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紅松果材兼用林混交模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對紅松果材兼用林造林混交模式的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采取針針(紅、日落)隔行混交造林,成本低,易成林,經濟效益顯著,縮短果材兼用林的見效周期。
關鍵詞:紅松;果材兼用林;混交模式
EXPERIMENTALRESEARCH
ABOUTMIXED-PLANTINGMODELDFPINUSRORAIENSISFORESTOFFRUIT-WOODDOUBLEUSES
ShiBenli,ChenYan,LvRui,ShiJiamin
Abstract:Theexpermentresultaboutthemixed-plantingmodelofpinusRoraiensisforestoffruit-wooddoubleusesshoes,byadoptingthewayofconifer(Koreanpine,Japaneselarch)toplanttreesoneveryotherlineforonekind,thecostislow,theforestiseasilyformed,theeconomicbenefitisobvious,andtheeffectivecycleofthefruit-wooddouble-usedforestisshortened.
Keywords:Pinuskoraiensis,fruit-wooddoubleusedforest,mixed-plantingmodel.
紅松:PinuskoraiensisSiedetZucc
產黑龍江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財嶺,吉林長白山,南達遼寧寬甸;垂直分布小興安嶺海拔300—600米,長白山海拔500—1200米,單株可達海拔1600米。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亦產。
幼年較耐蔭,隨著年齡增加,耐蔭性逐漸減弱;天然林紅松開始結實年齡為80—100年,草河口人工林21年即大量結實。
建國以來,由于大力開展紅松人工造林,使紅松林面積不斷擴大。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市場對紅松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經濟價值也隨之提高。營造紅松果材兼用林,是提高綜合效益的發展方向。本文的意義在于紅松種材兼用,基本解決了紅松造林周期長、見效慢的問題。單靠結實見效要二十年以上,在此前的產出效益,營造紅松和落葉松混交林,十幾年生時,把落葉松一次性全部伐調是很好的途徑。
一、試驗地概況及研究方法:
試驗地屬遼寧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橫道河子護林站(26/3)、蔡俄堡護林站(25/4)、川里護林站(8/1)、馬圈溝良種基地(12/11、5)的國有林地,試驗造林地坡位中下腹,坡向西北,土壤山地棕壤,厚度30cm以上。試驗地造林時間均選擇春季清明前,頂凌栽植,株行距為2x1.5m,紅松和日本落葉松混交行比為1:1,苗木來源本保護區馬圈溝部省聯營林木良種繁育基地,紅松、日本落葉松子代一級苗木。為了便于營林管理研究觀察,采取了同等條件相鄰地塊的2次對照三次重復方式。試驗地面積以小班面積為單位,林分因子調查采取了全林檢尺計算平均胸徑,用實測的各徑階樹高曲線,算取林分平均樹高值。林產品產量為實際數值。詳見表1
試驗地基本情況表
二、結果分析:
2.1、生長量比較
從表1、2混交形式和林木生長情況分析說明,采取針、闊葉1:1行間混交造林方式,在10—15年以后,因闊葉樹生長速度快,葉茂冠大,使紅松幼樹形成冠下被壓趨勢,紅松幼樹表現冠小、徑細、枝少。甚至有的出現因上方光照不足而枯死。采取上層透光撫育后,仍需要因保留株數不足而進行人工補植,易造成紅松在幼齡林時林相參差不齊。雖能形成針闊混交林,但由于紅松受壓,不利結實,株數少,造成種子產量少;并且針闊混交林極不利于紅松球果的管護和采收。
而采取紅松和日本落葉松實行株行距為2x1.5m,1:1行比混交方式,因日本落葉松側枝上伸,冠小葉窄,不能形成上方冠壓,基本滿足了紅松幼齡期的喜側方癖陰的生態習性。當日本落葉松在20年左右林木具有工藝商品價值時,也是紅松幼林生長需要大量營養空間的時候,及時進行上層透光撫育,一次伐除落葉松,使紅松行距擴大為4x3m,增加了營養空間,促進紅松幼林迅速生長,伐后2—3年內即可大量結實。林木生長情況詳見表2。
林木生長情況
2.2、結實量比較:
本次試驗,伐后紅松因年齡小未進結實期,但是從本保護區林木良種繁育基地的紅松母樹林培育的實踐經驗是:40—50年生的紅松母樹林的保留株數200—300株/公頃,30年生結實紅松母樹林保留株數600—800株/公頃。紅松果材兼用林要比普通的速生豐產林單位密度要小,而隨著林齡的增大,其密度逐漸變小。所以在20—26年生日本落葉松伐除后,紅松單位面積保留株數、密度接近結實最佳數值,更有利于結實。
2.3、經濟效益分析:
(1)、當日本落葉松達到工藝商品市場價值時,一次性采伐后,可收回投資成本,并獲取較好利潤,從而縮短投資周期,解決了營林生產中存在的紅松結實前期無產出效益實際問題。詳見表3
產品產量、效益
(2)、從表2中充分說明,由于20年一次伐除落葉松,使紅松株行距加大、單位株數密度變小。改善了紅松的生境,為以后紅松結實發育創造外因條件,打下內因基礎。
三、結論建議:
3.1、針闊混交林因撫育后紅松不易成林,不宜推廣。
3.2、采用紅松和日本落葉松混交方式營造紅松果材兼用林易成林,投資周期短,見效快,應大力推廣。