施工單位偷倒建筑垃圾、整治收舊污染等系列短片,以生動活潑、富有創意的形式宣傳條例。三是積極開展社會宣傳活動。向城區沿街經營戶分發《致城區沿街經營戶的一封信》,廣泛開展宣傳進社區、進城鄉結合部、進民工子弟學校活動,先后舉辦了五場宣傳展,現場發放*萬多份資料;在城區和各鎮街道設置了現場宣傳點*個,發放各種宣傳資料*份,接受市民現場咨詢萬余人次,拉掛橫幅*條,并在盤蠡路兩側沿線所有燈箱廣告設置了條例宣傳,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二、以提升城市品位為目標,扎實抓好市容環境的整治改造
根據區委、區政府做優做美*城區的要求,結合示范路、達標路建設,大力度推進以建筑立面、綠化景觀、燈光亮化為主要內容的主干道街景改造和老住宅區綜合改造。一是高標準實施立面改造。對城區迎春路、盤蠡路、水香街和月浜、蘇苑新村南區、*苑社區等*個老住宅區進行的立面改造,完成了臨街*家商鋪的玻璃門、卷簾門改造,遮擋兩側空調外機1542只,遷移屋頂太陽能熱水器*套,平改坡26棟,粉刷整新墻面38棟、*萬平方米。二是對東吳北路的夜景燈光實施系統性改造。對計委大樓、東吳塔等已有夜景燈光進行更新改造,增設了電信大樓、外經貿局大樓、匯盛住宅樓和長橋大橋的夜景燈光,東吳塔新安裝的*套(個)可以不斷變幻的彩燈,成為蘇州南城的一大景觀。三是穩步推進綠化建設和改造。完成蘇震桃公路、越湖路、友新路高架下、205省道等主干道和出入口及居民區綠化工程,新增綠化面積*萬平方米,對迎春路、蘇蠡路、寶帶路、盤蠡路、太湖路等主要道路和居民區實施綠化改造,改造綠化面積*萬平方米,進一步提高了城市綠化景觀水平,美化了城區環境。
結合開展“潔凈家園、美化城市”活動,進一步加大市容環境整治力度。一是河道整治保潔。去年完成河道清淤6820方,修補駁岸*米,打撈河道垃圾近2000噸,換水、排水總量超過500*萬噸,明顯改善了河道水質和水環境質量;投資*萬元,完成西城區的污水收集工程,東城區道路的污水收集工程和北干河以南*平方公里居民小區的雨污分流工程。二是建筑工地環境整治。所有建筑工地實施圍欄作業,封閉施工,并規范了物料堆放、車輛運輸隊等行為。三是道路秩序整治。對城區*個早餐、自行車修理、電子信息亭實行規定地點、規定時限、統一設施、統一標識管理,在交警部門的協助下,對人行道、部分慢車道劃出泊位*個,緩解停車難問題。四是戶外廣告整治。城區結合街景改造,對沿街廣告招牌進行統一設計、規范設置、規范管理。二年來,共拆除違法設置的廣告招牌2108塊、破舊雨蓬*多只,并重新統一規范設置了廣告招牌,保證了街景改造的順利進行。市條例實施以來,我們把這一工作延伸到鄉鎮,組織了大規模的鎮區廣告整治,其中東山鎮拆除違法設置的廣告招牌132塊、破舊雨蓬86只;木瀆鎮拆除違法設置的廣告招牌959處、破舊雨蓬21只;胥口鎮拆除違法設置的廣告招牌180塊、破舊雨蓬85只。
到*縣教育局辦理事務的人都有一種如沐東風的感覺,凈化、綠化、美化的環境,舉止文明、態度熱情的工作職員讓人倍感親切。這是縣教育局創建“學習型、創新型、競爭型、服務型”的“四型”機關,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取得的成效。
完善制度建設學習型機關
近年來,縣教育局將創建學習型機關與創建“學習型黨支部”結合起來,堅持做到“五學”,即學習政治理論、學習業務知識、學習計算機、學習法律、學習相關的專題性內容。強化課題研究意識,每股室每年至少要有一個可行性的調研課題,40周歲以下的干部每年必須有一篇調研文章,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以致用。通過學習,進一步強化了全局黨員干部與時俱進的學習意識,培養了干部職工愛學習、勤學習、善學習的良好習慣。全體黨員干部每月記一篇心得筆記、每年讀一本好書,使每位機關干部成為一專多能和復合型人才,成為適應時展要求的學習者。
與時俱進建設創新型機關
完善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治理體制。由于歷史的原因,我縣曾經像其他地區一樣,義務教育治理體制長期沒有理順,義務教育經費投進的嚴重不足,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與國家要求標準差距的拉大,成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瓶頸”。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出臺后,縣教育局以貫徹《決定》精神為契機,認真進行部署和安排。完善教師工資發放保障機制。核定教師編制和工資總額,設立教師工資資金專戶,強化對教師工資經費的監管;完善中小學校正常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建立教育系統經費治理制度,規范農村中小學開支,理順學校收支結構,核定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標準,確保收繳的學雜費正常使用;完善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的資金籌集機制,實行村民代表大會“一事一議”的教育集資辦法,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縣教育局按照“自主辦學、雙向選擇、按勞分配、治理科學”的要求,在全縣各類學校全面實行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和經費總額包干制,改革學校人事和分配制度,促使學校內部形成高效的運行機制,初步建立較為客觀、公正、正確的考核評價體系,學校內部治理體制改革初見成效。*年全省學校內部治理體制改革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推廣先容我縣做法。我縣還被教育部吸收為全國中小學內部治理體制改革研究小組的十個成員單位之一。
運用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積極探索網上抓黨建和黨員網上教育管理的新路子,通過構建黨建網站,加強全縣各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
