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說攝影與光路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光線影響拍攝的整體效果
事實證明,拍攝對象在不同的光線中,就會呈現不同的亮度,正是因為這種主客觀光線的強烈影響,所拍攝的對象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在拍攝時,亮度值會因為某種或者極小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所以說,亮度值直接影響著拍攝對象的整體效果,亮度值是相對產生的。光線在攝影中季節變化眾所周知,太陽從早晨的日出至傍晚的日落,一朝一夕,一分一秒都在發生著位置的變化,所以,射到在被拍攝物體上的光線也會隨著陽光位置的移動而發生著角度的改變,由于角度的改變,被拍攝物體表面的陰影均衡與質感都會因為光線的移動而發生整體的變化。一般而言,拍攝物體的最佳采光角度為被拍攝物體上方四十五度左右,時間段大約在10點~14點左右,由于同樣用的是測光,選擇的角度不同,所呈現出來的陰影就會不同,高角度陰影較短,而低角度則陰影較長,對光時角度的選擇一定要謹慎,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同樣的光線在一天中只有一次,這就需要拍攝者對不同的氣候、環境、時間、方向、季節和角度,甚至拍攝體在攝像機中所呈現出的畫面情緒效果等微妙的變化加以仔細觀察與研究,以便能更好地運用光線來表現構思與主題。光線的軟硬區分如果從光質上區分光線,光線則可以分為“軟光”和“硬光”。所謂“硬光”,就是平時所說的直射光,通常是指在沒有其他遮擋物體或者云彩的情況下的太陽光,或者是人造光,如閃光燈、照明燈、探測燈等,被攝體在直射光線的照明下,陰影部分和受光部分的反差較大,陰影濃重而亮部清晰,畫面的反差非常強烈,立體感極強。相反,對于另外一些被拍攝體,例如花瓣、肌膚等等,當明暗度相差太大時,就會給人一種很粗糙的感覺。直射的閃光燈在拍攝時,通常會拍下拍攝者的夸張的黑影,使畫面缺乏美感,過于生硬。所謂“軟光”,就是一種不會產生柔和的、明顯投影的光線,例如被云彩遮擋太陽的或者是陰天時的光線。通過柔光紙投射的光或者反光板反射的光也都屬于柔光。因為光線既不是直射,又不能從同一個方向反射到物體上,所以拍攝時陰影很淡,反差小,影調的對比度也比較柔和,像有云彩遮擋的太陽,散射光與直射光混合的能見度較高的陰天,都被認為是最佳“拍照天”。
2攝影大師世界里的光線變化
對光線的要求和處理都有著非常深刻的詮釋和理解,他們深諳光線的特質,深知光線的效果能直接影響到受眾對生活的感受。攝影師的作品中通常會用光影結合的效果來創造與表達情緒情節的氣氛,這樣創造出的作品更加富有張力及表現力。光線給照片帶來了生命和活力,同時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魅力,帶給人一種詩歌般深遠的意境和音樂般優美的旋律。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的《約塞米提山谷的雷暴雪》曾傾倒無數人:濃密的云層預示著暴風雨的來臨,中景為陡峭的山崗巖石與森林,禁不住讓人想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更絕的是光與影的層層遞進,更加強了暴雨前的陰郁氣氛。近景則是射到在大杉樹上的一抹陽光,構成壯麗山河樂曲中的最強音,就像進入一種神奇的境界,耳邊是一首莊嚴雄偉的交響樂曲。這就是對亞當斯攝影藝術風格最完美的詮釋與體現,也是亞當斯畢生積蓄和醞釀的成果。亞當斯會經常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用心去觀察山巔上風云的變幻和峽谷中叢林的光影推移,這些微妙的變化都被他盡收眼底,最終構成他那令人贊嘆不已的完美畫面,而這種境界,不是任一個缺乏創造準備甚至缺乏藝術修養的人就能達到的。光是一個可以被人的眼睛感受得到的,電磁輻射中很窄的波段,人們對可見光通常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一般而言,可見光譜包含波長在400mμ~700mμ之間的光,人的眼睛也僅僅能看到400mμ~700mμ之內的顏色,因為只有在很小的范圍之內的光能,才能刺激眼睛中的視椎神經。因為光是以直線的方式傳播的,所以在有陽光的白天或者在有月亮的夜里,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沒有光就沒有顏色,青椒之所以在燈光的射到下變成人們眼中所見的綠色,是在光線中,青椒相應的波長被顯現出來,所以被攝體只有在正確拍攝中才能形成色、質感、層次等物體的正確還原,且達到人們眼中的完美視覺效果,這也是在攝影過程中要求攝影師對光線正確運用的根本要求。在物體還原的過程中,光源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燈光與日光在性能、色溫等方面的不同,燈光的色溫只為三千二百千瓦,而日光的色溫則為五千四百千瓦,所以在日光與燈光的射到下,物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顏色,例如,人們在日光下看到紅色的物質為鮮紅色,而把它放在燈光下則為紫色,這就是由于光源不同,所以色澤的還原度也就不同。由此可見,攝影的靈魂就是光,沒有光,攝影的藝術感和質感就無從談起,只有正視光線,把握好光線的變化及規律,摸透光線在攝影中所帶來的藝術效果,最后在攝影創作中熟練的運用,才能使其成為你拍攝時得心應手的“好幫手”。
作者:肖爽單位:意大利那不勒斯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