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網上抓黨建”提供了有利條件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個人收入的增加,文化水平的提高,計算機和互聯網在我縣已不斷進入單位、進入鄉村、進入家庭,開創了社會生活的新領域。電腦和互聯網的普及,使開展“網上黨建”工作成為一種可能。經過認真的調查摸底,我縣決定從****年起,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覆蓋全縣,溝通上下左右的黨員教育管理網絡。
二、建立黨建網站的具體做法
調查摸底,科學規劃。在****年調查摸底的基礎上,20**年初,縣委組織部提出了首先設立“****”網站的構想,作為探索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新方法的“試路石”。部里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人負責,組織專門力量研究了網架構造和網頁欄目組成的初步方案,并將初步方案采取信函、座談、發送征求意見稿等形式向全縣縣、鄉、村三級部分黨組織進行需求調研,收集到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在參照其他網站的基礎上,結合我縣黨建工作的實際,對網頁頁面的設置、欄目的設立和資料的分類、整理、錄入及保密方式等都提出了總體規劃。
制作主頁,建立基站。主頁界面美觀,整體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包括文件講話、基層組織工作、干部工作、專題、先進典型、組工論壇、公示欄、黨建快訊、工作落實與反饋、網上黨校、網上論文、網上交流等20多個欄目,涵蓋黨建工作特別是組織工作方方面面的內容。同時,對部分內容采用用戶密碼登錄方式,既不影響網站內容的完整性,又能達到保密安全規范的目的。網頁整體制作完后,“****”網站經申請注冊,正式在國際互聯網上,成為該縣黨員網上教育管理的基站。
農村廣播電視自然村“村村通”建設情況匯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
轄區20個鄉鎮(場)338個行政村,5896個自然村,約15萬戶、61萬人,版土面積3800平方公里。80%的村處于山區、半山區,地理環境復雜,村民居住分散,特別是自然村位置偏僻,戶數人口數少,交通極為不便,到2004年底,全縣約有20余萬人不通有線廣播電視。自2004年9月國家正式啟動自然村“村村通”這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以來,我們結合鄖縣經濟基礎薄弱、地形復雜的實際情況,克服了種種困難,全力推進“村村通”工程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06年2月底,全縣140個50戶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建設任務,原創:已有4套廣播節目全部通了有線電視,可以接受30套高清晰電視節目,有效的解決了盲點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下面,我從四個方面把我縣廣播電視自然村“村村通”建設工作向大家作以匯報: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確保“村村通”工程建設推得動
廣播電視是農村宣傳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是科技、法律、信息、政策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是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不可或缺的平臺。鄖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農村廣播電視事業,近年來,先后投資4000多萬元,架設縣鄉有線電視光纖主干線路819公里,到2004年底,全縣除黃龍庫區葉大鄉外,基本上實現了城鄉有線電視光纖網絡一體化,行政村通有線電視率達到73%,但是由于××地處丘陵地區,地理環境復雜,人口居住分散,個別地方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在農村仍有近10%的農民看不上電視,40%左右的農民看不好電視。為了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在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鄖縣縣委、縣政府把村村通有線廣播電視作為推進全縣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明確要求確保完成140個5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的目標任務,為此成立了由書記、縣長掛帥的領導小組。各鄉鎮(場)也成立了相應工作機構,強化了組織領導,層層分解了目標任務。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廣播電視部門和農戶家中調研,指導廣播電視搞好規劃論證,確保建好優質高效的自然村“村村通”工程。縣委、縣政府督查部門按月對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設進展情況進行督查和通報,有效地推動了全縣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
二、多措并舉,抓好落實,確保“村村通”工程建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